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察瓦龍紫菀
海拔:2650-4800
命名來源:[comb.Nov. : .]
中國植物志:74:241
系中文名:星舌系
系拉丁名:Ser.Asteroides Ling
組中文名:山菀組
組拉丁名:Sect.Alpigenia Benth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頸部細長。莖直立,高15—25或達45厘米,單生或與蓮座狀葉叢叢生,基部被枯葉殘片,有細溝,上部或有時全部紫褐色,被開展的紫褐色密腺毛並雜有白色疏毛,下部有較密的葉,匙形,長5—9稀10厘米,寬0.3—7厘米,下部葉漸狹成具翅的長柄,全緣或有小尖頭狀疏齒,頂端圓形或鈍;下部及中部葉長圓狀匙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0.5—2.5厘米,基部急狹,半抱莖,頂端鈍或漸尖;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全部葉質薄,兩面被粗毛和腺毛或上面無毛而下面脈上有長毛,有長緣毛,中脈和離基三出脈在下面稍凸起。頭狀花序徑4—6厘米,在莖端單生。總苞寬半球形,徑2—3厘米,總苞片2—3層,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9—15毫米,寬1.5—3.5毫米,草質,頂端漸尖,外面,全部或沿中脈有長毛,上部帶紫色,內層較狹,邊緣狹膜質。舌狀花約2層,60一85個;舌片藍紫色,長15—20毫米,寬1.8—2毫米,管部長1—2毫米,有微毛。管狀花長7.5—9毫米,黃色或帶紫色,裂片長1.2—1.4毫米;花柱附片長0.5—1毫米。冠毛2層,外層短,白色,膜片狀;內層污白色,長約8毫米,有等長的微糙毛。花果期6—10月。
生存環境
生於高山及亞高山草甸及山谷坡地。海拔2650一4800米。
本種提示
與萎軟紫菀(A.FlaccidusBge.)接近,常被視為該種的一個亞種,但頭狀花序及總苞較大,莖較粗壯,被密腺毛及長粗毛或上面近無毛,管狀花橙黃色或頂端帶紫褐色。花序單生於莖端,有時數個單生於枝端。·系的模式c重冠紫菀A.Diplostephioides(DC.)C.B.C1arke.產於中國北部、西北部、西部及喜馬拉雅地區。
本科概述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鏇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