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

小五台

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的前身為蔚縣小五台山林場、涿鹿縣楊家坪林場及岔道林場的山澗口營林區。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1983年11月批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天然針闊混交林、亞高山灌叢、草甸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褐馬雞。保護區管理局為正處級建制,直屬河北省林業局。 2004年省森林警察總隊在保護區成立了小五台山森林警察支隊。2006年王喜洞林場劃歸保護區管理,面積3293 hm。保護區實行管理局、管理區和管護站三級管理體制。即管理局下設楊家坪、山澗口、金河口三個管理區,保護區設有16個管護站,王喜洞設有5個管護站。管理局機關下設8個職能科室即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科、計財科、資源科、宣教科、經營科、防火辦。小五台山風景區面積有兩萬多公頃,被稱為“荊門屏障”,其中東台海拔2882米,河北群山之冠,被稱為河北屋脊。

景點簡介

小五台 小五台

小五台山風景區面積有兩萬多公頃,被稱為“荊門屏障”,其中東台海拔2882米,河北群山之冠,被稱為河北屋脊。

地理位置

小五台 小五台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屬冀西北山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14°47'—115°30',北緯39°50'—40°07',東西長60km,南北寬28km總面積21833hm。保護區地處蔚縣、涿鹿兩縣境內,北距張家口市150km,東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距北京市區125km。周邊綿延200公里,涉及12個鄉鎮202多個村,總人口約20萬。109國道自東向西、112國道自北向南穿越保護區;西鄰張石高速,東接張涿高速;京包、京原鐵路南北相間,交通便利、地理區位十分重要。隨著河北省環首都經濟圈的建立,保護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歷史文化

保護區所在地涿鹿乃軒轅故里。據《史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

從此,黃帝成了中原地區部落大聯盟的總首領,並在今涿鹿縣礬山鎮建起歷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黃帝城(遺址今仍保留)。

炎帝、黃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養生息,發展成後來的華夏民族。

涿鹿縣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態般地聚集了炎、黃、蚩的遺址遺存,在全國也是唯一的一處,涿鹿縣也被譽為是“三祖文化”的發祥地。

蔚州盆地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富,自古便是先民聚集之地。

商代在此建立代國,並建都於代王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代為一郡;

漢代劉邦統一全國,分封代國,立兄劉仲為代王。

飛狐古道,又名蜚狐陘,太行八陘之一,是歷史上燕趙通胡的要道,蔚州乃此商道重鎮,商旅必經之地,至今這裡仍然保留著獨具特色的剪紙、鐵樹花、貢米、小吃等。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小五台山豐富的自然遺存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古老畫卷。

自然資源

地質地貌

小五台山地處太行山、燕山和恆山三山交匯地帶,屬大背斜構造,稱小五台山大背斜,屬恆山余脈,因有東、西、南、北、中五個突出的山峰,又因別于山西之五台山,因此而得小五台山之名,其地貌類型主要為構造侵蝕成因的中、亞高山地貌。它與北部以堆積成因的蔚縣盆地地貌形成鮮明對比。由於山體劇烈抬升和強烈切割,形成了小五台山區以五個主峰為主體的眾多山峰和峽谷,多數山坡坡度在35-70度左右,海拔在2000m以上的山峰有134座,最著名的東、西、南、北、中台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其中主峰東台海拔2882m,為河北最高峰。

氣候水文

保護區氣候屬暖溫帶大陸季風型山地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6.4℃,一月平均氣溫-12.3℃,七月平均氣溫22.1℃。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山麓風速2m/秒,逐漸向山上增大,最大風速可達20m/秒。山下降水量年平均420毫米,山腹以上降水量逐漸增大,最多年達700毫米,雨量集中於7-8兩月。初霜9月上旬,晚霜5月下旬,生長季60-80天。

由於海拔較高,山體自下而上氣候差別較大,具有四季同時垂直分布現象。海拔1000-1300米低山或丘陵,為暖溫氣候帶,平均溫度5-6度,無霜期130—140天;1300-1800米的中山下部,屬溫濕氣候帶,平均溫度4-5度,無霜期100-120天;1800-2500米的中山上部,屬冷溫氣候帶,年均溫度2-3度,無霜期80-90天;2500米以上的亞高山,屬高寒濕潤氣候帶,年均溫度0-2度,無霜期約60天,盛夏始見春色,7中旬繁華正茂,9月中旬初雪,凍結期長達5—6個月。

保護區水資源比較豐富,降水充沛,主要水源是降水、地下水和潛水等。由於谷深坡陡,落差大,常常形成急流和瀑布。五個主峰和東、西靈山成為天然分水嶺。北、西兩台之水注入定安河。南、中兩台之水注入壺流河。定安、壺流河匯流後注入桑乾河。東台之水與中台部分流水匯流後注入拒馬河,東、西靈山之水匯入永定河。保護區是永定河、大清河的重要源頭,每年向永定河上游桑乾河流域及大清河上游拒馬河流域注入大量的清潔水資源,為京津及其周圍地區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保證了本地區人民生產生活用水。

森林資源

保護區保存了華北地區最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對京津冀地區的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生態環境改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8787 公頃,占總面積的86%,有林地面積10576.0 公頃,灌木林地2657.0 公頃,非林業用地3046 公頃,占14%,森林覆被率60.6%(1997年),根據保護區調查現森林覆蓋率已達到75.4%。森林總面積10907 公頃,活立木總蓄積583975立方米,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積8234 公頃,蓄積448473立方米;人工林面積2272 公頃,蓄積112280 立方米;混合起源的面積401 公頃,蓄積23222 立方米。按優勢樹種分:樺樹林面積6532 公頃,347429 立方米,落葉松林面積1521 公頃,蓄積108379 立方米;油松林面積1385 公頃,蓄積76578 立方米。

保護區的森林和植物群落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草甸4個植被型組,31個群系。針葉林包括華北落葉松林、臭冷杉林、白杄林、青杄林、杜松林、油松林、側柏林,闊葉林包括蒙古櫟林、樺樹林、山楊林、核桃楸林、雜木林等。灌叢灌草叢包括胡枝子灌叢、懸鉤子灌叢、繡線菊灌叢、虎榛子灌叢、沙棘灌叢等。亞高山草甸包括五花草甸、嵩草、苔草草甸。

保護區的植被類型垂直分布明顯,形成典型的垂直分布帶譜。其植被類型從高海拔到低海拔可劃分為下列七個垂直分布帶:

(1)亞高山草甸帶:位於小五台山垂直帶譜的最高部,陽坡2100米以上,陰坡2500米以上均屬此帶。本帶有絕對優勢植物種類為草本植物,其特點是隨著海拔的增高,植株逐漸矮化,在頂峰部位以莎草科的高山蒿草、矮草和雲間地楊梅等為優勢種。

(2)亞高山灌草叢帶:分布於陰坡2400—2500米,陽坡2000—2100米,位於草甸帶與森林帶有過渡地帶,寬度50m左右。主要樹種為碩樺。混生的灌木種類尚有密齒柳、薔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地榆、烏頭、蒿草等。

(3)針葉林帶:分布於陰坡2000—2400米,有的地方下延至1700米,陽坡分布於1900—2000米。建群樹種為華北落葉松、雲杉和冷杉。杜松在此帶呈零星分布。

(4)針闊混交林帶:此帶在山地陰坡的寬度較窄,約界於1700---2000米之間,而在陽坡則分布於1400---2000米的海拔範圍內。主要樹種有華北落葉松、雲杉、臭冷杉、白樺以及遼東櫟等。

(5)闊葉林帶:分布於海拔1300—1700米山地的陰坡。建群種為白樺,其間零星分布有雲杉。

(6)油松林帶:分布於1200—1600米之間的陰坡、山樑和半陽坡,是落葉闊葉林帶被破壞後,人工栽培形成的暖溫性常綠針葉林帶。

(7)次生灌草叢帶:分布於1200—1400米的低山樑頂、陰坡和陽坡山麓,是原始落葉闊葉林遭毀滅性破壞後形成的灌草叢。

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華北植物區系的中心地帶,使該區不僅有華北植物區系的代表植物,而且還有東北和華中植物區系的植物以及一些具有熱帶親緣的植物。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是華北保存自然植被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106科486屬1350種,占河北全省總數的50%。種子植物多達1292種,隸屬於94科383屬,其中草本植物622種;木本植物143種,蕨類植物47種,裸子植物11種。共記錄真菌和粘菌135屬468種,其中新種7個,國內新記錄種36個,新組合種1個。

眾多植物種類中包括小五台山特有種小五台蚤綴、小五台紫堇、小五颱風毛菊、小五台柴胡等1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除野大豆、核桃楸、刺五加、草黃麻、北重樓、小叢紅景天、膜莢黃耆、蒙古黃芪、軟棗獼猴桃、木賊黃麻、胡桃等之外還有蘭科植物16種,如手參、二葉兜被蘭、大花杓蘭、斑花杓蘭、北方紅門蘭、沼蘭、尖唇鳥巢蘭、小斑葉蘭等;河北重點保護植物白杄、文冠果、美薔薇、芍藥、白頭翁、銀蓮花、金蓮花、油松、三籽兩型豆、繡線菊、紅景天、野罌粟、華北珍稀植物臭冷杉、杜松、青杄、等70餘種。資源植物多達16類,其中藥用植物多達713種,如刺五加、黨參、桔梗、秦艽、沙參、花楸、山楂、木賊黃麻、單子黃麻、獨活、大黃、防風、蒼朮等。

動物資源

野生陸生脊椎動物有4綱18目49科137種,其中國家Ⅰ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2400隻左右)、金錢豹(20隻左右)、金雕、白肩雕、大鴇5種,國家Ⅱ類保護動物有大鵟、鳶、蒼鷹、雀鷹、白尾鷂、鵲鷂、燕隼、紅隼、勺雞、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黑卷尾、豺、兔猻、斑羚16種,河北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林蛙、中華大蟾蜍、中杜鵑、綠啄木鳥、黑枕黃鸝、狐、貉等41種。

據初步調查昆蟲資源有1500餘種,隸屬16目130科。其中以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居多,占總種數的52%。其中豹蠹天蛾、深色白眉天蛾、北方蘭目天蛾、暗脈粉蝶、台灣雄蜂等100餘種昆蟲,為河北省新紀錄。其區系屬古北區中亞亞區及東北亞區。

科研科普

1.科學研究

保護區自建立以來,現已建成野生動植物救護站、森林防火監測中心、氣象監測中心、野生動植物監測指揮中心、標本館、展廳等技術基礎設施,並對保護區的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動植物、社會經濟等進行了全面地調查研究。與河北師範大學聯合開展了《褐馬雞能量代謝研究》、《褐馬雞生境選擇與生境質量評價研究》等課題研究。2010年與河北師範大學合作完成了“小五台山植物資源多樣性”調查研究,撰寫了《小五台山植物志》。聘請徐志華高級工程師,組織完成小五台山昆蟲資源調查,撰寫了《小五台山昆蟲資源》。

2.科普活動

保護區除了保護、研究外,還肩負著科學普及的任務,多年來,保護區面向學生和自然愛好者,開展了大量的教學實習、夏令營和科考活動。先後被張家口市科協、省科協、宋慶齡基金會等部門命名為“張家口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宋慶齡基金會野生生物基金管理委員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10餘所院校將保護區作為教學實習基地。

3.對外交流

2007年9月16日,保護區同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六個以褐馬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單位成立了中國姊妹保護區,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並商討制定了《中國褐馬雞姊妹保護區章程》。形成保護褐馬雞的共同體,旨在爭取國際國內項目援助,促進與國際國內組織之間的合作,不斷提高褐馬雞的保護地位和保護區的知名度,逐步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自然保護區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