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黑龍江遜克大平台霧凇景區是位於庫爾濱電站以下沿河兩岸長約8――10公里處,霧凇景觀寬約1――2公里,最大面積可達20多平方公里。由於水庫的容量大,河流落差大,經過電站的水流也大,水流急,發電時河水溫度高、氣溫低、水霧濃重,又加上兩岸林深樹密,因此才形成了這樣罕見的大範圍霧凇景觀。每年11月份開始出現,至第二年3月末結束,觀賞期長達120天,最佳時間也有90餘天,每天早晨開始到中午時間都可以觀賞到美麗的霧凇景觀,連同各種奇石怪樹在內可供觀賞和拍照的景點就有1300多處,目前大平台霧凇區已被攝影界譽為“中國霧凇第一鄉”。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是我國著名的火山遊覽勝地。公元1719-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裡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遊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 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老黑山山勢高聳,植被蔥鬱,相對高差達166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東南,地處中、俄、朝鮮三國的“金三角”腹地,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而聞名。世界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便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西南面。
鏡泊湖是5000年前經多次火山噴發,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南淺北深,湖面海拔350米,最深處超過60米,最淺處則只有1米;湖形狹長,南北長45公里,東西最寬處6公里,面積約91.5平方公里。景區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容水量約16億立方米。鏡泊湖以天然無飾的自然之美而著稱,以氣勢雄渾的吊水樓瀑布、奇麗壯觀的地下森林、盛衰疑迷的渤海古國遺址為主要景區。還有珍珠門、道士山、老鸛山、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牆砬子等景點。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鏡泊湖花紅水碧,魚躍鳥飛,嵐影沉浮,霞光閃耀……一派北國大自然的天姿美色,令遊人讚嘆不已,這便是鏡泊湖之夏。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每年夏季遊人如織,來自海內外的遊人,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天光水色,同時這裡還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避暑勝地,被譽為北方的西湖。在湖的北岩半島上,有一些小別墅和旅遊設施,這就是鏡泊湖的遊覽中心――鏡泊山莊。除了鏡泊山莊以外,湖周很少有別的建築物,只有山巒和蔥鬱的樹 林,呈現一派秀麗的大自然風光,而這正是鏡泊湖的誘人之處。在鏡泊山莊眺望,只見湛藍的湖水,展向天邊,一平如鏡。鶴崗與蘿北縣的西部均為小興安嶺的林區,共有三塊面積較大的原始森林保護區,其中面積最大是位於鶴崗林業局聯營紅松母樹保護區。這裡古樹參天、松濤滾滾。市區西部的金頂山原始森林保護區最長的樹齡達到千年,沐浴在原始森林中,才能真正感受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景區介紹
1、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最大支流,東北地區的大動脈,本身也有兩條主要支流。其一為源於白頭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為源於小興安嶺的嫩江,兩條支流在扶餘縣匯合始稱松花江,折向東北流至同江縣注入黑龍江。全長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積54萬平方公里。松花江流域範圍內山嶺重疊,滿布原始森林,蓄積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山脈上的木材,總計十億立方公尺,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森林區。礦產蘊藏量亦極豐富,除主要的煤外,還有金、銅、鐵等。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產大豆、玉米、高粱、小麥。此外,亞麻、棉花、菸草、蘋果和甜菜亦品質優良。松花江也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大淡水魚場,每年供應的鯉、卿、鰉、哲羅魚等,達四千萬公斤以上。
冬季的松花江氣候嚴寒,有時會降至攝氏零下三十度,結冰期長達五個月。但是在豐滿水電廠這一段從不結冰,據說是因為通過發電廠流入江里的水溫甚高所致。這一段夾帶暖流的江面,不斷冒起團團蒸汽,凝結在岸邊的柳絲、松葉上,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瑩似玉的冰花,十里長堤頓時成了玲瓏剔透、玉樹銀枝的世界。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樹掛”奇景。2、黑龍江由南源額爾古納河與北源石勒喀河匯合而成,黑龍江的源頭洛古河江段長200多公里,最深12米,最淺1米,沿江兩岸風光寧靜秀麗。洛古河又是黑龍江源頭第一村的村名,現有農家36戶,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3、漠河縣位於祖國最北端,因其夏至時節手工藝白晝最長可達19個小時,又被稱做“不夜城”。
漠河縣北極村前依滾滾黑龍江,依傍連綿大山,木刻楞房舍排列井然。這裡一年四季國內外遊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夏至前後,漠河縣舉辦“夏至節”,遊人更是摩肩接踵,流連忘返,因為們不僅可以遊覽“北陲哨兵”、“神州極碑”、“野生罌粟園”、“最北一家”等諸多景點,還可度過那神奇的“白晝”之夜,有幸者會目睹北極光那光耀天地、溢彩流金的神奇景象。
遊人如果有興趣,還可沿著古老的“黃金之路”到著名的“胭脂溝”去探尋。據史料記載,1889年,清政府曾在北設驛站採金,傳說所采黃金被慈禧太后用來跟洋人換胭脂,“胭脂溝”因此而得名。遊人到此訪古探幽之餘,可用原始的篩金具,親身體驗昔日手工淘金的樂趣,並一睹現代化採金船作業的宏偉場面。
在黑龍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有一個邊陲小鎮——漠河鎮,位居中國的最北端,素有“中國的北極村”之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神奇的天文景觀——北極光。所以,漠河鎮又被稱為“不夜城”。
漠河地處北緯53°的中俄界江黑龍江南岸,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個月左右,最高溫度也不過20℃,夜裡只有10℃左右,而且晝長夜短,白晝可達19小時以上。夏夜,如果你幸運的話,還可在北極村看到北極光橫空出世的風采。這是我國唯一能欣賞光耀天地、奇異瑰麗的“北極光”的地方。冬季的“北極村”
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飛馳的馬拉雪橇,別具情趣,無不令旅遊者流連。漠河以西82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國第三大河——黑龍江的源頭了。在這裡,你既能探訪東北母親河源頭;還可沿著一條古代的“黃金之路”,尋覓那些艱苦而頑強的淘金者的閃光足跡。
最佳旅遊時間
黑龍江省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從東向西,依乾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其主要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年平均氣溫1.3°C,年溫差高達38-48°C。
春季(3~5月)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C左右。平均季降水量50-80毫米,僅占全年的15%左右。
夏季(6~8月)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0°C,最高氣溫達38°C。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 占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因此,夏季需防洪、防澇。
秋季(9~11月)降雨減少,平均50-100毫米。晝夜溫差變幅較大。平均氣溫9月份一般為10°C,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C,南部地區2-4°C。秋季易出現霜凍。
冬季(12~翌年2月)漫長而寒冷乾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氣溫零下15°C-零下30°C,最低氣溫曾達零下52.3°C。季降水量只有11-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左右,冬季應防大風和雷暴。
特色餐飲
這個問題你一定是最感興趣的,當然你也一定不會失望。沒有自己的菜系,但地方特色卻是突出。以下列出你務必品嘗的一些美味。
這是需要特別重點介紹的:三花五羅,是黑龍江省八種名產淡水魚的統稱,即:鰲花、鯿花、吉花和同羅、哲羅、法羅、胡羅、雅羅。
鰲花:
學名鱖魚,也稱桂花魚。其肉細嫩,味美上口,少刺,體重可達5公斤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
鯿花:
學名長春鯿。相傳宋朝有個叫張敬兒的人,製造一種"陸艫船"運載了1600條鯿花進貢給皇帝。可見此魚自古以來久負盛名,這種魚的特點是肉質肥嫩,脂肪含量極其豐富,約占體重的8%。
吉化:
學名花,又名吉花勾。雖在"三花"中不能與鰲花、鯿花相媲美,但用此魚燒湯或清蒸食用,卻是產 婦奶水不足的催乳良藥。
哲羅:
是涼水性鮭鱒中的大型肉食魚,是世界稀有冷水魚種之一,被日本人稱為"神魚"。它體長一米多,喜歡活食。它肉質細密,可做餡包鉸子,氽丸子,燴片等。
法羅:
比哲羅小,但習性相似,肉鮮美宜做湯。
雅羅、同羅、胡羅都屬小型魚類,最大的一尺多長,這幾種魚物美價廉,是城鄉人民喜愛的佳肴。
大馬哈魚:
又作大麻哈魚,學名鮭魚,又名莊魚,亦稱鮭鱒魚。它以肉鮮美,營養豐富,籽有“紅珍珠”之稱而馳名中外。黑龍江省的撫遠縣以盛產大馬哈魚而揚名天下,全省90%的大馬哈魚都產自這裡。大馬哈魚的吃法很多,主要的有煙燻鮭魚、軟煎魚鮭、烤鮭魚。
鰉魚:
肉厚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特別是卵可以制籽醬,是國際市場上久享盛名的佳肴。黑龍江年產鰉魚1.5~2萬千克,出口籽1500多千克。為了不使鰉魚資源枯竭,有關部門每年都將上百萬尾人工孵化的苗放入江中。
興凱湖大白魚:
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去興凱湖必嘗之美味。大白魚肉嫩味鮮,清香爽口。在興凱湖沿岸,有 湖水燉白魚的吃法。
鏡泊湖的湖鯽:
鏡泊"湖鯽",一般都有二、三斤重,最大的達七八斤重,被稱為鯽魚之王。它身短背闊,嘴尖尾細,體肥肉嫩,味道極其鮮美。
其它的美味還有生活在邊境的赫哲族的傳統殺生魚、他拉哈,異國情調的哈爾濱的俄式大菜,農家口味的殺豬菜、家常燉菜,另外黑龍江的餃子可不要錯過。
相臨景點
五營國家級森林公園
沾河漂流
五道豁洛島影視基地
龍骨山
桃源湖
蒸汽機小火車
鄂倫春民族風情
石林自然風景區
漠河
璦琿城
茅蘭溝旅遊景區
帶嶺動植物資源館
小興安嶺植物園
興安塔
勝山狩獵場
五大連池
豐林自然保護區
林中園
伊春滑雪場
大黑河島
臥牛湖風景區
桃山國際狩獵場
金山屯大森林探險漂流
水上公園
恐龍博物館
小興安嶺資源館
藥泉山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特色
1:蒼莽浩瀚的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亦稱內興安嶺、西興安嶺。古為大鮮卑山,為東胡人一支鮮卑人所居。據
當時拓跋鮮卑人的傳說,其祖輩世居幽都之北,廣漠之野,“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原鮮卑人究竟居於何處,眾說紛紜。1980年夏,在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附近的“嘎仙洞”發現了北太武帝武帝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留下的石刻,才確切證明此洞即為北魏皇帝的石室“祖廟”,由此才確證大鮮卑山即今天的大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及黑龍江省最北部,有“金雞冠上的綠寶石”的美稱。大興安嶺屬北緯高寒地區,氣侯嚴寒,因滿語“興安”為極寒處而得名。被與俄羅斯聯邦隔黑龍江相望,南至西拉木倫河左岸,東與小興安嶺以嫩江為界,往南大興安嶺的東界為松遼平原,西鄰額爾古納河、呼倫貝爾草原。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約一千二百公里,大部分的寬度在200—300公里,地勢從北向南逐漸升高,東西兩側坡度不對稱,東陡西緩。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在北魏50度的地平線上,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祖國的北部邊疆。
大興安嶺是兩條大河的發源地:一條是額爾古納河,另一條是嫩江,額爾古納河由西向北奔騰東流,環繞著
大興安嶺,它與勢勒喀河匯流後,匯入黑龍江而奔向大海。而嫩江則從大興安嶺麓徑直向東南流去,蜿蜒穿過送嫩平原,寬闊的松花江成為它的主流河道。由乙勒呼里山把大興安嶺分成南北兩部分。北坡主要河流有呼瑪河、額木爾河、盤古河等均注入黑龍江。南坡主要河流有那都里河、多布庫爾河、甘河等,均為嫩江水系。內部大小河流縱橫,湖泊泡沼星羅棋布,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大興安嶺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意義。首先,大興安嶺是我國地勢上二、三階梯的分界線,山體以西多高原、山地,以東多平原、丘陵。其次,它是我國季風與非季風區、濕潤氣候區與非濕潤氣候區的分界線,夏季海洋季風受阻與山地東坡,東南坡降水較多;相反,西北則乾旱少雨。400毫米年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穿過,使大興安嶺東西兩側自然帶呈鮮明的地域分界,以東多森林,以西多草原。
從地質地貌上來看,大興安嶺屬於海西褶皺帶,造山運動中又發生強烈活動,有大量的花崗岩侵入以及斑
岩、安山岩、粗面岩與玄武岩噴出。晚第三紀末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大興安嶺沿東側的走向斷層掀開翹企,造成東西兩坡不對稱,東坡以較陡向松遼平原降落,西坡則和緩地斜向內蒙古高原。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初期的構造變動還引起火山噴發和熔岩溢流,故在大興安嶺南部多有火山口。大興安嶺的主脈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另在北部有一山脈稱之為乙勒呼里山,呈西西北—東東南走向。蜷曲北部較低,南邊較高。由於地質構造的原因,大興安嶺在地貌上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主脈東側較陡,西側較緩。如西側與蒙古高原毗鄰處的一高原海拔為600—700米,而東側與松嫩平原交界處海拔為200米。這樣,大興安嶺的主要分水嶺高出內蒙古高原僅400—500米,而高出送嫩平原800—1000米。從氣侯上劃分,大興安嶺地區屬於寒溫帶季風氣侯,氣溫低,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日照長,但偶爾有霜
雪,氣溫年差較大,生長季短,濕度大。冬季(平均氣溫<10℃)長達9個月,夏季(平均氣溫≥22℃)最長不超過1個月,絕大部分幾乎無夏季。但夏天由於日照長,氣溫並不低,7月平均氣溫在20℃左右,1月平均氣溫為-28℃以下。漠河夏至日是我國白晝最長的地方,日出3時14分,日落20時23分,23時天黑,在沒有月光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見到1000米以外的物體,因此有人稱此時的漠河為“不夜城”。大興安嶺地區冬季在寒冷而乾燥的蒙古高壓控制下很少降水,只有在強烈的冷鋒過境時,才會產品降雪,但降水量不大;與此相反,在一年中的暖季,本區東南季風活躍,南來的海洋濕潤氣流可以帶來大量降水。降水多的季節,正好與溫暖季節一致,這樣對於林木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全年降水量350-500毫米,相對濕度70%-75%,積雪期達5個月,林內雪達30-50厘米。雖說大興安嶺是長冬無夏,但這裡一年四季也是各有特色。
春涌興安,沁人心脾的興安嶺杜鵑綴滿群山;夏日林莽飄香,濃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渡假聖地;秋日層
林盡染,山果飄香,紅、白、黃、褐、綠相間的“五花山”盡收眼底;冬到興安最富詩意,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襯著皎潔晶瑩的冰雪世界,是冰雪旅遊的最佳去處。大興安嶺的冬季別具特色,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許多遊人紛紛而至,體驗“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大興安嶺南部的甘河,隆冬季節,河流的淺水區雖然在氣溫-40℃以下,卻不封凍,仿佛潺潺流動的熱泉,濃濃的熱蒸汽瀰漫山谷,山谷中的樹枝凝結了經營的霧凇,河流中冰上積雪經過霧氣的洗禮,更加潔白、晶瑩。冬季的河水清澈、寧靜。銀色的群山、晶瑩的霧松、潔白的冰雪、潺潺的河水,構成了大興安嶺獨特的、神奇的、亮麗的純樸的冬季自然景象。在8月份,大興安嶺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晚霞。自加格達奇乘火車北行至漠河縣的圖強鎮,在這裡可觀看晨霧或
晚霞,在6至7月份,早晨4點鐘,登上鎮北的防火瞭望塔,居高臨下,一眼望去,山谷間形成的雲霧漸漸升騰,在半山間飄蕩,雲海和雲瀑千變萬化,蔚為壯觀,交替出現,恍若仙境。當太陽從山邊慢慢升起時,朝暉映照,雲蒸霞蔚,曦光漠彩。這裡的風光雖然比不上名四大山,但卻有著獨特的風韻。有時夕陽燒紅了半邊天,雲霞、群山、森林渾然一體,雖然不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一天”那般壯美,但多的是一份寧靜、祥和、古樸與自然。獨特的氣侯條件造就了大興安嶺特有的動植物資源,大興安嶺的山崗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遠遠望去就像碧波萬頃的海洋。大興安嶺是我國的森林寶庫,有“北疆綠屏”之稱。樹種以落葉松為主,其次為白樺,以及樟子松、冷杉、水曲柳、榆樹、山楊等,多達上百種。其中北部的興安落葉松與世界著名的東西伯利亞泰加林的針葉林相連,故有南泰加林之稱。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在我國林業生產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森林總面積7.3萬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86.23%,林木蓄積5.3億立方米,占黑龍江省總蓄積的26.6%,占全國的7.8%;森林覆蓋率比全國的平均值高4倍。從森林面積和蓄積量以及木採伐量來說,在全國各林區中都居第一位。
在這裡生長的野生植物有上千種,漫山遍野,色彩繽紛,花香四溢。其中,許多野生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
值。在深山和林緣,生長著一簇簇一串串野生漿果,諸如山葡萄、紅豆、都柿、稠李子、山丁子、刺玫果等,是製作天然飲品、國酒、果醬、果糕的好原料。這裡還有純天然無污染的山野菜食用真菌。山野菜中以蕨菜、黃瓜香、金針菜、柳蒿芽、山韭菜和明葉菜居多,食用真菌有木耳、蘑菇、猴頭和靈芝等。中草藥有黃芪、貝母、黨參、五味子等一百五十餘種。在浩瀚的綠色海洋種反演生息著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有駱駝、黑熊、狍子、紫貂、榛雞等三百三十多種。水貂等各類毛坯動物及鰉魚、大馬哈魚、細鱗魚、哲羅魚等名貴水產品八十多種。“錦鱗在水,香菌在林,珍禽在天,奇獸在山”是對大興安嶺萬頃林海里反演生長的動植物生動描繪。大興安嶺有豐富的地上資源,而且地下資源也十分豐富。這裡生產黃金,素有“金鑲邊”之稱。大興安嶺近
況遍布全區,品位較高,除漠河、呼瑪外,松嶺、阿木爾、韓家元等地均已開採,產量居黑龍江首位。煤炭儲量也十分豐富,礦區主要分布在漠河的霍拉河盆地,呼瑪的椅子圈和臥浦盤第一級十八站,松嶺等地。此外,大興安嶺地下還蘊藏著銅、鐵、鋁、磷、鈦、鎢、鋅、鉬、鉛、石墨、水晶勢、大理石、石灰石、泥炭圖等三十多種礦物質。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所以人們讚美大興安嶺是聚寶盆,稱它“遍地皆為寶,天下也難找”。在郁密的五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個古老的民族——鄂倫春族,他們是中國的五小民族之一,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原始生活習俗,素有高山“獵神”之稱。旅遊者來到鄂鄉,同少數民族兄弟們共進篝火晚餐,吃著“手把肉”,住著“撮羅子”,關上民族歌舞表演,可盡情領略北方少數民族的淳樸風情。一首古老的歌謠唱道,“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它唱出了這個民族古樸、粗礦的性格與大自然為伴的和諧生活。鄂倫春族是世居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之一。“鄂倫春”是民族的自稱,有兩種解釋:一是“使用馴鹿的人”,二是“山嶺上的人”。狩獵是鄂倫春族傳統的生產方式,一年四季住追著獐狍野鹿,遊獵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20世紀50年代,他們才逐漸走出大森林,走下興安嶺,開始了半耕辦狩的定居生活。鄂倫春族原始生活習俗和建築特色至今還保留得比較好的要數塔河縣十八站和呼瑪縣白銀納民族鄉。在這裡可以看到獨特的冰雪、森林、節界江、古驛站,在黑龍江上還可目睹俄羅斯村落的異國風情;在呼瑪河畔那急流險灘和高山峽谷中可乘坐樺批船進行漂流探險。在民族鄉里可與少數民族兄弟們狩獵、垂釣、共進篝火晚餐,吃著“手把肉”,住著“撮羅子”,歡歌載舞,盡情領略鄂倫春族的淳樸風情。
2:北國鶴鄉——扎龍自然保護區: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齊齊哈爾市與大慶市林甸縣和杜爾伯特縣境內,距齊齊哈
爾市市東26.7公里處。保護區面積420平方公里,區內河流漫溢,葦草叢生,60%是以蘆葦沼澤為主的濕地,是我國最大的以鶴類等大型水禽為主體的珍稀鳥類和濕地生態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各種禽鳥二百三十多種,其中的珍稀鳥類,如白鸛、黑鸛、天鵝、白琵鷺、大白鷺、小杓鷸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5種及多種沼澤猛禽,可謂是真正的“鳥的樂園”。尤以丹頂鶴居多,故有“仙鶴之鄉”美稱,自1979年被列為自然保護區以來,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已馴養了11種鶴。每年夏秋兩季,扎龍自然保護區引來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丹頂鶴是扎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之一。目前世界只有朝鮮、日本、俄羅斯、中國這四個國家有野生
丹頂鶴,總數不到二千隻,我國約有一千隻,主要棲息在扎龍。丹頂鶴,因頭頂有紅色肉冠而得名。古時稱仙客、陽鳥、丹哥、蓬萊、羽士等。丹頂鶴全身潔白如雪,雙翼濃黑如墨,頭頂一點丹紅,黑、白、紅三種鮮明的對比色調顯得溫文爾雅,端莊秀麗,瀟灑飄逸,清高脫俗。我國古代無論是繪畫、雕塑、工藝,還是小說、詩歌和傳奇都把丹頂鶴看成是“長壽”、“吉祥”、“優雅”、“高潔”的象徵。古代“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的說法,又為丹頂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丹頂鶴又得到了“仙鶴”這一稱號。
扎龍自然保護區現在已開闢了觀鳥旅遊項目,保護區里扎龍湖旁的望鶴樓和觀鶴台,是看鶴、觀景的好地
方,從望鶴樓用高倍望遠鏡眺望四野,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蘆葦沼澤,綠野無邊。微風吹拂,隨風起波,仿佛是綠色的海洋。蘆葦叢中,湖面上飄著片片菱角花,嫩黃嫩黃的,靜靜地浮幽綠的湖水中。三五成群的丹頂鶴在蘆葦盪或湖邊,或信步漫遊,或亭亭玉立,或翩翩起舞。它們矯健的體型,黑白分明的色彩,移步異姿,閒逸自得。丹頂鶴素以腿長、脖長、嘴長著稱,展翅高飛時排成行列,它的翅膀很長,飛起來兩條腿向後方伸直,而長長的脖子伸向前方,全在同一水平線上,前後相稱,飄飄然呈現輕逸瀟灑的姿態。每當它們展翅騰飛,一道白亮光點閃起,翱翔於天地之間,縱情於藍天白雲之上,那份灑脫與悠閒大有仙家之風,那種飄飄欲仙,超凡脫俗的優美姿態,令人讚嘆,引人追隨,欲與鶴共翔。丹頂鶴的叫聲高亢嘹亮,婉轉動聽,聲震四野。《詩經》日:“鶴鳴於九皋,聲聞於九天。”這有兩層意
思,九皋是指深遠的沼澤地帶,是鶴類棲息的典型環境;再是鶴的叫聲宏亮,往往是未見其影先闖其聲。丹頂鶴總是群聲齊鳴,合演於美麗的風景中,吟唱天地,吟唱萬物……每當春暖花開的3月,仙鶴便從遙遠的南方“飄”到扎龍,開始尋覓自己的終身伴侶。溫潤的早春,應該讓心靈放飛,讓暢想的翅膀舒展,讓一年的好心情開始,來扎龍看仙鶴吧!鶴類“感情專一”,一般一對鶴一經結成配偶,終身不再離散,若一隻早死了,另一隻不會再娶或是再嫁,只孤單地跟著鶴群。丹頂鶴擇偶極為嚴格,且從未有“近親結婚”。一般,雄鶴要選擇比自己小一歲或兩歲,而且又是不同父或同母所生的雌鶴作為自己的終生伴侶。雙方對外表選擇相中後,就進入對鳴、對舞階段,爾後才能結為伉儷,正值熱戀中的年輕仙鶴,雙雙展翅翩翩起舞,那舞姿輕盈舒展,帶著豐富的感情色彩。在這個時期,若一隻突然挺胸昂頭準備嗚叫,另一隻必然“心有靈犀”,也準備起來。於是兩兩相對,同時朝著天空發出響徹雲霄的鶴鳴,同起同止,珠聯璧合。更有趣的是“對鳴”時雄鶴的嗚叫聲是一嗚到底的單音節,而雌鶴是在中間有個小小的休止,是雙音節,但兩者卻又是相輔相成。你不可能不讚嘆它們是天生的音樂家,共同用歌喉譜唱著愛的鏇律!
丹頂鶴巢是以蘆葦築成,再用小葉草、苔草、莎草等植物的莖、葉、花鋪得軟軟的。每年的4~6月,是丹頂
鶴孵化期。每個“家庭”,年產一窩卵,一窩只產2枚。在繁殖初期階段,如果卵遭到外來破壞,由雌鶴再缺一產一、缺二產二地補到二枚為止。孵化工作由“夫婦”輪流承擔,一隻鶴在巢內孵蛋,另一隻就在附近覓食,放哨。一個月左右,小鶴就出殼,三個月以後就可以飛上藍天,四個月後就和成鶴長得一樣高了。到了秋季,丹頂鶴一家一戶地結伴啄食,練飛。到嚴冬將至的11月初,鶴JLfl']又成群結隊,舉家南遷。扎龍是我國僅有的丹頂鶴和白枕鶴散養不遷移種群所在地,在這裡,冬季也可觀賞到丹頂鶴的風彩。初冬來
臨,雪花點點飄降,烏裕爾河流域冰原上那移動的白點,由遠及近,逐漸顯出黑、白、紅的強烈色彩,丹頂鶴們仍是那樣悠閒、灑脫。你會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那震撼來自於寒冷中對於生命的熱愛,孤寂中對於希望的渴求,險阻中對於從容的追逐。它們潔白的羽毛為你拂去心中浮躁,濃黑的羽翼給你在黑夜中飛翔的勇氣。丹頂鶴給你帶來近切的希望。枯黃的蘆葦盪中,時而傳出的鶴鳴,使人精神為之一振。那是丹頂鶴在向萬物表述著生命的美好。大自然的精靈啊,它們在用自己詮釋生命的意義!1982年以來,鄧小平、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後來到扎龍視察,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使保護區的環境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保護區及其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有所改善。2001年榮獲中國科協授予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03年8月15日,“亞洲白鶴及其他國際重要遷徙水鳥遷徙通道與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項目(簡稱白鶴GEF項目)中國項目區啟動會召開。扎龍自然保護區成為這個項目的第二個優先行動地點。扎龍自然保護區將為提高國際問濕地和水鳥保護的協調能力,提高全球重要濕地網路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作出自己的貢獻。
齊齊哈爾這座有三百年歷史的古城,如今也以“鶴鄉之城”的美名享譽海內外。這裡一年一度舉辦的“觀鶴節”,以鶴為媒,吸引著海內外眾多的友人來此投資。近些年來齊齊哈爾承辦的“中國綠博會”與“觀鶴節”聯姻,招商引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美麗的仙鶴,不僅是仙界的美的使者,還是降落人間幸福的化身。
3:天然火山博物館—五大連池: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德都鎮西北部,北緯48°34,~48°48,東
五大連池是由1719年至1721年火山噴發時熔岩流阻塞訥謨爾河支流白河而形成的堰塞湖。據《黑龍江外傳》稱“墨爾根(今嫩江)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振四野,越數月火熄。”又據《寧古塔記略》“於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問,忽煙火沖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十里。”以文獻記載看,當時火山爆發時前後可能延續兩年多。火山噴發的熔岩流阻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了五個串珠般的湖泊,故稱五大連池。池的周圍分布有十四座火山和六十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總稱五大連池火山群。這五個相連的火山堰塞湖,美麗而幽然;湖泊分布著十四座火山,雄奇而神秘;火山腳下連池之濱的熔岩台地,恰似凝固了的驚濤駭浪粗獷而又奇異。
五大連池以保存完整的世界罕見的火山地質地貌景觀及豐富神奇的礦泉水而蜚聲中外,享有“中國火山博物館”之美譽,是全國旅遊40佳風景名勝區之一。1996年被命名為“中國礦泉水之鄉”,2000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宣布,五大連池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五大連池飲水節是全國重點慶祝的100個民間節日之一。這裡的礦泉水已被國家選定為接待國賓飲料。有詩為證:“潭潭神水銀花飄,何異靈湯祛病端?僻靜山谷歡聲滿,不見投石祈山泉”。
有人在讚嘆之餘,總結五大連池火山風光具備四大特點:山秀、石怪、水幽、泉奇。山,當然是指十四座景
色各異、形態不同的火山;石,是指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碎屑物,以及那些褐黑色的火山熔岩;水,是指那風平浪靜、波光粼粼的五個池子裡的水,那綠瑩瑩的湖水;泉,是指那含有鉀、鈉、鐵、鎂等離子和多種微量元素及二氧化碳氣體的“藥泉”。這裡的火山是由14座新老火山組成的火山群,火山的排列很有規律,東、西各7座呈兩列排開,而且這14座火
山都是孤立的,山與山之間絕不相連,東側為莫拉布山、東西焦得布山、東西龍門山、尾山和影背山;西面為南北格拉球山、臥虎山、筆架山、老黑山、火燒山和藥泉山。這組火山群拔地而起,形態各異,或孤山聳立,或雙峰對峙,或狀如伏虎,或形似走獸,或儼若筆架,景觀壯麗,風景獨特。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是兩座新時期的火山,同時又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休眠火山。老黑山和火燒山屹立在灰黑色的熔岩台地上,周圍有火山林帶環繞著,遠遠望去仿佛是突兀在石海之上的兩座孤島。火燒山在老黑山的東北,相距約2公里,難怪人們習慣上把它們叫做姊妹山了。4:神奇的礦泉: 五大連池有豐富的礦泉資源,現已探明的藥泉山礦泉水帶,屬鐵質重碳酸鎂鈣型低溫冷礦水,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五十多種微量元素,被稱為世界三大冷礦泉之一。泉水宜飲、宜浴、宜醫,可治療多種疾病,對皮膚病、風濕、消化系統、脫髮等均有特殊療效,被人譽為“神水”、“聖泉”,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五大連池的藥泉山下泉眼不少,其中名氣大的是北飲泉、南飲泉和翻花泉。
北飲泉位於藥泉鎮內迎賓大街北側“益身園”中,石龍河西。泉水與河面水標高相近,雨季時,因河水上漲
而使泉水被沖淡,故每到冬春兩季(枯水期)泉水所含的各種離子濃度增高,為療養最佳季節,北飲泉礦化度899.5毫克/升,日湧出9.85立方米。泉水屬重碳酸鈣綜合冷礦泉,飲用有助於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北飲泉現已開發,對遊人開放,已建成仿古牌坊門、重檐八角亭、弧形長廊,建築形式以古典形式為主,礦泉水則用泵抽到飲水處供遊人和療養人員飲用。南飲泉位於藥泉鎮內迎賓大街南側長壽園內,石龍河東,與北飲泉相距約五百米。泉水礦化度為806.6毫克/升,日湧出量17.19立方米。飲用此水對止痛、鎮靜、安眠療效顯著,屬鐵質重碳酸鎂型,低溫冷礦泉。南飲泉也
已開發,對遊人開放,已建一飲水室,一休息亭,上有楊尚昆的題字“世界名泉”。南飲泉是從前的古藥泉,泉邊的高高的大石堆就是當年留下來的遺蹟。說起藥泉的來歷,還有段神奇的故事呢。相傳很早以前的一個端午節前夕,窮苦牧民阿美其格為救被牧主毒打已經奄奄一息的卡拉桑白音,不幸被毒箭射傷了腿。翌日清晨,也就是端午節這天,這對戀人都已筋疲力盡、口乾舌燥,這時他們看到一隻受傷的小鹿,在一小水坑邊喝水。小鹿喝足了水,又跳到水坑裡洗澡,不一會兒,就蹦蹦跳跳地走了。卡拉桑白音甚為驚異,忙來到水坑邊,只見水坑不大底下卻不住地往上翻花冒泡。他捧起水喝到嘴裡,辛辣煞口,涼徹肺腑,隨之精神大振,傷口也不覺疼了。他急忙跑去把阿美其格抱來,拔下毒箭,灌了幾口水,阿美其格很快甦醒了。兩人一齊到水坑裡洗了洗,箭毒全消,傷口痊癒。為了紀念這個地方,兩個人在水坑邊堆起一個高高的石頭堆。翻花泉位於藥泉鎮內藥泉湖北,在北飲泉西400米低洼處。泉內有大量氣泡溢出,與其西部約10米處的一處普
通藥泉水昆合具有醫療特性,可治療多種皮膚病。礦化度160.8毫克/升。現已開發2個露天浴場,已經對遊人開放。輻射礦泥浴場、日光浴場。據說用這個泉邊的泥敷在頭禿的人的頭上,可以漸漸地長出細細的頭髮來。關於藥泉當地還有這樣幾個順口溜:“南泉睡覺,北泉利尿,翻花泉最有效”,“早飲北泉,晚飲南泉”,“高血壓泡頭,低血壓泡腳”。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雖然病人的症狀各不相同,但泡在同一個泉水的池子裡,都能收到顯著的療效。
這就是山、水、泉、石一應俱全和保存有完整的、罕見的火山地質地貌的五大連池火山群,五大連池是我國
地質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5:山清水碧的鏡泊湖:鏡泊湖地理位置為東經128°307′~129°10′,北緯43°467′~46°487′,是我國最大的
火山熔岩堰塞湖,僅次於瑞士的日內瓦湖列世界第二位。鏡泊湖唐代稱忽汗海,明始稱鏡泊湖,清稱為畢爾騰湖,今通稱鏡泊湖,意為清平如鏡。它是第四紀的中晚期(大約l萬年前)火山爆發,玄武岩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全湖由峽谷中7個曲折相連的湖泊組成。湖面海拔350米,湖深平均為40米,由南向北逐漸加深,最深處達62米,湖身縱長50公里,最寬處9公里,最窄處枯水期也有300米,總面積90.3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6億立方米。湖岸港灣眾多,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湖水屬碳酸鹽型,礦化度較小,顏色變化十分明顯,北部基本上是綠色的,向南則經過綠黃而轉入黃色。全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由西南至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像一條銀帶,飄繞在張廣才嶺的群山之中。鏡泊湖風景區夏秋涼爽,氣候宜人,5~9月份,一般氣溫在10%~20。C之問,7月份最高氣溫為30℃左右。
年降水量628毫米左右,植物生長期可達160天。景區內大部分土地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森林覆蓋面積約占全區面積的85%。森林中生長著豐富的珍貴用材種,如紅松、冷杉、雲杉、落葉松、胡桃楸、水曲柳、黃鳳梨、紫椴、黃榆等等。林中有鹿、獐、熊等珍貴野生動物,已被列為黑龍江省東北虎自然保護區之一。湖區的產品種類繁多,出產數量也極為可觀。如葡萄、棘玫果、山桃、松子、元棗等,年產量均可達25萬噸。有暢銷國內外的元蘑、冬蘑、青蘑、榛蘑及珍貴的猴頭蘑、木耳等。藥用植物除山參、黃芪、沙參、手掌參、細辛外,還特產天麻。鏡泊湖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很多,出產的銀鯽最為名貴,稱“湖鯽”,馳名中外,鱗黃鰭紅,體大肥胖,肉質細嫩味鮮,過去曾被作為皇室的貢品。另外還盛產鯉魚、紅尾、鱖魚、鰲花魚、大白魚等,多達四十餘種,並放養了青魚、草魚、鰱魚,冬季捕撈每網都在萬斤以上,年產量近二百萬斤。登上山脊極目遠眺,高緯度的天穹顯得格外寥廓高遠,湛藍色空的天中飄浮著朵朵白雲,俯瞰鏡泊湖“水心
如鏡面,千里無汗毫”。白雲倒映在蔚藍色的湖面上,恍若一堆堆潔白的冰雪,或浮於水面或懸在水中,冰湖雪影讓人感到清涼恬靜,草木蔥蘢的山嶺浸潤在湖水中,把湖水染成片片墨綠,平添了幾分幽邃。寧靜中,一葉扁舟盪過,水面上留下粼粼波紋,湖光峰影在漣漪中輕輕抖動……鏡泊湖沒有西子湖的嫵媚,沒有八百里洞庭的浩渺,她更像一位身著藍色衣裙的冷美人,寧靜而清幽,透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憑一湖碧水,都市紅塵中的浮躁漸漸淡去,感覺整個人也如湖水般清澈透明。“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國風光勝江南”,已故葉劍英元帥當年遊覽鏡泊湖的親筆題詞道出了鏡泊湖的山水之美。在湖的北岸半島上是鏡泊湖的遊覽中心鏡泊山莊。除了鏡泊山莊以外,湖周很少有別的建築物,只有山戀和
蔥鬱的樹林,一派秀麗的大自然風光。在鏡泊山莊的高處眺望,只見湛藍的湖水,展向天邊,波平如鏡,湖岸青山陡峭,樹木蔥鬱,波光粼粼,碧水連天,風光秀麗,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貌、秀美的風光、神秘的傳說,引無數中外遊客紛至,年迎遊客百萬人次,1982年國務院特批鏡泊湖為國家級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之一。6:林海茫茫的小興安嶺: 巍巍的小興安嶺綿延起伏,逶迤千里,茂密的大森林鬱鬱蔥蔥,層巒疊翠,這裡有著言之不盡的自然風光、數之不絕的旅遊資源。冬長夏短,日溫差大,氣侯變化顯著。林區四季分明的氣侯特點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季警官: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涼地、秋日的五花山、隆冬的雪世界。這裡不僅四季景象不同,就是每一天、每一時都是景象萬千,變換莫測:晨觀林海日出,夕望餘霞遍野,晴日朗空萬里,雨中山色空濛,而在雨過天晴之時,各座山峰又都沉浸在霧海之中,僅僅露出一點峰頂,陽光輝映在峰頂之上,那景致就好像盛凍的玉壺、情景清淨的瑤台仙界一半,讓人辨別不出哪裡是雲海,哪裡是山川……廣闊的小興安嶺,峰巒起伏、奇景匯集,它以神氣綺麗的風姿昭顯著大自然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
小興安嶺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斜貫於黑龍江省中北部,與大興安嶺以嫩江河谷為界,構成“人”字形。
如果說地圖上的黑龍江省宛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那么小興安嶺就是這隻天鵝的脊樑。小興安嶺地勢高低起伏,主要由侵蝕地低山、丘陵構成,遠遠望去,頂部渾圓,山坡平緩,在總體上是西北低、東南高,大部分海拔在500—1000米,其中最高峰平頂山位於伊春市境內,海拔為1429米。小興安嶺地處北緯46°21′至49°21′。東經127°42′至130°14′之間,東西綿延360千米,南北寬100—300米,總面積7.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面積的16.94%。小興安嶺雖山勢較為低緩,卻以高於四周的地形而購車了黑龍江與松花江的分水嶺,同時也切斷了松嫩平原與三江平原。小興安嶺是在第四紀經由斷裂上升而形成的斷塊山地,曾多次爆發過極為活躍的火山運動,在經過一萬年的侵蝕風化後,至今仍然可在綿延山勢之中見到火山錐、熔岩台地等火山地貌。在小興安嶺二百餘座火山形成的遺蹟中,較為著名的有門魯河火山群、科洛火山群、五大連池火山群,以及遜克南側的熔岩台地等。其中,五大連池火山群是距今為止黑龍江省內噴發最晚的火山活動遺址。
由於爆發過極為強烈的火山活動,小興安嶺地區的岩石也以花崗岩、石英岩、尋烏言等火成岩為主,還有大
量因熔岩決出編制而形成的變質岩。火山活動的岩漿不僅改變了地表形態,同時也把地球內部的物質待到地球表面,這就為小興安嶺帶來了豐富的礦產資源,而小興安嶺特殊的地質構造,也為礦物的富集和開採創造了條件。據初步勘探,這裡有銅、鉛、鋅、鎢、鉬、鐵、金、銀等金屬礦藏二十多種,以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一百多處;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煤、石墨、泥炭、大理石、瑪瑙勢、燧石、珍珠岩、水晶石等25種。礦點一百四十多處。在小興安嶺的各種礦產資源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金礦,其種類全、開採易,儲量齟齬黑龍江首位,年產黃金4萬兩的烏拉嘎金礦是露天開採的國家重點黃金礦,建礦50年來,已經累計生產黃金近七十萬兩,是小興安嶺的一座金色天然寶庫。小興安嶺在氣侯分區上屬含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侯特徵顯著,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濕熱
而短暫。全年平均氣溫在-2℃—2℃之間,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低氣溫-40℃—-48℃;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0℃—22℃,極端最高氣溫在35℃以上。無霜期90—120,年平均日照時數2355—2600小時,年降水量均在550—670毫米之間,降水多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冬季降雪量在100米左右,積雪期可達半年之久。四季分明的氣侯特點,孕育了小興安嶺四時不同的自然警官,也造就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日日不同的風光美景。小興安嶺地形複雜,朝潮濕的氣侯、良好的植被,使這裡擁有了充沛的地表水資源,每當站在山岡憑高俯望,河流湖沼就宛如玉帶、珍珠一般點綴與蒼茫綠海之中。這裡山地河流交錯分布,西北部注入黑龍江水洗的河
流都比較短小湍急,具有較寬的沖積平原;東南部流入松花江水洗的除唐王河上游有一些較寬的谷地,其餘由於山勢高峻,河流侵蝕強烈,多發育為“V”型峽谷峭壁,水流湍急。在山地兩側的兩大水域中,生長有七十多種淡水魚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鮭魚(俗稱大馬哈魚)、鱘魚(俗稱七粒附子)、鰉魚、鯉魚、鯽花、鰲花、鯿花(俗稱“三花”)、哲羅、法羅、雅羅、胡騾、同羅(俗稱“五羅”)等。每當春夏之季,冰雪融化,流水潺潺,溪鳴淺淺,各種魚類穿行嬉戲於河流、溪谷之間,為嶺巒疊翠的小興安嶺又增添一道明麗、輕快的風景。小興安嶺的河流嶺山溝闊,水量豐富,很多河段都適宜開展漂流探險活動。大豐河、金沙河、湯旺河、永翠河等兩岸風光秀麗,水質清澈純淨,時而急流波盪、時而淺談漫行,都是理想的漂流之地。小興安嶺山地的分水嶺平緩,坡度小,河流上游谷地寬而平坦,曲流發育,排水不暢,並受到多年凍土的影響,這裡沼澤、濕地較為發育。沼澤的分布以陰坡為主,如小興安嶺的東段北坡沼澤面積為60%,南坡沼澤面積
為40%。在散布的大面積的濕地、沼澤中,保護較好的有翠北濕地自然保護區、南北河自然保護區以及湯旺河地區濕地。這些保護區內終年積水,河流縱橫較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由於認為活動稀少,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是我國保有的北方較高唯獨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濕地類型。保護區內植被為紅松闊葉混交林、明亮針葉林交錯地帶,包括有森林沼澤、草本沼澤、泥炭蘚沼澤、水生植被和沼澤化草甸。區內除數以千計的植物物種資源外,還有豐富的鳥類和獸類資源,其中步伐國家重點保護的紫貂、黑熊等珍稀動物,以及蔚為壯觀的鶴類、大雁鴨類等大面積集群。小興安嶺溫濕適宜的氣侯、廣闊茂密的林海,是動植物的理想生息場所。這裡的山林溝壑中,棲息著黑熊、馬鹿、駱駝、野豬、猞猁、紫貂、野兔、松鼠、黃鼬等六十餘種獸類,飛龍、榛雞、金雕、中華秋沙鴨、啄木鳥、貓頭鷹、杜鵑、雲雀等二百五十多種鳥類。各種珍禽異獸或結伴嬉戲於枝頭,或悠閒漫步於林內,在精密的山谷中,在暢流的溪水旁,處處可以尋見野生動物的活動蹤跡,神秘而廣闊的森林,溢滿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小興安嶺內引人注目的還有遍布山野的藥材與山野菜、山野果等野生植物資源,這裡有藥用植物一百二十多種,山野菜、山野果等已被開發利用的二十多種,還有一百餘種蜜源植物、芳香類植物,以及許多無以勝數、尚待開發利用的山花野果。每年春季,各種野生植物紛紛綻開花朵,山嶺內、溪流旁,鮮紅與翠綠相掩映,淡黃與嫩紫相穿插……五光十色,溢彩流芳;夏秋季節,山野果與山野菜又開始結實,有油黃的榛蘑、赤紅的山丁子、油黑的稠李子、褐紅的榛子……這是采山的好世界,採下的不僅僅是沉甸甸的山珍,還有那滿山的生機勃勃與色彩紛呈。
小興安嶺的景色是由山水交織出來的,如果說山是小興安嶺之魂,水是小興安嶺之神,那么一望無際的林海就是小興安嶺靈魂的真是體現。提到林海,那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綠”,小興安嶺也正是以綠色寶庫而聞名於
世的,這裡是我國重要的林木生產基地,森林茂密,樹種繁多,共有林地面積50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約四點五億立方米。巨大的林木資源,遍布於小興安嶺廣闊的山坡、山谷之中,這裡的林木除數量眾多之外,種類也非常豐富,其中步伐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珍貴樹種。如僅在小興安嶺腹地的唐王河流域,就有針闊葉樹種一百一十多種之多,它們中的三大針葉(紅松、黃花松、雲杉)、三大硬闊(水曲柳、胡桃梂、黃鳳梨),因套用價值較高而被譽為“綠色黃金”。廣闊的林海,構成了小興安嶺蔚為壯觀的景象,在自身成長的同時,也促進了林區的發展。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警官,而每一個季節又都有自己的特色,絢麗的山數,神奇的景觀,色彩變化萬千,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天然畫卷。初春,當森林仍被大雪覆蓋時,鮮花已經棧房,興安杜鵑如霞似火地開
滿山谷;盛夏,山坡上的松樹猶如波浪起伏的綠海,惹得青山滴翠,綠草如茵,百花爭芳鬥豔;仲秋,山巒猶如披上了五彩的綢緞,紅的、黃的、綠的、青的……果實纍纍,奼紫嫣紅,一派妖嬈瑰麗的風光;隆冬,林海雪原猶如披上白雪和冰晶,銀裝素裹,玉砌冰雕。小興安嶺的自然資源以山地、河谷、森林、野生動植物為主要類型。崎嶇的地形、蜿蜒的河流、起伏的丘陵和大片的森林構成了小興安嶺最為顯著的特點。在這裡,豐富的自然美景,再配以精雕細琢的人文警官,使小興安嶺地區擁有了無以勝數而又類型眾多的旅遊觀光勝地。紅松是小興安嶺最為著名的樹種,在茫茫林海中,它或三五成群混雜在其他樹種中,或多株成片聚集在山坡柵脊上,遠遠望去,樹冠顏色深暗,乾枝略呈橢圓,與其他松樹相比,顯得更加濃翠欲滴、潑墨重彩。紅松屬常綠喬木,軀幹通直,樹信優美,高可達40米,材質鬆軟,易於加工,不易開裂,是優良的建築用材。小興安嶺素有“紅松故鄉”之稱,紅松蓄積總量約四萬三千六百六十六立方米,占全國蓄積總量的50%以上,這裡具有全世界最大片、最完整的原始紅松林區。每年一到6月下旬,紅松花兒開放,黃色的花粉飄向空中,雨點從空中攜帶花粉降落,仿佛陣陣“黃雨”降臨人間,空中地面形成了一片黃色的世界。此時若漫步與“黃雨”之中,最大的感受莫過於驚喜,精細於雨水之香,驚喜於松花之美,更驚喜於這林海茫茫的帶來的不僅僅是綠,還有更多難以與其的色彩與體驗。小興安嶺的紅松除少數形成純林外,大部分與其他樹種構成針闊葉混交林。混交林內植物種類豐富,層次奉命,從高層的喬木、灌木,到底層的草本、苔蘚、腐生植物,森林茂密、蒼鬱逼人,林下山花野果爭妍鬥豔,物種數量僅次於雲南熱帶雨林。每逢初夏之時,山林內一派青綠,濃淡相間,碧翠惹人,陣陣山風吹過,樹枝搖曳,響葉沙沙,仿佛一曲山林之歌召喚著四處遊人;一到秋季,不同的樹種又紛顯出不同的色彩,黃色、綠色、紫色、紅色……這時的山林,比起青翠的欲滴的純綠,又更多一份風情,別有一番風味,顯得更加熱鬧喜人。
7:舉世矚目的珍寶島: 1969年,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舉世聞名。順江而下,在柳翠搖風的209高地上舉目遠
眺,江中綠翡翠般的元寶形島嶼就是曾震驚中外的“珍寶島事件”的發生地——珍寶島。珍寶島位於北緯46.5度,東經134度附近,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即中國方面深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衝擊,才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小島,但是現在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寶島還與烏蘇里江的中國陸地連在一起,回復到原來的半島面貌。有時有幾條河流從中國一側流人珍寶島,形成人的手掌一樣的形狀。珍寶島雖然距饒河縣城更近一些,水路距離只有45公里,但它是屬於虎林縣的轄區。這綠樹成蔭,地貌獨特的衝擊小島,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的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
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彈指一揮間!三十五年轉瞬即逝,眼前這座面積只有0.74平方千米的小島曾經那樣牽扯著全中國人民的心!守衛這座小島的中國官兵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珍寶島是與祖國血脈相連的,只見哨所新修的門上掛了4盞紅燈籠,5個金黃的大字“中國珍寶島”赫然在目,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挺立在島門。進入島門,一條長約二十米的筆直小路被命名為“北京路”,另外兩條小道分別被稱為“上海路”和“南京路”,過了北京路後向右拐便是珍寶島上中國守軍的第一代營房。第一代營房建於1968年8月,為平頂的石質結構,面積也僅有二十平方米。營房分為左右兩個門,兩門處分別留有一幅白底紅字對聯。左側門的對聯為“以哨為家/以苦為榮”,橫批為“永保邊疆”。右側門的對聯為“身居珍寶島/胸懷五大洲”,橫批為“解放全球”。營房正面的中間牆上裝有黑板報,板報上列有英雄名冊,在英雄名冊旁邊寫有一首小詩“多少迴風雨上哨,多少回冷月出擊,多少回林中開懷,多少回壕中躍起;伏劍守國門的日子,一行腳印萬千情絲。”這個英雄的島嶼上記載著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民為捍衛祖國尊嚴而創下的光輝業績。如今,這用烈士鮮血
換來的和平的島嶼,也因特殊的歷史地位,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如今,珍寶島依然靜靜佇立在江心,它,這歷史的見證人,用它博大的胸懷看著那段歷史化作雲煙,漸漸消散了。平靜,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寬容吧,在這個文明的時代,歷史將永遠不會重演。硝煙散盡的珍寶島如今已是遊人如織了,只是當年的水泥工事還在,如今牆上到處是燕子窩,那棵“英雄樹”還在,如今樹梢上系了許多的紅領巾,那些被炮彈炸斷的樹樁還在,如今長出一叢叢新枝……這裡的一切都在,只是都在被和平的時光重新塑造和打磨著。曾經是蔓榛林莽的“北大荒”,當年的墾荒新城——虎林,在拓荒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下不僅變成了風景
如畫的旅遊勝地,更賜予了虎林豐富的物產,這裡盛產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盛產紅松、水曲柳等名貴木材。蓊鬱蔥蘢、幽深奧秘的峰林蘊蓄了滿山遍野的奇草異果,珍禽奇獸:有薇菜等二百四十多種山野菜和刺五加等210種藥材,以及大量的食用菌、漿果、乾果等。還有東北虎、熊、鹿等百餘種野生動物。蜂業資源豐富,草原廣闊,水量充沛,出產四十多種北方冷水魚。礦產資源有泥炭、煤、黃金、石墨等36種。這一切,都表明虎林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它也正以勃勃生機迎接著四面八方的賓朋。8:冰城奇葩——冰燈藝術:冰燈是流傳於我國北方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1963年2月初,在兆麟公園舉辦了第一屆冰燈遊園會,從此拉開了冰燈遊園會的序幕。但是真正形成規模、形成風格的冰燈遊園會,是從1980年的第七屆遊園會開始的。這一屆冰燈遊園會的冰燈製作講究布局,突出主題,注意各景區的協調,並將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套用到冰燈景效中。從此,規模逐漸擴大,花樣不斷翻新,內容更加充實,藝術和創作水平不斷提高,廣泛的套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燈光和聲音控制,做到動靜結合,聲色並茂。通過藝術家和能工巧匠的手,把從松花江上取來的天然冰變成了一件件靈氣活現的精美藝術品,變成了冰奇燈巧、玉砌銀鑲的凍的世界、燈的海洋。這裡有臨風聳立的冰建築、氣勢磅礴的冰山峰、別具一格的冰屏風、生動傳神的冰雕塑、新穎獨特的冰景致、小巧玲瓏的冰盆景……每當華燈初上,公園裡到處是珠圍翠繞、彩燈璀璨、滿園生輝,冤如水晶宮一樣。
冰燈是黑土地的傑作,也是哈爾濱人的驕傲。冰燈博覽會的規模之大,冰燈種類之多,色彩之豐,時間之久
使得冰燈藝術博覽會成為中國冰雪旅遊的一張王牌,並躋身於我國35個“絕、奇、美、勝”旅遊景點之列。冰燈藝術年年有新的變化,被人們稱為“永不重複的童話”。如第27屆冰燈博覽會以“新世紀——冰之夢”為主題;第28屆冰燈博覽會以“絲路奇苑、塞外冰雪”為主題。辛勞繪冰景,汗水澆冰花。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冰燈博覽會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每當冰燈博覽會開幕期間,人群熙攘歡不夜,冰天雪地涌春潮。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冒著嚴寒,前來欣賞這盛開在“冰城”的奇葩。
人們還將奔涌的情思凝於筆端,寫詩填詞,歌頌這巧奪天工的特殊藝術。一位外地遊人在《冰城的驕傲》中
寫道:“是天上的瓊樓宇閣,還是人間冰封的北國?撲朔迷離的燦爛冰燈,把我帶進神奇的世界……喔,我不是置身天上的宮闕,我原身在冰封的北國。我多想攜來遠方的的親友,共享冰燈的幸福、冰燈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