貴州貫眾

貴州貫眾

貴州貫眾,葉片矩圓披針形,長42厘米,寬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略寬,奇數一回羽狀;葉為革質,背面有稀疏的毛狀鱗片。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貴州貫眾 貴州貫眾

植株高約70厘米。根莖未見。葉柄長58厘米,基部直徑約5毫米,禾稈色,腹面有淺縱溝,下部密生卵形及披針形棕色鱗片,鱗片邊緣流蘇狀,向上漸稀疏;葉片矩圓披針形,長42厘米,寬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略寬,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5對,互生,略斜向上,有短柄,矩圓披針形,中部的長12-14厘米,寬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偏斜為心形,邊緣全緣;具羽狀脈,小脈聯結成7-9行網眼,腹面微凸出,背面不明顯;頂生羽片狹卵形,長11厘米,寬4厘米。葉為革質,背面有稀疏的毛狀鱗片;葉軸腹面有淺縱溝,背面有稀疏的線形棕色鱗片。孢子囊群成不整齊的多行;囊群蓋未見。

藥用價值

【藥 名】:貫眾
【英文名】:紫萁貫眾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綿馬貫眾Male Fern Rhizome 貫眾 Cyrtomium Rhizome莢果蕨貫眾 Matteuccia Fern Rhizome狗脊貫眾 Japonica China Fern Rhizome烏毛蕨貫眾Oriental Blechnum Fern Rhizome
【來 源】:主要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貫毛蕨,蹄蓋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莢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蘇鐵蕨、狗脊蕨等的根莖。
【功 效】:殺蛔、絛、蟯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 治】:治風熱感冒,溫熱癍疹,吐血,衄血,腸風便血,血痢,血崩,帶下。
【性味歸經】:苦,涼。①《本經》:“味苦,微寒。”②《吳普本草》:“神農、岐伯:苦,有毒。一《經》甘,有毒。黃帝:鹹酸,一《經》苦,無毒。”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鹹澀。”④《陝西中草藥》:“味澀、苦,性寒,有小毒。”⑤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苦甘,溫。”入肝、胃經。①《本草新編》:“入陽明胃經,亦入心、肺。”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④《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厥陰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塗。
【用藥忌宜】:陰虛內熱及脾胃虛寒者不宜,孕婦慎用。《本草經疏》:“病人虛寒無實熱者禁用。”《雲南中草藥》:“孕婦忌服。”
【藥物配伍】:①《本草經集注》:“ HUO菌為之使。”②《藥性論》:“赤小豆為使。”配檳榔,驅絛蟲;配苦楝皮,驅蛔蟲及蛔厥;配黃連,燥濕清熱;配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配甘草,補脾,潤肺,解毒;配烏賊骨,清熱涼血、收斂止血。
【別 名】:扁苻、濼(《爾雅》)、貫節、貫渠、百頭、虎卷、扁符(《本經》)、貫中、貫鍾、貫來、渠母、伯芹、藥渠、黃鐘(《吳普本草》)、伯萍、樂藻(《錄》)、草鴟頭(陶弘景)、伯藥、藥藻(《經典釋文》)、鳳尾草(《本草圖經》)、蕨薇菜根(《滇南本草》)、黑狗脊、貫仲、管仲(《綱目》)。植物:①粗莖鱗毛蕨又名:綿馬鱗毛蕨、雞膀鱗毛蕨、野雞膀子、綿馬羊齒、東綿馬、日本綿馬、牛毛黃。②蛾眉蕨又名:亞美蹄蓋蕨。③莢果蕨,又名:小葉貫眾。④ 紫萁,又名:高腳貫眾、老虎牙、水骨菜。⑤烏毛蕨B,又名:龍船蕨、赤蕨頭。⑦狗脊蕨,又名:大葉貫眾。
【處方名】:貫眾、貫仲、貫中、生貫眾、生貫仲、貫眾炭、貫仲炭等處方中寫貫眾、貫仲、貫中指生貫眾或生貫仲。為原藥去雜質,潤透切片曬乾生用入藥者。用於清熱解毒,殺蟲。貫眾炭(或貫仲炭)為貫眾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噴灑涼水,取出晾乾入藥者。用於止血。

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粗齒貫眾
薄葉耳蕨
卵羽玉龍蕨
鑽鱗耳蕨
棕鱗耳蕨
軸果耳蕨
中越耳蕨
中緬耳蕨
中華耳蕨
中華對馬耳蕨
正宇耳蕨
鎮康耳蕨
雲南耳蕨
圓片耳蕨
圓頂耳蕨
玉山耳蕨
印西耳蕨
宜昌耳蕨
岩生耳蕨
亞東耳蕨
新對生耳蕨
斜羽耳蕨
斜方刺葉耳蕨
楔基耳蕨
小羽耳蕨
小羽對馬耳蕨
小狹葉芽胞耳蕨
小戟葉耳蕨
小耳蕨
狹葉芽胞耳蕨
細裂耳蕨
喜馬拉雅耳蕨
西藏耳蕨
武陵山耳蕨
無蓋耳蕨
烏鱗耳蕨
烏柄耳蕨
文筆峰耳蕨
尾葉耳蕨
瓦鱗耳蕨
凸脈耳蕨
通麥耳蕨
條裂耳蕨
台中耳蕨
波密耳蕨
雙胞耳蕨
疏羽耳蕨
疏果耳蕨
蝕蓋耳蕨
石生耳蕨
深裂耳蕨
裂羽鱗毛蕨
陝西耳蕨
山東耳蕨
邊果耳蕨
柔軟耳蕨
缺耳耳蕨
秦嶺耳蕨
裂蓋鱗毛蕨
鉗形耳蕨
前原耳蕨
鋪散耳蕨
片馬耳蕨
披針耳蕨
歐洲耳蕨
怒江耳蕨
寧陝耳蕨
擬穆坪耳蕨
擬流蘇耳蕨
擬栗鱗耳蕨
擬角狀耳蕨
伴蘚耳蕨
南亞耳蕨
納雍耳蕨
穆坪耳蕨
密鱗耳蕨
半育耳蕨
美姑耳蕨
彎柄假複葉耳蕨
毛葉耳蕨
毛髮耳蕨
貓兒刺耳蕨
芒刺耳蕨
芒齒耳蕨
裸果耳蕨
卵鱗耳蕨
菱羽耳蕨
裂葉耳蕨
亮葉耳蕨
鐮葉耳蕨
栗鱗耳蕨
浪穹耳蕨
拉欽耳蕨
闊鱗耳蕨
重齒黔蕨
中間黔蕨
兩廣鱗毛蕨
黔蕨
鐮羽黔蕨
湖南黔蕨
合生黔蕨
大羽黔蕨
齒蓋貫眾
長葉黔蕨
棕鱗肉刺蕨
有蓋肉刺蕨
無蓋肉刺蕨
栗柄鱗毛蕨
肉刺蕨
大葉肉刺蕨
卵狀鞭葉蕨
石蓋蕨
假半育耳蕨
無鱗毛枝蕨
四回毛枝蕨
闊鐮鞭葉蕨
毛枝蕨
單葉鞭葉蕨
假複葉耳蕨屬
鞭葉蕨
柄葉鱗毛蕨
斜基柳葉蕨
小柳葉蕨
西疇柳葉蕨
柳葉蕨屬
柳葉蕨
鐮羽柳葉蕨
離脈柳葉蕨
雲南貫眾
宜昌鱗毛蕨
邢氏貫眾
新寧貫眾
斜基貫眾
斜方貫眾
小羽貫眾
弓羽柳葉蕨
顯脈貫眾
武陵貫眾
無齒鐮羽貫眾
維西貫眾
台灣貫眾
世緯貫眾
山東貫眾
無蓋鱗毛蕨
全緣貫眾
秦氏貫眾
秦嶺貫眾
披針貫眾
膜葉貫眾
密羽貫眾
鱗毛貫眾
鐮羽貫眾
闊羽貫眾
寬羽貫眾
寬鐮貫眾
尖羽貫眾
尖齒貫眾
奇羽鱗毛蕨
惠水貫眾
峨眉柳葉蕨
貴州貫眾
川滇假複葉耳蕨
長羽芽胞耳蕨
草質假複葉耳蕨
福建貫眾
迷人鱗毛蕨
峨眉貫眾
多羽貫眾
低頭貫眾
等基貫眾
微彎假複葉耳蕨
單行貫眾
大羽貫眾
大葉貫眾
粗齒闊羽貫眾
長鐮羽耳蕨
長刺耳蕨
昌都耳蕨
上斜刀羽耳蕨
三叉耳蕨
察隅耳蕨
尼泊爾耳蕨
密果耳蕨
草葉耳蕨
闊基耳蕨
寬鱗耳蕨
康定耳蕨
鋸鱗耳蕨
九老洞耳蕨
井岡山耳蕨
近邊耳蕨
金佛山耳蕨
傑出耳蕨
節毛耳蕨
草山耳蕨
劍葉耳蕨
尖葉耳蕨
尖頭耳蕨
尖頂耳蕨
藏東耳蕨
假線鱗耳蕨
假黑鱗耳蕨
戟葉耳蕨
基芽耳蕨
灰綠耳蕨
花山耳蕨
猴場耳蕨
洪雅耳蕨
紅鱗耳蕨
黑鱗耳蕨
寒生耳蕨
哈巴耳蕨
廣西耳蕨
廣東耳蕨
貢山耳蕨
工布耳蕨
革葉耳蕨
高山耳蕨
高大耳蕨
剛毛耳蕨
福貢耳蕨
涪陵耳蕨
分離耳蕨
反折耳蕨
二尖耳蕨
洱源耳蕨
布朗耳蕨
廣東鱗毛蕨
多羽耳蕨
鈍裂耳蕨
鈍齒耳蕨
大平鱗毛蕨
鞭葉蕨屬
杜氏耳蕨
滇耳蕨
滇東南耳蕨
倒葉耳蕨
倒鱗耳蕨
金佛山複葉耳蕨
單羽耳蕨
黛鱗耳蕨
大葉耳蕨
大關耳蕨
錯那耳蕨
粗壯耳蕨
粗脈耳蕨
粗齒耳蕨
大宜昌鱗毛蕨
川渝耳蕨
川西耳蕨
陳氏耳蕨
長羽耳蕨
長葉芽胞耳蕨
長葉耳蕨
長芒耳蕨
長鱗耳蕨
邊果鱗毛蕨
半育鱗毛蕨
台灣耳蕨
景東複葉耳蕨
矛狀耳蕨
近肋複葉耳蕨
阿薩姆鱗毛蕨
甘肅複葉耳蕨
金平複葉耳蕨
貫眾屬
江西複葉耳蕨
半育複葉耳蕨
刺齒複葉耳蕨
假西南複葉耳蕨
佛特山複葉耳蕨
紫雲山複葉耳蕨
黔蕨屬
中越複葉耳蕨
中華斜方複葉耳蕨
石蓋蕨屬
峨眉複葉耳蕨
棕邊鱗毛蕨
軸鱗鱗毛蕨
腫足鱗毛蕨
急尖複葉耳蕨
遠軸鱗毛蕨
豫陝鱗毛蕨
多羽複葉耳蕨
茴葉複葉耳蕨
永自鱗毛蕨
永德鱗毛蕨
硬果鱗毛蕨
易貢鱗毛蕨
宜興複葉耳蕨
川滇複葉耳蕨
漾濞複葉耳蕨
纖維鱗毛蕨
雁盪山複葉耳蕨
狹鱗鱗毛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