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乳豬

脆皮乳豬

脆皮乳豬,色澤紅亮,皮脆肉香,入口即化,豬身表面完整、整潔,表面無任何雜物,無異味。

脆皮乳豬(Crispy BBQ suckling Pig)

脆皮乳豬脆皮乳豬

廣東人是比較傳統,每逢婚嫁祭祖或開張大吉,甚至於電影電視的開鏡儀式,無一不用到燒乳豬,所以廣東的燒乳豬就燒得特別好。
在婚禮上,頭盤一般都是一隻燒得油亮亮似乎還在咧著嘴笑的乳豬,先整隻端上來,大夥把它脆脆的皮吃了,服務員又端下去再斬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上來,散席時把沒啃過的豬骨和乳豬頭帶回家去煲粥,那粥絕對正點。
老人家們說,挑選燒豬作為祭品,有著“紅皮赤壯”的寓意,本來是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們健健康康。如今祭祖的燒豬,已經從以前的脆皮燒豬(光皮燒豬),改用成為港式做法的麻皮燒乳豬。

由來簡介

據史料所記,燒乳豬原來是北方菜,早在西周時代已列為“八珍”之一,稱為“炮豚”(即烤乳豬),南北朝時已在齊魯一帶盛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曾對燒乳豬的色、香、味至為誇讚:“色如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削狀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據袁枚《隨園食單》記載,到了清代,燒乳豬已傳遍大江南北,燒烤之法各式各樣。近代在廣東,隨著燒烤工具、技術不斷改進。傳統的光皮“燒乳豬”,著重赤皮美觀,但缺乏酥化,香口但容易刺口;經過香港廚師改良,在燒烤過程中,以麥芽糖起著焦化著色作用,白醋起著脆皮作用,再加入度數高的白酒起酥化的效果,於是皮酥起麻的“麻皮乳豬”成為廣東名菜,掃墓聚會在一起的親人又多了一種口福。
因為燒乳豬在這天擔負著祭祖和被享用的雙重任務,挑選時當然要格外留神。陶陶居酒家的吳經理提醒我們要特別留意三個基本標準:一是最好挑選個頭在4-5斤的燒豬,祭祀時和分吃的時候,分量剛剛好;二是看燒豬的色澤是否均勻,皮色以棗紅色為佳,如果看到皮色偏黑的最不可取;三就是要觀察整隻乳豬是否完整無缺,熟透的脆皮除了鬆化,還有一點保溫作用,麻皮完整才能讓乳豬皮持久酥化。一般人認為,乳豬的個頭不能太小,是礙於臉子問題,但行家說原來主要還是因為風味。據介紹說,1至2斤的豬還沒有成型,應該叫做“BB豬”,雖然皮薄、脂肪少,但卻不適合用於燒烤,難以燒出持久酥化的麻皮來。

脆皮乳豬脆皮乳豬

“片皮乳豬”也是傳統粵菜的吃法,將燒乳豬的麻皮起肉切件,吃的時候配上蔥球、千層餅,蘸點鹹中偏甜的乳豬醬或者砂糖來吃,風味尤勝單純的燒乳豬。為什麼要這么吃?原來其中有一番講究,佐料都是各司其職的:蔥球清香,乳豬醬甜香,前者增加香氣,後者給味覺添香;粗砂糖微甜,粒子大正好增加片皮的脆度,吃起來保持脆卜卜的口感;千層餅有如女士常用的吸油紙,可減少肥膩感。
在廣州吃過最好最脆的燒乳豬是在“澳門街”,那是真正在炭火上燒的,卜卜脆的皮,味道適中入口而不膩的肉,五個人來一個例牌剛剛好,不膩之餘還可以期待下次再吃過。
如果有機會去廣東廉江,那裡的豬用的都是青年大豬,所以對火候要求更高,香味更深入,絕對是一種享受。
⑴選料:選用皮薄、身軀豐滿的小豬,宰後符合衛生標準,並沖洗乾淨,使其不帶色、血、糞。
⑵配料:1隻5-6公斤重的乳豬,用香料粉7.5克、食鹽75克、白糖150克、乾醬50克、芝麻醬25克、豆腐乳50克、蒜和料酒、麥芽糖溶液少許。
⑶晾皮:將炒過的香料粉加入食鹽拌勻,塗於豬的胸腹腔內,醃10分鐘後,再於內腔中加入白糖、乾醬、芝麻醬、豆腐乳、蒜、料酒等,用長鐵叉把豬從後腿穿至嘴角,再用70℃的熱水燙皮,澆上麥芽糖溶液,掛在通風處晾乾表皮。
⑷燒烤:將鐵制的長方形烤爐內的炭燒紅,把醃好的豬用長鐵叉叉住,放在爐上燒烤。先烤豬的內胸腹部,約烤20分鐘後,再在腹腔安裝木條支撐,使豬坯成型,順次烤頭、尾、胸、腹部邊緣部分和豬皮。豬的全身特別是鬃頭和腰部,須進行針刺和掃油,使其迅速排出水分,保證全豬受熱均勻。

奧運官方食品譯名1

奧運會,一個盛大的賽事,隨著開幕式的臨近,官方食品的譯名,也備受關注。一些搞笑的譯名不再使用。如“夫妻肺片”不使用傳統譯法:“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本期任務詞條,請儘量涉及“奧運的官方譯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