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始建於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醫院,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現設有34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和7個臨床研究所。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始建於

1946年,系天津中央醫院,為當時全國五大中央醫院之一。1950年4月改名為天津市立總醫院。1956年更名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1994年8月改為現名。1993年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8年被評選為全國“百佳”醫院,2003年被天津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醫學中心。

醫院現有占地面積

77,881.93平方米,建築面積252,050平方米,是天津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教學醫院。醫院現有職工2433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導師185人、正、副主任醫師430餘人(正主任醫師160人、副主任醫師270人)政府授銜專家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40人。現全院設有34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和7個臨床研究所(天津市神經病學研究所、天津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臨床部、天津性傳播疾病研究所、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設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2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神經外科、內分泌學科)、4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神經病學學科、影像醫學學科、內分泌學科臨床部)、5個天津市衛生系統重點學科(神經病學學科、影像醫學學科、臨床內分泌學科、核醫學科、胸心外科)。
總醫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確立了在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中的中心地位,並在多學科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型胰腺炎、重症膽管炎、敗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難、危重症的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普通外科開展了肝臟和小腸移植,並在肝、膽、胰腺、乳腺、胰島細胞瘤、胃腸等常規手術的治療和腹腔鏡外科等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內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骨代謝病治療與研究水平中居全國領先。神經外科在顱腦腫瘤、脊髓腫瘤、腦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療以及腦腫瘤的基礎研究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顱腦損傷病理及臨床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神經內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錐體外系疾病的發病機理實驗和臨床診療的研究、癲癇的發病機理、臨床診療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核醫學科在甲狀腺疾病的診療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療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影像醫學科在神經系統疾病、腎上腺腫瘤影像診斷、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和骨礦含量測定的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醫院擁有眾多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

如世界先進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MR(磁共振成像系統)、16層螺鏇CT、骨密度儀、電子胃鏡、肺功能監測儀、SPECT(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等大型先進設備,為患者提供快速、準確的醫學診斷。
近年來,隨著天津市衛生資源調整方案的實施,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總醫院臨床與科研在全市的領先地位,將總醫院確定為天津市醫學中心,並承擔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外科中心,以提升天津醫學科學研究與醫療水平在全國的領先地位。醫學中心一期工程外科大樓為我市最大的外科診療中心,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層高16層,設病床724張、投資2.3億元。該中心充分發揮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臨床與科研在全市的領先水平,以國家級重點學科――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西醫結合外科的主導地位為基礎,以現代化國際型大學醫院的標準及理念作為醫學中心建築布局的標準,為不同患者的診療需求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樓頂設有現代化的直升機停機坪,以備遠程急救病人使用。中心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設有屋頂花園、銀行、花店、商務服務中心等,並在每3層樓之間設定一處共享空間,為患者提供優雅、舒適、方便、高質的醫療服務。
醫院二期工程——神經病學中心已於2011年初投入使用,該中心主體23層,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設病床1000張。三期工程計畫在5年內完成,共投資15億元,占地19萬平方米。醫學中心建成後,將成為輻射北方多省市、地區,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全國最大的醫療中心之一,成為具相當規模的醫療城。

臨床科室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泌尿外科
中醫科
內分泌科
呼吸科
幹部保健科
腫瘤科
心臟內科
消化科
血液腫瘤科
心胸外科
腎科
神經外科
神經內科
普通外科
麻醉科
口腔科
急診醫療中心
骨科
變態反應(過敏科)科
婦產科中心
中西醫結合外科
肺部腫瘤外科
耳鼻咽喉科
兒科
腫瘤放療科
眼科
心血管外科
皮膚科
康復科
核醫學科
感染免疫科
代謝病科

醫技科室

腦電圖

腦電圖(EEG)及腦電地形(BEAM)圖

適應症

檢查對於區別腦部器質性和功能性病變、瀰漫性或局限性損害對於癲癇的診斷及病灶定位、腦炎的診斷、中毒性和代謝性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病等的診斷具有輔助診斷價值。特別對癲癇的意義更大。腦電地形圖是用腦電信號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後,將腦電信號轉換成一種能夠定位和定量分析並用不同顏色的圖像進行顯示的一項較新的檢查技術。其優點是能將腦的功能變化與形態定位結合起來,圖像直觀、形象,定位較準,但不能反映瞬時腦電波形及各種波形出現的方式,因此不能取代常規腦電圖,兩者結合使用更有意義。腦電地形圖主要的臨床套用價值在於腦血管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愈後評價。

檢查方法

將電極按國際10-20系統放置於頭皮,參考電極通常置於雙耳垂。電極可採用單極和雙極法的連線方法。為提高陽性率,常用的誘發方法有過度換氣、閃光刺激、剝奪睡眠以及戊四氮或美解眠靜脈注射等。

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不得空腹;
(2)檢查前洗頭,保持頭皮清潔,無油脂,不得塗抹摩絲、髮膠等護髮產品
(3)儘量避免出汗,心情保持平靜;
(4)檢查前3-5天禁服抗癲癇藥及鎮靜安眠藥。

視頻腦電圖(VEEG)

視頻腦電圖是腦電圖的長時動態觀察,採用錄像系統和腦電圖同步描記的方法,對患者各種狀態下腦電活動進行監測,,對癲癇診斷、分型、定位、指導用藥及臨床上難治性癲癇的評價及治療,與非癲癇發作性疾病的鑑別和排除癲癇有重要價值。

動態腦電圖(AEEG)

動態腦電圖,類似心電Holter其臨床套用,彌補了常規腦電圖的不足,使癲癇的診斷大為改觀。病人不但可隨身攜帶,自由活動,並可做長時間記錄,患者在清醒、各種活動和睡眠過程中的腦電圖表現做24小時不間斷記錄。其診斷陽性率為70-80%也高於常規腦電圖,對癲癇的腦電圖研究有較高的價值。而視頻腦電圖更可明確其發作類型。以前,一些醫生把部分性發作和全面性發作簡單地為有無意識障礙,而目前癲癇發作的定義已明確改為臨床症狀+腦電圖改變。二者一致才可診斷,也就是提高了腦電圖在診斷上的重要性。

視頻及動態腦電圖適應症

視頻腦電圖及動態腦電圖能確定發作與環境、個人狀態、誘因的關係,收集發作頻率和每次發作持續的時間,特別是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的癲癇進行分型診斷和鑑別,非癲癇性疾病以及對發作形式與腦電圖不符的癲癇病的診斷。此外在癲癇的藥物治療中,可以客觀的評價藥物的療效,藉此調整用藥劑量,判斷是否可以減藥、停藥等,所以視頻腦電圖及動態腦電圖是目前癲癇輔助診斷及治療評價最為有效的手段。

肌電圖

適應症:狹義肌電圖只記錄肌肉安靜狀態下和不同收縮狀態下的電活動。

檢查方法

廣義肌電圖只記錄肌肉在安靜狀態隨意收縮及周圍神經受刺激時各種電生理特性的技術,包括神經傳導速度、重複神經電刺激、單纖維肌電圖及巨肌電圖。
常規肌電圖的適應徵為脊髓前角細胞及其以下的病變。診斷及鑑別診斷神經源性損害、肌源性損害和神經肌肉接頭病變,發現臨床下病灶或容易被忽略的病灶,如早期運動神經元病、深部肌肉萎縮、肥胖兒童的肌肉萎縮以及對病變節段進行定位診斷。
神經傳導速度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及F波,用於周圍神經病的診斷,結合肌電圖可鑑別前角細胞、神經根、周圍神經及肌源性損害。
重複神經電刺激對鑑別診斷重症肌無力及Lanbert-Eaton綜合症有重要意義。

注意事項:

⑴血友病或血小板明顯減少或凝血時間不正常等,應避免肌電圖檢查。
⑵對菌血症患者進行肌電圖測定,有時可能引起心瓣膜病人患細菌性心內膜炎。
⑶B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改用一次性同心針電極,以避免交叉感染。
⑷應避免對剛做過肌電圖的肌肉進行肌肉的活檢和肌酶譜的測定。

誘發電位的臨床套用

誘發電位(EvokedPotentials,EPs),指給予神經系統(從感受器到大腦皮層)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腦對刺激(正性或負性)的信息進行加工,在該系統和腦的相應部位產生的可以檢出的、與刺激有相對固定時間間隔和特定位相的生物電反應。依據刺激通道分為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等。

適應症

1視覺誘發電位:視神經炎和球後視神經炎、多發性硬化、視路病變外傷性視神經病變、中毒性視神經病變、視交叉病變、視交叉後病變、黃斑病變、青光眼、弱視等等。
2聽覺誘發電位:外周性聽神經病、聽神經瘤、腦幹髓內腫瘤、多發性硬化、腦幹血管病等等。
3體感誘發電位:周圍神經病、脊髓並損、腦幹或丘腦病變、大腦半球病損、多發性硬化、腦白質營養不良症等等。

檢查方法

全身放鬆、平靜,給予特定刺激,相應部位接受生物電波。

注意事項

檢查前洗頭,保持頭皮清潔,無油脂,不得塗抹摩絲、髮膠等護髮產品。

原裝進口Medtronic MAGPro25 經顱磁刺激儀原裝進口Medtronic MAGPro25 經顱磁刺激儀

重複經顱磁刺激的臨床治療套用
經顱磁刺激: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在1985年Barker首創的經顱磁刺激(TM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無痛、無損傷,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的新技術,已為全球10多個研究中心套用。其作用原理是套用脈衝磁場無衰減地通過顱骨作用於腦組織,產生一定強度的感生電流,影響局部腦血流及代謝,並對腦內神經遞質及其傳遞、不同腦區內多種受體及神經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有明顯影響,從而調節腦功能狀態。
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採用適當的刺激強度和頻率,rTMS可通過調節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如GABA)及其傳遞,影響神經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進而降低皮層的興奮性,增高其興奮閾值,控制癲癇發作。
適應症:失眠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難治性癲癇、抑鬱症(單向及雙向)、強迫症、腦梗塞(恢復期)等多種疾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令人鼓舞。
治療方法:經運動誘發電位確定靜息閾值後,將直徑10cm左右的線圈置於頭部相應治療部位即可。
注意事項:
1.rTMS治療禁止用於裝有心臟起搏器或體內有金屬異物等的患者,也不適用於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和顱骨缺損的患者。
2.治療需在臨床醫生指導下完成。患者應先經臨床醫生問診,行相關檢查,確定治療參數及方案後治療,通常5天為一個療程。治療期間,您應按照治療方案與醫生全力配合,及時報告與此治療相關的各種反應,定期複診並提供相關檢查結果。治療期間遵醫囑照常服藥。
3.治療療程數及間隔時間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

醫療工作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1993年6月21~24日,天津市醫院評審委員會組織了34名各方專家,分7個專業組,對我院進行了三級醫院的試評工作。試評工作嚴格按照《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式,圍繞基礎質量、醫德醫風、科學管理三個重點。最終我院按千分製得分為960.20分。7月15日天津市醫院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我院成為天津市首家三級甲等醫院。
三甲達標後,1997年又開始了創“百佳醫院”活動,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關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關鍵制度,進一步強化了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會診制度、出院病例討論制度、術前討論及術前談話制度、首診負責制、醫療差錯監控及處理制度,同時開展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滿意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醫療工作效率為主題的活動,在1998年全國評審中,我院一舉通過評審,獲得全國“百佳醫院”光榮稱號,使我院在全國、全市的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形成了以院長質量查房為龍頭的醫療質量管理及評價體系。
1、臨床科室設定2006年,隨著外科中心大樓的全面啟用,醫院完成了臨床科室的布局調整,全院病床總數增至1600張,成為天津市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醫院,醫院的綜合優勢日益顯見。目前醫院科室專業設定如下:
臨床科室:心臟科、腎臟科、血液科、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代謝病科、感染免疫科、急救中心、心胸外科、外科ICU、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麻醉科、婦產科[婦科產科、計畫生育(門診)]、兒科(兒內科、新生兒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核醫學科、幹部病房、康復理療科。
醫技科室:生化檢驗室、臨床檢驗室、細菌檢驗室、免疫檢驗室、特檢中心、醫學影像科、PET-CT、放療科、超聲科、輸血科、病理科、病理生理科、藥劑科;
其它:外科中心手術室、南樓手術室、門診手術室。
2、醫療任務隨著醫院在我市醫學中心地位的確立,目前門診日均接待3300人次、急診400~500人次,月均出院病人2000人次,預計全年門急診接診120萬人次,出院病人2.4萬人次。病人除來自本市外,還有超過30%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主要為華北、東北等地區。
3、各時期醫療特色醫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醫療水平在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在多學科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建院初期,形成了國內多個專業專家團隊,醫院科室設定較全,初步具備目前重點專科的基礎。在國內較早開展開顱手術,並在本市和全國享有較高聲譽。五十年代學習蘇聯巴甫洛夫學說,學習西方先進的醫療技術,較早開展國內角膜移植,並在國內較早開展了低溫麻醉下心臟直視手術,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六十年代開展內分泌臨床工作,開始研究鈣磷代謝。為國內內分泌專業及開展臨床工作較早的醫院。七十年代開展起搏器及鋰電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功。在本市第一家開展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研究和治療。八十年代泌尿外科開展腎移植手術九十例。大力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如皮膚科治療,各科均設有中西醫結合門診
九十年代以來,醫院各專業全面發展,確定了我院在天津市的醫學中心地位: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型胰腺炎、重症膽管炎、敗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難、危重症的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普通外科開展了肝臟和小腸移植,並在肝、膽、胰腺、乳腺、胰島細胞瘤、胃腸等常規手術的治療和腹腔鏡外科等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內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骨代謝病治療與研究水平中居全國領先;神經外科在顱腦腫瘤、脊髓腫瘤、腦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療以及腦腫瘤的基礎研究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顱腦損傷病理及臨床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神經內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錐體外系疾病的發病機理實驗和臨床診療的研究、癲癇的發病機理、臨床診療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核醫學科在甲狀腺疾病的診療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療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影像醫學科在神經系統疾病、腎上腺腫瘤影像診斷、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和骨礦含量測定的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護理工作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隨著六十年來醫院的不斷發展和擴大,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護理隊伍的建設和護、教、研等各項工作也得到極大發展。
建院初期,護理隊伍僅為50餘人。1949年解放後,隨著醫院病床數的增加,護理隊伍逐步擴大到130餘人。雖然文革中護理隊伍遭到破壞,但經過1972年後陳路得副院長的大力恢復與建設,護士在數量上增加到276人,綜合素質方面也有很大提高。近年來,隨著醫院的發展及壯大,截止2005年全院共有護理人員902人,科護士長9人,護士長58人,其中主任護師2人,副主任護師9人,取得碩士學位3人,本科學歷以上人員占7.2%,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54.97%以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活躍在臨床一線。在管理機制方面,護理部於1979年在天津市率先實行“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管理體制,並逐步推廣和完善。在1998年出台護士長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的基礎上,自2000年開始經過多次實踐,在全市率先創建了護士長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模式。2001年實行新職工三年輪轉制,2002年實行護士長崗位競聘,實現護理人事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建院初期的護士督導為醫院護理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在經歷了文革的摧殘後於1972年又重行崛起,恢復了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重新制定出各項護理工作質量標準,加強各項護理質量管理。發展到今日的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護理質量標準得到進一步修繕,管理職能不斷擴大,其中重點是護理質量目標策劃;為護理服務提供過程控制;在護理工作各項環節中完成測量、分析和改進,及時採取預防、糾正措施,保證護理安全及終末質量,做到持續改進。同時管理力度不斷加強,並於2005年7月份實行《護理質量管理制度》,設立了專項獎勵基金,獎勵在護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科室及個人,為臨床護理質量保駕護航。
醫院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從1946年創建,六十年來得到逐步健全。尤其在1993年的醫院等級評審、2003年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貫標和2005年醫院管理年及醫院等級評審(複審)具體要求的貫徹,使之得到更進一步的規範和完善,最終形成了護理程式檔案、護理作業檔案公共冊、護理作業檔案專科冊、護理作業檔案補充冊。
在醫院基礎設施擴建過程中,南樓、主樓、新門診大樓、外科中心相繼竣工啟用。護理部對護理單元進行了物品的規劃、配備和區域的布局設計,達到設施標準化、規範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醫院護理工作模式也從最初的功能制護理髮展到八十年代的責任制護理。九十年代初,護理部配合整體護理的開展,首批建立了8個整體護理模式病房。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對整體護理工作的不斷理解,已成為護理工作的一種服務理念,並逐步得到強化,已深化到日常的各項護理工作中。1999年門診實行護士24小時導診、婦產科開展“嬰兒撫觸”技術;2001年起每年開展“5.12”護理專家諮詢;2004年開展住院病人溫馨服務。這些特色服務項目的開展,拓展了護理服務內涵,提升了護理服務水平。<,SPA,Nlang=EN-US>,
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護理業務新項目及科研的開展。從五十年代配合全國率先開展的“無痛分娩”、“角膜移植手術”護理,直至九十年代以後“小腸移植術”、“同種異體肝移植手術”、“同種異體心臟、腎臟聯合移植手術”、亞洲第一例“左心室輔助泵後同種異體心臟移植手術”等護理技術,都在全國範圍內達到護理領先。近年來,護理部更加重視並積極開展科研工作,自1991年至今,已完成9項科研項目、5項新技術填補天津市空白、2項專利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級、市級、局級獎項。積極開展QC小組活動,有30餘項QC成果獲得國家級、市級優秀成果獎。
自建院以來,從建立院辦護校、天津市護士學校分校到天津醫科大學護理系的籌建、編寫教材、臨床教學及實習,醫院護理專家培養了大批中專、大專及本科護理人才,為全國及天津市的護理隊伍建設作出了貢獻。護理部還重視臨床護理人才的全面培養,繼續教育及對外交流在“文革”後逐漸加強,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護理部共承擔1項國家級和3項市級繼續教育課題,並在院內開展初級、中級及全員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多名護理骨幹前往國、內外著名醫學院校及醫療機構進行深造。並多次接待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際護理專家交流訪問,國內知名醫院護理工作觀摩團兩次前來觀摩交流,對外交流活動促進了護理隊伍的素質培養和梯隊建設,也極大地提高了我院護理工作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地位。
自建院以來,無論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赴朝醫療隊、抗擊印尼海嘯國際救援隊,還是應對國內的地震、火災、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護理人員都是實施人道主義、救死扶傷的主要力量,並因此榮獲多項國際、國家授予的集體和個人獎項。特別是在抗擊“非典”戰役中,護理部共選派102名護理骨幹,出色完成了救治任務,實現零感染,分別獲得國家級、市級先進個人、津門女將、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優秀黨團員等榮譽稱號。
自1951年天津護理學會成立,陳路得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以來,醫院護理人員在歷屆理事會、專業委員會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職務,承擔了大量工作,至2006年第七屆護理學會共有20名護理人員擔任各級職務,在天津護理事業發展中,體現了總醫院的護理學術骨幹作用。
自1946年建院,陳路得同志在平凡的護理事業上工作了60餘載,為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及護理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獲得了天津市一級優秀護理工作者稱號,並於1987年6月12日榮獲國際紅十字委員會頒發的第31屆南丁格爾獎。同時歷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天津市政協常委,中華護理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護理學會天津分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2000年8月6日因病辭世,終年86歲。身後留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遺囑:將遺體捐獻給天津醫科大學,將個人全部財產及南丁格爾金質獎章捐給醫院。她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獻身護理事業的光輝榜樣。

科技工作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科研工作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是現代化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天津市大型醫學中心之一,我院始終堅持科教興院戰略,以臨床套用研究為主體,以基礎研究為依託,逐年、逐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醫院重視科研管理,注重人才培養和學術梯隊建設。數年來成果卓著、人才輩出,學術水平穩步提高。“九五”期間,我院承擔局級及以上科研項目92項,共獲得資助292.1萬元。而“十五”期間,無論課題項目數還是課題經費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2005年一年所取得的經費數就相當於“九五”期間的兩倍。從1996年始10年間共對138項課題進行了鑑定工作。其中“十五”期間,有80%的鑑定項目達到國際水平。
1996年~2005年,我院共獲得天津市科技獎62項。而在近五年中,獲得的高級獎項數目明顯提高,特別是在自然科學獎中,有了新的突破。近十年來,我院大力開展新技術工作,並將這些技術按照國家要求套用於臨床,有247項新技術填補了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的空白。近五年,其項目數是前五年的兩倍。十年來,我院發表的學術論文數始終位於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的前列,共發表3239篇學術論文。近五年來,我院更加重視科研論文發表的層次和水平,被SCI收錄的論文也逐年增多。為了與國際接軌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我院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參加中華醫學會及其各級分會主辦的學術會議,使本院醫師籍此捷徑迅速獲得相關科技信息,了解國內外同專業的發展概貌。我院與中華醫學會天津分會合作,結合繼續醫學教育,先後承辦“全國骨質疏鬆學術研討會”。“全國胃腸動力學術會議”、“骨科進展研討會”、“華北地區醫學影像放射學會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SARS”、“北方醫學科技論壇2003’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學術研討會”、“全國心臟介入會議”、“全國磁共振學術會議”,多層面的學術交流,提高了我院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水平和業務素質,促進了對自身位置的客觀審視,並增強了危機意識和緊迫感。
學科是醫院科研工作乃至醫療、教學、預防工作的重要支撐。重點學科是醫院的主幹學科,其發展和水平集中代表了醫院的特色和優勢,是牽動醫院科技進步、帶動其他學科共同發展的龍頭。集中力量建設高質量、有特色的學科,使之成為高等院校科學研究中心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是一項帶有戰略性的措施。“211工程”是我國教育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推進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我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科”、“神經外科學與神經病學學科”和“內分泌學科(臨床)”被列入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醫院非常重視重點學科的建設,及時總結並認真解決重點學科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注入資金,為重點學科的發展注入活力。按照學科建設規劃,政府撥款255萬元。我院在克服各種困難後,自籌經費440萬元,其中80%用於購置學科建設需要的大型儀器、設備,以及改善重點學科的實驗條件,提升科研水平。
2002年國家教委對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進行整體驗收,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各學科均已按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畫,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建設內容,全面實現了項目預期建設目標,高質量、超額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多項代表學科發展水平的標誌性成果。2001年6月我院“神經外科學與神經病學學科”、“內分泌與核醫學學科”、“影像醫學學科”三個學科入選市級重點學科。2004年又有6個學科成為校級重點學科,他們是:“骨科學學科”、“婦產科學學科”、“消化病學學科”、“呼吸病學學科”、“心內科學學科”、“感染科學學科”。“九五”期間醫院又進一步確立了院級重點學科,其目的是通過3-6年的院內資助,使這些重點學科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向上上一個新台階,目標是有能力承擔部、市級課題和引進“拳頭”技術,力爭在某個領域居本市的龍頭地位,進而邁向國內領先水平。首批列入院級重點學科的是“婦產科學學科”、“皮膚病學學科”、“呼吸病學學科”、“心內科學學科”、“泌尿外科學學科”和“麻醉學學科”。
為了促進科技創新工作,我院鼓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課題申報,同時鼓勵申報專利。“十五”期間,我院共獲得專利19項。已有3項科研成果成功進行了轉化。2000年, 《科技通訊》創刊,旨在宣傳我院科技工作、鼓勵先進、挖掘人才、創建環境、促進科技工作的開展。目前已出版10餘期,成為我院重要的科技工作宣傳工具。 “十五”期間,我院藥物臨床試驗基地達到6個。同時積極拓展臨床藥理研究領域,臨床藥理研究涉及的科室已經達到30個。承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藥理研究任務100餘項。
在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在院領導的支持下,成功地舉辦了由天津市科委、天津市衛生局、天津醫科大學主辦海河醫院承辦的“北方醫學科技論壇2003’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學術研討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和天津市市長戴相龍親切會見了與會的專家,天津市副市長張俊芳在會上致辭,市委常委陳超英也參加了這個會議,並就天津的抗擊非典工作主持了專家座談會。該論壇會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天津媒體以及全國數家網站均進行了廣泛報導。實驗室是科研工作的基地,是醫院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十五”期間,我院投巨資重新建設了5000m2的實驗中心;為方便學術交流,又在新實驗中心修建了設施完備、功能現代的科學會議廳,並安排專人實施管理、維護和服務工作,科學會議廳面向全院的科技工作開放。新實驗中心的建立,顯著改善了醫院的科研環境和科研條件;1998年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台了《中醫藥科研實驗室分級登記管理辦法》,並於1999年7月開始受理。我院根據實驗室建設規劃和發展目標,以及市衛生局的通知精神,於2005年9月及時組織中西醫結合外科“消化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實驗室”和中醫科“中藥藥理學實驗室”進行中醫藥科研實驗室的二級登記申報工作,並於當年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

教學工作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建院初期天津中央醫院的醫療水平屬國內一流。由於技術實力雄厚,全國10餘所醫學院校紛紛派來學生實習,如私立遼寧醫學院、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國立山西醫學院、河北省立醫學院、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國立江蘇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同德醫學院、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國立河南大學醫學院等。實習專業以臨床醫學為主,還有藥學、護理、麻醉等專業實習,實習學生總數可達70人。另外,根據政府衛生部辦院宗旨要求各中央醫院為地方醫院訓練臨床人員,天津市總醫院(中央醫院)負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熱河、察哈爾、綏遠七省及北平、天津、青島三市地方醫院的專業人員培訓,列入計畫的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進修班每期一年,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畫和要求。1953年,受衛生部委託舉辦第一期全國神經科進修班。1956年天津醫學院成立後,總醫院為基礎醫學教研室輸送了一批講師和教授。被國外著名學者稱為“中國鈣磷代謝知識之父”的著名內分泌專家朱憲彝教授首任天津醫學院院長兼總醫院院長;趙以成教授為我國傑出的神經外科創始人;總醫院腦系科成為我國神經外科的發源地;影像醫學是神經放射學的發祥地;我國實施第一例開顱手術的是趙以成教授;第一批開展心臟直視手術的是張天惠教授;我國首次創用脊柱截骨術治療強直性脊柱類駝背畸形的第一人是劉潤田教授,第一本《頭顱CT診斷學》問世的作者是吳恩惠教授;出版第一本《皮膚病學》的作者是朱德生教授;打開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第一頁的是吳鹹中教授;進入地甲腫防治領域第一人是朱憲彝教授;總醫院在內科內分泌與代謝、腹部外科、胸部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婦產科、腦系科及耳鼻喉科等專科技術方面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形成了具有專科特色的綜合性教學醫院。70年代受國家衛生部委託舉辦內分泌、影像醫學、神經病學部辦班108期。培養學員3000餘名。隨著醫學院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80年代醫院配合醫學院開辦了繼協和醫院之後第二家醫學系八年制,培養了八屆近160名學生。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本科護理系,以後相繼開辦了生物醫學工程系、影像醫學系及麻醉專業和兒科專業。
醫院有教師745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7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全院教師總數50.2%,教師中博士學位、碩士學位453人,占教師總數60.8%,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導師185人,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銜專家,享受政府津貼44人,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人員460人。 醫院教學基礎設施完備,可容約500餘名學生上理論課,有電教室、多媒體演播製作室、技能訓練室、示教室近30餘間,還有16個教研室、教學辦公室、資料室、印刷室等。 醫院設有7個研究所,2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授權點。醫院設有66個科學研究實驗室,設備先進齊全,萬元以上實驗儀器1156台(件),可供七年制學生和研究生作科研課題。醫院圖書館藏書3.56萬餘冊,期刊類744種,其中外文刊物134種,中文刊物610種,有2000餘種英文全文資料庫(軍圖),6000餘種中文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圖書館實現網路化,配備電腦65台,24小時開放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文獻查詢和上網閱讀服務。醫院承擔著醫科大學醫學系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醫學影像系、護理系、衛生系、生物醫學工程系、麻醉專業、兒科專業、護校教學任務以及醫科大學成教學院、二級學院部分教學任務。自1999年開始承擔中西醫結合國際學院臨床醫學系留學生英文教學任務。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院在多年的教學中,把“三基”訓練貫徹於醫療、教學的始終。形成從主任到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的以突出醫學基本功的傳、幫、帶傳統,無論是見習醫生、實習醫生還是進修醫生都能感受到醫院的教學氛圍,90年代以來,醫院教師在天津市、醫科大學等多媒體課件比賽、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外語講課大賽頻頻獲獎、名列前茅。醫院的三級醫師查房數年如一日,以其為主線涵蓋了二級學科總查房、教學查房(英語教學查房)、示教查房,專家評教查房,以及各種病例討論(疑難、術前、出院、死亡病例)等。濃厚的學術氛圍培育和造就了中青年教師,潛移默化地激勵了年輕醫師的帶教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各級醫師臨床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在這片醫學的沃土中茁壯成長。
人才是醫院發展後勁的體現,是醫院的希望與未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院經過創業奮進和多年的教學磨練,訓練了一支奉獻於臨床教育事業的,穩定的專家隊伍和逐步成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我院老一輩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趙以成教授嚴謹教學,誨人不倦;俞靄峰教授心凝醫壇半世紀,桃李滿天下,魂系婦孺五十載,豐功留中華;以及醫院名譽院長吳恩惠教授一生以“止於至善”為座右銘永遠勤勉,並於2006年榮膺國家級教學名師;德高望重的神經內科陳世畯教授,高超的教學技藝,崇尚“懸壺濟世”的醫德;浦佩玉教授心繫事業,別無他求。他們為人師表的教師風範給我們教師以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楷模帶出了一批批醫德高尚、業務精湛、為人師表的中青年師資隊伍。總醫院人換了一批又一批,然而“嚴謹、求精、奉獻、攀登”的精神卻永遠的保留和繼承下來。
文革後恢復聯考以來,我院培養醫學專業本科生4022名(按實習生人數統計、不包括理論授課及各小系學生人數),已培養研究生1782名(不包括在學的),已培養留學生253名,還培養了27名來自15個國家的研究生,其中有4名博士生,接受了來自16個國家的42名進修生、國外醫學院實習生。最早培養的神經外科、內分泌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神經放射學科的學員已成為全國各醫院學科的奠基人。培養的學生遍布國內外,部分已走向領導崗位,部分已成為學科帶頭人或專業的技術骨幹,他們在學術領域醫療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得益於總醫院這片教學沃土中的醫療實踐和刻苦鑽研,得益於老一輩醫學專家、教育家言傳身教,無私奉獻。

醫院管理

(一)管理體制

1951年按照天津市衛生局第一屆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醫院加強和改進了制度建設,建立了院務委員會集體領導制。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醫院廢止了“文革”中形成的黨政合一的革命委員會體制,實行了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科主任負責的新領導體制,明確科室職責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逐級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指引下,醫院進行了全面的管理體制改革,並經過幾年的深入與發展,逐步將管理模式向更高的標準推進,逐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1998年以後,根據市委教衛工委決定,醫院實行了黨委保證監督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2002年5月,醫院在全市衛生系統率先啟動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多次聘請國內、外專家將ISO9001:2000版醫院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實施指南》對全院中層領導幹部進行了講解,編訂了我院《管理公共冊》、《護理公共冊》、《護理專科冊》、 《臨床公共冊》等全部醫技科室和職能處室作業檔案。為更好地落實質量管理工作,在加強院長質量查房工作的同時,醫院還按照“三級PDCA循環”(PDCA循環即“戴明環”,P-PlanD-DoC-CheckA-Action)標準,增加了職能處室預查房工作,使醫院管理工作向著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使此項工作在衛生部醫院等級評審工作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二)人才培養

醫院始終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建院初期,一批協和醫院、北大醫院、齊魯醫院和歐美留學歸國的醫學專家如:朱憲彝、趙以成吳英愷俞靄峰、虞頌庭、王忠誠、張天惠、張成大、郭倉、王世勛、楊濟、步豐駒、袁佳琴、梁華堂等匯集我院。六十年代人員培養的主要模式:送學校脫產學習、送有關兄弟單位進修、在實際工作中培養。“九五”期間:醫院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百萬元青年人才培養基金實施方案》,同時啟動了該項培養工程,在此期間,醫院不斷加強人才工作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學科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院人才隊伍顯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學科、學術帶頭人隊伍年輕化。二是學科隊伍整體趨向高學歷化。三是中青年技術骨幹已成為醫院醫、教、研工作的主力軍。
“十五”期間,根據醫科大學建設的總體發展和“211”工程的建設目標,緊密圍繞重點學科建設,以培養重點學科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創新梯隊為核心,以全面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素質為重點,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遴選和使用的有效機制,培養了一批有專業技術專長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建立一支年齡、知識、職稱結構合理,醫、教、研綜合實力強,重點學科優勢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專業技術隊伍。2002年底,醫院出台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新世紀人才選拔實施辦法》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青年專業技術骨幹選拔實施辦法》。 “九五”“十五”期間,醫院先後推薦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市131人才工程、衛生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天津醫科大學跨世紀人才及青年技術骨幹、新世紀人才選拔。並於2003年、2005年、2006年選拔出三批院級新世紀人才及青年技術骨幹。目前,醫院有天津市“131”人才醫科大學跨世紀人才19人,醫科大學青年技術骨幹32人,醫科大學新世紀人才5人,院級新世紀人才31人,院級青年技術骨幹25人。5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得國家人事部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天津市榮譽授銜專家5人,天津市授銜專家7人。2003年、2005年我院均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集體

(三)人才梯隊

全院在編在崗職工2439人,專業技術人員2176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09人,中級職稱人員845人,初級職稱人員922人。博士學位人員84人,碩士學位239人。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169人。醫、教、研人員(691人)中:高級職稱比例為40.6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323人)比例為46.75%,其中45歲以下人員(498人)中碩士及以上學位(235人)比例為47.2%,博士學位(66人)比例為13.26%;45歲及以下(37)正高級職稱人員(151)為24.5%;40歲以下(85人)副高級職稱人員(199人)為42.7%;醫教研隊伍平均年齡為40.6歲。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醫療、教學、科研隊伍(142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90人)比例為63.4%;其中45歲以下人員(103人)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71人)比例為69%、博士學位(30人)為29%。其中40歲以下人員(80人)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59人)比例為73.8%、博士學位(26人)為32.5%。多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均由中青年專家擔任學科帶頭人。
醫療人員691人,護理人員938人,技術人員383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164,行政後勤人員263,床位和醫療人員比:1:0.48,床位和護理人員比:1:0.65。

(四)設備管理

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和自籌資金,引進一流設備,服務於我院科、教、研及臨床,造福百姓。從引進我國第一台大型貴重精密醫療儀器設備CT機,到90年代利用法國政府貸款引進的數字胃腸機、各種X光機。利用銀行貸款引進的MRI設備。利用以色列貸款引進的ECT設備。以及CT、LA、X刀、CR、藥物濃度檢測儀、流式細胞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手術導航系統等。醫院注重進行大型貴重儀器設備成本效益分析,合理使用大型檢查設備,陽性診斷率高。同時醫院制定設備折舊、收入還款制度,提高了設備投資效益。利用先進的設備使我院培養了大量人才,發表論文數千篇,解決了許多臨床疑難問題,進入21世紀利用以色列政府貸款引進PET—CT設備,其主要用於早期腫瘤診斷及轉移瘤的診斷。先進的設備、領先的技術為我院醫、教、研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醫院擁有萬元以上先進醫療設備近2301台套,設備註冊資金超過4億元。

(五)後勤管理

改革開放後,進一步明確了後勤管理的職能,既要保證全院的水、電、氣、製冷、供暖、通訊、物資供應、洗滌及日常維修的正常運轉,全心全意為醫、教、研服務、為職工服務。2003年我院開始做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通過幾次內審後勤處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各項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建立程式檔案及作業檔案80餘個,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確後勤服務質量目標是主動、及時為全院各臨床科室服務,基本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不發生兩漏(漏水、漏電),做到兩滿意(職工、患者滿意)。
醫院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及醫院現代化設備和先進技術的引進,使後勤工作涉及的範圍和知識面越來越廣,針對後勤工種多、技術性強、攤子大、範圍廣的特點和職工年齡偏大,整體文化層次偏低的情況。後勤領導班子從管理上注重全員教育,提高后勤隊伍的整體素質,圍繞醫院的中心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項教育,狠抓崗位責任制和崗位技術培訓,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開展承諾服務,以辛苦我一人,方便第一線的敬業愛崗精神,積極主動的為臨床一線服務,下收下送,維修上門已經堅持多年。結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醫院等級評審對後勤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人負責”、“有人監督”的工作機制,使職工在制度的約束下形成統一的模式,促進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後勤服務保障為醫院整體工作正常運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

(一)黨的建設

院黨委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保證、監督和政治核心作用,落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職工堅持正確的辦院方向,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做貢獻。院黨委一貫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不斷探索和實踐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從組織、思想和作風等方面加強和改進醫院黨的建設。建立黨員教育基地,以最佳黨日、主題實踐活動、黨員佩戴黨旗上崗、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民主評議黨員等活動為載體,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經過多年發展,醫院現有11個黨總支、65個黨支部,1090名共產黨員。1999年,院黨委獲天津市教衛系統先進黨組織。2003年被中組部授予“抗擊非典型肺炎先進黨組織”。

(二)思想政治工作

院黨委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院職工,不斷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對全院職工進行政治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了職工隊伍思想健康向上和醫院正確的辦院方向。在歷次抗洪救災、抗震救災和防治非典型肺炎和印尼海嘯國際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重,均出色的完成了任務。2002年,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獲全國“衛生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會”。

(三)統戰工作

醫院現有市人大代表1人、政協委員5人、民主黨派的成員191人、無黨派人士和各類統戰人士逾千人。院黨委堅決貫徹新時期統戰工作方針,對統戰人士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對僑聯和民主黨派組織大力支持。在堅持德才兼備原則的前提下,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放手使用。大力支持民主黨派組織開展活動。調動積極性,充分發揮統戰人士投入醫院發展建設和各項工作中的作用。

(四)精神文明和醫院文化建設

多年來院黨委以醫德醫風建設為主線,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建立《醫德醫風考核標準》、《醫務人員言行舉止行為規範總體要求》、《各科室崗位文明服務用語規範及忌語》、《實行規範化文明服務對患者的承諾》、《廉潔行醫若干規定》、《違反服務承諾責任追究有關規定》、《工休座談會制度》等20項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全院職工以病人為中心,文明優質服務,得到患者好評,每年患者表揚信和錦旗多達500餘件。
在院黨委的領導下,醫院文化建設蓬勃開展,“質量永恆,誠信無限。文明優質,持續改進”的理念深入人心;院歌、院徽、《總醫院人》刊物等激勵和凝聚著人心;醫院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極大的活躍職工文化生活。先後組織了多次大型歌詠比賽。組建民樂隊、西樂隊、男女聲合唱隊、時裝表演隊、足球隊、桌球隊等,聘請藝術院校和專業團體教師定期來院輔導。經過多年發展,我院職工文體活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多次在全國、市、區級比賽中奪魁。醫院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天津市文明單位

醫院前景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2005年,醫院深刻領會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醫學中心建設為基礎,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十年發展規劃”,10年內將醫院建設成三名(名院、名科、名醫、)醫院和國內一流、亞洲先進的醫學中心。2005年5月29日,醫學中心擴建一期工程——外科大樓竣工啟用,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層高16層,設病床724張。中心設有手術室面積為5,000平方米,14間層流淨化達到萬級的手術間和2間達到百級的手術間,各層均有重症監護室,可為病人提供國內一流的手術室設施及裝備。

外科大樓設有普通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腫瘤科、婦科、產科、兒科及幹部保健部、急救中心、先進的外科綜合重症監護病房(SICU)、及目前國內先進的500平方米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樓頂設有現代化的停機坪,以備遠程急救病人使用。外科大樓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設有屋頂花園、銀行、花店、商務服務中心等,並在每3層樓之間設定一處共享空間,為患者提供優雅、舒適、方便、高質的醫療環境和服務。在外科大樓開業之際, 《天津日報》以整版的篇幅,刊發了“亞洲醫學航母津城起航”的稿件,詳細介紹了我院今後10年的發展目標和醫學中心建設,圖文並茂,在全市醫療系統中引起較大反響。12月6日,外科大樓與主樓過街天橋工程竣工通行,天橋橫跨鞍山道,全長180米,高9米,寬6米,既緩解了醫院門口鞍山道上的交通壓力,又保證了東西院的人流通行安全,為醫患開通了綠色通道。

隨著外科大樓的全面正式啟用,醫院對科室布局進行了重大調整,根據各科情況重新編訂了病床數量,2006年將全院病床數由原來的1043張,擴充到1600張,同時對門診就醫流程進行了調整,並對主樓住院病房進行了裝修,改善了患者的就醫環境,緩解了患者住院難、看病難的供需矛盾。2005年醫院以外科大樓啟用為契機,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醫院的不斷發展,全院醫療業務指標均顯著提高,門急診量較上一年分別增長了10.4%和18.9%,手術例數增長了8.9%,醫院呈現出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進入了輝煌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

大事記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1949年解放初期,國家處於重建政權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醫院也進入恢復發展階段。1949年5月,醫院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設立了團支部,同年12月,中國共產黨組織在醫院正式公開,並成立了醫務工作者工會,1950年4月中央醫院改名為天津市立總醫院。1951年1月26日天津市衛生局召開了第一屆衛生工作會議,貫徹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制定的“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面向工農兵”的衛生方針,醫院加強和改進了制度建設,建立了院務委員會集體領導制,調整、擴建了部分科室,成立了醫務科,醫院設定漸趨合理。1953年市政府投資建立了新門診大樓,面積達6,000平方米,使醫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1956年10月,天津市人民委員會第三次行政會議正式通過了“關於天津市立總醫院改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決定,其任務是擔負醫療、預防、教學、科研和培養幹部等工作,總醫院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綜合性大學醫院。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恢復,醫院規模不斷擴大,病床數由1949年的234張發展到1956年的464張,職工人數由1949年的451人增加到1956年的919人,年門診量增加到471,335人,年住院病人增加到9,600人,廣大職工和知識分子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醫院有了較大的發展,成為當時天津及華北地區規模大、技術高、人才薈萃、實力雄厚的綜合醫院。
自1957年,我們國家受“左”的路線衝擊,政治運動接踵而來,但是,醫院並沒有完全被“左”的思想沖昏頭腦,在肅反和反右中,醫院的高級知識分子中沒有戴帽子的“右派分子”,在組織處理上,沒有傷害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全院職工的情緒是飽滿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仍然蒸蒸日上,正像朱憲彝院長所說:“1957年是總醫院的黃金時期”。
從1961年開始至1963年,醫院根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針”對醫院工作進行了整頓,通過恢復和健全必要制度、確定責任、明確任務等幾項工作,頗見成效,到1963年底,醫院的規模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全院職工1111人,開放床位675張,日均門診量2,000人次,設有13個臨床科室,12個臨床教研組。

1972年,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抽調了醫院一批骨幹力量,如泌尿外科馬騰驤教授、內科甘幼強教授等,籌建了“天津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即現在的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此後,市衛生局從醫院腦系科抽調10餘名技術骨幹,幫助第一中心醫院和第二中心醫院建立腦系科。這些骨幹力量,許多都成為這些醫院的學科奠基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區發生7.8級特大地震,波及天津,傷亡嚴重。地震發生後,醫院立即成立了臨時指揮部,建立了5個臨時接待站和9個搶救組,共搶救傷員10,508人,收住院病人914人。地震期間,醫院還派出5批醫療隊、救護防疫隊和城市衛生工作隊,由於在抗震救災中成績突出,醫院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醫院進入了解放思想、拔亂反正、全面治院的新的歷史時期。首先廢止了“文革”中形成的黨政合一的革命委員會體制,實行了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科主任負責的新領導體制,明確科室職責,逐級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對屬於冤假錯案的35人全部平反昭雪、恢復名譽,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改善了知識分子工作和生活條件。隨著思想的解放,醫院開始嘗試經營化管理的方式,按出勤實行獎勤罰懶政策,並且開始初步嘗試成本核算、定額管理等經濟管理方法,有效地扭轉了“乾不乾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大鍋飯”局面。在各項工作逐漸起步的基礎上,1980年—1982年,醫院先後建立了天津市神經病學研究所和天津市放射診療研究所。
1984年1月,經天津市教衛委和醫學院批准,醫院進入了全面改革階段,在領導體制上實行了院長負責制,職能科室實行崗位責任制,臨床科室實行了崗位技術綜合評價責任制,醫技科室實行了技術經濟承包責任制,後勤科室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建立了初期的核算分配管理系統,經過改革,醫院擴大了服務、提高了醫療質量,從1984年至1987年門診量均超過了100萬人次,急診量每年高達23萬人次,居全國之首。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醫院建成了12,100平方米的八層住院部大樓,投資871萬元。同年,醫院又被國務院列為“七五”期間建設的全國十八所重點醫院之一,經國務院批准,由衛生部和國家計委具體實施,經過三年緊張的施工,1989年9月30日建築面積25,707平方米、總投資2,360萬元的十四層住院部大樓投入使用。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講話為我國的改革開放鼓起了風帆,在《講話》的指引下,醫院黨委進一步明確了的方向,提出了“醫院發展、社會受益、職工富裕”的改革思路,結合醫院實際,重點進行了醫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從用工制度、分配製度上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大鍋飯,克服平均主義,調動職工積極性。從1992年12月開始,醫院創“三甲”工作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1993年7月15日經天津市醫院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確定總醫院為天津市首家“三級甲等”醫院。
1998年醫院晉升為副局級單位,並以較高分數通過了全國“百佳醫院”的評審,醫院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8年5月市委教衛工委和醫科大學黨委對醫院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班子上任後,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統攬全局、突出重點,對醫院進行了大膽改革,首先提出了“振奮精神、整頓秩序、嚴肅紀律、改善服務”的十六字工作方針,調整了三分之二的科室主任,把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骨幹推上領導崗位,強化層次化管理,推行科主任負責制,將權力充分下放給科室,形成高效能的管理系統,調動了科室積極性。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職工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發生了很大變化,改革初見成效。1998年7月28日醫院召開了第四次教職工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健全了醫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使醫院管理與決策有了更廣泛的民眾基礎,使職工參政議政、民主管理醫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999年5月18日醫院新門診樓投入使用,為主動適應醫療市場需求,改變計畫經濟的思維模式,醫院加大了管理力度和布局調整,提出了“新大樓、新機制、新管理、新氣象”的口號,對原有病區和部分科室進行了調整。門診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0,775人次,全年總收入增長了30%,病床數由913張增加到1003張,病床使用率由原來的89.8%增至98.7%。

2000年,醫院在前幾年巨觀改革的基礎上,各項管理工作進入細化階段,在科室擴充調整後,醫院著重進行了科室工作改革,推行“經管醫師負責制”,即保證患者門診——病房——手術——術後恢復——出院隨訪的一條龍服務,全科醫護人員實行定崗定編、評聘分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雙向選擇,調動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醫院住院病人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啟動使用,各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全部實行計算機聯網,實現了住院病人住院登記、床位管理、計費、檢查、化驗、取藥的信息化管理。全院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外科、二級學科的內科、外科申報博士授權點和碩士授權點均獲得通過。
2001年市委、市政府對天津市醫療衛生資源進行重大調整,將醫院確定為天津市三大醫學中心之一,醫院搶抓機遇,制訂了醫學中心擴建規劃。實現如此大規模的工程,資金是重要保證,為搶機遇,實現醫院的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建成現代化醫學中心的宏偉目標,醫院積極籌措,努力運作,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與中國銀行簽訂“銀醫合作”協定書,中國銀行將對醫院提供信貸、融資、結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全力支持醫學中心建設。2001年在天津市衛生局評審出的14個重點學科中,我院占有3個學科,居各院之首。同時,通過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醫院順利通過國家“九五”“211”工程的驗收,使科研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002年,醫院以思路創新帶動機制創新,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在全市醫療系統中率先開展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工作,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重新修訂了醫院的各類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文化和內涵建設,開展了職工素質教育工程,分門別類地組織安排講座、培訓、研討、演講、競賽、評優等活動。同時根據醫學中心重點學科的發展規劃,醫院還著眼於打“名牌”戰略,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實現醫院以科技促文化,以文化促品牌的科技、文化興院雙重戰略。
2002年8月我院引進了華北地區第一台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瞄器/多排螺鏇CT)系統,該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影像設備,標誌著醫學影像從傳統的解剖診斷進入到功能、代謝、分子影像診斷水平。
2003年初,我們國家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4月27日起,醫院分別派出三批醫療隊支援肺科醫院,在22天的時間裡,共收治了21位“非典”病人,成功搶救了8名危重非典患者,醫療隊員無一人被感染。隨著天津市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以總醫院為主組建海河醫院(“非典”定點醫院),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領導和職工日夜奮戰,於2003年5月13日正式接收病人。“非典”期間海河醫院成功搶救危重患者10人,68名確診和疑似病人治癒出院,來自總醫院和全市12家醫院的1,000多名醫療隊員無一例被感染,取得了“非典”戰役的全面勝利
2003年,按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精神,醫院進行了建院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評優活動,通過全院職工投票,共評選出34個先進集體,280名先進個人,醫院召開了全院大會,進行了隆重的表彰和獎勵。
2003年1月,醫院舉行了朱憲彝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圖書館舉行了朱憲彝教授塑像揭幕儀式,隆重悼念了這位德高醫粹的老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2003年3月,醫院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教育衛生資源的重大調整,按照天津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承擔了整建制接收天津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重任,在這次接收工作中,共接收醫大三院職工837人。
2004年我院按照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追求高水平、實現新跨越”總體要求,將醫學中心工程建設作為醫院發展的至高點,在高水平、高質量地進行醫學中心一期工程建設的同時,進行了二期工程建設的規劃和立項申請以及三期工程建設用地的控規,為實現醫學中心整體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醫院深刻領會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醫學中心建設為基礎,制定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十年發展規劃”,10年內將醫院建設成三名(名院、名科、名醫、)醫院和國內一流、亞洲先進的醫學中心。2005年5月29日,醫學中心擴建一期工程——外科大樓竣工啟用,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層高16層,設病床724張。中心設有手術室面積為5,000平方米,14間層流淨化達到萬級的手術間和2間達到百級的手術間,各層均有重症監護室,可為病人提供國內一流的手術室設施及裝備。

外科大樓設有普通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腫瘤科、婦科、產科、兒科及幹部保健部、急救中心、先進的外科綜合重症監護病房(SICU)、及目前國內先進的500平方米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樓頂設有現代化的停機坪,以備遠程急救病人使用。外科大樓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設有屋頂花園、銀行、花店、商務服務中心等,並在每3層樓之間設定一處共享空間,為患者提供優雅、舒適、方便、高質的醫療環境和服務。在外科大樓開業之際,《天津日報》以整版的篇幅,刊發了“亞洲醫學航母津城起航”的稿件,詳細介紹了我院今後10年的發展目標和醫學中心建設,圖文並茂,在全市醫療系統中引起較大反響。12月6日,外科大樓與主樓過街天橋工程竣工通行,天橋橫跨鞍山道,全長180米,高9米,寬6米,既緩解了醫院門口鞍山道上的交通壓力,又保證了東西院的人流通行安全,為醫患開通了綠色通道

天津市三甲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全國百佳醫院

安徽省立醫院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
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
包頭市中心醫院
寶坻縣人民醫院
寶雞市中心醫院
東風汽車公司中心醫院
敦煌市醫院
福建省立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高州市人民醫院
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
海南省人民醫院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吉林省人民醫院
吉林市創傷醫院
吉林市中心醫院
濟南軍區150醫院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
簡陽市人民醫院
江蘇省中醫院
江西省人民醫院
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
江陰市人民醫院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附屬鐵路醫院
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邵武市立醫院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
瀋陽軍區210醫院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四川省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四川省綿陽市精神衛生中心
四川省人民醫院
西安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西藏自治區第一人民醫院
淅江省人民醫院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北京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北京市東城區隆福醫院
北京中醫醫院
長春市中心醫院
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
成都市第叄人民醫院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大慶油田總醫院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
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
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
解放軍總醫院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
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
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遼陽市第叄人民醫院
柳州市人民醫院
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
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
內蒙古自治區醫院
內蒙古自治區中蒙醫院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南京腦科醫院
濮陽市人民醫院
青島市市立醫院
青海省人民醫院
青海醫學院附屬醫院
清遠市人民醫院
瓊海市人民醫院
三明市第二醫院
山東省立醫院
山東省臨沂地區中醫院
山西省普中地區第二人民醫院
山西省人民醫院
山西省眼科醫院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陝西省扶風縣人民醫院
陝西省人民醫院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重慶叄峽中心醫院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醫院
重慶市銅梁縣中醫院
重慶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諸城市人民醫院
諸暨市人民醫院

廣西柳州市中醫院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
貴州省人民醫院
哈爾濱鐵路局哈爾濱中心醫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邯鄲市中心醫院
河北省故城縣醫院
河北省人民醫院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黑龍江省醫院
湖北省襄樊市中醫院
湖南省石門縣人民醫院
湖南省腫瘤醫院
湖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湖南醫科大學附屬湘雅醫院
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天津市黃河醫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鐵路部北京鐵路總醫院
萬載縣人民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武漢市兒童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煙臺毓璜頂醫院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鄭州鐵路局中心醫院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心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中日友好醫院
株州市第一醫院
遵儀醫學院附屬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