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質變化的因素
1淡白舌較正常舌色淺淡,甚至全無血色者為淡白舌。主氣血兩虛,陽虛,舌淡白胖嫩、濕潤,多為陽虛、寒證,舌淡白瘦薄,光瑩,多屬氣血兩虧。現代醫學理論認為多與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緩慢等因素有關。常見於貧血或蛋白質缺乏,尤其是蛋白質缺乏為明顯。此外亦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內分泌功能不全,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尤為明顯。2紅舌較淡紅舌為深,甚至呈鮮紅色者為紅舌,主熱證,舌鮮紅起芒刺,舌苔黃厚,多屬實熱證;舌鮮紅有裂紋,少苔或無苔,則屬虛熱證。紅舌常見於現代醫學感染髮熱性疾病的中期、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病、腫瘤等。與毛細血管擴張,血液量增加,血液濃縮等因素有關。多見於發熱,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脫水、維生素缺乏、外科手術後,水電解質平衡失調以及昏迷、非典型肺炎等。
3絳舌較紅舌色深者為絳舌,熱入營血、陰虛火旺、血瘀。舌絳或有芒刺,為熱入營血;舌絳或有裂紋,少苔或無苔,為陰虛火旺;舌絳少苔而津潤,多為血瘀。絳舌常見於現代醫學感染髮熱性疾病的極期、敗血症、燒傷、惡性腫瘤、肝硬化、尿毒症、結核病等。
4紫舌舌質色紫,即為紫舌。主熱盛血滯、寒凝血瘀。絳舌乾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淡紫或青紫濕潤,為寒凝血瘀。紫舌常見於現代醫學門靜脈性肝硬化、肝癌、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過敏性紫癜等。多見於肝膽系疾病及心臟病,可能與靜脈瘀血或缺氧而致還原血紅蛋白增加等因素有關。
5青舌:舌色如青筋色,稱為青舌。主寒凝陽郁,瘀血。全舌青色,多為寒邪直中肝腎,陽郁不宣;舌邊青色,是內有瘀血。青舌可見於心力衰竭、酒精中毒性肝硬化、阿狄森病、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等症。
6老嫩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為老舌;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腫嬌嫩為嫩舌。老舌不論苔色如何,多屬實證;嫩舌不論苔色如何,多屬虛證。
7胖大舌體較正常舌增大,伸舌滿口的為胖大舌。陽虛水濕內停,或濕熱內蘊;舌淡白胖嫩,苔水滑,為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舌紅而胖大,苔膩者,屬濕熱蘊結。胖大舌可見於貧血、低蛋白血症、黏液性水腫、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減退、基礎代謝降低等症。主要是因血漿蛋白減少,舌組織水腫造成的。若因水腫或肌張力降低,舌質增大或鬆弛,壓在齒緣上,則舌邊出現齒痕。
8瘦薄舌體瘦小或瘦薄,稱為瘦薄舌。主氣血兩虛,陰虛火旺。舌色淡而瘦薄,多是氣血兩虛;舌紅絳乾燥而瘦薄者,多屬陰虛火旺津傷。瘦薄舌常見於貧血及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9舌質乾燥是由於唾液分泌減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是臨床失水的最好指標,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現。高熱的病人,如中毒性大葉性肺炎和急性腸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乾燥,口腔內失調現象,是因血液黏稠度增高,唾液水樣分泌減少所致。又如陰虛患者,常有交感神經緊張性增高,副交感神經緊張性降低,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代之以黏液性分泌,改變了唾液的質和量,故見舌質乾燥。
10舌面光滑舌面光滑無苔,光潔如鏡,稱為光滑苔,也叫“鏡面舌”。主胃氣大傷,胃陰枯竭。舌淡白而光滑,是胃氣大傷;舌紅絳而光滑,是胃腎陰竭。光滑舌是因舌的黏膜上皮萎縮造成的。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溫熱病後期、惡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癌腫晚期等。
.1舌上裂紋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呈縱形、井形、爻字形、腦回狀等各種形態的明顯溝裂,稱為裂紋舌。見於熱盛傷陰、血虛失調、脾虛濕侵。舌紅絳有裂紋,屬熱盛傷陰;舌淡白有裂紋為血虛不潤;舌淡白胖嫩,邊有齒痕,有裂紋,屬脾虛濕侵。裂紋舌是舌乳頭融合而造成的裂隙,有人認為它與舌黏膜萎縮有關,常見於高熱、脫水、營養不良等。
12舌上芒刺舌面上的軟刺及顆粒增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為芒刺。多見於舌邊、舌尖部。見於熱邪內結。舌有芒刺兼舌苔黃者,多為氣分熱極;舌尖有芒刺是心火亢盛;舌中有芒刺是胃腸熱盛;舌邊有芒刺為肝膽火旺。現代醫學認為系絲狀乳頭向草狀乳頭轉化,同時由於黏膜固有層血管充血擴張,而致蕈狀乳頭腫脹、充血而成。
13強硬舌舌體板硬強直,運動失靈,以致語言蹇澀,稱為強硬舌,又稱“舌強”。高熱傷津或熱入心包,肝風夾痰,中風或中風先兆。舌紅絳而強硬,多屬熱盛傷津或熱入心包;舌胖大苔厚膩而強硬,多為肝風夾痰阻絡;舌淡紅或青紫而強硬,多屬中風或中風先兆。強硬舌常見於腦血管意外、面神經麻痹及各種願意所致的神經系統損害。
14痿軟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又稱“舌痿”。氣血虧虛、熱盛津傷、陰虧已極。舌質淡而痿軟,多為氣血虧虛;新病舌乾紅而痿軟,是熱盛津傷;久病舌紅絳而痿軟,屬陰虧已極。痿軟舌常見於舌神經功能喪失及其它神經系統損害、疾病晚期極度虛弱的患者。
15歪斜舌體伸出時偏向一側,稱為歪斜舌。見於中風或中風先兆。舌紫紅而歪斜,勢急者,多為肝陽化風;舌淡紅而歪斜,勢緩者,多為中風偏枯。歪斜舌常見於腦血管意外、面神經麻痹、舌下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損害。
舌診
舌診,是望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祖國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手段。早在《內經》中已有“舌乾”、“舌上黃”等記載。古人認為,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舌乃心之苗;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舌為脾之外候,足少陰腎經挾舌本;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舌通過經絡與心、腎、脾、肝等直接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能客觀地反映於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舌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橫紋肌組成的一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黏膜,尤其舌背黏膜是組成舌苔的重要部分。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極其豐富,其黏膜上皮薄而透明,乳頭反應靈敏,故機體的一般情況,消化系統和體液的變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反映出來,是觀察機體內部疾患的“鏡子”。正常舌象的特徵是: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和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簡稱“淡紅舌,薄白舌”。正常舌象提示臟腑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盈,胃氣旺盛。生理變異因素有年齡、體質稟賦、性別、氣候等。現代生理學認為:由於舌黏膜下層及肌層中血管及血運十分豐富,使舌肌呈紅色,透過一層白色半透明帶有角化的黏膜面,形成了正常的淡紅舌質。相關圖書
《形色舌診》趙冀生,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7-5007-5323-3,R241.25
《舌紋診病》,汪漢,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7-5067-2063-9,R241.25
《舌診》,李玉玲,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7-5067-0566-4,R241.25
《望舌診病》,李乃民,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R241.25
《中醫珍本叢書舌鑒辯正》,,中醫古籍出版社,,R241.25
《中醫醫學叢書之十中醫舌診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R241.25
《舌診研究》 (第二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241.25
《舌診源鑒》,李玉玲,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7-5067-0566-4,R241.25
《中醫舌診知識》人民衛生出版社,7-117-02353-8,R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