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英語:Kennedy Town),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卑路乍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位。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基本信息

堅尼地城堅尼地城
(圖)堅尼地城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最初寫作堅彌地城,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北岸居住區的最西端,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海相望,東面與石塘咀相連。它的範圍包括西寧街至卑路乍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位。它是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地區行政上屬於中西區。

歷史

(圖)堅尼地城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來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Arthur Edward Kennedy)。他任內積極開闢土地,填築了西區岸邊土地。這片沿海的新填地稱為堅尼地城。早期港島北面海邊的街道英名多為“Praya”,中文稱“海旁”,因此堅尼地城沿海的一路叫做為堅尼地城海旁。“海旁”和“praya”都是指海濱一塊條狀土地。而於香港日治時期,堅尼地城曾被改名為山王台。

由於堅尼地城處於香港島北岸最西陲,地緣因素使該區在二戰後的發展較同是北岸的中上環區﹑灣仔﹑銅鑼灣北角都要緩慢。堅尼地城一直被視為港島區之中較為偏僻的住宅區。而且,很多較為擾民的社區和工業建設,如焚化爐﹑水泥廠﹑屠房﹑殮房和廢物處理中心等。

直至1990年代末,由於大多數港島北岸的發展土地耗盡,政府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填海。再加上由於社區團體的反映,政府將部份擾民設施遷移,例如關閉焚化爐,使堅尼地城在公元2000年起開始有高級住宅發展。

著名地點、街道及建築物

(圖)權發飯店權發飯店

·堅尼地城泳池

·魯班廟:位於西環青蓮台,建於清光緒十年,是由三行(木工、油漆、泥水) 的同業集資興建,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日的魯班先師誕均有隆重的慶祝儀式。

·西環街坊福利會

·東華痘局拱門及基石:1907年將原西環疫局改為痘局,1911年建成永久東華痘局,以中醫藥治理天花病人及接種牛痘,天花絕跡後於1938年交還政府用作傳染病醫院,戰後才被拆卸,拱門原位於加惠民道,及後移放于堅尼地城巴士總站現址。

·港島西廢物轉運站

已關閉或拆卸的設施:

·堅尼地城焚化爐:已於1993年關閉

·堅尼地城屠房:已於1999年停止運作

·西環屠房 (牛房):原址位於現時的士美菲路市政大樓

·卑路乍街北防空洞:入口已封閉

·鐘聲游泳棚:舊鐘聲泳棚原址位於現時的堅尼地城巴士總站,新鐘聲泳棚位於置地宿舍前,現時的西寧街臨時遊樂場

公共房屋

·西環邨

·觀龍樓

交通

(圖)堅尼地城至北角的10號線堅尼地城至北角的10號線

[主要道路]

·卑路乍街

·堅尼地城海旁

·吉席街:原名遮打街,1909年改為現名

·士美菲路

·城西道

·蒲飛路

[公共運輸]

捷運

·港島線: 堅尼地城站 (計畫中)

◎電車

◎巴士

·城巴

·新世界第一巴士

·過海隧道巴士

◎小巴

·專線小巴

·公共小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