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山西·柳林·孟門
鎮名:孟門(唐代曾名“孟門縣”)
拼音:Mèng mén
英文:Mengmen
所屬:中國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
政位: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人民政府駐地。
位置:東經110°47′,北緯37°33′。山西省柳林縣西北24公里、柳林縣軍渡以北12公里、山西省臨縣磧口以南約13公里、陝西省吳堡縣東北約13公里。東依呂梁,西瀕黃河,北鄰磧口,南靠軍渡。
美譽:晉西門戶、北方鎖鑰、黃河重鎮、西山小大寨、
天下黃河第一門、大禹治水第一門、中國優質紅棗基地、
中國民俗文化保護之鄉、南京大學民俗教研基地、
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呂梁兩大黃河古鎮之一、柳林四大古鎮之首
古蹟景點
龍山文化遺址、大禹治水遺蹟(蛟龍壁、禹王石、鯀石像等)、古藺遺址、孟門古城遺址、孟門關、孟門渡、莊王山、地龍堡、賀龍溝、靈狐渠、南山寺(靈泉寺)、定湖廟、將軍廟、烽火台遺址、藺相如祖地、中華藺氏發源地、高金故里、後馮家溝古村、千年老棗樹林、千年桑樹林、離石縣抗日民主縣政府誕生地、中共河東支部建立地、原共青團中央書記胡克實革命舊址、小烈士劉兒犧牲處、剪紙大師宋桂英故居、呂梁英雄高有鳳故居、全國勞模陳步亮所在地、石洞門慘案發生地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孟門桑皮紙製作工藝、傘頭秧歌、大禹治水傳說、聚寶盆傳說、四十里鍾傳說、友雲禪師傳說、朱元璋傳說、靈泉救妃傳說等。
歷史沿革
孟門歷史悠久,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設藺邑約800餘年,漢元朔三年(前126)為侯國。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縣),地跨今柳林、離石、臨縣(臨縣三交鎮以南大部分,包括今天著名的磧口古鎮在內 )以及陝西省吳堡縣全境。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改置孟門縣達700餘年間,歷為縣治駐地,其間亦曾為州郡治駐地。前後建制長達1600餘年,一直是晉西與陝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禹鑿孟門
中國社科院研究院孟繁仁編著有《孟門 天下黃河第一門》一書。國際考古專家白禮昌考察孟門後得出同樣的結論:大禹治水鑿開黃河蛟龍石壁第一門在今柳林孟門。
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柳林孟門是大禹治水第一門戶,這裡還保留著傳說是大禹當年指揮治水時,因長期佇立於此而留下深深腳印的“禹王石”。
戰國尸佼《尸子》記載有“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龍門、呂梁、孟門和壺口是大禹治水的四項重點工程。這裡的孟門就是指今山西省柳林縣黃河東岸的孟門鎮,即陝西吳堡縣東臨黃河之古隘道,大禹治水在定湖西南劈開蛟龍壁謂之孟門也。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門村西南蛟龍壁將黃河東西兩岸的石山連線成一個天然的黃河大石壩,擋住了黃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謂“定湖”之稱。若遇淫雨,“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所謂“孟門”,是大禹治水之黃河河道上的第一個大門,故因以命地名矣。
也有專家認為,所謂孟門之名,涵蓋今柳林孟門至河津之黃河段的河道兩側,柳林孟門乃其北起,河津龍門是其南止。而柳林縣的孟門又位於黃河的上游,故稱作黃河第一門——孟門。
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呂梁武當山玄武道場,為了祭祀鯀禹治水之功績,在孟門的莊王山麓禹王石附近創建了孟門道院。主殿“源神殿”內,供奉著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鯀;這裡現還有國家一級文物“無頭神鯀”石雕坐像:底座長0.98米、寬0.40米、全高1.25米、胸圍0.92米、膝部周圍1.50米,左臀部還有一“鯀”字。原來是在源神殿神鯀泥塑像內取出來的。唐貞觀十三年(639),唐太宗巡遊孟門時,敕賜尉遲恭又在道院旁修建了南山靈泉寺,現為山西省重點文保單位。寺側有巨石“禹王石”和《大禹治水》殘碑,大雄寶殿內有清嘉慶九年(1804)年《南山靈泉寺始末碑記》,碑記稱:南山上“有禹王石,相傳神禹停憩息山之半”。
省級名鎮
2009年,孟門鎮被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孟門鎮今雖為柳林縣下轄地,緊鄰的臨縣磧口為九曲黃河第二鎮,隔河的陝西吳堡為縣,但是論“古”,此三者在孟門面前卻只是個小弟弟,甚至三者都曾作為孟門的下轄地長達千年,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早在4600前,孟門就是功蓋九州的大禹治水停耒之處。2800年前因建有著名道院,逐漸成為一方旅遊勝境,不少帝王將相慕名而至。公元前500年,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的孔子攜其弟子冉求、子路、顏淵等遠道來游,誤把戲水道人推測為厭世者,差點做出捨身救人的壯舉,孟門差點成為一帶中華聖人的壯烈犧牲地。又有晉國國君親率文武百官縞素而來哭祭黃河。數十年後。三卿分晉,趙襄子將撫孤救趙恩公韓厥的玄孫韓康封為藺侯(今山西柳林孟門),並賜姓藺,遂藺氏自此而始,孟門便成為中華藺氏尋根問祖之源。
在秦王朝統一中國之前的一百餘年中,孟門是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趙、魏、秦之間為爭奪藺邑,爆發了數十場戰
爭。公元前393年,闢地千里的魏武侯由此乘船順河而下春風得意的對守將吳起說“山河險固,多么壯麗”,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成為千古名句。公元前313年,“秦拔我藺”。又六年“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西至河曰:“我先取藺、皋狼、敗林人於蒞,而功未遂”。秦莊襄王再次攻克藺後,把南山巒命名為“莊王山”,沿用至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於元朔三年汾陽祭罷后土,巡視黃河沿岸與河東各郡縣,下“推恩詔”,封其宗室代共王子劉熹為藺侯,形成孟門歷史上兩藩五年的侯國史。年僅六歲的周靜帝在外公楊堅授意下,在孟門設立定湖郡領定湖縣。又二年楊堅纂了外孫的皇位進而統一天下為隋。愛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對孟門情有獨鍾,六年中三易其名,由西定州改孟門縣、孟門鎮、定湖縣。貞觀13年又巡幸孟門,於南山題詞“晉西第一叢林”,並下詔命尉遲恭監造“亭台殿宇數百座”,即今孟門南山寺。民間相傳馳騁疆場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幼時曾在南山寺學佛,並有其關於“聚寶盆”的傳說流傳至今。唐太宗李世民、金代詩人王庭筠、清代大家傅山等文人騷客也留下了讚美南山寺的詩篇,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趙酈生也曾來到孟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於2003年12月親臨孟門,王乃坤、胡富國、劉振華、田成平、張寶順、薛軍、范堆相、董洪運、金銀煥、成錫鋒等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授(如劉魁立、陳竟、婁德平、段寶林、孟繁仁、白禮昌等),各地著名的畫家、作家、攝影家,各大院校、各地機關、單位、團體,以及中央電視台、山西電視台、中國黃河電視台、韓國漢城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財經報等眾多媒體和記者先後來孟門。
呂梁延安
孟門素有呂梁“小延安”之稱。早在1930年就有中共地下黨員為陝北地下黨組織傳遞情報。1935年,孟門薛家坪建立起河東黨支部,組織了農民自衛軍,於1936年拔掉磧口敵據點和偽區公所,為迎接毛澤東親率的東征紅軍掃清了障礙。在紅軍東征至抗日戰爭爆發,離石縣境內唯一的中共區級組織誕生於孟門。1940年至1949年,中共區委與區政府設定於孟門南坡、耀頭、穆家坡達十年之久。抗戰八年中,中共離石縣委移駐孟門薛家坪至磧口一帶長達七年又八個月,在孟門石安、西坡、佃則一帶成立了抗日民主縣政府、抗日救國聯合會及青救會、農救會、工救會、婦救會等抗日救亡組織,組織建立了離石縣抗日游擊大隊、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抗日武裝自衛委員會等軍事組織,領導全縣人民參戰491次,拔敵據點52個,擊斃敵偽7600餘人。在八年抗戰的浴血奮戰中,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著烈士的鮮血;這裡的青壯年,都是抗日殺敵的英雄;這裡的婦孺老幼都是擁軍支前的模範。在抗日救亡的同時,根據地的軍民大生產、減租減息、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運動也搞得如火如荼。
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原常務書記、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胡克實曾經在此領導革命,時任晉綏總司令的賀龍在此運籌帷幄,殲滅大股閻偽軍,中共第一機械工業部原副書記白堅、原甘肅省政協主席、“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也都在孟門留下了革命足跡。
旅遊資源
傳說時代的禹父鯀的石像、禹王石、定湖廟、源神觀,以及孟門南山寺、文昌廟、財神廟、西雲宮,龍山文化遺址,藺相如祖地,高金故里,九楹“聖旨樓”遺蹟,後馮家溝古村,孟門桑皮紙原始製作技藝,出土的西周至清代五十餘座陵塔組成的塔林(據記載原有500餘座,比少林寺235座的塔林尚多出200餘座),金代文辭優美的《嘉禾記》和清代石刻《南山靈泉寺始末記》,分別記載著唐太宗巡幸孟門和定湖(胡)知縣郭震的斐然政績。有金代著名詩人王庭筠的詩石《題南山友雲亭》,有傅山先生遊覽孟門南山靈泉寺時所寫《自青龍驛過靈泉寺》,也有清代石刻《南山寺十景》,還有山西督軍閻錫山題匾。這裡有賀龍元帥革命遺址賀龍溝,也有358旅司令部表彰紅軍戰士張桂龍烈士的墓志銘,還有嶺上行政村為紀念抗戰中犧牲民兵的烈士碑,碑額上刻著毛主席偉人像和八面紅旗,還有曾經震驚秦晉的著名慘案之一石洞門慘案發生地……
孟門人民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孟門人民就以勤勞、艱苦的精神被譽為“西山小大寨”。今日,先進村以劉家圪垯、和睦、西坡、大東莊、羅家坡為
代表,企業以汾西集團孟門雙柳煤礦、東輝集團西坡煤礦、柳林凌志煤焦有限公司、柳林富安實業有限公司、宏遠棗業為代表。
古代人物以韓厥玄孫韓康、大智大勇的藺相如、藺侯劉熹、“天下直臣”高金為代表;近代人物則以“無銜將軍”王萬冰、清貧一生的革命家薛玉龍、陝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白毅、磧口商會會長劉光隆、晉西北第一個婦女合作社創辦人王月仙、“焦裕祿式的人物”穆至善、被中共中央譽為“離石縣一顆出色的紅星”劉兒、山西省國民政府教育廳廳長薛步庭為代表;現代人物則以全國勞動模範陳步亮、柳林一中老校長車育、中共柳林縣政法委書記陳繁昌、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車安奎、“呂梁英雄”高有鳳、山西凌志集團董事長(兼柳林燎原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鴻志、山西呂梁國際賓館董事長馮高明、原美國摩根銀行所羅門兄弟公司副總裁陳勇(美籍華人、博士留學生)、國際硬筆書法同盟會會士白宇照、太原八大名師之一的高級麵點技師劉應珍、民間剪紙大師宋桂英、曾受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接見的省糧政骨幹劉世海為代表……
柳林孟門的旅遊價值可以說是柳林縣乃至呂梁市首屈一指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對古遺蹟、古建築、古民俗的保護,加快對孟門南山寺景區科學、合理的開發。
詩文孟門
傅山《自青龍驛過靈泉寺》
(清)傅 山
寺遠吾儕僻,秋高獨往盟。 柏來花眼翠,霞上老心明。
淨界悲文藻,威河響甲兵。 顢頇僧榻 借,壁壘夢經行
1674年(甲寅年)8月,傅山遊歷孟門南山靈泉寺,而作此詩。
李正民《浪淘沙·黃河孟門考察感賦》
李正民(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導師,兼任山西孔子學會副會長、元好問學會副會長。)
大雨落赤縣,洪水滔天。定湖千里斷人煙。一片汪洋無出口,息垠難堙。
往事數千年,古籍明言:疏鑿孟門水流南!大禹神功垂萬古,再造人間!
陳連生·孟門二賦
陳連生,山西柳林孟門人,系柳林文化研究會會員,熱愛家鄉孟門。
【古道賦】
(吾鄉孟門,在河之陽,戰國置諸候國,東漢置縣,為歷代交通要衝,軍事重鎮。近代以來,日益凋敝。丙戌秋日,欣聞沿黃公路立項上馬,感慨系之,賦云爾。)
黃河乃民族母親,沿岸本華夏通衢。遙望雲霧河谷,儼如鐵騎攢馳;凝聽荒草野徑,仿佛駝鈴迴響。林間敝寺,當為青煙繚繞,梵音催夢,路邊傾廈,應有酒旗飄搖,醇香醉人。斷壁殘垣,曾作將軍要塞;黑瓦灰牆,原是顯貴華宅。破敗閨樓,歷幾位佳人對鏡畫眉;仆地石樁,經多少俊少曲韁系馬。井口繩印,記錄古來歲月;街道石痕,訴說逝去繁華。大河生百代子民,古道通萬家之貨。生民逐代聰慧,離河亦知南北。通貨與日豐富,須車才可載行。擇平易之地而開闢坦途,棄駝馬之隊而套用車輛。行人、貨財皆經別路;市井、官衙盡遷他州。
迢遞千年,跨河兩岸,先因地利而興,後因地敝而廢,地理何曾有異?時代別有選擇也!蓋如母之養子育兒,辛苦成器而必遠行,樂耶?悲耶?莫能辯也!
時過境遷,至於今日:路以隔山而遠,地以臨河而瘠。十年十旱,又有三五之澇,耕者幾無所得。草木之利既鮮,不敷經營;煤鐵之藏頗深,尚難利用。生計專系流離打工一途。青壯既出,白首黃髮星列虛村;汽車或來,狗瘦雞鼎沸曠野。農工期年歸來,鄰人依然舊衣;遊子十載還鄉,家屋赫然故居。
桑田滄海,天道輪迴。省列重點,市入計畫。沿黃築路,扶貧旅遊。油路如臥龍相伴長河,車輛似流水繞定大山。鎮村齊舉文物旅遊之旗,家戶盡收交通物流之利。古鎮頓換新顏,老村立見生機,舊夢重溫,勝景再現,宜乎是矣!
【孟門賦】
大禹來,呂梁開。懸湖決,孟門出。洪流漸束落山谷,田疇始成沐日月。沃土之上,百類生息;黃河兩岸,萬民安樂。禹王足印,南山絕頂猶存巨石;龍山文化,郭氏山村尚留遺蹟。
趙師西守,分封藺侯。北周南征,並置縣郡。自隋及元,或州或縣。明巡檢,清汛兵,民國至今以鎮存。往事俱成歷史篇,俚語還叫孟門縣。
一方險境,百朝倚重;四通要津,萬代經營。長街如弦,車馬彈奏繁榮曲;大河似絹,船筏描繪流通圖。高樓指天,虹橋生時可登頂?飛檐掛月,蟾宮入後能摘星?廟宇嵯峨,青煙裊裊,梵音催夢;鋪面輝煌,酒旗飄飄,醇香醉人。水聲啵啵,因造桑皮紙;木響唧唧,為開剿絲車。閨房垂玉簾,幾位佳人對鏡畫眉?豪門立石樁,多少俊士曲繩系馬?官衙深深傳曉鼓,山寺遙遙響暮鍾。桑林濤影染朝霞,定湖波光映月華。惜乎哉,晚清時節,洪波肆虐:舟浮至市,濤響於室。孟門古城,盡入河中!當年赫然眼前見,而今只從卷中看!
地靈人傑,輩出先賢:藺相如忍辱將相和,郝經略盡孝家慈壽,高進士直諫君王憚。革命老區,盛名不虛:搞交通,入黨員;立支部,建區委;遷縣委,興政府。上千農民參軍建國,數百幹部南下開拓,百半烈士血艷旗幟。而今支書陳步亮,出席人民大會堂。
巍巍呂梁鑄鐵骨,滔滔黃河凝雄魂。民俗尚古,事業創新:綠遍四野紅棗園,貨通八方商貿街。尊師重教古聖訓,以人為本新農村。南山寺新生主景區,沿黃路初通好前途。河東故國換新貌,晉西明珠放光芒!
陳黎雲·孟門雲吟
陳黎雲,自號孟門雲,男,1987年10月生於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系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山西省柳林縣文學協會會員,也被當地人稱為網上“宣傳孟門第一人”。現有詩詞300餘首,輯為《孟門雲吟》。代表作有辭賦《孟門賦》,古詩《禹王石》、《題棗樹根》、《吳堡石城》,律詩《孟門秋吟五首》、《夢醒得句》、《三寄黃浦江》、《黃河老牛灣》、《再上陝西白雲山》,詞曲《畫堂春·桃花雲影》、《念奴嬌·娘子關》、《清平樂·春寒獨倚》,故事小說《孟門聚寶盆傳奇》等。有作品發表在《中國情詩》(網路版)、《陝西詩詞》、《崇明詩書畫》、《延川石油》、《清河》等刊物及其個人新浪部落格,並有作品被錄入《辛亥百年百韻》、《唱響老牛灣》、《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等書籍。
【七古·禹王石】
大浪淘盡萬仞山,蛟龍橫行定湖南。自從巨石留足印,劃定九州天下安。
【七律·頌王琴】
櫛風沐雨四十春,不讓鬚眉苦未顰。學海涉足桃李艷,政壇揮手岳河新。
扶工熱續公僕志,宣語溫貼百姓心。滔滔九派千浪起,孟門大禹也酬勤。
【七律·頌陳鴻志】
九派滔滔浪里生,凌雲壯志滿腔中。星星爝火燎原旺,滾滾烏金涌地紅。
三略融通誠信本,六韜印可睿哲從。英雄倘遇烽煙際,緯武經文一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