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矮生黃鵪菜
種拉丁名:Youngia depressa (Hook. f. et Thoms.) Babcock et Stebbins
種別名: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黃鵪菜屬
屬拉丁名:Youngia
國內分布:分布西藏(亞東、朗縣、錯那)。生於山坡草地及高山草甸,海拔3200—4500米。
國外分布: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錫金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海 拔:3200-4500
命名來源:【Carnegie Inst Washington Publ. 484: 33. 1937】
中國植物志:80(1):131
組中文名:蓮座組
組拉丁名:Sect.DesiphylumBabcock et Stebbins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簇生,蓮座狀,高2—3厘米。根粗或細。無莖。葉全部基生,蓮座狀,卵形或偏斜卵形,長1.5—4厘米或更長,寬1-3.5厘米,頂端鈍、圓形或急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淺波狀齒或圓齒或不明顯小鋸齒,上面被白色微柔毛,葉柄粗厚,長1—2.5厘米或更長。頭狀花序中等大小,含約15枚舌狀小花,多數簇生於蓮座狀葉叢中,花序梗極短。總苞圓柱形,長13—16毫米,綠色或紫紅色;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極短,長三角形,長2.5一4.2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內層及最內層長披針形,長13—16毫米,寬2—3毫米,頂端鈍或急尖,中脈脊狀高起且沿中脈被1行小刺毛,但最內層中脈上的刺毛不明顯或無小刺毛,內面無毛,邊緣寬膜質,基部海綿質加厚。舌狀小花黃色,花冠管外面無毛。瘦果紡錘形,黑龜,有黃褐色色斑,長6毫米,向頂收窄成短的喙狀物,有12條不等粗的縱肋。冠毛2層,白色,長9毫米,微糙毛狀。花果期8—9月。
產地分布:分布西藏(亞東、朗縣、錯那)。生於山坡草地及高山草甸,海拔3200—45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錫金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