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984年正式創建,面積368公頃,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在此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國際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聯盟”列為國際重要保護組成單位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組成單位之一。 福田紅樹林地處深圳灣東北岸,紅樹植物具有“胎生”、“泌鹽”及“特殊根系”等奇特的生態特徵,福田紅樹林內有紅樹植物9科16種,主要是秋茄、木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等;茂密的紅樹林東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濱生態公園,形成沿海岸線長約9公里的“綠色長城”,總面積達367.64公頃。福田紅樹林有鳥類194種,其中卷羽鵜鶘、白肩雕、黑臉琵鷺、黑嘴鷗等23種為珍稀瀕危物種,每年有10萬隻以上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停歇,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停歇地”和“加油站”。
地理環境
福田紅樹林區域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東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濱生態公園,南達灘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廣深高速公路,緊靠深圳市中心福田區,交通方便。深南大道由東向西橫貫福田中心,廣深高速公路和濱海大道由東向西從紅樹林區的邊緣經過。沿海岸線長約9公里,平均寬度約0.7公里,地理坐標位東經113o45′,北緯22o32′,總面積為367.64公頃。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約300米),與深圳特區城市新中心區相距2.2公里。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與河口南側香港米埔紅樹林共同形成一個半封閉的、且與外海直接相連的沿岸水體,並具河口和海灣的性質。該處河海相互作用,鹹淡水混合,並有潮汐作用,還有豐富的細物質沉積和肥沃的水質,為紅樹林濕地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貌與物質環境。本地區主要地貌類型有:沖積平原、沿海沙堤、紅樹林灘涂、泥質光灘涂、灘涂潮溝水道等類型。
福田紅樹林區域屬東亞季風區,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22.4oC,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14.1oC,最低溫度為0.2o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8.2oC,最高氣溫38.7o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全年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常風較大,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夏秋多颱風,年受颱風襲擊2-4次。
影響本區的河流主要是深圳河以及注入河口灣的一些小河,年徑流量達2.043億立方米,表明濕地生態用的河川淡水,可以得到滿足。本區地處河口與海灣之間,鹹淡水交界處,受海洋潮汐影響,但潮差不大。大潮時潮差3米,小潮時潮差0.5米,屬弱潮性質的河口灣。
功能區劃
核心區 福田紅樹林區域核心區分二塊,總面積122.2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3%。核心區是保護區(紅樹林部分)的主體和核心,該地是紅樹林生長最茂盛地區,是許多冬候鳥包括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的棲息地和覓食地,也是當地多種鳥類的繁殖地。
緩衝區
緩衝區分為兩塊,總計面積116.58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1.7%。緩衝區範圍內的基圍魚塘,蘆叢窪地,是從濕地到陸地的過渡地帶,小生境複雜多樣,因此鳥類種群出現多樣化,該區是各種動物及鳥類盤鏇飛翔覓食區。
實驗區
實驗區具體範圍在保護區的西面,面積123.26公頃,占保護區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5%。
旅遊特色
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等珍稀樹種。這裡也是國家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徙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據統計,這裡最多時曾有180種鳥類,其中的20多種屬於國際、國內重點保護的珍稀品種。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隻侯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 1984年,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當時的總面積為304公頃,只有一條老路通到這裡,當地的漁民在這裡利用沿襲下來的基圍魚塘養魚,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紅樹林、果園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英女王訪華時,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紅樹林的觀鳥亭,飽覽深圳灣濕地風光。丹麥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丹麥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也曾於1989年,興致勃勃地到此觀鳥,並將紅樹林稱為“綠色明珠”。 1994年12月26日深圳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關於依法保護福田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的決議。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蕩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蕩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基本概況
位於海南省瓊山市東北部的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綿延50公里,面積4000多公頃,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因陸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線曲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紅樹林就分布在整個海岸淺灘上,共16科32種。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是海南省十大旅遊開發區。區內以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的紅樹林、世界地質奇觀“海底村莊”,世界稀有鳥類及豐富海鮮水產而著稱。區內野鳳梨島環境幽美,島上形態奇特的野鳳梨林連片蔽日修有觀光小道,可乘遊船登島遊覽。 東寨港有“一港四河、四河滿綠”之說。其東有演州河,南有三江河(又稱羅雅河),西有演豐東河、西河,四條河流匯入東寨港後流入大海。這些河流每年有7億立方米的量注入東寨港。暴雨季節,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在港內沉積,形成廣闊的灘涂沼澤。紅樹種子憑藉“胎生”的獨特繁殖方式,隨波逐流地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灘就紮根生長發育,蔚然成林。
主要特色
紅樹王國 紅樹種子隨波逐流,紅樹蔚然成林。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或喬木植物群落,大部分樹種屬於紅樹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是能生長於海水上的綠色植物。世界上紅樹林有23科81種、海南有23科41種,最高者達10米,很多紅樹具有奇特的“胎生”現象。這裡的紅樹林生生長良好,叢林茂密漲潮時分,紅樹林的樹幹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隨波蕩漾,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有水鳥展翅其間,遊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標誌之一,能防浪護岸,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觀賞價值。
水上綠洲
由於紅樹林生境獨特,生物特性及形態特點都別具一格。紅樹林生長在海水中,林、水合為一體,紅樹林中有無數小水道,棲息著多種瀕危鳥類,遊船進入水道猶如進入綠色的迷宮,其美妙之處難於言喻,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鳥的天堂
在東寨港里棲息的鳥類據統計有159種之多,其中有列為中澳保護候鳥協定的81種鳥類中的35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中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紅樹林生長最好的地方的有75種。東寨港是許多國際性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線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冬天,是在東寨港觀鳥的好季節,成千上萬的鳥類給東寨港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珍稀瀕危、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的黑臉琵鷺,白琵鷺,靠吃這裡的魚蝦生活。黑嘴鷗是在東寨港的越冬水禽,集中棲息在東寨港保護核心區的五溝口和實驗區的閘門灘涂地。
天然漁場 東寨港也是海洋動物的產卵地和育雛地,魚、蝦、貝類資源豐富,主要有沙蟲、泥蚶、牡蠣、蟶、斑節對蝦、墨吉對蝦、鋸緣青蟹、鯛魚、鯔魚、鱸魚等。在紅樹林的滋養下,東寨港海鮮腴肥可口,有“紅樹林海鮮”美譽之稱。
動物世界
一份權威調查表明,紅樹林內動物資源非常豐富。水棲動物有18種,爬行、兩棲動物8種。水禽類動物更為豐富,約有159種。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內哺乳動物有記錄8種,主要有海南巨松鼠、海南水獺、犬蝠等,其中海南水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棲爬行類主要有斑腿樹蛙、變色樹蜥和澤蛙等,爬行動物主要為蛇類。昆蟲有蝶類6科27種。魚類有57種,其中大多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如鰻鱺、石斑魚、鱸鯛魚等。底棲動物有92種,主要有沙蠶、泥蚶、牡蠣、蛤、螺、對蝦、螃蟹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和食用價值。
基本介紹
位於廣西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的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是北回歸線以南熱帶紅樹林生態系的代表。它由沙田半島東側和西側的海域、陸域及全部灘涂組成,總面積80平方公里,岸線總長50公里。東側是火山灰發育的土壤,灘涂淤泥肥沃,紅樹林生長特別茂盛。西岸灘涂全為淤泥質,適宣紅樹林生長。而 保護區所處地理位置光熱條件較好,冬季低溫影響小,海灣侵入內陸,封閉性好,風浪、潮汐、餘流的作用較弱,岸灘比較穩定,海水污染程度很低,水質潔淨,是紅樹林大面積分布和生存的理想區域,構成良好的生態系統。這裡是中國大陸海岸發育較好、連片較大、結構典型、保存較好的天然紅樹林分布區。自從這裡建立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以後,數萬畝紅樹林生機勃勃。林繁葉茂的紅樹林不僅為海洋生物和鳥類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環境,而且以其大量的凋落物為之提供了車宣的食物來源,從而形成並維持著一個食物鏈關係複雜的高生產力生態系統。眾多的鳥群在此棲息,有的還是珍貴鳥類,堪稱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凌晨,鳥鳴聲從四面傳來,此起彼伏,叫人數不清到底有多少“詠晨歌手”在合唱。太陽初升,白鷺扇動著雪白的翅膀,向東南方向飛去;日輪西沉,林中蒼鷺東岸呼西岸應,紅樹林中呈現著“千鷺鳴紅林”的壯觀場面。
核心區域
英羅港分區是保護區的核心區之一,連片的紅樹林,紅樹高大挺拔,底部盤根錯節,十分壯觀,在中國極為罕見。1992年3月,馬鞍半島建立了園林式的管理站,高處修築了涼亭,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共同在這裡樹立了“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區碑。隨著保護區的建立,人們絡繹不絕地慕名來到英羅參觀和考察。紅樹林素有“海中森林”之稱,為熱帶海岸獨有的地理景觀,與其他海岸風光比較自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別致風情,是中國稀有的旅遊資源,可發展海濱風光生態旅遊。現在北海市已將保護區列為主要觀光旅遊點之一。
戰略發展
山口國家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係,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為了保護紅樹林資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台浦縣人民政府頒布了《關於加強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通告》。保護區堅持“養護為主,適度開發,持續發展”的保護方針,與中國外科研所,大專院校緊密合作,開展紅樹林科學研究,探索紅樹林資源合理的綜合開發和持續利用途徑,努力把保護區建成為紅樹林資源保護、研究、教學、國際交流、開發、旅遊的基地。
基本介紹
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的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濕地保護區。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並不是一個單獨的保護區域,而是由散布在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1,556公里海岸線上72個保護小區組成,這些保護小區由紅樹林群落、灘涂以及相關的潮間帶棲息地組成。 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涂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中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保護區於2002年加入拉姆薩公約,成為國際重要濕地。自 2001年起,中國、荷蘭兩國政府通過中荷合作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以下簡稱IMMCP項目)對該保護區及其海岸帶自然資源實施保護和管理。IMMCP項目協助保護區恢復和保護紅樹林濕地以及相關沿海自然資源,項目涉及許多內容,重點是紅樹林的恢復、保護、教育和共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