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江蘇省射陽縣千秋鎮寺廟]

菩提寺[江蘇省射陽縣千秋鎮寺廟]
菩提寺[江蘇省射陽縣千秋鎮寺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菩提寺始建於唐,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禪師朱智勤主持建設。以後各代有興有廢。清康熙時,襄陽十方主持在此披荊斬棘、擴宏法教、開山辟麓而鼎建。寺內的殿宇樓閣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山門左開,古樹虬龍。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二佛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樓。兩側有鐘樓、鼓樓、大客堂、大齋堂、倉房、禪房、道院等。大雄殿為單檐硬山頂結構,頗具氣勢。闌額、內額、四椽伏等構件均飾彩繪。法堂柱不飾彩,粉飾的藻井圖案色澤深重。東西兩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羅漢,灰褐色彩,顯得“清靜虛無”。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菩提寺地理位置
這座寺廟雖然不大,占地面積盡3600平方米,但它確實享譽東南亞的著名南傳上座部佛寺。據史書記載,菩提寺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傳當時茫施(今芒市)長官司長官的大兒子捨棄官位,削髮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樹,便借樹取名為菩提寺。三百餘年來,屢遭戰亂浩劫,破了又修,回了由建,歷經滄桑,直到現在。菩提寺不僅是僧人念經、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間藝術的一座寶庫。這些藝術不僅體現在建築、裝飾、雕刻上,寺內還珍藏著許多傣族不同時期的藝術珍品,如燦爛奪目的壁畫,種類繁多的剪紙,內容浩瀚的萬卷經書等。

歷史傳說

鹽城旅遊景點 射陽千秋 菩提寺鹽城旅遊景點 射陽千秋 菩提寺

菩提寺,原名菩提蓮社,位於射陽縣千秋鎮境內,千秋大橋北側。關於菩提寺的創建,有一個小故事。20世紀30 年代初,福建閩南佛學院弘一大師的弟子明鑑法師來此弘法。在此期間,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在荒灘野地里有一顆碩大無蓬的菩提樹,樹下聚集著一群大大小小的黿,他向其中一隻黿說,你們都是水中精靈,為什麼不呆在水裡,跑到岸上來乾什麼。老黿先說,我們的祖先因作惡多端,塗炭生靈,遭到上天的懲罰,我們來此,專門為恭候大師而來,祈求大師在此建一道場,善報天下,超度亡靈,以償還我們祖先所犯下的罪孽。明鑑大師一覺醒來,天已放亮,縱觀四方無一大樹,頓覺此夢蹊蹺,於是一心要在此建一道場。後來在蘇州靈岩山寺妙真和尚的援助下,於1935年農曆八月初五奠基造舍,取名菩提蓮社。當時的菩提蓮社,大殿雄偉,佛像莊嚴,信徒雲集,香火鼎盛。後於40年代毀於戰火,1982年復建。由於省道陳李線的建設需要,菩提蓮社於1995年搬至現址,並更名為菩提寺。射陽河中的老黿並沒有絕跡,近百年來,兩岸百姓經常傳說看到老黿。最為神奇的事發生在千秋大橋造橋期間,1994年5月28日清晨,建橋工人起床後發現前一天晚上用吊車放到河中心的3根護筒不見了,護筒是用來澆築橋樁的,一節一噸,共十節,一節節疊放到水裡,上面用4根鋼纜固定,10噸重的護筒怎么就不見了呢?在排除了被船撞倒的可能以後,工程指揮部把疑點放到水下,他們從青島請來了兩名水手,進行水下查看。在護筒倒塌的東邊20米處,潛水員發觀了一個直徑3米的大坑,周圍分布著5個直徑1.5米左右的小坑,坑深1.5米,小坑深1米,坑壁光滑,象是什麼動物棲息地

為了大橋的安全,必須要弄清水下究竟是什麼動物以及護筒倒塌的直接原因。專家們一致認為,水下動物的存在是客觀的,護筒的倒塌與水下動物的破壞有一定的聯繫,因為水下動物有自己固定的航線,一旦發觀在固定航線上多了什麼障礙物,它會主動前去攻擊或者清理。就象人在自己的進出家門口發現一塊石頭一定要把它搬開一樣,護筒雖然重達10噸,但水的浮力使原有重量大大減輕,抗衝擊的強度也大大削弱,相反,正因為水的浮力,使水下動物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往往100公斤重的海琢在水下能產生1000公斤的衝擊力。究竟這水下是不是老黿,專家們最終沒能得出肯定的結論,但有一點專家們是明確的:就是水下動物絕對不會影響大橋日後的安全,因為水下動物有它共同的惰性,也就是它發現障礙在清理一兩次不見效果之後它就永遠不再去碰它,大橋已通車這么多年,專家們的結論已經得到檢驗。大橋建造歷時20個月,期間黿的傳聞不斷出現,其中兩次浮上水面,這事引起了一位慈善老者的注意,這就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如今的菩提寺方丈茗山法師。正是千秋大橋造橋工地老黿的頻繁出觀,使茗山法師決定把寺廟建在老黿經常出沒的,靠近其棲息大坑的射陽河邊,並將菩提蓮社更名為靜黿寺,後來根據宗教部門的建議將靜黿寺又改為菩提寺。

走進寺廟

鹽城旅遊景點 菩提寺鹽城旅遊景點 菩提寺

菩提寺占地18畝,所有建築一律仿造清代寺院建築風格,已建成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 殿、地藏殿、三聖殿和藏經樓等房舍90餘間,佛像,菩薩像42尊。天王殿里南北四尊神像是四大金剛,面對山門的是彌勒像,在彌勒佛的背面是韋馱菩薩。寺內珍藏的《貝葉經》、緬甸佛像及吳道子畫,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平放於殿前的鋼石碑,石擊則猶如鐘鳴,融雪石則著雪即化,被奉為寺院之寶。大殿前的一對石雕動物,是緬甸傳說中的一種奇獸,叫嘎朵,是專門守護佛殿的。看到的這座大殿及傣式、漢式、梵式建築風格於一體,構思別致,製作精巧,實為中國建築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天王殿採用中國傳統寺廟構造進行建造,四梁八柱,象徵著四面八方,天地合一。出了天王殿便是放生池,

菩提寺放生池

放生池面積不大,但構造獨具匠心,文化底蘊深厚,池小意深。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像,和佛祖在一起的三尊像統稱三世像,也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而三聖殿里則供奉著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統稱為西方三聖。在南面後牆邊立著的三尊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和藥師菩薩,俗語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有了陽光雨露,藥師菩薩才能夠把醫治世間各種疾病的藥草灑遍人間,為人類消災免難。四大菩薩殿分立在大雄寶殿兩側,裡面分別供奉著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和普賢菩薩。菩提寺1994年左右曾更名為靜黿寺,關於靜黿寺這個名字的由來,還得從千秋大橋的建設說起。千秋大橋全長420.7米,始建於1994年1月,1995年8月建成通車。從通車之日起,射陽河兩岸的民眾由此結束了千百年來依靠擺渡的歷史,碧波蕩漾的射陽河從此天塹變通途。射陽河是一條天然河,上通大江大湖,下接滔滔大海,河魚海蝦混雜,在1957年射陽大閘沒有修造之前,兩岸百姓經常看見大量海生動物逆游到射陽河內,攪得魚蝦水面亂竄、爭相逃命的壯觀場面。大雄殿,仔細觀看,會看到一些不尋常的地方,在大殿左上方的橫樑上懸掛著一個木製的大墨斗子;在釋迦牟尼佛像前,有一根上頭劈裂的立柱,柱頭上綁著一根麻繩;走出正殿,在大殿的東南角,有一根粗大的立柱沒有柱腳石。

人文景觀

菩提寺人文景觀
菩提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陽市鎮平縣老莊鄉杏花山東麓。依山而建,四重院落。位於軸線上的明清建築有照壁、山門、二佛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兩側有鐘鼓樓大齋堂、倉房、東西庫房、禪房、道院等。附屬物有碑碣10餘通,其他有唐代銀杏、明代玉蘭,還有芙蓉、油棕、芭蕉等名貴樹木。山下有陡坡水庫,整個建築在山水花木的映襯下,顯得十分秀麗。寺旁南麓有宛西地方自治創始人彭田的祠堂。寺內收藏的貝葉經有重要價值。鎮平縣東北部杏花山上,山上林木茂密,鬱鬱蔥蔥,褥熱頓釋,別有洞天。而叢竹繁衍,流泉崢琮,小鳥集翔,使位於山腰的寺院充滿靈氣。寺前的鐘乳石琳琅滿目,石壁間的老虎洞叢林掩映,古老的銀杏樹守護寺圍,使人遊興大增,情趣滿溢。射陽河中的老黿並沒有絕跡,近百年來,兩岸百姓經常傳說看到老黿。最為神奇的事發生在千秋大橋造橋期間,1994年5月28日清晨,建橋工人發現前一天晚上用吊車放到河中心的3根護筒不見了,護筒是用來澆築橋樁的,一節一噸,共十節,一節節疊放到水裡,上面用4根鋼纜固
菩提寺菩提寺
定,10噸重的護筒怎么就不見了呢?在排除了被船撞倒的可能以後,工程指揮部把疑點放到水裡下,從青島請來了兩名水手,進行水下查看。在護筒倒塌處,潛水員發現一個大坑,周圍分布著小坑,坑壁光滑,象是動物的棲息地。為了大橋的安全,必須要弄清水下究竟是什麼動物以及護筒倒塌的直接原因。專家認為,水下動物的存在是客觀的,護筒倒塌與水下動物的破壞有一定的聯繫,因為水下動物固定的航線,一旦發觀固定航線上多了障礙物,它會前去攻擊或者清理。護筒雖然重,但水的浮力使原有重量大大減輕,抗衝擊的強度也大大削弱,相反,正因為水的浮力,使水下動物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究竟這水下是不是老黿,專家們最終沒能得出肯定的結論,但有一點專家們是明確的:就是水下動物絕對不會影響大橋日後的安全,因為水下動物有它共同的惰性,也就是它發現障礙在清理一兩次不見效果之後它就永遠不再去碰它,大橋已通車這么多年,專家們的結論已經得到檢驗。據說河中有隻作惡多端的老黿,形似烏龜,頭似牛,背如篷,碩大無比,常在河中掀翻船隻撲殺漁人,若干無辜百姓遭受災難。其實,生活在大江大河中的黿並不如傳說中的老黿那樣可怕,黿性情溫和,形態與烏龜近似,據有關資料介紹,在中國發現的黿,背殼最大直徑只有1.8米。

寺內佛像

菩提寺 寺內佛像
寺內佛像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古代的金銅佛像或其他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薰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於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製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燻或埋於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大雄寶殿內遼代所塑六尊大佛像,東西排列,正中為毗婆尸佛,合座高9.5米。其東依次為尸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其西依次為毗舍婆佛、拘那含佛、釋迦牟尼佛。毗婆尸佛兩側大佛,高呈遞減之勢,但最低者仍合座在8米以上。七尊大佛皆法相莊嚴,儀態慈樣,令人肅然起敬,七尊大佛前各有脅侍塑像一對,高2.5米,有的斜視,有的平視,有的仰視,有的俯視,神態各異。七尊
菩提寺寺內佛像
大佛前的東西兩端,還各有彩塑天王一尊,高3.5米,威武雄壯,剛強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寶殿後門內,有倒坐觀音像一尊,為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慈眉善目,端莊安詳。大雄寶殿的內牆上全是壁畫。東、西牆上各繪有五尊3.5米高的佛像,北牆上繪有八菩薩像,南牆上繪有十八羅漢像,東南、西南牆角上各繪有千眼千手佛像。這些壁畫,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技法精湛,令人讚嘆不已。每年春節正月廟會(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為全國時間最長的廟會,是遼西地區冬季旅遊的名牌。每當農曆初一、十五及佛教紀念日,來菩提寺旅遊朝拜者更是絡繹不絕,年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奉國寺分廟門,中殿,大雄寶殿。一側有出土文物展覽。規模宏大。到義縣不能不去萬佛堂義縣萬佛堂建於北魏太和二十三年,距今1490多年,是中國最早最大的石窟群。現存大小石窟16個。西區九窟,東區七窟。東西各有魏碑一塊。共佛像四百餘尊。西區六窟有彌勒像。這尊佛像高3.2米,叉腳依坐在崖壁上,依山雕成,螺紋長發,身披迦紗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古至今,這裡是全縣最熱鬧的地方,逛廟一年到頭絡繹不絕。人們走進大雄殿,可見主殿內槊七尊大佛,即蓖婆屍佛、尸棄佛、蓖比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舍牟尼佛、迦葉佛六位過去佛和現在的佛釋迦牟尼,神化皇統,鎮攝閭山凌水,以乞求萬世太平

寺內佛經

菩提寺寺內經書
菩提寺是小乘佛教寺廟傣語稱奘相,意為寶石寺。這座寺廟雖然不大,占地面積盡3600平方米,但它確實享譽東南亞的著名南傳上座部佛寺。據史書記載,菩提寺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傳當時茫施(今芒市)長官司長官的大兒子捨棄官位,削髮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樹,便借樹取名為菩提寺。大殿前一對石雕動物,緬甸傳說中的一種奇獸,叫嘎朵,專門守護佛殿的。看到的這座大殿及傣式、漢式、梵式建築風格於一體,構思別致,製作精巧,實為中國建築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菩提寺不僅是僧人念經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間藝術的一座寶庫。這些藝術不僅體現在建築、裝飾雕刻上,寺內還珍藏著許多傣族不同時期的藝術珍品,如燦爛奪目的壁畫,種類繁多的剪紙內容浩瀚的萬卷經書等。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稱小乘,梵文音譯希那衍那。今學術界沿用之,已無貶義。亦稱二乘,及聲聞乘、緣覺乘。其主要經典是後來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經、律、論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國曾相當流行,中國最早流行的禪數學以及此後的田比曇學、成實學、俱舍學等,均屬小乘類。中國的律學和唐代創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為依據。現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高棉等南亞及東南亞各國,他們自稱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中國雲南上座部佛教,也屬於這個系統。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佛教內部由於對釋迦牟
菩提寺菩提寺
尼所說的教義有不同的理解和闡發,先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可歸納為大乘和小乘兩大基本派別。從教理義學方面來說,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佛教則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認為法無我,即同時否定法我的實在性。在乘佛教對“法無我”的理論分,又可以分為兩大派:一為初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一世紀至五世紀,由龍樹、提婆創立的中觀學派在中國稱為大乘空宗)。它主要闡發諸法性空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諸法都是因緣各種條件而起,是無自性的,因而是空。但這種空又不是虛無,其假有的現象還是有的。所謂假有是針對小乘認為諸法在概念上是實有的理論而發的,也就是說諸法只是一種假空而已。樹、提婆認為,用這樣的理論來分析諸法,既不著有實有,也不著空虛無的空,這就是所謂的中道觀。二為中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五世紀至六世紀,由無著、世親創立的瑜伽行派在中國稱為大乘有宗。它主要闡發萬法唯識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均依阿賴耶識亦稱第八識,藏識等緣起,阿賴耶識能發生一切法。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一切法都存在於認識之中,認識無非是心意識的分別作用,因此整個宇宙除了各種不同的認識外,再沒有什麼實體了,因此叫做萬法唯識。公元七世紀後,印度佛教開始走向衰微,密教後期大乘代之而起,已無重要義理可言了。

游寺提示

菩提寺游寺提示
名寺名廟,分布較廣,它們是旅遊者頗愛光顧遊覽的重點,但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二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三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五忌孩子失禮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拜完用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間,念供養佛,不墮地獄第二支上右邊,念供養法,不墮餓鬼第三支上左邊,念供養僧,不墮畜生這樣上香就較契合佛教禮儀,讓人更能體悟佛的莊嚴法像但現在的寺院大多數都是佛殿前一個很大的香爐,一走近就濃煙滾滾,很高溫度的熱氣直撲臉上,還有很多香客乾脆就將大把大把的香仍進去。

旅遊介紹

5元/人

交通提示

南陽坐南陽——老莊或南陽——叉河的班車,只需5元錢。春節時可能要貴一點點。到老莊街下車,會看到一條水泥路直向山頂,即到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