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叉枝黃鵪菜種拉丁名:Youngia tenuicaulis (Babcock et Stebbins) Czer.
種別名:細莖黃鵪菜(內蒙古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黃鵪菜屬
屬拉丁名:Youngia
國內分布:分布內蒙古(大青山)、河北(保康、張北)、甘肅(天祝、山丹)、新疆(葉城、塔什庫爾乾)。生於山坡草地、河灘礫石地,海拔1400—4900米。
國外分布: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蒙古。
命名來源:【Fl.URSS 29: 385. 1964】
中國植物志:80(1):137
組中文名:細裂組
組拉丁名:Sect.Crepidiopsis Babcock et Stebbins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厘米。根木質,垂直直伸,向上轉變成多分枝的莖基,莖基粗厚,被殘存的葉柄。莖多數或極多數,自基部向上多級二叉式分枝,分枝粗壯或纖細,全部莖枝綠色,無毛。基生葉多數,全形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包括葉柄長3—10厘米,寬o.5—3厘米,羽狀全裂,側裂片5—6對,長短不等,狹線形,最下方的側裂片常鋸齒狀,頂端急尖,邊緣全緣,葉柄與葉片等長或較長,柄基擴大,腋處有時稠密的褐色絨毛。莖生葉不分裂,線形、線狀絲形或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最上部的莖生葉極小,全部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多數,含10-12枚舌狀小花,多數或極多數在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狀花序。總苞圓柱狀,長8—9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不等長,長卵形、長橢圓狀披針形,長達1毫米,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7一9毫米,寬1.5毫米,頂端鈍,全部總苞片外面無,頂端有角狀附屬物。舌狀小花黃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瘦果黑色,紡錘形,長4—5.5毫米,向頂端漸窄,頂端無喙,有10—11條不等粗的縱肋,沿肋有小刺毛。冠毛白色,長4—6毫米,糙毛狀。花果期7一9月。產地分布:分布內蒙古(大青山)、河北(保康、張北)、甘肅(天祝、山丹)、新疆(葉城、塔什庫爾乾)。生於山坡草地、河灘礫石地,海拔1400—4900米。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蒙古。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