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種 名:貢山耳蕨學 名:Polystichum integrilimbum Ching et H. S. Wu
別 名:-
科:鱗毛蕨科
屬:耳蕨屬 產地分布:產雲南西北部(貢山)。海拔1550-2500米。 形態特徵部直徑2-3毫米,禾稈色,腹面有縱溝,有狹卵形及披針形棕色鱗片;葉片狹卵形至狹橢圓形,長15-20厘米,寬4.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略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8-20對,互生,平伸,寬披針形至狹三角形,中部的長2.2-3厘米,寬1-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偏斜的寬楔形或近截形,羽狀;小羽片4-5對,互生,略斜向上,寬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急尖成刺狀,基部斜楔形,邊緣全緣或有極少小齒,基部上側第1片最大,長6-12毫米,寬4-6毫米;小羽片具羽狀脈,腹面不明顯,背面微凹。葉為較厚的革質,背面僅有極少的纖維狀分枝的鱗片;葉軸腹面有縱溝,背面有稀疏的鱗片,鱗片披針形,淺棕色,略扭曲。孢子囊群位於主脈兩側,每個小羽片1-3對;囊群蓋圓形,全緣。
形態特徵
植株高16-30厘米。根莖直立,密生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4厘米,基部直徑2-3毫米,禾稈色,有時基部棕色,腹面有縱溝,密生鱗片,鱗片披針形及卵形,邊緣有齒;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倒披針形,長26-40厘米,寬3.5-4厘米,先端漸尖,向基部漸變狹,一回羽狀;羽片30-34對,互生,近無柄,平伸或略斜向上,披針狀鐮形,下部的逐漸縮短成三角卵形,中部的長2-2.5厘米,寬8-10毫米,先端尖,基部偏斜,上側截形,下側楔形,上側有三角形耳狀凸,邊緣有開張的刺狀齒;葉片革質,羽片背面有披針形的小鱗片;羽片具羽狀脈,主脈腹面下凹,背面微凸,側脈分叉,不明顯;葉軸腹面有縱溝,背面下部有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1行,囊群蓋圓形,邊緣不整齊。功效
清熱解毒、驅蟲止痛、涼血止血。主治
用於瘡瘍癰腫等,蟲積腹痛、崩漏、白淋等症。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