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榮譽
民俗貢獻
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原中國剪紙學會)、東西方藝術家協會(紐約)民俗藝術委員會、南京大學民俗藝術協會等社團組織創始人,發現、培養、組織國內外大批民藝人才和中外大學生開展數十次大型民俗藝術活動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第五屆(中國金壇)國際剪紙藝術展等)。
1999年4月獲美國世界藝術中心、世界書畫家經典叢書編委會頒發的“書畫名人成就獎” ;2006年東西方藝術家協會授予“國際剪紙開拓者” 稱號;2007年東西方藝術家協會授予“國際剪紙藝術大師” 、“國際剪紙開拓專家”稱號;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展“特殊貢獻獎”。曾首次提出中國傳統節日放假和春節申遺的建議。
創研方向
陳竟教授擅長剪紙、國畫和文學等,主要創作和研究方向為民俗文化藝術和古代民間藝術。在國內外發表出版大量民俗文化藝術和古代民間藝術作品、論文、編著、評論。多次應邀出國訪問、講學、交流。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多次獲獎,有些作品被國內外有關藝術單位收藏。
藝術業績
藝術業績編入《中國美術年鑑》、《中國大文化英才傳略會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美術家傳》、《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世界華人英才錄》、《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世界人物辭海》、《世界專家名人錄》、《中國專家學者辭典》、《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中國世紀專家》等數十本辭書。
媒體報導
《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教育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新華月報》、《北京周報》、《對外大傳播》、日本廣播電台、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美國《僑報》、中國台灣網、世界華人網、中國網、中華網、百度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等海內外媒體介紹其藝績。
個人作品
主要作品
剪紙《姑娘追》、《吐魯番巴士》(獲國際金獎,發表於1997年《世界書畫家經典》叢書)、國畫《荷塘水暖鴨先知》(獲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家書畫精品賽”銅獎)。
論文著作
《剪紙與禮儀民俗》(編入《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獲1994年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1993年出版);
《從新疆古代剪紙談中國剪紙淵源》(編入《中國民間美術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兒童美術大全·剪紙》(獲1994年冰心兒童圖書獎,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
《人面魚紋:炎帝神農氏族徽》(《尋根》2000年第二期發表、《新華文摘》2000年第八期轉載);
《連雲港將軍岩岩畫破譯》《大力弘揚春節傳統年俗文化》,收入中央文史研究館編的《2010北京·春節文化論壇文集,中華書店2010年出版》;
《如何讓青少年過好春節傳統節日,2011年編入國務院參事室論文集》等。
《中國民俗剪紙技法》(獲2000年3月《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社》全國文藝作品評比(專著)類作品一等獎,香港新風出版社1999年出版、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年出版);
《巧剪禮品花》、《巧剪服飾花》、《巧剪居室花》、《巧剪門箋花》(福建美術出版社2001年出版);
《楊池紀念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外剪紙精品》、《中國民間剪紙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國民俗剪紙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國際剪紙精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六十年中國剪紙經典》、《六十年中國剪紙研究》(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出版)等。
社會活動
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
2006年2月9日,陳竟教授為組織、舉辦“ 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做出了極大的努力。文化節在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 孟門南山寺開幕,陳竟教授親自主持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陳竟教授說:“恢復、保護、發展中國傳統年文化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傳統年文化的保護應當在全社會形成普遍的認識。”
此次年俗文化節上,來自國內外的90餘名民俗專家、學者與陳竟教授一起領略了黃河 孟門古鎮的豐富年俗,並研究和探索如何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年節文化,特別是推動黃河中游及黃土高原腹部區際間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會後,中國民俗學會會長,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家、各界人士同陳竟教授皆深感中華傳統年節文化急需保護,全體通過了《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對外交流
剪紙藝術保護髮展部部長陳竟教授應邀赴美國剪紙交流
應美國剪紙藝術協會邀請,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剪紙藝術保護髮展部部長、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陳竟教授偕同山西省群藝館研究館員段改芳,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蘭卡斯特參加美國剪紙藝術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年會活動。這屆年會共有美國、中國、英國、波蘭、德國、以色列等國的近百名剪紙藝術家和學者出席。
在年會期間,參會的剪紙藝術家相互學習、交流技藝和經驗,美國人民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特別感興趣。陳竟和段改芳直接拿起剪刀,不用畫稿剪出十二生肖和團花圖案及人影像,吸引了各國剪紙藝術家和觀眾,他們紛紛圍攏上來爭看,伸出大拇指稱讚,並要合影留念。
陳竟和曾來過中國的美國剪紙藝術家在會上介紹了中國剪紙的歷史和發展現狀及舉辦過的前三屆國際剪紙藝術展的情況,與會者非常羨幕和嚮往,許多藝術家紛紛表示今後要來中國參加國際剪紙藝術展和考察活動。陳竟還代表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和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向美國剪紙協會贈送了李鳳英、華月秀創作的長卷《老鼠嫁女》等剪紙精品,美國剪紙藝術協會參會代表非常驚訝和激動,表示衷心感謝,許多人還關心和同情中國四川地震災害中遇難的民眾。通過這次對外交流活動,陳竟深深體會到剪紙的作用甚大,不僅溝通了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而且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真是“紙斷心連,友誼長存”。
社會兼職
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民俗藝術委員會主席、剪紙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民間藝術分會主席;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副會長;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室春節文化調研專家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社科成果通訊評審專家;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旅遊地理》總編;《世界文藝》副總編;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組委會主任;第五屆(中國金壇)國際剪紙藝術展組委會副主任、評審會評審、編委會主編兼編委;國內外數十個單位和社團組織特邀高級榮譽顧問、高級名譽院士、高級研究員、名譽院長、教授、編委、評審等職。
社會評價
剪紙藝術的守望者
出生於1940年的陳竟一生情系民間藝術,他了解民俗、熱愛民俗,與民間藝術尤其是剪紙藝術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先後參與組織成立了烏魯木齊民間文藝家協會、新疆民間剪紙研究會、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以及東西方剪紙藝術家協會。陳竟已經出版了《中國民俗剪紙藝術研究》、《中國民俗剪紙》等近10本著作。 陳竟生長在文化古城江蘇泰州,奶奶精於剪紙,外公擅扎燈彩,外叔公的泥塑遠近聞名,他從小就飽受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薰陶。上學後,水粉畫家曹錦江、漫畫家王蔭華、國畫家顧強先都是他的老師,這些老師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為陳竟在民族民間藝術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民族民間藝術在“文革”中遇到了嚴重的破壞。 “文革” 結束後,出於民間文化工作者的良心與責任感,他開始四處奔走,發掘當地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民間藝人用剪刀或刻刀徒手剪出人物、花鳥等各種形象,用於婚喪嫁娶和日常裝飾。20世紀上半期,中國剪紙開始流傳到海外。1981年,第一屆日中現代剪紙展在日本舉行,這是中國現代剪紙第一次在日本展出,引起轟動。 為了使剪紙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陳竟開始為成立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而奔走。1984年,在山西臨汾召開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第2屆年會上,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宣布成立,陳竟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負責具體事務。
此後,陳竟進行了大量的剪紙藝術的蒐集整理、挖掘保護工作,並大量挖掘、培養人才,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發現了許多大師級的民間藝術家。他尊重他們,幫助他們。由於他的培養、指導,還有人被評上了教授、副教授。“民間藝術可以激發人的愛國心,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及民族自信心。我與民間藝術打了一輩子交道,愛它,離不開它。”陳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