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彭佳嶼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彭佳嶼位於北緯25°37'22"~25°37'58"、東經122°04'27"~121°05'11",距離鼻頭角約56公里,最高海拔為142米,面積1.14平方公里。彭佳嶼是一個火山作用形成的島嶼。
目前彭佳嶼島上有駐軍、燈塔、氣象觀測站,並有直升機場,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
彭佳嶼四周之有三處為斷崖,西邊為礁石,僅南岸有人工碼頭可上岸。
彭佳嶼燈塔自1909年9月20日開始點火至今,每十五秒閃白光一次,為台灣海拔最高的燈塔。
彭佳嶼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漁場,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島上有約40名軍人駐守,沒有平民居住。
生態資源
植物
彭佳嶼風多且強,非常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種,僅在燈塔圍牆內背風處有少數幾株灌木叢。
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布在北部、東部及離島。
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酸痛。
動物
鳥類:早期文獻(伊能嘉矩《彭佳嶼調查報告書》)記載,彭佳嶼有信天翁的棲息地,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目前已不存在。
魚類: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漁場。
島上狀況
水源: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電力:燈塔底層機房的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守塔人員的生活用電。
建築:燈塔、氣象觀測站,並有直升機場,南方海岸有人工碼頭可上岸。
人口:過去島上即有居民居住,目前除了燈塔守護人員,還有氣象站和行政院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
運補:島上生活物資與燈塔的維護器材全靠關稅總局的巡補艦“運星艦”五天一次的運補作業,主要補給物資包括柴油、燈塔用物料及民生必需品。 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
對外通訊
基隆市中正區的郵遞區號:202。
島上沒有固定的電話網路,但有公用電話與中華電信行動電話(2G 網路,無GPRS)。
可以用無線電對講機與基隆燈塔通話。
大事記
2001年6月21日,台灣海軍建陽艦、雲陽艦、正陽艦三艘祖父級軍艦,組成特遣艦隊前往彭佳嶼海面巡航,進行火炮實彈射擊火力展示,彭佳嶼鄰近引發中、日主權爭議的釣魚島。2005年8月10日,時任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赴離島彭佳嶼,為台灣海巡署主持揭碑儀式。 陳水扁公開表示,釣魚島列嶼的領土是屬於台灣。
2005年8月21日,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908台灣國運動”召集人王獻極20日和一群支持所謂“台灣建國運動”分子,搭乘快艇前往彭佳嶼海域,在台灣極北點,立下所謂的“台灣國界標”。
2012年9月7日,馬英九將前往彭佳嶼視察。登島後,除視察氣象站、燈塔與海巡站,將發表公開談話。 中日因釣魚島之爭矛盾節節升高,馬英九選擇在敏感時機視察距釣魚島不遠的彭佳嶼,被視為有藉此宣示“主權”之目的。
2016年4月9日,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9日)將前往彭佳嶼視察,並將在島上立下“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的紀念碑。馬英九辦公室表示,此舉是向國際社會宣告,台當局堅持領土“主權”與追求和平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