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濕濁阻滯症
食法:每日服2次,連服10天。 食法:每日服1次,每服1g。 食法:早晚各2次,喝粥。
簡介 食療處方 -
濕濁阻滯證
簡介 病因:飲食不節,情志所傷。臨床表現:腹大脹滿,脅下痞脹或疼痛,納食減少,食後脹甚,噯氣,小便短少,大便不爽,矢氣,舌淡紅苔白膩,脈弦。食療原則:祛濁解毒,除濕消滿。 食療處方 1、水蛭散原料:生水蛭30g,生...
簡介 食療處方 -
濕
多義詞。1、潮濕;2、中醫概念的濕部首:氵部外筆畫:9總筆畫:12五筆86:IJOG五筆98:IJOG倉頡:EATC 繁體字:溼濕筆順讀寫:捺捺橫豎折橫...
基本字義 字形結構 詳細字義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痰濁
痰濁,痰濕系穢濁之邪,故稱;是中醫學的特有概念。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痰濁和精神病、身體免疫、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哮喘等都有關係。
本質 辨證標準 臨床研究 -
濕熱病
濕熱病,一作濕溫。見於《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病篇》。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生,以夏秋為多見。臨床以始惡寒,後但熱,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為提綱。其病因感受...
特徵 解釋 -
濕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濕阻之病,在江南、沿...
簡介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治療方案 預防保健 -
濕濁中阻證
濕濁中阻證,採用枳術丸加減(枳實、白朮、焦三仙、薏苡仁、木香、茯苓等)治療脘腹痞滿。
治療濕濁中阻證 -
濕證
濕證論 - 《傷寒論》的氣化學說,認為太陰本濕而標陰,因其標本之氣相同,故太陰病從本濕之化。
濕及濕證 1.濕的性質和特點 -
脾濕
脾濕,病症名,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噁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黃色鮮明...
疾病介紹 病因簡介 疾病症狀 混淆症狀 相關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