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

種中文名:武陵山耳蕨
種拉丁名:PolystichumleveilleiC.Chr.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耳蕨屬
屬拉丁名:Polystichum
命名來源:[KeystothevascularplantsoftheWulingMountains:568.pl.3.1995]
中國植物志:5(2):175
形態特徵
植株高13-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端及葉柄基部被棕色、闊卵形、全緣的薄鱗片。葉簇生;葉柄禾稈色,長2-16厘米,基部直徑0.5-1毫米,上面有溝槽,中部以上至葉軸疏被淺棕色、卵形及披針形、貼生的薄膜質小鱗片;側生羽片8-30對,互生或對生,接近或稍疏離,平展或略向上斜展,有時下部1對或數對略向下反折,幾無柄,斜卵形、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常略向後彎弓,頂端鈍圓或急尖,邊緣有3-7個粗齒或羽狀淺裂至深裂,基部上側常深裂形成1卵狀或倒卵狀菱形的耳狀裂片,其餘的裂片倒卵形或近方形,下側近平直或極狹楔形,有2-5個斜向上的粗齒或裂片;粗齒及裂片全緣或頂部有2-6個淺齒,齒端多有小刺頭;葉脈略可見,纖細,不達邊緣,側脈在羽片基部上側羽狀,向上二叉至單一,在羽片下側單一或二叉,每個小齒有小脈1條。葉草質,乾後綠色,上面色略深;葉軸禾稈色,上面有闊溝槽,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淺棕色的珍稀瀕危細小鱗片。孢子囊群小,生於小脈頂端,接近羽片邊緣,每個羽片有1-7枚;圓盾形的囊群蓋小,灰棕色,全緣,易脫落。
生長習性
生海拔400-1150米的山谷、河溝及瀑布旁陰濕處石壁上。
分布範圍
武陵山耳蕨屬於中國特有的植物,產湖南西北部、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北部至東部及西部,主要分布於武那陵山地區。
模式標本
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西部大方舊大定。
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