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寧縣一個名聞遐邇的地方特優產品,簸箕可以有三種物品被稱作簸箕,一是一種鏟狀器具,用以收運垃圾。二是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揚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紋,指紋的一種,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民間多稱為“斗”),如果開口延伸出去謂之“簸箕”,斗和簸箕被賦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話,一斗窮,二鬥富,三斗四斗賣豆腐。另外還有叫做簸箕的小吃。核桃峪簸箕全是手工編織而成,它既可以以一家為單位獨立進行編織,也可以實行分工,聯戶經營,從而形成了一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皆可參與製作,共同切磋技藝,互取短長,無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傳幫帶授徒方式。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簸箕簸箕

簸箕,一種是器具名稱,另一種是指紋類型。作為器具,是用藤條、去皮的柳條、竹篾、作物秸稈等編成的半籮形器皿,早統稱為篾箕,其功能主要是用來揚米去糠,其次是淘洗米菜,再次才是收集垃圾,而這種收集垃圾的簸箕,一般都是小號的簸箕,也就是撮子,隨著科技的進步,原材料基本都改用金屬、塑膠。作為指紋類型,是指簸箕形的指紋,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如果開口延伸出去謂之“簸”。

相關文獻

山西長治地方農用---簸箕山西長治地方農用---簸箕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為簸箕。” 唐

鍾輅 《前定錄·劉逸》:“我讀《金剛經》四十三年,今方得力,就說初坐時,見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彎一枝竅鐙黃華弩,擔柄簸箕來大開山板斧:是把橋將士 孫飛虎 。”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四章:“這個高大的中年莊稼人,不僅幫助寡婦老婆兒,把大黃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幫助她把淘好的糧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籮、簸箕……統統搬到磨棚里來。”

簡要介紹

正寧縣正寧縣

手工簸箕是正寧縣一個名聞遐邇的地方特優產品,

這個盛產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鄉核桃峪村。其編織簸箕的手藝是楊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縣侯馬鄉移民時帶來的,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為它有其獨到之處。

編制技藝

簸箕簸箕

核桃峪簸箕全是手工編織而成,它既可以以一家為單位獨立進行編

織,也可以實行分工,聯戶經營,從而形成了一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皆可參與製作,共同切磋技藝,互取短長,無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傳幫帶授徒方式。全村有85%的人能編簸箕,手藝嫻熟者每天可以編2張,手藝拙劣者兩天可編3張。手藝好的編織的簸箕周正好看,暢銷;手藝差的編織的簸箕不順眼,價格低。這就是本地人常說的憑手藝吃飯,憑力氣幹活。在編簸箕行里可稱為能工巧匠的約占20%,核桃峪的簸箕手藝不搞封閉自守,而是敞開胸懷,進行開放式的交流,同時也吸收了四川竹編、南方草編的技藝,使簸箕的編織手藝日臻完美,並傳到了四鄰八鄉。

竹簸箕竹簸箕

核桃峪編織簸箕用料極其考究,做工十分精細。做簸箕用的主要原

料是柳條,來源於子午嶺山麓的轉角、馬蘭、龍嘴子和東店頭一帶及陝西省的麟遊山區,後來也有人到合水縣的太白、大山門和陝西富縣一帶找尋。還有少數人栽植柳條,自割自用。但大多數人都是採用天然野條。簸箕條有芽條、秋條、蒸條之分。三月割的條子,也就是春季草木發芽時割的條子,皮利容易剝,叫作芽條;六七月割的利皮條子叫秋條;凡皮不利,需要蒸後方可剝下的條子,叫蒸條,這種條子是簸箕條中的上等品,用其製做的簸簸柔韌性強,經久耐用,色澤清白,受人喜歡。在蒸條時火候、濕度都尤為重要,隨時要掌握,不可掉以輕心,蒸得太老了,色澤不白亮,蒸得太嫩了皮不利。作簸箕時除了條子而外,還需要麻繩和簸箕舌頭。麻繩的粗細要適度,一律要用上品麻捻繩,否則會影響簸箕的使用壽命。大簸箕的舌頭長1米左右,寬4至5厘米左右,厚4至5毫米,小簸箕的舌頭大小根據需要和材料而定,沒有定規。

主要種類

簸箕簸箕

核桃峪的簸箕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它的優點是窩深、掌平,

不撒糧食和簸物。掌平利於播出雜物,不留殘渣,好使換。在農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備之物,一張簸箕用得愛惜點可以用人老幾輩子,最少也可用十幾年。

簸箕的品種有大簸箕、小簸箕,還有淨物簸箕。淨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間的一種小型簸箕,沒有撐角,主要是裝物時用。隨著生活用途的多樣化,編織者也生產出一種變型的簸箕。這種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開,況且有舌頭,用以“吐廢物”,而這種變型的簸箕叫笸籃,有似我們日常套用的洋瓷臉盆。從容量上看,有大笸籃、小笸籃,從形體上看,有正方形笸籃、圓笸籃、長方型笸籃;從用途上分有盛饃笸籃、針線笸籃、旱菸笸籃等。笸籃的做工較之簸箕簡單點,但工藝更講究,還加了一道塗染、勾畫的工序。鳥魚花草等繪於其上,了了數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籃不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還是一個民間藝術產品,在開發其使用價值的同時,也賦予其藝術生命力。

簸箕簸箕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簸箕和笸籃除了播揚雜物、盛裝糧食、美化生活而外,還可用作農家曬棗、曬核桃、曬花椒、養蠶等。這就是說除了液體不能盛而外,再盛其他都隨方就方,隨圓就圓。用來盛曬物品易乾又不粘髒物,所以人們即便生活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簸箕和笸籃與人們關係不但沒有疏遠,而且顯得更加密切,什麼吹風機、揚場機、風扇遠遠不能代替它。這是因為“物用使其然”。

大簸箕又稱斗槍(音譯),圓狀,周邊凸起,用竹篾編制而成,將斗槍平放在地或者放在幾個木凳上,可以在裡面曬穀物、豆子等。

風味小吃

簸箕板

與粵贛兩省接壤的閩西武平縣,縣城較小,有20萬多人。那日午前到武平,為尋“小吃”,在寧靜古老的小街上轉了一圈,發現這個城裡,賣簸箕(音板,是福建人自創的怪字)的小吃店竟有100多家。如按人口計算,每300多武平城關人就擁有一家賣簸箕的小吃店。

在閩西,我到連城縣,連城人把簸箕叫“捆”,說是連城的名小吃;到上杭縣,上杭人把簸箕叫“捲筒米”,也說是上杭的名小吃。但當我說要去武平吃簸箕,兩地的朋友們便都不言語了,足見武平的簸箕又是多么地受推崇。

簸箕在廣東叫腸粉,在閩南一帶叫米果條,都是用大米磨漿入蒸籠出的半透明的米粉片,只是吃法有所不同而已。武平人所以叫它簸箕,我想大概是蒸出的米粉片都攤在簸箕上的緣故。

同許多地方一樣,武平的簸箕只開早市做早點供應,過了上午10點便收市了。正因為武平有那么多家賣簸箕的小店,營業時間又集中限時,於是,在清晨,人們便成群結隊地趕去圍住那熱氣騰騰的小店,或堂吃、或買回家去當早點。於是,便以小店為中心,組成了一道武平特有的晨景,這大概是寧靜的小城最為熱鬧的一刻,別具一種古樸的風情。

武平的朋友告訴我,城關的簸箕以菜市場裡的一家做的最好,早晨便帶我去見識一回。那店主姓林,是夫妻檔,做簸箕的米漿,還有用綠豆芽、韭菜、紅蘿蔔絲、肉絲、香菇絲做的餡,都是凌晨準備好的。清早開市,便見那店主夫妻,一個取一勺米漿倒進鋁板製成的籠屜里,一兩分鐘便蒸熟取出,切成五寸見方的小塊,另一個便撒上菜餡捲成比拇指略粗的筒狀裝盤,再澆一點蔥油,灑一點蔥花上桌。那簸箕似羊脂一般地白,幾粒蔥花又似翡翠一般地綠,煞是好看。再看他們夫妻忙得滿頭大汗,食客吃得有滋有味,這種民間情調和祥和氛圍,更令我不由食慾大振,也加入到食客行列,要了一盤來嘗。武平的簸箕果然名不虛傳,吃在嘴裡又嫩又滑,既韌且香。一盤不夠,就再來一盤。我問價錢,一盤十條,每份一元,凡是吃客,還免費提供一杯噴香的熱茶或一碗濃濃的豬骨湯,真夠便宜。吃著這樣的美味,倒讓我吃出一個美好的感覺,一個山鄉的淳樸民風。

簸箕炊

簸箕炊簸箕炊

“簸箕炊”是慶祝早稻豐收時做的一種小吃,當地人管叫“吃新”。以大米、生

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醬油、辣椒醬、蒜頭為原料。製法:將大米洗淨,用清水浸3小時,撈起,投入石磨中邊加清水邊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生粉與之拌勻,過細眼蘿斗,成為米粉漿;待蒸鍋水開上氣後,將米粉漿分次灌入托盤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食法:夏秋季節,將簸箕炊切成小方塊,撒上小芝麻或配蒜頭、醬油、花生油;冬春季節,將簸箕炊切成小方塊炒熱加辣椒醬。特點:潔白、軟滑、爽口、鹹香。功用:補中益氣,止煩止渴。這種風味小吃,尤以安鋪、橫山一帶的制工精,味道好。

由於以前是放在竹簸箕上蒸熟來吃的,因此叫“簸箕炊”,現在的“簸箕炊”基本是用金屬來蒸了。

現在可以吃到“簸箕炊”的地方有:化州 茂名地區 湛江地區 廣西客家小吃等。

民歌民謠

簸箕紋與斗紋簸箕紋與斗紋

建鄴區流傳的“數手籮”:“一籮巧,二籮好,三籮四籮背稻草,

五籮窮,六籮富,七籮八籮開當鋪,九籮是秀才,十籮中狀元”還有的說“秦淮區流傳的“數籮歌”:“一籮巧,二籮拙,三籮四籮會插舌,五籮六籮騎花馬,七籮八籮中狀元,九籮缺一十籮全,全籮上天會神仙”。

柳編藝人

孔成德

簸箕簸箕

孔成德(1891~1969)柳編藝人。自幼受家庭薰陶,對柳編產生了

興趣,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總結前人經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柳編製作方法。編制的簸箕、簸籮、柳箱等產品不僅花色多、品種全,且質優耐用,美觀大方,曾有“簸籮不漏水、簸箕盛半斗”之稱。編制速度極快,一天能編制圓、方簸籮各1個,簸箕3個,被稱為“簸箕王”。

閻吉明

閻吉明1950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專文化。自1980年任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多年來,將富民強村作為首要任務,科學制定全村發展規劃,帶頭實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995年,在全鎮第一個號召試種大棚西瓜,學習鑽研西瓜大棚技術,及時確立了全村的主導產業--大棚西瓜生產,僅此一項,全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推動了太平鎮大棚西瓜的規模性種植髮展。自1980年以來,孔家坊村成為全鎮第一個畝產噸糧村、第一個實施村莊規劃村、第一個西瓜專業村、第一個通柏油公路村、第一個戶戶安裝電話村。閻吉明先後獲“濟南市鄉村科技拔尖人才”“濟南市模範共產黨員”“濟陽縣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稱號。

另類用途

草帽簸箕風鈴草帽簸箕風鈴

簸箕是一種農具,用來簸去稻米中的雜質和空殼,在農村里也

用來晾曬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編,南方用竹編。這件簸箕來自廣西柳州融安縣的一個農村集貿市場,很普通的農家日常用品,細看卻發現手工活做得相當細緻,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製作者一定是一把好手。

把它買回來,當然不會用來簸米了。葡萄提供的用途是:

用途A:盛水果是沒有問題的,環保、乾淨,田園風格,恍惚中以為是在果園;

用途B:還可以放在玄關的鞋柜上收納鑰匙,也是一道另類的風景;

用途C:放在化妝檯上收納形色各異的化妝品和護膚品,同樣可愛;

用途D:書桌、辦公桌上凌亂的曲別針盒、訂書機、電話本等辦公物件,用它一收納,也就整齊輕鬆了。

生活用品全盤點(一)

生活用品,指的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統稱,例如牙膏,臉盆,衣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