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優勢
官潯鎮發源於漳浦、平和二縣交界處的石屏山和三平山的南溪流經漳浦南浦鄉,流至龍海程溪鎮的官園村折向東進入漳浦縣境的官潯鎮溪坂村,經官潯鎮的省爐、康莊、趙厝、錦江4村(在南岸),龍海東泗鄉的下溪坂、漸山、下浦3村(在北岸)之間,折向北又轉東,流經東泗鄉、白水鎮,在浮宮、東園二鎮之間匯入九龍江下游。1、官潯鎮屬於閩南金三角的一個文明古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然人文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是福建省現代農業示範地、閩台農業合作示範地,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平均氣溫21℃,雨量充沛,年無霜期350多天,是典型的“水果魚米之鄉”。
2、地處閩南花卉大世界,中國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及東南花都位於境內,花卉行銷市場業已形成。
3、項目建設地(處官潯馬口域內)離花博會主會場不到2Km,距國道324線不到100M,毗鄰廈門,交通便利,區內供水、供電充足。
政區沿革
官潯宋代屬漳浦縣嘉賓鄉欽賢里,明清時代屬二十八都。清代設上下何、霞帳、溪坂、橫口、頂趙等保。民國初期,官潯為北區,1923年為第四區,區之下設官潯聯保,1929年改為官潯鎮,轄西行、北行、市場、董門、洪霞、霞爐、西林、趙厝8保。1933年撤銷“區”一級,松莊鄉(今屬龍海)併入官潯鎮,保甲縮編為大埔、山邊、大霞、三美、磁美、西山(以上今屬龍海)、錦江、西北、爐山、大溪邊、趙厝、洪霞12保。新中國初期,官潯為第三區,轄官潯鎮及橫口、大溪邊及現在屬龍海的山尾、磁灶、下厝、山邊、董門頭、南爐等鄉。1955年,第三區改稱官潯區,轄官潯鎮和溪坂村、康莊村及今屬於長橋鎮的甘棠、長橋、青果,今屬於赤嶺鄉的石椅、赤嶺,今屬於龍海的董浦、三美、山邊等鄉。1957年3月,董浦、山美、山邊3鄉劃屬海澄縣(今龍海市)管轄,12月,官潯區公所遷長橋,改稱長橋區。1958年9月成立長橋公社,官潯設管理區,轄省爐、康莊、趙厝、西北、錦江、洪霞、下爐7大隊。1961年7月撤銷管理區,屬於長橋公社。1984年9月,大隊改為村,公社改為鄉,從長橋鄉分出成立官潯鄉,把原長橋公社官潯管理區7個大隊改為7個村。以後,原屬長橋鄉的春建、溪坂2村分別於1985年5月和1986年5月劃屬官潯鄉。至此,官潯鄉共轄錦江、西北、洪霞、下爐、趙厝、康莊、省爐、春建、溪坂9村。1990年4月,官潯鄉改為鎮。現總人口23萬人。歷史人文
官潯歷代人才輩出,已知的有:唐代進士、官戶部侍郎潘存實;明代新會知縣沈章,曲靖同知王會,永康知州趙從誼,江陰知縣何奏成,國子監博士趙超,雲南思恩雷州知府趙渾,樂會知縣趙從詔,潯州推官趙宗鳳,修仁知縣沈廷獻,光祿寺署承沈毓爵,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紹興府通判、雲南白鹽井提舉王志逵,四川布政使王志遠,南京廣西道御史沈汝梁,香港知縣沈兆甲;清代有保縣知縣沈美渠;民國期間有參加革命隊伍靖和浦獨立大隊大隊長何協興,國民黨少校何水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人才有一級教授、研究員何敬真,國家知識產權局主任科員王雙龍,福州市政協副主席王兆培,上海市寶山區司法局局長何中興,某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何碧輝,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紀委副書記何添美,空八軍少校軍官趙華溪,北京太平路總後勤部建築設計院大隊長何集福,漳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何建文,浙江電水中心試驗研究所系統主任、高級工程師何炳茂,漳州市邊防武警支隊副政委郭太輝,長泰縣副縣長何偉燕,榮獲全國公安先進工作者李文章。學位最顯著美籍華人何建朝一家,有省勞模何亞琴、何基和、王進江,獲省“五一”獎章王添壽,獲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獎勵的趙志強,獲全國好少年稱號翁素珍,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曾美珍,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獎勵何基才,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獎勵何王祿、何永玉,高級工程師、國家農業部授為科技先進工作者藍春木(高級工程師)一級田徑裁判員何曉明。歷史滄桑
自古至20世紀60年代初,南溪受潮汐影響,潮水能漲到溪坂馬口橋,官潯至廈門可通行帆船、汽船,上游龍溪墟(今南浦鄉)、長橋、溪仔(今東升、友愛)一帶土產用小船運到官潯錦江,改用帆船運到石碼、廈門等埠,轉輸各地。那時,官潯已是土特產和工業日用品進出的集散地,而有“小廈門”的稱譽。60年代中期,龍海建造南溪大橋,蓄水、通行兩用。後來,南溪淤淺,船隻不通,官潯的商貿地位中落。1957年3月起,官潯區所轄的董浦、山美、山邊3鄉劃歸海澄縣管轄,12月,官潯區公所移設長橋,改稱長橋區,官潯原來在漳浦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地位因而改變。1985年5月起,官潯設鄉設鎮,開始恢復漳浦北部政治中心地位,隨後,在錦江以北建成跨南溪橋樑,三古通官潯通海澄的公路(海三線)改造擴建,官潯將又成為漳浦北大門之一。官潯鎮西部的溪坂村馬口,自古是閩粵古驛道的要衝,然而由於歷代幾次戰亂,馬口一帶村落稀疏。解放後為國道324線的重要路段,逐漸改變荒涼狀態。自1995年漳州市主持的“閩南花卉中心”和1996年省市聯辦的“福建省閩南金三角花卉公司”相繼在馬口成立,1998年建花卉博覽園及“閩南花卉批發市場”,以後又有“漳州花卉超級市場”設立,組成“花卉大世界”,馬口熱鬧起來。自1999年起,由省政府主辦,市政府承辦,每年於1月份舉辦一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客商、觀光遊客雲集馬口,以花為媒,招商引資,交流觀賞,人山人海。從此,沿國道324線自龍海九湖至漳浦縣城形成“百里花卉走廊”的旅遊勝地。2001年,漳州市在馬口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馬口成為漳浦北大門的繁榮地帶。園區內的景觀不斷充實。吸引無數遊客絡繹不絕地前來觀賞。官潯鎮在馬口成立經濟開發區,供電、通訊等設備配套完善。有7家三資企業和“恆達加油城”等企業投建。並有新加坡、台灣、香港、廣東、上海、瀋陽、福州、廈門等地客商來此經營種植業和花卉業。官潯酥貢(貢糖),著名食品茶點,譽聞遠近。
基本設施
官潯鎮農田灌溉便利,錦江、西北、洪霞、下爐等村靠山泉自流灌溉,源頭各建山塘蓄水,以保旱年不受災。春建、康莊、趙厝等村靠小南溪灌溉,康莊村於1970年建石陂攔水,以渠道引水入田;趙厝村於1978年建石陂引水入田;春建村溪床較高,不必建陂便能引溪水入田,反而常發生內澇,因此築溪岸防澇。省爐村靠一條源於馬口五牙山(紅軍山)的小溪灌溉,1965年建小二型紅軍山水庫,控流節水灌田。溪坂村靠大南溪灌溉,1967年建石陂攔水,以渠道引水灌田;2001年建節水灌溉工程,從紅軍山水庫鋪設水管至馬口,分支管道所到之處,能將水噴灌到果樹末梢,節水效果良好。大南溪之濱,水田易受澇災,歷史上建有堤岸,屢次被洪水衝決,解放後多次修建加固,2001年又修建加固錦江、下爐險段,長50米。同時,修復排灌渠道15條,共長35公里;修復機耕路15條,共長29公里。社區建設方面,2001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新建電訊大樓,擴容電話一千門;新增閉路電視用戶1500戶。錦江、西北、下爐、趙厝等村共鋪築4條水泥路面的村道,合計1萬平方米。官潯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村級國小7所。 官潯中學校園面積16000平方米,校舍面積5070平方米,設18班,學生919人,教師61人。
工農業發展
官潯鎮有水田14萬畝,農地3萬畝,有大片山地。水田主要種稻,也有種香蕉、蔬菜;農地種蔬菜、雜糧、果樹;山地種果。共有1萬畝蔬菜基地,種豆類、芥菜、生薑等。共有3萬多畝果園,種植荔枝、龍眼、柑桔、香蕉、蘋果棗、芭樂、青梅等。自馬口建花博園,帶動全鎮發展花卉業。至2001年,農民種植花卉達4千多畝。此外,每年培植蘑菇、草菇30萬平方米。又有牛、豬、兔等畜牧業及淡水魚蝦蟹養殖業。2001年農業總產值225億元。水果總產量達725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66元。改革開放以來,官潯鎮各村富餘勞力離土離鄉,走南闖北,經商辦企業、打工者據不完全統計約有8000人之多,占全鎮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在上海經營製作銷售麵包、蛋糕的多為官潯人(約400多人),他們靠誠信和質量在世界大都市的中心地帶占有一席之地。在廈門經商辦廠及打工的有4000多人,在廣東東莞經商辦廠打工的有1000多人,還有在晉江、天津等地,他們是一支經濟建設的生力軍。 花崗岩、高嶺土等礦產豐富,已在開發利用,有石料開工加工業、機磚業。又有軸承廠、肉脯作坊、服裝廠及草袋、工藝品、木器等手工業。2001年工業總產值38億元。
三資企業有:勁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德全高優農業有限公司、錦園高優農業有限公司、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芳花果科技有限公司、三本肥料工業有限公司、捷興石業有限公司等。
特色產業
漳浦縣官潯鎮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根據當地有利條件,抓住時機,迅速發展花卉產業。該鎮準備按照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模式,通過抓龍頭、擴基地、辦合作社,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創業致富。官潯鎮有東南花都、閩南花卉、鎮宇生物等20多家花卉龍頭企業,花卉專業戶八百多戶,花卉種植面積9000畝,產值超過3億元。為加快花卉產業發展,官潯鎮在積極引辦花卉企業的同時,因地制宜做好規劃,使花卉基地面積不斷擴大,由原來的溪坂花卉專業村擴展到省爐、康莊等村。
花卉產業在繼續做強做大,該鎮充分發揮東南花都的輻射作用,進一步擴大花卉的種植面積,另一個方面,提高官潯花卉品位和檔次,引辦花卉出口基地,引辦新型的花卉企業,2009年打算要修建3萬平米的花卉工棚,用來引進和發展新的蝴蝶蘭品種。
做為一個純農業鄉鎮,除了花卉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外,官潯鎮還有上萬畝的果蔬基地和三千多畝的淡水養殖場。為此,官潯鎮計畫籌辦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扶持花卉、果蔬、淡水養殖這三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該鎮組建花卉、淡水養殖、果蔬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公司加基地,加合作社,加農戶這個發展路子來延長農業產業鏈,加強農業技術的指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流通環節,強加農民的收入,以達到強農富民的奮鬥目標。
此外,為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官潯鎮將做好兩大重點工程,一是總投資2100萬元的南溪官潯段清淤清障和除險加固工程,另一個是投資700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通過完善田間路、溝、渠等基礎配套,為該鎮農業產業化創造更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