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環太平洋帶,這裡共有 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數量的80%。 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第二個最猛烈的地震帶是從 爪哇島、 蘇門答臘島伸延至 喜馬拉雅山脈、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阿爾卑斯帶,地球上6%的地震和17%最強烈的地震在這裡發生。第三個最猛烈的地震帶則是中大西洋脊。範圍
環太平洋火山帶南起南美洲的奧斯特島,經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的是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萬餘公里,呈一個向南開口的環形構造系。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國家有: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 汶萊、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東帝汶、薩爾瓦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國、吉里巴斯、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尼加拉瓜、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圖瓦魯、美國。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海溝有:阿留申海溝、布乾維爾海溝、克馬迪克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中美海溝、秘魯-智利海溝、菲律賓海溝、琉球海溝、湯加海溝、雅浦海溝。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板塊有:南極洲板塊、 澳洲板塊、加勒比板塊、可可斯板塊、歐亞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納斯卡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南美洲板塊。
分布地區
南美洲地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也稱環太平洋火環,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笠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有30餘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為加勒比海地區,沿太平洋沿岸分布著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蘇火山、聖阿納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
北美洲地區
北美洲有活火山90餘座,著名的有聖海倫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爾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島上最著名的是卡特邁火山和伊利亞姆納火山。在堪察加半島上有經常活動的克留契夫火山,向擊千島群島和日本列島山島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島,如淺間山、岩手山、十勝岳、阿蘇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噴發的活火山。
亞洲地區
琉球群島至台灣島有眾多的火山島嶼,如赤尾嶼、釣魚島、彭佳嶼、澎湖島、七星岩、蘭嶼和火燒島等,都是新生代以來形成的火山島。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可算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納圖博火山、塔勻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發生過多次噴發。
形成原因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直接成因是板塊的移動和碰撞。火山帶東部是由於納斯卡板塊和可可斯板塊潛沒於向西移動的南美洲板塊之下。太平洋板塊的一部分以及細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則潛沒於北美洲板塊之下。向西北移動的太平洋板塊的東北部分潛沒於阿留申群島弧之下,較西的部分則潛沒於堪察加-千島群島弧之下。太平洋板塊的南面部分情況較複雜,一些面積較小的板塊從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布乾維爾島、湯加和紐西蘭與其碰撞。印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及阿爾卑斯帶之間,東北部的島嶼包括紐幾內亞靠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南部及西部的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島及帝汶島則靠近阿爾卑斯帶。
主要特點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漿噴發的產物,形成了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見的火山岩類型是安山岩,距海溝軸150-300公里的陸地內,安山岩平行於海溝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謂的“安山岩線”。自海溝向陸地方向岩石有明顯的水平分帶性,一般隨與海溝距離增大而增大,依次分布為拉斑系列岩石、鈣鹼性系列岩石和鹼性系列的岩石。這裡的火山多為中心式噴發,火山爆發強度較大,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則往往造成嚴重的火山災害。
活動情況
環太平洋帶火山活動頻繁,據歷史資料記載全球現代噴發的火山這裡占80%,主要發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島、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之國”,南部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諸島構成的弧-海溝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這裡僅1966-1970年5年間,就有22座火山噴發,此外海底火山噴發也經常發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島嶼出露海面。2012年11日16時38分,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8.5級強震。隨後,17:27和18:43印尼又先後發生6.0級、8.2級地震。2012年12日6時44分,美國俄勒岡州外海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2公里。11分鐘後,台北時間12日6時55分(當地時間11日17時55分),墨西哥西南部米卻肯州發生6.4級地震。2012年12日15時06分和15時15分,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又先後發生6.0級和6.8級地震。這些地震都是地球處於地震活躍期的現象。有關專家也表示,2012年以後的未來十年,環太平洋火山帶7級以上地震可能高發。
地震事實
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西緣,每年發生的有感地震高達1000餘次。20世紀以來,芮氏6級以上的地震已超過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摧毀了東京房屋的73%,橫濱建築物的96%,死亡人數達14萬,使人們談起仍為之色變。1993~1995年,日本先後發生6次芮氏7級以上大地震。1993年1月15日北海道的釧路市發生7.5級地震;同年7月12日北海道奧尻島發生7.8級地震;1994年10月4日和9日北海道的釧路市又先後發生7.9級和7.3級地震;同年12月28日本州島北部青森縣附近海域發生7.5級地震;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區的7.2級地震;2011年在東京附近海域發生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因而,日本有“火山地震國”的稱號。
自然災害分類導航
自然災害,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 |||
地震 | 地震帶 | 洪澇災害 | 旱災 |
海嘯 | 颱風 | 火山災害 | 龍捲風 |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