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和尚]

出家人[和尚]

出家人多稱為“和尚”,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其中道教全真教道士也稱之為出家人。

基本信息

拼音:hé shang

出家人[和尚] 出家人[和尚]

英文:Buddhist monk“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現在一般對出家人的尊稱為:“法師”。

元雜劇中稱之為“潔郎”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槃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于闐國則稱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秘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常用語

一,出家人不打誑語①

①“誑語”:誑(音同“狂”)

誑 字義:誑、誆 kuáng
【動】

[1]欺騙,瞞哄:~語、~騙、~惑、~誕。

[2]方言,謊:說~、扯了個~。

誑語,是一個名詞,意思是騙人的話、謊話或者大話。出家人不打誑語就是出家人不說謊話。
佛教最根本的五個戒條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只要是信佛的人都要遵守,不論出家或不出家的人,不論有沒有受戒。
出家人當然更要率先垂範,嚴格遵守戒條規矩。所以就逐漸衍生了“出家人不打誑語”這句俗語,這句話也算是對出家人講究誠信的讚譽。

誑(形聲。從言,狂聲。本義:欺騙,迷惑)同本義(隱瞞事實真相迷惑人)

誑,欺也。——《說文》
誑,誑惑也。——《玉篇》
幼子常視無誑。——《禮記·曲禮》
以誑劉子。——《國語·周語》
齊田單後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史記·樂毅列傳》
民疾其態,天子誑之。——《國語·晉語二》
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史記·高祖本紀》
又如:誑駕(因失陪而向客人說的道歉的話);誑謬(狂妄荒謬);誑上(欺騙君上、尊長);誑世(欺騙世人);誑動(欺騙煽動)

〖cheat〗

【示例】
《西遊記》:大仙是個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做真。
王筠 《菉友肊說》:“連篇累牘,儘是誑語。”
茅盾 《有志者》:“出家人不打誑語。先生,實在是你睡性好了點兒。”
唐白居易 《與濟法師書》:“如來是真語,實語,不誑語,不異語者。”
丁玲 《韋護》:“ 柯君露出一副欲哭的臉,握著他的手不放,非要他同去一遭不行,一分鐘也好,他全為要證實他並沒有誑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