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簡介

巴士-歷史
香港過海隧道巴士路線最早可以追溯到紅隧啟用。在紅隧通車前,香港市民要往來香港島和九龍等地,必需在碼頭使用渡輪,不單費時失事,而且渡輪的乘載力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加的乘客。
在紅隧通車後,巴士公司即時開辦了3條新過海巴士路線。
101 堅尼地城←→觀塘裕民坊
102 荔枝角 ←→筲箕灣
103 蒲飛路 ←→竹園邨
隨後,又陸續開辦了更多的過海巴士線。
由於紅隧不勝負荷,故政府於1986年興建東區海底隧道,並於1989年啟用,巴士公司在東隧通車後一天開辦601(中秀茂坪←→金鐘)線,隨後陸續開辦更多東隧過海路線。
配合機場核心計畫而興建的西區海底隧道於1998年啟用,巴士公司在通車後把原途經紅隧的105線改為途經西隧,並更改編號為905線,並開辦905P線以填保105線改經西隧後而失去原有服務的西環一帶。而原途經紅隧的114線亦改為途經西隧,並更改編號為914。
巴士-特點
香港的過海巴士路線有以下數個特點:
顏色:經東隧及紅隧的巴士路線,其路線牌會用紅色底白色字,而經西隧的巴士路線會用綠色底白色字。
路線編號:
經東隧的巴士路線編號為6字頭(除城巴629為非過海線,不過此路線是由非專利巴士路線629轉成專利路線)
經紅隧的巴士路線編號為1字頭,經西隧的巴士路線編號為9字頭
而繁忙時間服務的過海巴士路線為3字頭(307線除外,不過此路線一開始也是繁忙時間路線)
收費:
過海巴士路線收費只有數種(只列出最主要的收費):
$5.7:除往港島南路線外,其餘往港島方向的巴士過海底隧道後的分段收費;除往新界西及沙田/大埔/北區外,其餘往九龍/新界的巴士過海底隧道後的分段收費。
$5.7:除往港島南的通宵路線外,其餘往港島方向的通宵巴士過海底隧道後的分段收費;除往新界西及沙田/大埔/北區外,其餘往九龍/新界的通宵巴士過海底隧道後的分段收費。
$9.3/9.8:港島北至九龍的巴士路線全程收費;大部份新界至港島巴士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九龍的分段收費(通向較接近海底隧道的收費為$9.3,反之則$9.8)
$10.1:港島北至九龍的特快巴士路線全程收費
$11.1:港島南至九龍的巴士路線全程收費
$13.4:將軍澳過海路線,往來港島北至九龍的通宵巴士路線全程收費及大部份新界至港島通宵巴士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九龍的分段收費
$16.0:沙田,葵青及荃灣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18.8:屯門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19.0:馬鞍山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1.2:大埔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1.4:元朗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2.3:北區的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4.0:沙田通宵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5.6:馬鞍山的通宵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28.3:屯門的通宵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32.2:元朗的通宵過海路線全程收費
巴士102線
路線介紹過海隧道巴士102線提供筲箕灣、愛秩序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及銅鑼灣往來西九龍的過海巴士服務,於1972年8月5日隨香港第一條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通車開辦,是老牌過海隧巴路線,已有超過三十年歷史。初時往來荔枝角(橋底)(1985年5月31日起改稱美孚)至筲箕灣,途經銅鑼灣軒尼詩道及怡和街,直至1975年2月1日起因112號線延長路線,來回程改經告士打道,回程更繞經興發街,才與現時的路線大同小異。該線曾於1987年11月30日加開單嚮往港島特別班次,繞經荔枝角道及大角咀道,但因效果欠佳,於1988年4月1日起取消特別班次。
開辦初期,中巴主要是用丹拿珍寶(LF)行走;之後曾經用不同種類的巴士車款行走,包括都城嘉慕11米兩軸巴士(MB)及其他二手車款,包括利蘭亞特蘭大後置引擎(XA)和利蘭泰坦前置引擎巴士(PD5)。至於九巴則以丹拿E型為主,該款巴士長度有34呎(約10.6米),在當時是最長的巴士車種,全車載客量共123人。值得一提的是,丹拿E型的車廂特別裝有乳膠座位,當時九巴車隊多用纖維椅,所以這批丹拿E型巴士是九巴服務的一個突破。之後九巴發現中巴採用丹拿珍寶取得成果,並把之投放在該線。由於九巴所購入的丹拿珍寶在規格上與中巴無異,而車身顏色又與中巴同屬紅色,為免引起乘客混淆,中巴也開始為旗下巴士改為上湖水藍色,這是中巴車隊正式轉用藍色的開始。
維多利亞公園該線亦是首批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的過海隧巴路線之一(1991年12月8日起九巴增派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城巴及九巴合營,並提升至全空調服務,及後為配合愛秩序灣新住宅區入伙,於2001年3月4日起延長至愛秩序灣(愛賢街),方便居民過海,2002年6月16日起遷往愛德街,後因政府收回愛德街巴士總站,2006年3月26日起遷回筲箕灣總站,來回程繞經愛秩序灣。
該線由於歷史悠久及班次頻密,途經港九的中心地帶,三十多年來客量都維持在高水平,即使有鐵路競爭,由早到晚都出現頂閘的情況,而九巴首部命名為「超智慧型巴士」的 Wright 車身富豪B9TL 雙層低地台巴士(AVBW1 / LU3739),亦於該路線服役,可見九巴及城巴對該路線的重視。
筲箕灣道西端近英皇道1972年8月5日:配合紅隧通車,該線投入服務,由九巴及中巴聯合經營。
1975年2月1日:因112線的路線延長,該線來回程改經告士打道,回程繞經興發街。
1981年9月19日:開設102R線,由跑馬地馬場開往美孚
1987年11月30日:該線加開單向前往港島的特別班次,繞經荔枝角道及大角咀道。
1988年4月1日:因特別班次的效果欠佳,於是取消了特別班次服務。
1991年12月8日:九巴增派空調巴士於該線行走。
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後,改由城巴合營,並改為全空調服務,但其中的102R卻交予九巴與新巴合營。
2001年3月4日:為配合愛秩序灣住宅落成,總站延長至愛秩序灣(愛賢街)。
2002年4月29日:開設102P線,由愛秩序灣開往美孚,於早上繁忙時間服務,途經東區走廊
2002年6月16日:愛秩序灣總站遷往愛德街。
2006年3月26日:因政府收回愛德街巴士總站,總站遷回筲箕灣總站,來回程改繞經愛秩序灣。
空調巴士
全程收費:$9.8
分段收費:
由北角(健威花園)起往美孚:$9.3
由彌敦道(太子站)起往筲箕灣:$9.3
過紅磡海底隧道後:$5.7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
歷史2002年4月28日:該線前身N968投入服務,往來元朗(西)至銅鑼灣(天后),取道西區海底隧道。
由於西區海底隧道在該線開辦後不斷調高隧道收費(現時單層及雙層巴士的隧道費分別為HK$80及HK$115),導致該線營運成本增加,運輸署建議在2006-07年路線發展計畫中,總站遷往中環港澳碼頭,改經紅磡海底隧道、西九龍走廊及葵涌道,但被多個區議會及西九龍走廊沿線居民以噪音問題反對,計畫最終擱置。
2008年9月14日:N968 改經紅磡海底隧道及西九龍走廊,總站遷往中環港澳碼頭,改稱為N368,以減少虧損。
往中環(港澳碼頭)方向
全程:$32.2
紅隧收費廣場往中環:$13.4
過紅隧後:$7.4
往元朗(西)方向
全程:$32.2
過紅隧後:$22.1
大欖隧道轉車站往元朗:$11.1
往中環(港澳碼頭)方向
2345,0005,0025,0045
0105-0243 24-25分鐘一班
0243-0502 23-24分鐘一班
往元朗(西)方向
0050-0210 20分鐘一班
0210-0608 23-24分鐘一班
八達通轉乘優惠
乘搭N269往美孚方向,然後在大欖隧道轉車站轉乘該線往銅鑼灣(天后)方向,第二程只需補付$21.1。
乘搭該線往元朗(西)方向,然後在大欖隧道轉車站轉乘N269往天慈邨方向,第二程免費。
往中環(港澳碼頭)方向
擊壤路,青山公路(元朗段),朗日路,青山公路,博愛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屯門公路,荃灣路,葵涌道,荔枝角道,西九龍走廊,渡船街,加士居道天橋,加士居道,漆鹹道南,康莊道,海底隧道,告士打道,維園道,永興街,英皇道,高士威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德輔道中,永和街,乾諾道中,乾諾道西,西消防街及乾諾道中
往元朗(西)方向
乾諾道中,林士街,德輔道中,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告士打道,天橋,海底隧道,康莊道,漆鹹道南,加士居道,加士居道天橋,渡船街,西九龍走廊,荔枝角道,葵涌道,荃灣路,屯門公路,大欖隧道,青朗公路,元朗公路,博愛交匯處,青山公路(元朗段)及擊壤路
過海隧道巴士960線
960線全程行車裡數約41公里,行車時間約80分鐘 匯通百科
服務 服務時間及班次
平日
建生開:05:30-23:10(4/15分鐘一班)
灣仔碼頭開:05:30-23:10(5/20分鐘一班)
假日
建生開:05:30-23:10(7/14分鐘一班)
灣仔碼頭開:05:30-23:10(7/14分鐘一班) 匯金網
全程收費:HK$18.8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往灣仔碼頭:HK$5.7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往建生:HK$13.4
屯門市廣場往建生:HK$4.3
(此線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此線所有巴士均接受八達通卡付款;上車付款,不設找續。)
行車路線 路線由建生往灣仔碼頭途經良景邨、大興邨、屯門市中心、上環、中環等地區。
建生開途經:良運街,震寰路,鳴琴路,田景路,鳴琴路,石排頭路,震寰路,青田路,屯門公路,屯發路,屯門公路,青朗公路,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乾諾道西,乾諾道中,民吉街,統一碼頭道,民吉街,乾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軒尼詩道,菲林明道 匯通社區
灣仔碼頭開途經:菲林明道,軒尼詩道,金鐘道,德輔道中,摩利臣街,乾諾道中,乾諾道西,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屯門公路,屯喜路,屯門公路,青田路,震寰路,石排頭路,鳴琴路,田景路,鳴琴路,震寰路,良運街 。
過海隧道巴士170線
歷史1975年10月12日:該線投入服務,由九巴及中巴聯合經營,往來香港仔及沙田(沙田總站位於大埔公路北行線,即現時新城市廣場第一期對面),只於假日0730-1915提供服務,全程收費港幣2元。由於當時香港仔隧道仍未建成,因此來回程途經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及南風道,並繞經黃竹坑邨巴士總站。1976年6月1日:沙田總站遷往沙田墟(現址為沙田廣場)。1976年11月28日:繞經當時即將落成啟用的香港海洋公園(該公園要到1977年1月10日才正式揭幕)。1978年7月17日:該線提升至每天服務。1978年11月16日:該線延長至華富(南)。1979年7月16日:總站遷往華富(中)。1982年3月15日:為配合香港仔隧道通車及港島南區路線重組,該線改經香港仔隧道,全程收費港幣4元。1984年12月2日:為配合沙田新市鎮發展,由沙田墟遷往沙田火車站。1987年4月13日:該線改經沙角邨、秦石邨及新翠邨一帶,擴大服務範圍,同日起來回程不再繞經黃竹坑巴士總站,並改為袛於假日才繞經海洋公園。1988年6月1日:九巴加開往來沙田火車站至銅鑼灣的晚間短程特別車,於平日1930-2045由沙田火車站開往銅鑼灣(禮頓道)及1945-2100由銅鑼灣摩利臣山道開出往沙田火車站。1988年8月27日:九巴短程服務取消。1988年12月5日:九巴再度加開往來沙田火車站至銅鑼灣的晚間短程特別車,於平日1930-2015由沙田火車站開往銅鑼灣(禮頓道)及2000-2100由銅鑼灣摩利臣山道開出往沙田火車站。1989年10月6日:該線繞經培正道。1991年8月26日:中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1993年9月1日:該線由城巴取代中巴專營權,由於該線是九巴及城巴首2條合營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一,因此得到九巴及城巴的重視,並由全普通巴士改為全空調服務及延長服務時間,往華富方向改經佛光街、忠孝街、忠民街往公主道,原有晚間往來沙田火車站至銅鑼灣的短程特別車停止服務。1996年1月22日:延長服務時間至午夜,往華富方向不再繞經沙田市中心。1997年6月1日:往華富方向恢復由培正道經常興街直接駛入公主道。1999年12月19日:因恒隆中心外一段百德新街被試行劃為全日行人專用區,逢假日往沙田方向改經高士威道、興發街及維園道。2000年7月17日:因銅鑼灣百德新街北行方向永久封閉,所有往沙田方向班次改經高士威道、興發街及維園道。2005年6月12日:為縮短行車時間,該線改經全段公主道,不經培正道。2007年12月2日:該路線的目的地“沙田火車站”配合兩鐵合併,城巴及九巴分別更名為“沙田站 Sha Tin Station”及“沙田鐵路站 Sha Tin Railway Station”,不過城巴的富豪奧林比安攪牌仍然以“沙田車站”為命名,只不過原有九鐵的標誌被封,但部份因車務調動的巴士仍有顯示。2008年6月8日:九巴加價,空調全程車費由$15.3增至$16。
車費空調巴士全程收費:$16分段收費:過香港仔隧道後往沙田站:$14.8過獅隧後往華富:$13.9過海底隧道後往沙田站:$9.8過海底隧道後往華富:$8.1九龍塘沙福道往沙田站:$6.2過香港仔隧道後往華富:$5.3
行車路線往華富(中):沙田車站圍,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圍路,沙角街,大涌橋路,車公廟路,紅梅谷路,獅子山隧道公路,獅子山隧道,窩打老道,公主道,康莊道,紅磡海底隧道,告士打道,天橋,告士打道,波斯富街,禮頓道,摩利臣山道,黃泥涌道,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香港仔大道,香港仔海旁道,石排灣道及華富道。逢跑馬地馬場舉行賽事時將改經堅拿道天橋往香港仔隧道,不經波斯富街,禮頓道,摩利臣山道及黃泥涌道。往沙田站:華富道,石排灣道,香港仔海旁道,香港仔大道,黃竹坑道,香港仔隧道,黃泥涌道,摩利臣山道,天樂里,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告士打道,杜老誌道天橋,杜老誌道,鴻興道,紅磡海底隧道,康莊道,公主道,窩打老道,獅子山隧道,獅子山隧道公路,紅梅谷路,車公廟路,大涌橋路,沙角街,乙明邨街,沙角街,沙田圍路,沙田鄉事會路及沙田車站圍。逢星期一至五1000前班次,將因應交通情況改經堅拿道天橋,堅拿道東,堅拿道西及堅拿道天橋。註:假日0700-1624由沙田站開出及1300-1915由華富(中)開出班次會繞經海洋公園。
過海隧道巴士117線
歷史1994年11月7日,投入服務,初時往來跑馬地(下)及深水埗碼頭。本線初時往深水埗方向的路線,是由黃泥涌道直接途經堅拿道西駛入紅磡海底隧道,開辦時已是全空調服務,袛於平日0715-1900提供服務。
1995年4月10日,配合西九龍中心地下的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啟用而遷往該處為總站。
1995年7月10日,為改善客量,往深水埗方向改經天樂里、軒尼詩道、百德新街(2001年起封閉成為行人專區),不過班次並不頻密。
1997年5月1日,配合西區海底隧道通車,改經佐敦道、西區海底隧道、上環、中環、金鐘、皇后大道東,並改稱917線及延長服務時間。
由於中環一帶塞車嚴重,不少乘客流失至捷運(現稱港鐵)或隧巴914線,只在下午繁忙時間有較多由中環過海往佐敦及油麻地的乘客,於皇后大道東一帶的客量稀少,而且由於跑馬地居民投訴加長行車時間,在政府減少中環區巴士數量的大前提下,
1999年8月16日,改為途經紅磡海底隧道,編號改回117。由於途經灣仔道一帶的300線停止服務,因此為應付灣仔往西九龍的需求,往深水埗方向改經灣仔碼頭,而往跑馬地方向改經銅鑼灣。
2009年9月7日,往九龍方向改為特快線,途經摩利臣山道後改經堅拿道西及堅拿道天橋,不再途經天樂里、軒尼詩道、菲林明道、會議道及鴻興道。該線于堅拿道西近祥和里增設巴士站,原位於摩利臣山道、軒尼詩道及會議道的巴士站則取消,令來回程行車路線,除了九龍區總站外,再次回復開辦時相同的行車路線,是一項相當特別的紀錄。
雖然本線途經深水埗市中心及九龍市區心臟地帶,但由於班次並不頻密,加上途經人口老化的深水埗荔枝角道,而在港島區的服務範圍不大,而在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分站,本線卻停在往港島南區的過海路線的月台,因此無法吸引 112 等線未能上車的乘客前往乘搭,導致非繁忙時間客量偏低。然而,因有跑馬地區內上班人士支持,本線於繁忙時間容量卻不俗,更會出現客滿情況。
值得一提,本路線有數個“唯一”的紀錄:一是唯一一條服務跑馬地區的常規過海隧道路線;二是唯一一條曾經改走另一海底隧道,後來又改回行走開辦時途經的海底隧道的過海隧道路線;三是唯一一條於平日全日服務,但於假日停開的紅磡海底隧道路線。
行車路線
跑馬地(下)開途經:黃泥涌道,成和道,景光街,山光道,黃泥涌道,摩利臣山道,堅拿道西,紅磡海底隧道,康莊道,漆鹹道南,加士居道,彌敦道,荔枝角道,黃竹街,汝州街,欽州街南行,欽州街西,支路,欽州街西,欽州街北行。
深水埗(欽州街)開途經:欽州街北行,長沙灣道西行,東京街南行,荔枝角道,彌敦道,加士居道,漆鹹道南,康莊道,紅磡海底隧道,告士打道,維園道,天橋,內告士打道,波斯富街,禮頓道,黃泥涌道。
車站一覽
 |  | ||||
---|---|---|---|---|---|
車站 | 車站名稱 | 位置 | 車站 | 車站名稱 | 位置 |
1 | 跑馬地(下)巴士總站 | 黃泥涌道 | 1 | 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 | 欽州街北行 |
2 | 景光街 | 景光街 | 2 | 怡閣苑 | 長沙灣道西行 |
3 | 養和醫院 | 黃泥涌道 | 3 | 麗閣邨 | 東京街南行 |
4 | 跑馬地馬場 | 黃泥涌道 | 4 | 麗閣邨麗籮樓 | 荔枝角道 |
5 | 堅拿道西 | 堅拿道西 | 5 | 北河街 | 荔枝角道 |
6 |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紅磡站 | 康莊道 | 6 | 石硤尾街 | 荔枝角道 |
7 | 拔萃女書院 | 加士居道 | 7 | 白楊街 | 荔枝角道 |
8 | 眾坊街 | 彌敦道 | 8 | 旺角維景酒店 | 荔枝角道 |
9 | 碧街 | 彌敦道 | 9 | 旺角中心 | 彌敦道 |
10 | 山東街,雅蘭中心,朗豪坊 | 彌敦道 | 10 | 山東街 | 彌敦道 |
11 | 基榮國小 | 荔枝角道 | 11 | 登打士街 | 彌敦道 |
12 | 塘尾道 | 荔枝角道 | 12 | 文明里 | 彌敦道 |
13 | 大南街 | 黃竹街 | 13 | 勞資審裁處 | 加士居道 |
14 | 南昌街 | 汝州街 | 14 | 牲口站 | 漆鹹道北 |
15 | 桂林街 | 汝州街 | 15 |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 康莊道 |
16 | 基隆街 | 欽州街南行 | 16 | 景隆街 | 告士打道 |
17 | 通州街公園 | 欽州街 | 17 | 時代廣場,利舞台廣場 | 波斯富街 |
18 | 南昌邨 | 欽州街 | 18 | 體育路 | 黃泥涌道 |
19 | 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 | 欽州街北行 | 19 | 樂活道 | 黃泥涌道 |
 |  |  | 20 | 雅谷大廈 | 黃泥涌道 |
 |  |  | 21 | 跑馬地(下)巴士總站 | 黃泥涌道 |
九巴
現時有3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巴士(ASV)行走本線,均由荔枝角車廠派車。
九巴詳細使用車輛列表
車牌 | 車隊編號 | 車輛屬廠 |
KX 2953 | ASV 55 | 荔枝角車廠 |
KX 7623 | ASV 61 | 荔枝角車廠 |
KX 7724 | ASV 62 | 荔枝角車廠 |
現時以丹尼士巨龍12米(801-880)及利蘭奧林比安10.4米(208-211)行走本線,共派車3輛。
城巴首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配置歐盟五型環保引擎)(7000/PC6795)於2010年2月8日起首航並於本線行走一個月,令本線成為全港首條率先採用歐五雙層雙軸環保巴士行走的巴士線。第二輛同款巴士(7001/PH4891)亦曾於本路線作試驗行走。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跑馬地(下)開出
 |  |
---|---|
07 | 00 20 40 |
08 | 00 20 40 |
09 | 00 20 40 |
10 | 00 20 40 |
11 | 00 20 40 |
12 | 00 22 45 |
13 | 07 30 52 |
14 | 15 37 |
15 | 00 22 45 |
16 | 07 30 52 |
17 | 15 31 47 |
18 | 04 22 45 |
19 | 07 30 52 |
20 | 15 37 |
21 | 00 22 45 |
 |  |
---|---|
07 | 00 20 40 |
08 | 00 20 40 |
09 | 00 20 40 |
10 | 00 20 40 |
11 | 00 20 40 |
12 | 00 22 45 |
13 | 07 30 52 |
14 | 15 37 |
15 | 00 22 45 |
16 | 07 30 52 |
17 | 15 37 |
18 | 00 22 45 |
19 | 07 30 52 |
20 | 15 37 |
21 | 00 22 45 |
 |  |
---|---|
07 | 00 20 40 |
08 | 00 20 40 |
09 | 00 20 40 |
10 | 00 20 40 |
11 | 00 20 40 |
12 | 00 22 45 |
13 | 07 30 52 |
14 | 15 37 |
15 | 00 22 45 |
16 | 07 30 52 |
17 | 15 37 |
18 | 00 22 45 |
19 | 07 30 52 |
20 | 15 37 |
21 | 00 22 45 |
全程收費:$9.30 紅隧收費廣場往深水埗(欽州街):$5.70 景隆街(告士打道)往跑馬地(下):$5.70
此線設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此線所有巴士均接受八達通卡付款,上車付款、不設找續。
由深水埗(欽州街)往跑馬地(下)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
乘客轉乘路線101/102/103/104/106/107/107P/108/109/110/111/111P/112/113/115/115P/116/118/118P/170/171/182/182P/301往香港島,次程可節省:成人:$3.5,小童或長者:HK$1.8 路線101/102/103/104/106/107/107P/108/109/110/111/111P/112/113/115/115P/116/118/118P/170/171/182/182P(由九龍或新界開出)的乘客轉乘本路線,次程可節省:成人:$3.50,小童或長者:$1.80
轉乘地點: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