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阿若,意為了解,或譯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際、知本際、無智;憍陳如,為其姓,意為族者。《佛所行贊轉法輪品》:“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憐”。尊者最初乃是佛陀為太子時的五位侍從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時,他與其它四位侍從奉淨飯王之命,親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後見太子廢苦行,逐與其它四人離去。佛陀成道後,訪憍陳如等於波羅奈之鹿野苑。五人見其來也,初以其退失淨行,相約勿為禮;佛至,不覺肅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靜無漏,心得自在。汝等須來,當示汝法,教授於汝。汝應聽說,如說修行,即於現身得證諸漏」。五人乃執弟子禮,即所謂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為疑,佛乃進而教之曰:「有二種障: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非解脫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永無解脫。離此二邊,乃為中道,精勤修習,能至涅盤」。此中道雲者,即八正道,為佛教精義所在;自利、利他,悉應於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詳示生死流轉之苦痛及原因,解脫生死之聖境,離苦得樂之正道,即四諦是,有『轉法輪經』等載之。聞法已,憍陳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陳如」 之稱。
人物生平
阿若憍陳如,又譯作阿若多憍陳如、阿惹憍陳如、阿惹憍陳如、阿惹憍鄰、阿若拘鄰、阿若俱鄰、憍陳如、憍陳那、拘鄰那、枸鄰、俱鄰、居鄰、居倫等。這位尊者位於五百羅漢之首,是佛祖早期追隨者之一。 他體貌豐滿魁偉、神情沉靜安詳,信仰堅定,佛理淵深。
悉達多(即佛祖釋迦摩尼)還是淨飯王太子的時候,面對眾生的生、老、病、死和世事的無常,為了解脫世間一切苦難,毅然決定放棄高貴的王位和奢華的生活,遠離家鄉進行修行。他的父親淨飯王無法改變他的意志,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只好從親族,大臣中挑選出阿若憍陳如等五人陪他同行。
一路上他們跋山涉水,先後訪問了許多著名的修行者。後來悉達多找到一處僻靜的所在,捨棄了寶馬和華貴的衣衫,開始了艱苦的修行。悉達多身穿破衣爛衫,每天只吃一頓粗飯,並對自己的肉體實施種種苦刑,以尋求渡越“生死大海”的真諦,他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以致肋骨畢現。
一晃六個年頭過去了,悉達多的修行毫無結果。他只是越來越感到:人世間的所有煩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心地不淨,而要清除人們心靈中的污垢,僅靠年復一年的苦修根本不可能的。經過痛苦而認真的反思,他決定放棄這種毫無希望的苦修生活,便離開茅舍到河中洗浴,並喝下了牧女善生送給他的牛奶。
阿若憍陳如等人認為悉達多這樣做是背棄了原來的信念,不值得他們繼續追隨。於是,他們離開悉達多到別處繼續苦修。
不久,在經過多年的修煉和苦苦思索之後,悉達多終於在一棵菩提樹下證悟大道,大徹大悟, 擺脫了痛苦的纏擾,揭開了終極真理最後的那層面紗。成佛之後,釋迦摩尼找到阿若憍陳如等人,向他們宣講佛法。
在悉達多的教導之下,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很快獲得徹悟,從此一心一意皈依佛教,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佛法之中,並成為佛祖最初的弟子。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肅然靜坐,左手執法器,右手結印,面貌慈善而威嚴,其神態為於定靜中思索。尊者為寬仁博識,教化眾生,有“悟性第一”之譽。
禪詩:
骨相清奇性堅定,濃眉銳目才賦敏。
面慈心善心真純,位居五百第一尊。
偈解:
骨相清秀稟性堅定,濃眉銳目才思敏捷。面善心善心地純真,當居五百羅漢第一尊。
得此偈者,頗具靈氣,風骨神采也定能與眾不同,內在潛質極大。如果能擇善而行,寬厚仁慈,便會早於他人獲得成功,但命途也不完全由骨相決定,骨相不佳之人通過後天的修煉如重塑,也能逐漸開悟。
西園寺五百羅漢(一)
西園羅漢堂創建於明末,鹹豐時即傾頹於戰火。現有的羅漢堂,為同治、光緒年間陸續重葺。五百羅漢的排列從“靈山一會”開始,按單雙數分排。東為奇數,西為偶數,從裡向外,結束於後堂中心部位。羅漢體量較真人略大,比例合度,衣褶流傳自如。西園寺五百羅漢能完整留存至今,應歸功於歷代方丈的傾力保護。近年來,寺院不僅對羅漢堂進行了數次全面維修,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拍攝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