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輝葉紫菀
海拔:2135
命名來源:[Not.Roy.Bot.Gard,Edinb. 24: 110. 1964]
中國植物志:74:185
系中文名:小舌系
系拉丁名:Ser. Albescentes Ling
組中文名:正菀組
組拉丁名:Sect.Orthomeris A.Gray
形態特徵
“小灌木。根未見到。莖高1.2—2米,褐色,被褐色微柔毛且雜有腺毛。基部葉未見到。莖部葉卵圓形,長(4一)6—9厘米,寬(2一)2.5—4.5厘米,有羽狀脈,基部圓形,頂端尖,全緣,有長5毫米的葉柄,上面無毛或沿中脈稍有短柔毛,下面在細網脈之間有光澤。頭狀花序多數,寬o.7一o.8厘米,排列成疏散的頂生傘房花序;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長1.6—3.2毫米,寬0.7—0.8毫米,革質,有背棱,具粘質腺,邊緣乾膜質,繸狀,頂端有緣毛且紫色。舌狀花約16個,管部長2.4毫米,舌片黃色(根據採集人記載,但乾後外面稍紫色),長5毫米,寬1.6—1.8毫米。管狀花黃色(但外面稍紫色),長4。8—5.2毫米,管部長1.6—1.8毫米。裂片長0.8—1毫米。花柱附片三角形,長0.3毫米。冠毛污白色,2層,內層長4—4.4毫米,外層長1毫米,與內層等寬。瘦果未成熟,長圓形,長1.4毫米,被絹毛”。
本種提示
未見到標本。根據上述記載,此種顯然與小舌紫菀(A.albescensHand。·Mazz.)接近,但以葉卵圓形,常較大的葉和下表皮在網脈間(由於表皮細胞壁在網脈間具平行脊棱)有光澤,可與後者區別;冠毛2層,有外層短毛也與後者不同。本種的舌片似應為具紅暈的白色。又據本種的模式標本照片,節間長2.5—3.5厘米,葉側脈約達lO對;頭狀花序多數,復傘房狀排列,最後的花梗長1.8厘米。頭狀花序包括開展的舌片徑達1.3厘米。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