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

定州市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市,行政區劃隸屬河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轄。中山古都,河北名城。歷史悠久,擁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底蘊深厚,是河北省三大主要歷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傳承地。地處於北緯38°14ˊ至38°40ˊ,東經114°48ˊ至115°15ˊ之間,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緣,河北省中部偏西。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汽車製造與能源化工產業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定州市位於中國經濟發達的京津冀經濟區,是京津冀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環渤海經濟圈重要成員城市,河北省改革開放先行試驗區,河北省科學發展示範市,河北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培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河北省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定州市建成區面積達38.5平方公里,城區常駐人口40萬,是河北省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定州位於省會石家莊和保定之間,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南北縱貫,朔黃鐵路橫穿東西,為河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交通樞紐,新興工業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河北省最具發展潛力的省轄市之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定州,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豐富的旅遊資源而成為河北名城 定州的歷史變遷,唐杜佑的《通典》記載的非常詳細,《通典·州郡·博陵郡》說:“定州,帝堯始封唐國之地。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所並,後又屬。秦為上谷、鉅鹿二郡之地。漢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為中山國。後漢因之,晉亦不改。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北嶽常山在焉。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為定州。後周置總管府,領鮮虞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博陵郡,後改為高陽郡。大唐為定州,或為博陵郡。領縣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恆陽、新樂、義豐、望都、無極、唐昌、深澤、陘邑。

五帝時期

公元前26-22世紀定州歸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轄。

公元前2361定州為堯帝封地。

春秋

公元前649年齊國國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內築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公元前506年鮮虞國改稱中山國,定都中人城(今唐縣西南一帶),定州屬中山國

戰國

公元前414年中山國遷都於顧(即今定州城,這是定州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都)

公元前408年魏國攻滅中山國,顧(今定州城)歸魏國管轄。

公元前380年中山國國君桓公勵精圖治,徹底打敗魏國,而成功復國,顧(今定城)又重新回到中山國手中,不久,中山國將國都由顧遷到靈壽城(今石家莊靈壽縣)。

公元前323年中山國國君稱王,全國統領26個城邑,其中包括顧(今定州城)。

公元前296年趙國攻滅中山國,定州歸趙國管轄。

公元前228年秦國攻滅趙國,定州歸秦國管轄。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中國,先置36郡,定州歸巨鹿郡管轄;後設47郡,定州歸恆山郡管轄。

西漢朝

定州城,當時名叫盧奴縣,為漢高祖劉邦所設定。

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稱盧奴,為中山國國都。定州全鏡及其所轄範圍,被稱為中山國。漢景帝(劉邦孫子)封第九子劉勝為中山國王,國都盧奴(今定州城),管轄14縣:盧奴、北平縣(今保定滿城縣)、北新城(今保定徐水縣)、唐縣、深澤、苦陘(今定州邢邑鎮邢邑村)、安國、曲逆、望都、新市、新處(今定州大辛莊鎮)、毋極(今石家莊無極縣)、陸成(今保定蠡縣)、安險(今定州固城村)。

三國時期

公元221年定州及其轄地仍名中山國。

公元232年仍稱盧奴,曹袞被封為中山恭王,駐地盧奴(今定州城),管轄9縣。

西晉

公元265年仍稱盧奴,為中山國治所。晉武帝封司馬睦為中山王,駐地盧奴,盧奴(今定州城)管轄8縣。

東晉十六國

公元386年定州及其所轄地,仍稱中山。鮮卑人慕容垂建後燕國,定都中山(這是定州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建都),把盧奴(今定州城)改名為弗違,管轄8縣。

南北朝

公元397年定州及其所轄地,仍稱中山。中山歸北魏,設定安州,治所在中山,將弗違(由盧奴改稱,今定州城)復名盧奴(今定州城)。

當時的定州城是三級行政機構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駐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駐地,三是盧奴縣的縣府所駐地。

公元400年拓跋珪改安州為定州(這是定州的名稱在歷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現),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轄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盧奴(今定州城),轄7縣。

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盧奴縣(今定州市)。

這是定州這個稱謂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但當時定州並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轄的整個地區。當時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劃分州、郡、縣中州的概念。

公元534年定州屬東魏,仍管轄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朝

公元583年設定定州總管府,駐紮鮮虞縣(由盧奴該稱安熹又改稱鮮虞,即今定州市)管轄定州、冀州、灜州三州軍事。

公元607年改定州為博陵郡,郡治鮮虞縣(今定州市),管轄10縣。

唐朝

公元621年歸唐,復置定州,管轄10縣。

設定州總管府,駐紮定州,管轄5州:定州、恆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滄州河間)、廉州(州治在今石家莊藁城市)。

公元623年設定定州大總管府,駐紮定州,管轄30州:定、洛、相、磁、磁、黎、冀、深、蠡、滄、灜、魏、貝、景、博、趙、宗、觀、廉、井、邢、欒、德、衛、滿、幽、易、燕、平、營。

五代十國

公元951年設定定州義武軍節度使,駐紮定州,管轄3州:定州、易州、滄州。

北宋

公元1048年設定定州路,駐紮定州,管轄8州。

公元1113年改定州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轄7縣。

金朝

公元1128年定州歸金國。

公元1129仍設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轄7縣。

元朝

公元1219年歸元朝,仍設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轄3縣:安熹、無極、新樂。

明朝

公元1369年改中山府為定州,州治在安喜縣(今定州市),從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現。

公元1370年改安喜為定州,從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現,而定州二字成為現定州城所專用,並一直延續至今。

公元1376年仍設定州(此定州為一個州的概念),州治定州(為一個縣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轄4縣:定州、新樂、曲陽、行唐。

清朝

公元1649年仍設定州,州治定州,管轄3縣:定州、新樂、曲陽。

公元1724年仍設定州,由隸屬正定府改為直屬直隸省(相當於今天省直管縣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轄3縣。

民國

公元1912年稱定州,州治定州,管轄3縣。

公元1913年改定州為定縣。

公元1914年稱為定縣,屬保定道。

公元1937年在定州設定第十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紮定縣,管轄6縣:定縣、新樂、靈壽、行唐、曲陽、阜平。

新中國

公元1954年定縣專區撤銷,歸保定地區管轄。
定州城區定州城區

公元1958年定縣、曲陽合併為定縣。

公元1961年定縣、曲陽分開。

公元1986年定縣升級為定州市。

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併,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定州由保定市代管。

2013年6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確立定州為河北省省直管市,不再由保定市代管,行政區劃隸屬河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轄,賦予定州省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將定州作為河北省改革開放深化先行試驗區優先發展,將定州打造為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1日,設定縣專區,轄12個縣:定縣、新樂、安國、博野、蠡縣安平饒陽、深澤、無極、阜平行唐曲陽。1952年,原屬滄縣專區的肅寧縣劃入定縣專區。轄13縣。
1954年,撤銷定縣專區,將定縣、安國、博野、蠡縣、曲陽、阜平等6縣劃歸保定專區;肅寧縣劃歸滄縣專區;饒陽、安平、深澤、無極、新樂、行唐等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2013年5月9日,撤銷定州市趙村鎮,設立長安路街道辦事處。

行政劃分

定州市轄4個城區、16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

4城區:南城區、北城區、西城區、長安路街道

1省級開發區:河北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唐河產業園區)

16鎮:留早鎮、清風店鎮、龐村鎮、磚路鎮、明月店鎮、叮嚀店鎮、西柴里鎮、東亭鎮、大辛莊鎮、東旺鎮、高蓬鎮、邢邑鎮、李親顧鎮、子位鎮、開元鎮、息冢鎮、周村鎮。

5鄉:東留春鄉、號頭莊回族鄉(民族鄉)、楊家莊鄉、大鹿莊鄉、西城鄉。

地理環境

氣候

定州市屬溫帶-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暖濕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少雪,春季多乾熱風,夏季高溫、高濕、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氣爽。

地形地貌

地處太行山東麓的華北平原上,地形平坦,地勢較低,平均海拔43.6米,土地肥沃,主要為沙壤土和輕壤土;境內有唐河、沙河、孟良河,地下水資源豐富,可開採量達3億立方米;年均日照2611.9小時;年均氣溫為12.4℃,年際間氣溫差異不大;累年年均地面溫度為19.6℃;年均降水量為503.2毫米;累年年均絕對濕度為11.3HP;累年年均蒸發量為1910.4毫米;全年風向以東北風頻率最大,南風次之,累年年均風速為2.4米/秒。

自然資源

耕地資源

截至2013年,定州市有耕地7.7萬多公頃,土層深厚,多為褐土。土壤養分齊全,氮碳比例合理,適種廣譜植物。

水資源

定州市地表水有唐河、沙河、孟良河,多年平均過境量共5.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年開採量3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運行後,每年向定州市輸送長江水3300萬立方米。

經濟

綜述

2015年,定州市完成生產總值300.2185億元,比2014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9.9218億元,比2014年增長3.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44.5585億元,比2014年增長10.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5.7382億元,比2014年增長9.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定州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5.2%。

2015年,定州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043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28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0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5%。

2015年,定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4年同期持平,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消費品價格下降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3%。

2015年,定州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88.0346億元,比2014年增長9.0%;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2.63%,比2014年提高1.5%。民營經濟實繳稅金13.6333億元,比2014年下降7.28%,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為43.9%,比2014年下降8.9%。民營經濟從業人員32.2萬人,比2014年增長5.58%;占全社會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54.36%,比2014年增加1.95%。

第一產業

2015年,定州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35.3518億元,比2014年增長1.4%。其中農業實現產值84.1459億元,比2014年增長2.2%;林業實現產值5.8133億元,比2014年增長17.6%;畜牧業實現產值43.3542億元,比2014年下降2.2%;漁業實現產值186萬元,比2014年增長12.0%;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2.0198億元,比2014年增長7.9%。

2015年,定州市糧食播種面積1460100畝,比2014年下降0.8%;油料播種面積214815畝,比2014年下降0.5%;蔬菜播種面積551430畝,比2014年增長1.1%。

2015年,定州市糧食總產量682358噸,比2014年下降1.8%。其中:夏糧總產量362105噸,比2014年下降1.0%;秋糧總產量320253噸,比2014年下降2.6%。糧食單產467.3公斤/畝,比2014年下降1.0%。

2015年,定州市肉類總產量達到113316噸,比2014年增長2.9%;其中豬肉產量82528噸,牛肉產量10872噸,羊肉產量4289噸,禽肉產量15074噸。奶類產量224550噸,比2014年下降1.3%;禽蛋產量85493噸,比2014年增長4.3%。

2015年,定州市豬存欄5906百頭,比2014年增長0.6%;牛存欄803百頭,比2014年增長9.0%;羊存欄2154百隻,比2014年增長1.2%。生豬出欄11100百頭,比2014年增長1.5%;牛出欄698百頭,比2014年增長5.3%;羊出欄3170百隻,比2014年增長7.8%。

2015年,定州市造林面積2133公頃,全部森林面積17067公頃,比2014年下降5.2%。全年四旁植樹120萬株,育苗面積11005公頃,苗木產量8.25億株。

2015年,定州市機耕面積71106公頃;有效灌溉面積85660公頃;農村用電量26773萬千瓦時,比2014年增加1.3%;農用化肥施用量(按實物量計算)248236噸,比2014年增長0.7%;農藥施用量1364噸。

第二產業

2015年,定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4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2億元,比2014年增長10.1%。

2015年,定州市大型企業完成增加值43.6億元,比2014年增長0.73%;中小微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6億元,比2014年增長26.64%。

2015年,定州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21.2億元,比2014年下降3.7%;汽車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5.0億元,比2014年下降2.4%;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完成增加值9.5億元,比2014年增長26.49%;食品製造業完成增加值4.2億元,比2014年下降0.5%;金屬製品業完成增加值7.8億元,比2014年增長26.01%。

2015年,定州市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1.5億元,比2014年增長15%。定州市具有資質的建築業法人企業36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32.1億元,比2014年增長10.8%。資質內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192.5萬平方米,比2014年下降0.9%;竣工產值87.4億元,比2014年上漲3.2%。

第三產業

2015年,定州市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三產業投資203.8億元,比2014年增長53.8%。房地產開發投資94.2億元,比2014年增長55.3%。

2015年,定州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42.8596億元,比2014年增長9.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6.1414億元,比2014年增長18.3%。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7.9831億元,比2014年增長10.2%;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4.8765億元,比2014年增長8.5%。分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零售額完成16.7207億元,商品零售零售額完成126.1389億元。

2015年,定州市實現進出口總值3億美元,比2014年下降10.1%。

2015年,定州市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02.0570億元,比2014年增長13.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26.3547億元,比2014年增長13.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6.5762億元,比2014年增長28.6%。

社會

城市建設

定州市定州市
城市規劃:河北省十二五規劃中,定州被確立為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河北省重點培養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截止到2013年市政建設:城市路網建設日趨完善。形成了“四橫七縱”道路框架,城區內道路總長65公里,已達到中等城市規模。城市供水逐步建成占地56.42畝的直供水廠。供水管道60公里,日供水1.21萬戶1萬立方米;日供煤氣4.8萬立方米的供氣工程日供氣1.2萬立方米,工業、居民用戶4000餘戶,採用濕法脫硫新工藝,填補了河北省空白,城市供燃氣在省內縣級市處領先水平;城市綠化實現了街道與遊園結合,基本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綠化覆蓋率28%;電信事業發展迅猛,實現了完全的無縫覆蓋。程控電話總容量達9.6萬門,可直撥世界各地,並已開通移動通信基站3座,數字移動通信基站22座;電力充足,現市內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4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

教育事業

發展史

定州教育事業發達。自古就以燦爛的文化和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著稱於世。中國的教育家晏陽初先生就曾在定州搞過長達十年之久的平民教育,創下了舉世聞名的“定縣經驗”。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81所,其中省級重點高中4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職業教育學校4所,高等院校兩所。

高等院校、冀中職業學院、河北農業大學(定州校區)、河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籌建)

高級中學
定州高級中學包括定州中學(全國百強中學)、定州第二中學、定州實驗中學、定州新華中學、李親顧中學、晏陽國中學
定州中學(定州市第一中學)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83年),位於河北省定州市中心街,是河北省重點高中,學校占地面積150多畝,北城區正建設新的校區,將於2014年底竣工,歷年來從這裡走入清華、北大等知名的高等學府的學生不計其數。

中等職業學校
保定市工業學校(省重點)、定州職教中心(全國重點)、定州市技工學校、定州衛校(定州衛校全稱為定州市衛生中等專業學校)。

醫療衛生

定州自古有人行醫賣藥,著書立說,不乏名醫。金牛眼藥馳名中外。民國時期,始有西醫。建國後,醫療機構逐步完備,醫療條件不斷改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市內醫院有定州市人民醫院、定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等醫院。定州市人民醫院是一所綜合性醫院,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二等甲級醫院,被河北醫科大學定為教學醫院。

交通運輸

概況

定州市定州市
定州市是華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之稱。市區距北京196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莊68公里,距保定56公里。

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朔黃鐵路橫穿東西,兩小時可到北京、天津、黃驊港,半小時可達河北國際機場,是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鐵路。

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朔黃鐵路,形成兩縱一橫雙十字交叉格局。定州現有火車站:定州東站,定州站,定州西站,東亭站。

作為區域性交通和物流中心,定州火車站輻射範圍涉及本市和周邊曲陽、阜平、望都、安國等13個縣(市)500多萬人口及物流的集散,京廣鐵路定州站貨物吞吐量已經成為京石之間貨運第一大站、客運第二大站。現停靠在定州站客運列車日平均46列次,年傳送旅客180萬人次,高峰期日傳送量5000人次左右,貨運裝車100萬噸,貨運傳送量在京石鐵路段居首位。隨著定州高鐵車站的開通,定州的客運量和貨運量持續增加,定州的區域中心地位更加突顯。

公路

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縱貫南北,省道定龍線橫穿東西,定魏線橫貫南北。

陸空港

到石家莊國際機場20分鐘。2012年1月19日,石家莊機場定州城市航站樓正式啟用;1月30日,定州至石家莊機場往返班車開通,每天5班。另外,可乘坐定州高鐵15分鐘到石家莊機場高鐵站。距天津220公里,距黃驊港165公里,高速公路到天津港2個小時。

人文

民族

定州全市共有少數民族27個,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回族,人口28354人,其餘26個少數民族按人口多少依次為;滿族198人,蒙古族88人,苗族49人,壯族48人,土家族29人,布依族17人,白族15人,藏族12人,僳僳族12人,傣族11人,納西族11人,彝族10人。其餘14個民族為朝鮮族、土族、布朗族、仡佬族、佤族、哈尼族、瑤族、高山族、羌族、侗族、黎族、水族、維吾爾族、畲族,人口在10人以下。有回族鄉一個:號頭莊回族鄉,回族聚居村16個,少數民族學校11所,民族衛生院一個(號頭莊回族衛生院)。

宗教

全市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涉及25個鄉鎮辦,403個村街。全市經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79處,有教職人員48名。

定州市有合法的宗教團體4個分別為:

定州市基督教“兩會”(基督教協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11月15日,系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辦公地點在城內南街基督教禮拜堂內。

定州市佛教協會。2013年7月12日,定州市佛教協會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通過《定州市佛教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佛教協會領導班子。

開元寺塔、眾春園庶、雪浪寒齋、中山後圃、平山勝跡、西溪玩月、唐水秋風、續閱古堂。

定州貢院:定州貢院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三年重修從建成到清朝滅亡,一直是定州及附近地方學子考取秀才和貢生的場所。定州貢院建築雍容壯觀。軒身其中,既可領略獨特的建築藝術,又可想像當年森嚴宏大的考試場面。

定州文廟:位於定州市城區中部,始建於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是供奉孔子的場所,河北省保存最完事的文廟古建築群,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5685平方米。

開元寺塔: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高83.7米,全塔越向上塔徑越小,層高越矮。玉器秦、、魏晉南北時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漢玉器發展迅速,並以西漢河北滿城劉勝墓、西漢昭帝平陵(陝西鹹陽)、元帝渭陵(陝西鹹陽)、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河北定州)和南越王墓(廣州)等出土的玉器為代表,有鏤空白玉仙人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龍螭乳丁紋玉璧、雞心玉佩、玉人、角形玉環以及玉具劍等。

美食

中山松醪酒:市面上的產品價位高,水晶包裝。源於宋代哲宗年間,是大文學家蘇東坡任定州太守時,利用黑龍泉水親釀而成。“中山松醪賦”是蘇東坡的立碑傳世,詩中讚美酒為“味甘余之小苦,嘆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葡萄”。酒以黃米為主料,外加三七、黨參、杏仁等名貴中藥,利用黑龍泉天然礦泉水釀製而成定州燜子是河北定州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北方常說的燜子是驢肉火燒河間派的食物,皮凍狀,佐食驢肉增加口感。定州燜子不是此類,它是一種肉類枕狀熟食,以精肉為主,其味沁人心脾。有定州燜子天下聞之說。

定州手掰腸定州人一般叫做腸子,但流傳到國內其他地方時更名為了手掰腸。定州的腸體緋紅油亮還帶著誘人的香味,和燜子以上,以精肉為主,內配多種純中草藥作為香料,看著就比普通香腸好吃,而且有強身健體的滋補功能。

王宗燻肉(新宗燻肉):傳統工藝,配祖傳秘方(定州寨西店),用陳年老湯,屠鮮豬肉,經蒸煮,浸制燻烤而成,色澤鮮亮,味道鮮美,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熏制產品包括豬肘、豬蹄、鴨、雞、豬耳、驢肉等。

藝術

定州文化燦爛,源遠流長。包括文學、戲曲、繪畫、書法、篆刻、攝影及音樂、舞蹈等各種專業和業餘創作活動得到振興和繁榮,並取得了顯著成績,民眾性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城區內有文化館、博物館各一座,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廣播電台、微播站各一座。全市圖書館藏書總量達到5萬餘冊,各種業餘劇團發展到34個。文物的保護和發掘,標誌著定州文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子位吹歌是定州市著名民間藝術,子位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秧歌藝術

定縣秧歌又稱定州大秧歌,起源於河北省定縣黑龍泉一帶。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北保定以南、石家莊以北的部分農村。源於民間的勞動歌曲,相傳北宋詩人蘇東坡曾為其填詞正曲,故又稱“蘇秧歌”。清末始搬上農村土台,題材主要為民間生活故事,如《王小趕腳》、《王媽媽說媒》、《天仙配》等。唱詞語對白都以方言為主,結構自由。打擊樂伴奏。解放後增加了第、生、板鼓、二胡、三弦等弦樂器。屬板腔體,唱用板式有慢二六、快二六、寸板、三板、哭板等;散板有撥子、尖板、起腔、導板,間有民間小調及民歌。

起源

“吃飯吃窩窩,聽戲聽秧歌”是廣泛流傳河北各地的佳話。秧歌,起初是農民在田間插秧時哼唱的民歌(又稱稻歌),後來,隨著表演較複雜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漸分出行當,搬上舞台,衍變成富有民間特色的地方戲曲藝術。其內容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善於體現勞動人民的感情和願望。語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生動活潑,饒有風趣,帶有極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氣息。

關於定縣秧歌的起源,有兩種近似的說法。其一,北宋時,著名文學家蘇軾謫官知定州任,見城北黑龍泉附近的蘇泉、東板、西板等村民在稻田裡勞動很苦,便即興為他們編了一些歌曲,教他們插秧時詠唱,故亦稱為“蘇秧歌”。其二,遠在宋朝以前,定縣黑龍泉附近幾村就流傳著一種民間小曲,北宋年間,蘇軾在定州任中,曾為其填詞正曲,故稱“秧歌”。

自清朝以來,當地勞動人民和民間藝人逐步利用“秧歌”這一曲調以說唱的形式演唱有人物有故事情節的曲目。清代晚期,秧歌受其他地方劇種的影響,民間藝人開始把有人物有情節的故事編成戲本,利用秧歌的曲調,並配上板鼓、鑼、鑔等打擊樂,以初級的戲曲形式搬上農村舞台,逐漸形成了大秧歌。據民國十八年(1929)編印的《定縣社會概況調查》載:“從前秧歌比較文雅,自前清以來,秧歌的腔調、詞句和表演日趨粗俗淫蕩。官府禁止演唱,但始終無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人民政府的戲曲改革政策指導下,經過不斷推陳出新,大秧歌這一富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劇種才真正健康地發展起來。

特色

定縣秧歌在語言、唱腔、調式、劇目等方面有其獨有的特色。戲文淺顯易懂,明白如話,有大量方言俚語,生活氣息濃厚;男女唱腔均以宮調式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傳統演唱沒有文樂伴奏,沒固定調門,演員隨意起調,加上管弦樂伴奏後,調值為D調。唱腔中大量運用襯字虛詞。傳統板式達28種之多,仍舊保留了全用打擊樂伴奏(即大鑼腔)的形式;定縣秧歌劇目豐富,涉域廣泛,包括愛情類、節孝類、公案類、滑稽類等,琳琅滿目。著名社會科學家李景漢蒐集出版的《定縣秧歌選》,收入了劇目近百個。

定縣秧歌的唱腔獨特,傳統劇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為研究中國民俗以及傳統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定縣秧歌發展日漸式微,搶救、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

演出時以唱見長,善於敘事。有的多達二三十字,而且多用襯字,大秧歌的伴奏,解放前沒有弦樂,只有打擊樂,即板鼓、大鑼、水鑔、手鑼。開始六鑼,上句唱完兩鑼,秧歌戲下句唱完用六鑼,故又稱“大鑼腔”。大鑼腔沒有固定的調高,演員根據自己嗓子的高低自由演唱。

定縣秧歌內容上善於表演反映農民生活的家庭戲;基本句式有七字句、十字句,但在演唱中往往打破局限,形成散文詩般的句式結構。傳統演唱方法是男女腔均用本嗓唱,是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旦行由男性扮演,也從不用“背功”,只是在音色上與女性音色靠近。傳統的演唱沒有固定調高,演員可以據個人嗓音隨意起調門。對唱時,幾個人可以唱不同的調,加上管弦樂伴奏後,調值固定為D調,女腔還用本嗓,但男腔出現了部分假聲的情況。演唱技巧中滑音使用較多,顫音極富特色。唱腔中大量運用襯字虛詞,如喲、噢、哎、我那、本是、那個、再不然、你來看等,在唱段中隨處可見。旋律以下行旋律較多,但唱法中不乏詼諧俏皮;節奏以一板一眼為主,一般用2/4拍記譜,傳統板式變化很豐富,有二十八種之多。

劇目

各地秧歌戲的傳統劇目分小戲和大戲兩類,小戲俗稱“耍耍戲”。秧歌戲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門”,後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鬚生、花臉、青衣“三大門”。其音樂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點,形成曲牌體與板腔體兼容的體制,表演也有了較大的豐富和提高。
定縣秧歌戲劇目豐富,涉域廣泛,有愛情、節孝、貞操類、公案、滑稽等很多類。著名社會科學家李景漢蒐集出版的《定縣秧歌選》,收入了近百個劇目。定縣秧歌所唱的劇目,多是民間故事題材。當地民眾又稱大秧歌戲是“拴老婆樁子”(多以演婆婆媽媽的家庭戲為主)。傳統戲有《雙鎖櫃》、《老少換》、《王小趕腳》、《借髢髢》、《借女弔孝》、《王媽媽說媒》、《楊文討飯》、《楊八姐剃頭》、《安安送米》等。移植的劇目有《唐知縣審誥命》、《楊八姐遊春》、《天仙配》、《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白水灘》、《打焦贊》、《蜈蚣嶺》等一些武打戲,並上演了《奪印》、《血淚仇》等現代戲。
大秧歌的藝術特點多是一生一旦為主的生活小戲。念白生活化,以方言為主,有時根據戲的需要也用些韻白,以唱見長,善於敘事。唱詞口語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聽來親切感人。唱詞的結構也很自由,不受七、十字句的限制,有的少到三、五字,有的多達二、三十字,而且多用襯字,但都押韻腳;還有時為了強調某一情節或某種情緒用“疊句”的唱法反覆,故又有“九番秧歌”之說。
定縣大秧歌是一個在冀中有影響的劇種。除定縣外,保定地區的唐縣、曲陽、完縣、望都、滿城、安國等縣的很多農村亦有業餘秧歌劇團。
定縣秧歌戲的傳統劇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為國內外定縣秧歌戲學者研究中國民俗以及傳統文化的第一手資料。美學者多次造訪定州研究觀摩定縣秧歌戲,定縣秧歌戲成為中外學術交流的渠道。但是定縣秧歌發展日漸式微,搶救、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
藝人定縣大秧歌早期的名藝人有李雙貴(藝名大貴子,三花臉)、趙鳳岐(藝名小貴子,青衣)、宋文川(花旦)、楊福慶(老生)等。1949年前無專業演出團體,只有半農半藝的季節性班社。1952年,成立了定縣秧歌職業劇團。1957年,定縣戲校為秧歌劇種培養了二十名男女學員,改變了過去婦女不進秧歌班的舊約法。伴奏定縣秧歌的伴奏,解放前沒有弦樂,只有打擊樂,即板鼓、大鑼、水鑔、手鑼。演唱時,開始擊六鑼,上句唱完擊兩鑼。下旬唱完再擊六鑼,故又稱“大鑼腔”。唱腔沒有固定的調高,演員根據自己的嗓子發音的高低自由演唱。1952年,第一次給秧歌配上弦樂。開始時試用一把京胡和一把二胡伴奏,1954年將京胡改為板胡,後來又先後加上了低音胡、秦琴、笛子、笙、三弦、大提琴。大秧歌的演員行當,也如其他大戲,有青衣、鬚生、老旦、小生、小丑等。唱腔為板腔體結構。基本曲調是由尾腔不同的上下兩句構成。傳統的板式有起腔、慢板、流水、快板、垛板,均為板上起唱。1949年後又創造了寸板、散板,同時還吸收了河西調(絲弦)、黃鶯兒(絲弦)、蓮花落等其他劇種的曲調以及走四方(民歌)等民間小調。
藝術保護定州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通過走訪定州文體局、文聯、地方志辦公室等有關單位,調查定縣秧歌老藝人,召集相關人員座談等方式,對定縣秧歌進行了調研,並針對定縣秧歌得保護和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定縣秧歌是中國獨有的地方劇種,已有900多年的發展歷史,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定縣秧歌曾在定州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變遷,定縣秧歌幾經波折,演出隊伍不斷萎縮,演出機會逐漸減少,面臨瀕危的狀況。針對這一情況,定州市政協堅持古為今用的方針,經過廣發深入調研,向黨委和政府提出了搶救和保護性開發定縣秧歌的四點建議:一是建立定縣秧歌基金會;二是加強定縣秧歌劇目、音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成立定縣秧歌研究會;四是加強對定縣秧歌演藝人員的培訓和培養,為瀕臨失傳的定州秧歌注入新鮮血液,使其更好的發展下去。
定州秧歌戲音樂為板腔體。早期全部用打擊樂伴奏,俗稱“大鑼腔”。1952年定縣秧歌劇團成立,開始嘗試使用弦樂伴奏,初學京劇模式,使用京胡、二胡和一把秦琴,後改用板胡、笙、二胡、橫笛、三弦等沿用至今,而“大鑼腔”仍繼承和保留。定州秧歌戲的打擊樂是以板鼓指揮,大鑼、水釵、小鑼、小釵、堂鼓、梆子伴奏。
定州秧歌戲的傳統劇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中國民俗以及傳統文化的第一手資料,歐美學者多次造訪定州研究觀摩定州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成為中外學術交流的渠道。

中山文化

定州市定州市
中山文化——河北省三大主要歷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定州是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是我國北方古代地域文明的搖籃之一,歷史上曾作為一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經幾千年的文明洗禮,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傳統文化---中山文化。是和燕趙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等相媲美的傳統文化體系。
其基本精神物質主要是:仁厚善良、尚義重情、奮發有為、自強不息、崇德重教、修身為本、吃苦耐勞、質樸儉約、博採眾長、海納百川
歷史上中山國分為戰國中山國和漢中山國。
戰國中山國是由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白狄族建立的,是戰國時期除戰國七雄之外實力最強的千乘國,號稱“戰國第八雄”。歷史上,中山國國都幾經變遷,先是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村)、然後是中人城(今唐縣西南一帶)、再然後是顧(今定州城)、最後是靈壽(今石家莊靈壽縣)。縱觀上述幾個中山國都,隨中山國的動盪和滅亡,均開始衰落,唯獨定州一枝獨秀,繼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統,一直延續了中山文化的命脈,並將其發揚光大。定州是以上幾個中山國都中,中山文化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斷代的城市,如同中國的二十四史一樣完整,而其他的幾個國都的中山文化均是斷代史。
定州代表了中山文化的正統,是中山文化的發源地和歷史上的中心區,是歷朝歷代中山地區的特指。從戰國中山到西漢中山國到三國兩晉中山,再到金元中山府,最後到清、民國定州縣衙大門上鐫刻的“古中山國”,中山文化在定州歷史上貫穿了兩千多年。
中山文物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的“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戰國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為戰國中山國文物;“西漢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璧”、“西漢錯金銅博山爐”、“西漢長信宮燈”、“西漢劉勝金縷玉衣”為漢中山靖王劉勝墓的文物,也就是說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帶有中山文化烙印的所占比重為七成。
另外戰國中山墓中的“十五連盞銅燈”、“戰國"銅'山'字形器"”、“戰國"銅版兆域圖"”、“錯銀雙翼銅神獸”、“中山三器”中的另外兩件,都在河北文物中非常出名。

榮譽地位

定州——————聯合國地名組織命名的“千年古縣”,“中山”文化的中心與代表,河北省“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定州市————冀中名城,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河北省最具發展潛力的省轄市之一。
定州塔—————“十大河北古建築”之一,中國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美譽。
定州文廟————不僅是河北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文廟,也是全國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文廟之一。
定州貢院————“十大河北古建築”之一,中國北方唯一保存最好的科舉考場。
狀元之鄉————這裡自古文風鼎盛,是仕途的起點,狀元的搖籃,先後有十名文武狀元在這裡誕生,在中國北方首屈一指,故有“北方才子出定州”一說。
定州清真寺———中國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正門“開天古教”匾額,為乾隆御書。鎮寺之寶《重修禮拜寺記》石碑,在中國伊斯蘭教史上獨占四個之最:中國伊斯蘭教史上最早一塊漢文碑,最早將回回稱謂同伊斯蘭教相聯繫,最早把穆罕默德名字翻譯成四個字,首開以儒釋伊先例。
定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是五座名窯中燒制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定窯孩兒枕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宋定窯白釉龍首淨瓶———“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之一,出土於定州城內淨眾院塔基地宮。
定州文物————————國家級文保單位9處,省級文保單位14處;館藏文物5萬餘件,數量居河北省縣(市)首位。
定州“商代北方方國貴族墓”――是迄今發現商王朝最北邊的一個諸侯方國。
論語——————————定州出土的竹簡《論語》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抄本。
龍螭銜環谷環紋大玉璧————為我國目前發現最完整、最大的一塊玉璧。
北方絲織中心————————唐代,定州絲織業空前繁榮,天寶末年,定州常供羅綾達1575匹,占全國常供總數的41.8%。
《緙絲:梅花寒鵲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十大鎮宮之寶”之一。宋代緙絲製作,以定州所產最為著名,代表人物是定州的沈子蕃。
“中山松醪”酒————為蘇東坡任定州知州時親釀。1915年同茅台酒一道參加。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際酒賽榮獲金獎。中山松醪被譽為東方的XO。1984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特別提議飲中山松醪酒。
定州白敬宇眼藥———定州回族人白澤民發明的白敬宇眼藥,1947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獎,是中醫成藥第一次獲取國際金獎。與此同時,白敬宇製藥還是最早實現中藥出口的民族企業。電視劇《大宅門》就是以“白家老號”為背景,藝術加工創作而成。
抗金名城——————抗金最激烈的地方。靖康之難,當徽、欽二宗北擄走之時,遠在北方的定州軍民仍在進行殊死抵抗,直到3年後金兵才完全占領定州。
定州知州——————北宋時期,朝廷名臣任職最多的一個地方,為河北之最。從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到1127年滅亡167年間,在定州任職的文武職主要人員共99人。其中宋史有傳記的92人,占92%;例如:司馬光(宰相)、韓琦(宰相)、蘇軾、呂端(宰相)、呂公著(宰相)、李繼隆(北宋四大名將之一)、韓忠彥(宰相)、韓絳(宰相)、龐籍(宰相)、蔡京(宰相)、章敦(宰相)。
定州清風店戰役———解放戰爭中著名戰役,決定石家莊得以解放的最重要的一次戰役。
定州教育————是全省唯一擁有獨立大專院校和4所省級示範性高中的省轄市,是河北教育的一面旗幟。
定州市場————定州現有各類市場150多處,西城蔬菜批發市場連續9年被評為省十大農副產品市場之一。
河北長安——河北長安汽車,中國北方最大的商務車出口基地。
定州奶業————定州伊利乳業,亞洲最大的液態奶生產基地。
定州人口——————約130萬人。

著名人物

定州歷史文化悠久,古稱中山國,歷代都設州置府,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市內人文薈萃,名人眾多,樂毅廉頗李夫人李延年李廣利、衛子豪、宮素然、劉禹錫崔護、郎士元、崔元翰、趙弘殷、杜太后、郝浴、邢敦行、邸飛虎、王瑚、鹿鍾麟、王森然、段繩武、張寒暉、趙慈庚、孫志遠、楊棟樑、郭晶晶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