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苔
舌苔薄白而潤為正常人的舌苔,同時,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體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過於潤滑,多見於表寒證。苔薄白而乾燥,為表熱證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乾燥,代表濕濁化熱傷津。舌苔布滿白苔,摸之不乾燥,稱為“粉白苔”。苔白且乾燥,稱為“糙裂苔”。舌淡苔白而滑潤,代表寒證或寒濕證。舌苔白滑而粘膩,見於體內有痰濕或濕困於脾。舌苔白滑而腐,為胃腑蘊熱。[1]
薄白苔
1、薄白苔鋪於舌面,顆粒均勻。乾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黏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
常用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薄白乾苔
2、薄白乾苔: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主病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宣肺益氣湯.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狀可參考用藥。常用的中成藥有:清熱養陰類——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
宣肺益氣類——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漿、止咳橘紅口服液。
厚白膩苔
3、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主病及相關研究:
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乾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乾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湯。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乾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也可按證試用部分中成藥。常用的此類中成藥有:小青龍合劑、蘇子降氣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風口服液、洋參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脈散口服液、冠心生脈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養心丸等。
白苔燥裂舌
4、白苔燥裂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
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乾,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藥有:紫雪散、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等。
薄白而滑的苔色。其他各種苔色多由白苔轉化而來。白苔主表證、寒證,在特殊情況下也主熱證。若舌上滿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積,捫之不燥,為積粉苔或稱白粉苔,多由外感穢濁不正之氣,毒熱內盛所致。常見於瘟疫或內痛。若苔白燥裂如砂石,捫之粗糙,稱糙裂苔,因溫病化熱迅速,內熱暴起,津液暴傷,苔尚未轉黃而里熱已盛,常見於溫病或誤服補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