鍔,漢字,拼音:è,繁體:鍔,筆畫:14,部首:釒,釋義: 刀劍的刃 蓮花穿劍鍔,秋月掩刀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漢字:鍔
拼音:è
有繁體字:鍔
部首:釒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4
五筆:QKKN
倉頡:XCRRS 
四角號碼:86727
鄭碼:pjbz

基本字義


(鍔)
èㄜˋ 形聲。字從金,從咢,咢亦聲。“咢”意為“血盆大口”。“金”指金屬刀具。“金”與“咢”聯合起來表示“刀劍的大開口”。本義:刀劍的刃。說明:“鍔”的反義詞是“鋒”。前者指戰鬥部(見血部分)寬大,後者指戰鬥部(見血部分)狹窄,如矛頭,箭頭。

詳細釋義

◎ high, lofty; edge of knife
字意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學:多用男性 筆順讀寫:撇橫橫橫折豎折橫豎折橫橫橫折 現代漢語全功能詞典鍔 è(名)刀劍的刃。刀劍的刃 [blade of a sword ] 。

康熙字典

【廣韻】 五閣切
【集韻】
【韻會】
【正韻】逆各切,$音咢。
【玉篇】刀刃也。
【廣韻】劒端。
【前漢·蕭望之傳】底厲鋒鍔。
【注】鋒,刃端也。鍔,刃旁也。
【莊子·說劒篇】天子之劒,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 
【正韻】同堮。
【張衡·西京賦】前後無有垠鍔。 
【張衡·西京賦】增桴重棼,鍔鍔列列。
【注】鍔鍔、列列,皆高貌

拼音是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