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湖南省永州市轄縣]

東安縣[湖南省永州市轄縣]

東安縣,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東南及東分別連永州市零陵區和永州市冷水灘區,西南界廣西桂林全州縣,西靠邵陽新寧縣,北臨邵陽邵陽縣與衡陽祁東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截至2017年,東安縣下轄13個鎮、2個鄉、2個林場,總面積2219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64.46萬,常住人口57.35萬。 東安縣春秋戰國時為楚南境地,西晉(290年)立應陽縣,北宋(984年)始置東安縣。曾孕育出南宋禮部尚書鄧三鳳、清太子少保席保田、清朝廣東水師提督唐仁廉、近代機械工業"火車頭"賓步程、著名愛國將領唐生智等歷史名人。東安也是全國首批命名的“武術之鄉"。 2017年,東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42億元,同比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4元,同比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0元,同比增長8.8%。

基本信息

歷史

地名由來

西晉永熙元年(290年)置應陽縣,因縣城(今東安蘆洪市鎮)位於應水之北而得名,是為東安建縣之始。隋代,應陽併入零陵縣。宋雍熙元年(984)復置,取東方安寧之意,定縣名為東安,縣名一直沿用。

建制沿革

東安縣廣利橋 東安縣廣利橋

春秋戰國時境域屬楚南境。秦時,屬長沙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境域屬零陵郡洮陽縣。

三國赤壁之戰後,境內屬蜀零陵郡,蜀章武二年(222)屬吳之零陵郡。西晉惠帝永熙元年(290)析零陵觀陽縣置應陽縣,隸零陵郡。境域始建縣,即東安縣前身。《水經注》云:應陽縣“蓋既應水為名也”。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應陽縣改應陽男國。南朝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應陽改男國為子國。陳後主至德四年(586),應陽改為公國,仍屬零陵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應陽縣並處零陵縣。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馬殷取永州,在原應陽境內立東安場。五代時,境域屬楚永州零陵縣地。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析零陵縣地,升東安場置東安縣,屬永州零陵群郡。境域復立縣。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永州零陵郡為永州路,縣屬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永州府。清康熙三年(1664),隸屬湖南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民國3年(1914),屬衡陽道。

民國29年(1940)至縣境解放,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屬永州專區(後改零陵專區)。

1952年11月,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屬衡陽專署。1962年12月,屬零陵地區。

1968年屬零陵地區(後改永州市)。

東安縣 東安縣

1996年,東安縣面積2219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轄13個鎮、3個鄉:白牙市鎮、大廟口鎮、橫塘鎮、石期市鎮、井頭圩鎮、端橋鋪鎮、鹿馬橋鎮、蘆洪市鎮、新圩江鎮、紫溪市鎮、南橋鎮 花橋鎮、大盛鎮;水嶺鄉、大江口鄉、川岩鄉。縣政府駐白牙市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東安縣常住總人口556501人,其中,白牙市鎮83248人,大廟口鎮36781人,紫溪市鎮37703人,橫塘鎮28711人,石期市鎮36153人,井頭圩鎮49115人,端橋鋪鎮40181人,鹿馬橋鎮36549人,蘆洪市鎮53529人,新圩江鎮27246人,花橋鎮15543人,大盛鎮28070人,南橋鎮29815人,大江口鄉24363人,川岩鄉16425人,水嶺鄉13069人。

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58.26萬人。轄13個鎮、3個鄉:白牙市鎮、大廟口鎮、紫溪市鎮、橫塘鎮、石期市鎮、井頭圩鎮、端橋鋪鎮、鹿馬橋鎮、蘆洪市鎮、新圩江鎮、花橋鎮、大盛鎮、南橋鎮、大江口鄉、川岩鄉、水嶺鄉。共有527個村(居)委會。

行政區劃

東安縣地圖 東安縣地圖

截止2016年6月,東安縣轄水嶺、川岩2個鄉,大廟口、紫溪市、白牙市、石期市、橫塘、井頭圩、端橋鋪、鹿馬橋、蘆洪市、花橋、大盛、南橋、新圩江13個鎮。

地理環境

位置

東安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東南及東分別連永州市零陵區和永州市冷水灘區,西南界廣西桂林全州縣,西靠邵陽新寧縣,北臨邵陽邵陽縣與衡陽祁東縣。 地理坐標:東經110°59′-111°34′,北緯26°07′-26°52′。

地形

東安境處南嶺山地向湘中丘陵過渡帶,為越城嶺向零祁盆地過渡區。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及西北部為中山,東北部為中山、丘陵帶,越城嶺山脈逶迤延伸,圍成天然屏障;東南部及中部為崗地丘陵,彼起此伏,散布眾多峽谷小盆地。境山川交錯,河網密布,平原狹小;整個地質斷裂岩溶發育,地貌類型多樣。境內有湖南名山——舜皇山,海拔1882.4米。

氣候

東安縣境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春夏多雨,秋冬有乾旱;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平均在1180~1490毫米之間。

水系

境內有大小河流191條,其中5公里以上長度的大小河流有45條,總長1300公里,分屬湘江、資江兩大水系,以湘江為主,主要河流有湘江、蘆洪江、紫水河、石期河等。

紫水河

東安縣紫水河 東安縣紫水河

紫水河發源於舜皇山高掛嶺洋禾坪,流經大廟口、紫溪、白牙市、井頭圩等鄉鎮,於大江口鄉大江口村匯入湘江。紫水河全長72公里,落差1550多米,坡降11%,多年徑流量在7億立方米左右,平均流量約24立方米/秒。

相傳,舜帝南巡到美麗的舜皇山狩獵休閒,之後沿太陽溪(即紫水河)漂流出湘江,後來駕崩蒼梧之野,葬於九疑山。娥皇、女英二妃千里迢迢尋夫來到舜皇山,眼淚哭幹了,哭出的血水滴入太陽溪,使溪水變成了紫色,紫水河因此而得名。

石期河

石期河又名東湘河,湘江一級支流,由大石江和馬子江匯合而成。大石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的山谷中。馬子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東山瑤族自治鄉的黃臘洞,兩條支流在兩河口匯合,經東湘橋,在零陵的下東邊進入東安縣境,於石期市鎮入湘江,在東安縣境流程17.8公里,流域面積90.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6.9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2.151秒立方米。

蘆洪江

古名應水,湘江一級支流。主幹發源於東安、邵陽兩縣之分水嶺黃花山東麓,即東安縣大盛鎮的栗木沖,途經新圩江、伍家橋、蘆洪市、端橋鋪等鄉鎮,於端橋鋪車游村出縣於高溪市鎮附近入湘江。在東安境內流程62.87公里,流域面積899.3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2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026秒立方米。以流經地地名取名。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東安縣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餘種,其中錳、銻、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儲量多、品位高、易開發。全縣石灰石分布面積達1327.31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60%。其中30%直接裸露於地表。

植物資源

東安縣植物以杉木、楠竹、油茶為主,總面積達115萬畝。其中楠竹面積達1.67萬公頃,立竹蓄積2472萬根,系全國毛竹生產基地。

水利資源

截至2013年,東安縣水能蘊藏量達13.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利資源達7.41萬千瓦。

人口民族

全縣常住人口57.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19萬人、鄉村人口34.1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44%,比上年提高1.92個百分點。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220917戶,戶籍總人口644606人。其中男性人口338258人,女性人口306348人。全年共出生7544人,出生率為11.67‰;死亡人口10882人,死亡率為16.8‰;全年減少人口3338人,自然增長率為-5.2‰。

東安縣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經濟

綜合

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4218萬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291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669989萬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776938萬元、增長12.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106元,同比增長10.2%。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2.63∶36.74∶40.63轉變為21.11:36.53:42.36。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5%、30.7%和58.8%,第二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

精準扶貧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竣工1962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7612人,特困移民解困避險搬遷安置192人。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132.412公里,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267.638公里。新增城鎮就業5009人。城市棚戶區改造1794套。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5000人。新增養老服務床位54張。孕產婦產前免費篩查5004名。新增社會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人臉識別點)1190個(250個)。完成2個行政村配電網改造工程。完成42個行政村寬頻網路升級改造建設。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04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4935萬元,增長14.4%。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44545萬元,增長43.1%;非稅收入30390萬元,下降11.6%。全縣稅收比重70.95%,比上年提高11.1個百分點。全年一般預算支出308580萬元,增長9.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296萬元,增長22.5%;教育支出64952萬元,增長11.8%;城鄉社區支出12215萬元,增長129%。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02759萬元,比年初增長21%,其中個人存款餘額1226419萬元,比年初增長12.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45301萬元,比年初增長28.7%。

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8636萬元,同比增長13.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投資額1590576萬元,增長12.8%;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060萬元,增長15.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1410萬元,下降29.5%;第二產業投資469772萬元,下降36.1%;第三產業投資1257454萬元,增長62.2%。

第一產業

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697999.9萬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342926.5萬元,增長3.9%;林業產值43326.4萬元,增長10%;牧業產值260485.2萬元,增長3.2%;漁業產值40261.8萬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000萬元,增長11%。糧食總產量39.91萬噸,增加2.39%,其中,稻穀產量35.53萬噸,上升2.09%。出欄生豬90.49萬頭,上升3.37%;出欄牛2.32萬頭,下降3.33%;出欄羊5.39萬頭,增長1.32%;出籠家禽1061.5萬羽,下降0.45%;水產品產量20957噸,增長0.29%。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364家,其中省級企業1家,市級企業29家,共實現加工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15%。

全縣整治各類水利工程891處,其中治理重點病險庫28座。全年落實農機補貼資金498.068萬元,累計推廣各種農業機械1652台。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5.5萬台/70.5萬千瓦,同比增長5%。新創辦農村清潔工程重點示範村33個。

第二產業

全縣規模工業企業77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311819萬元,增長18.7%。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7629萬元,增長8.4%。

規模工業銻金屬含量5132噸,水泥451921噸,鐵合金110781噸,十種有色金屬30766噸,大米22847噸,飼料43936噸,服裝64萬件,電子元件1004萬隻。全年工業用電量3165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2.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70335萬元,實現利稅28821萬元,其中利潤總額12357萬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25.7%,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97.0%,總資產貢獻率8.5%,資產保值增值率114.9%,資產負債率53.1%,流動資產周轉率14.7%,成本費用利潤率1.0%,全員勞動生產率201866元/人。

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1624萬元,同比增長5.4%。全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7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06554.4萬元。資質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04.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2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2068萬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城鎮完成零售額388198.2萬元,增長12%;鄉村完成零售額173869.8萬元,增長8%。按行業分,批發業25825.4萬元,增長9.6%;零售業484371萬元,增長10.3%;住宿業1625.4萬元,增長12%;餐飲業50246.2萬元,增長16%。

全年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39個,其中內資項目30個,外資項目9個。實際到位內資20.77億元,同比增長15.32%;實際到位外資9274萬美元,同比增長15.9%。

全年接待入境遊客87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7.94億元。成功創建全國首批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區;成功舉辦舜皇山人文旅遊高峰論壇、東安雞美食文化旅遊節、第二屆武術文化旅遊周等主題活動;“東安雞”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中國首屆民俗旅遊商品大賽中獲金獎。

社會

教育

全縣擁有普通中國小校75所,其中,國小35所,普通中學34所,職業中學6所。全縣在校學生70467人,其中普通中學25864人,職業中學2115人,國小42488人。幼稚園180所,在園幼兒數22627人。普通中國小校共有教職工4732人,其中專任教師4470人。在專任教師中,普通中學1858人,職業中學142人,國小2470人。幼稚園共有教職工1549人。

科技

全縣共有鄉鎮農村科技站17個,農村科技推廣小組420個,培養科技示範戶210戶,全年舉辦科普培訓班317期,培訓人員2.52萬人,引進推廣新優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56項(個),申請國家專利279件。

文化

全縣有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館(站)17個、縣級圖書館1個、農村圖書館(室)301個,圖書總藏量29038冊。電視台1個、電視差轉台2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20336戶。

衛生

2017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31個,其中:縣級醫院14個,鄉鎮衛生院15個,疾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擁有病床2557張,其中縣級醫院病床1867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2085人,其中:執業醫師539人,執業助理醫師337人,註冊護士789人,藥師(士)98人,檢驗技師(士)80人,攝像技師(士)5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86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0328人,參合率96.21%。

體育

全縣各類體育社會團體發展到25個,團體會員3.5萬人,個人會員3.8萬人,體育指導站84個。全年共舉行各項體育比賽78次,參賽人數3.5萬人。成功舉辦了拳王征戰—國際拳王爭霸賽、全國“龍騰獅躍鬧元宵”大聯動暨東安龍獅大賽比賽。在國家級體育比賽中,獲金牌2枚、銀牌7枚、銅牌15枚;在省級體育比賽中,獲金牌12枚、銀牌15枚、銅牌16枚。

郵電

全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26740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363萬元,電信業務總量22377萬元。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22167戶,其中市內電話用戶11746戶,農村電話用戶10281戶,公用電話132戶;行動電話用戶296663戶,寬頻網用戶55326戶。

社會保障

全縣企業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12800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6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450103人、22600人、17710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9694人。全年共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82775.24萬元,其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金23500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2000萬元、醫療保險金36576萬元、失業保險121.24萬元、工傷保險425萬元、生育保險153萬元。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5.25萬人,創造勞務收入45.53億元。

人民生活

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4元,同比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6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0元,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4501元,經營淨收入4269元,財產淨收入286元,轉移淨收入4314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0529元。全縣城鄉居民家庭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53.6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52.9平方米、農村居民54.0平方米。


交通

湘桂高鐵、洛湛鐵路、二廣高速、衡昆高速、207國道、217省道穿境而過,處於永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西南距桂林市180公里,東北距離衡陽市150公里,素有"湘南門戶"之稱,湘桂複線在2013年12月28日開通,東安正式步入高鐵時代。

全年貨運吞吐量526.2萬噸,同比增長3%;貨物周轉量10484.7萬噸公里,增長2.8%;客運吞吐量351.4萬人,增長2.6%;客運周轉量14179萬人公里,增長2.9%。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含鄉村公路)2076.842公里,其中:國道42.138公里,省道187.244公里,縣道312.426公里,鄉道386.309公里,村道1148.745公里。

旅遊

舜皇山漂流 舜皇山漂流

東安縣內有名勝古蹟100多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有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園內有堪與桂林七星岩媲美的舜皇岩),有歷代名人題詠的九龍巖碑刻,有三國孔明、張飛等人的遺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德山莊,即著名愛國將領唐生智先生的故居和他親手創辦的耀祥書院等。

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舜皇山位於東安縣西部30千米處,為湘南第一峰。系國家級森林公園(1992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2年設立)。史籍載為舜帝南巡駐蹕之處,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總面積1454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 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頃。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種,野生脊椎動物118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2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二級22種。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觀多變;峽谷9條;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處;大型溶洞13個;怪石、崖壁26處;成景山泉7處。

長征期間,中央直屬機關的“紅章”縱隊和“紅星”縱隊於1934年11月17日從新寧縣老山界途經東安縣舜皇山大廟口鎮塘旁邊,翻越“雷群嶺”進入廣西桂林地區。

金雞嶺

金雞嶺主峰海拔1761.4米,位於東安縣城西約40公里的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獨秀峰

東安縣 東安縣

獨秀峰位於東安縣白牙市鎮水井塘村,形似圓柱,峰高約150米,四周懸崖峭壁,唯有一條通道能達山巔。

名優特產

東安雞

東安雞是湖南的傳統名菜,它始於唐代。東安雞流傳已有1千多年的歷史,成為湖南最著名的菜餚。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毛澤東主席宴請尼克森時,曾用東安雞等湘菜招待他。

山口鋪油豆腐

山口鋪油豆腐是東安古鎮山口鋪百年名產,當地特殊的井水和自產的黃豆製成的豆腐,然後再用當地產的茶油炸成,故山口鋪油豆腐確實與眾不同。

東安斗酒

“東安斗酒”素有“東安茅台”之美譽,具有“醇、甜、香”之三大特點。

紫雲臘肉

東安人有一種隔年熏臘肉的習慣。每年臨近年關,殺了年豬,將豬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塊,擦上鹽和各種香料後醃三至五天,待鹽及香料浸進肉內,再用竹條或藤條穿串掛到火坑上,以煙火慢慢熏乾。

魔芋豆腐

東安特產副食品。以魔芋為原料製成。魔芋又名鬼芋、鬼頭、花連桿、蛇子頭、天南星、蛇六穀。魔芋具有醫治瘧疾、閉經、疔瘡丹毒、燙傷和降血壓、降脂、開胃、防癌等功效。

血鴨

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傳統名菜。

著名人物

鄧三鳳(生卒年不詳):字鳴陽,南宋東安人。紹興十二年(1142年)進士,初通判神福州,累官至禮部尚書。曾奉敕修撰《宋禮儀制》,另有《大金天德錄》。

朱洪英(?-1874):清末天地會著名首領。

席寶田(1829—1889): 清末湘軍將領。

賓步程(1879-1943):東安縣山口鋪鄉人,同盟會元老,湖南省政協委員。曾為祖國的鐵路事業作出貢獻。

唐生智(1889-1970):1950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常委。唐生智是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

唐生明(1906-1987):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曾任長沙警備區代理司令,常桃警備區司令,國民黨中將參軍等職。解放後文革時期遭到迫害,粉碎四人幫後被恢復政協委員原職。1987年卒於北京。

唐仁璵1907—1940):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族侄。

王鍾翰(1913-2007):中國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

翟月卿(1942-2001),1994年起任國家鐵道部黨組成員、紀委書記。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

唐之享(1945- ),湖南省東安縣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有《以德治國論》、《興湘之本:湖南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索》等。

洪石生(1947.10-),蘭州軍區聯勤副部長。1999年晉升少將軍銜。
周紹鈞 (1940.11- ),1994年晉升少將軍銜。
石惠卿(1939-),甘肅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90年晉升少將軍銜。
鄒彪(1969-),二炮某兵團司令,2004年晉升少將軍銜。

易小迪(1964-),著名企業家,中華房商合作聯合會名譽主席、常委。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