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長青隧道的起名沿自於位於其上方的長青邨,該屋邨是青衣島首個公共屋邨,目前仍是青衣島內規模排行第三的公共屋邨。
概況

2004年統計,長青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84,100架次。
交通地位
長青隧道是機場核心計畫的十項主要工程之一,主要用以連線長青橋及青衣西北交匯處,一方面是九龍(包括港島)與大嶼山以及赤鱲角機場之間的快速公路的主要組成部份,另一方面亦配合汀九橋使新界西北至九龍的行車時間大大縮短。
然而,隨著昂船洲大橋及南灣隧道於2009年通車。有助減輕長青隧道來往港、九市區與新界及大嶼山的行車量,以達到分流的效果。
設計
長青隧道主要採用雙鑽挖技術開掘,兩邊隧道的尺寸均寬17米、高10米,而隧道之間則以13至20米寬的岩柱相隔。
隧道東面一段由長青邨的底下不深處穿過,故在工程進行時曾對鄰近的建築物的穩定性及影響進行特別關注。建築初期,亦曾引起當地居民的不安,擔心日後會導致樓宇的塌陷。此外,隧道的西側部份約有三分之一的長度為經風化、斷裂嚴重的火山岩帶;而隧道的東面則是埋深很淺而堅硬的花崗岩區,由於其硬度關係,當時需要採用爆破技術去貫通隧道,但隧道的貫通主要還是以鑽挖技術去進行。各種因素下,增加了隧道建築的難度。
為了避免影響到地層上面的民居,隧道內的嵌板鋪設採用了厚50厘米的混凝土、鋼材以及堅硬的搪瓷予以鞏固隧道的表面。另一方面,在隧道入口之東面和西面分別設有控制機樓,內里設定先進的交通監察系統設備以進行交通監察的工作。
大型事故
2006年7月3日,長青隧道發生4車連環相撞意外,導致41人受傷。
2006年8月21日,隧道內發生一起涉及5車的嚴重交通意外,造成1死25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