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漢字]

餓[漢字]
餓[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餓(è),基本字義是 肚子飢餓,想吃東西,與“飽”相對,如:我不餓,你吃吧!飢餓。餓殍(餓死的人)。有使受餓的意思:注意別餓壞了。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讀音:è

筆畫共十畫,部首為食字旁,形聲字。形旁為食,聲旁為我。本義:飢之甚。按:在古代,“飢”與“餓”存在著程度上的差別。“飢”指一般的肚子餓,“餓”是嚴重時候的飢餓。

同本義 [hungry]。與“飽”相對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餓,飢也——《說文》

餓,無食久餒也——《六書故》

餓,甚於飢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飢,無死者曰大餓——《穀梁傳》疏引徐邈說

無一月餓——《淮南子·說山》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韓非子·飾邪》

又如:餓隸(飢餓的人;形容乾瘠的樣子);餓損(餓壞);餓殺鬼(方言。貪吃的人);餓病(飢餓致病)

使受餓;感到飢餓 [starve;hunger]

餓其體膚——《孟子·告子下》

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論語·季氏》

又如:孩子餓了;別餓著小豬

貧困;缺少 [poor]。

如:水田餓水;乾田餓水;餓鄉(缺吃的鄉里)

英語

1. hungry2. to cause hunger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字部》 ·餓

《唐韻》《正韻》五箇切《集韻》《韻會》牛箇切,我去聲。

《玉篇》飢也。

《廣韻》不飽也。

《禮·檀弓》昔者衞國凶飢,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

◎按韓子飾邪篇:家有常業,雖飢不餓。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飢,毋一旬餓。以此推之,餓甚於飢也。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飢餓言。

組詞解釋

餓鬼è guǐ

[preta] [佛]∶不斷受饑渴折磨而不安的鬼魂

餓飯è fàn

[go hungry] 挨餓,沒飯吃

餓虎撲食è hǔ pū shí

[prey on victim like a famished tiger] 餓極了的老虎向食物撲過去,喻極其食饞,動作極為迅速猛烈。

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西遊記》

餓狼è láng

[wolfer] 飢餓的狼;比喻貪婪的人

餓殍è piǎo

[corpse of the starved]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

餓殍枕藉èpiǎo-zhěnjí

[a lot of people died of hunger] 枕藉:交疊而臥。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餓——也是方言諧音,在武林外傳里佟湘玉口頭禪其中的一個字。

拼音是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