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法、教、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111計畫”、“卓越計畫”、“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入選高校之一,素有“兵器技術人才搖籃”的美譽。1953年,南京理工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先後經歷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為現名。南京理工大學是江蘇唯一連續四屆獲得“江蘇省十大專利金獎”和“十大專利發明人”稱號的單位,並創辦有全國第一個依託大學和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為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均做出了重要貢獻。校園占地3118畝。校舍建築總面積98萬平方米,南京理工大學是江蘇唯一連續四屆獲得“江蘇省十大專利金獎”和“十大專利發明人”稱號的單位,並創辦有全國第一個依託大學和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為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 ,坐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1953年9月,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在哈爾濱創建(第一任院長為陳賡大將。當時,學院分設空軍、炮兵、海軍、裝甲兵、工程兵五個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學即由哈軍工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成。1966年4月,學校根據中央和軍委的決定轉制,退出部隊序列,下放地方,改名為“華東工程學院”。先後經歷了炮兵工程學院(南炮工)、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幾個發展階段,1993年更為現名,為”軍工六校“之一、國防七校之一、兵工七子之一。
國防七校:一共七所, 北航北理 、南航、南理、哈工大、哈工程、西北工大;這七所院校屬國防科工委,歸工信部管轄,其學校的領導是工信部任命。

歷史沿革

時間 簡介 主管部門 辦學地點
1953.9-1960.6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炮兵工程系 中央軍委 哈爾濱
1953.11-1960.6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 中央軍委總軍械部 武漢
1960.6-1962.9 兩部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 軍委炮兵 武漢
1962.1.5 步兵兵器專業49名師生調往後勤工程學院 軍械勤務系407名師生調往後勤學院
1962.9-1965.6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南炮工) 軍委炮兵 南京
1965.7-1966.3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南炮工) 國防科委 南京
1966.4-1969.12 華東工程學院,退出部隊編制 國防科委 南京
1970.1-1984.9 華東工程學院 兵器工業部 南京
1971.8 太原機械學院輕武器專業調入。
1978.8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炮專業調入。
1984.11-1987.10 華東工學院 兵器工業部 南京
1987.11-1988.6 華東工學院 機械工業委員會 南京
1988.7-1990.12 華東工學院 機械電子工業部 南京
1991.1-1993.3 華東工學院 兵器工業總公司 南京
1993.4-1999.3 南京理工大學 兵器工業總公司 南京
1999.4-2008.4 南京理工大學 國防科工委 南京
2008.6-今 南京理工大學 工業和信息化部 南京

校園環境

(圖)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學校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校園占地3118畝。校園內曲塘瀲灩,佳木蔥蘢,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中山陵風景區渾然一體,是修身治學的理想園地。校舍建築總面積89.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3億元,各類基礎設施齊全,後勤服務系統完善。現有實驗室56個,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5.2億元;學校圖書館藏有中外文圖書文獻182萬冊;擁有2個標準運動場和室內體育場館等完備的體育設施。建有全國高校首家大學生電視台,定期播放電化教學和新聞、文體類節目。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工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自動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動力工程學院、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外語系,建有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與合作方聯合創辦了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和南京理工大學 泰州科技 學院兩個獨立學院。學校現有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覆蓋面達9個二級學科),2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6 個省部級重點建設的品牌、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 1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覆蓋16個一級學科的39個博士點、覆蓋36個一級學科的110個碩士點,以及分布於工、理、文、經、管、法6個學科門類的 57個本科專業;此外還具有MBA( 工商管理碩士 )、MPA(公共管理碩士)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具有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招生權。目前共有各類在籍生27520人,其中研究生5012人,在校本專科生14772人,外國留學生323人。
學院設定
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教育實驗學院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化工學院 化工與製藥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化工與製藥類(安全工程專業) 化工與製藥類(材料化學專業) 化工與製藥類(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 化工與製藥類(套用化學專業) 化工與製藥類(製藥工程專業)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專業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專業
外國語學院 英語專業 日語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材料類(材料物理專業) 材料類(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 武器發射工程專業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 電子信息類(通信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信息對抗技術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計算機類(軟體工程專業) 計算機類(網路工程專業)
經濟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專業) 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 經濟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會計學(會計學專業) 經濟學類(金融學專業) 經濟學類(經濟學專業) 工商管理類(市場行銷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工商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 工業設計專業 廣播電視學專業 設計學類(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設計學類(環境設計專業) 設計學類(產品設計專業) 機械類(中外合作辦學(工業設計))
機械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機械類(車輛工程專業)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機械類(工業工程專業) 機械類(機械工程專業) 兵器類(武器系統與工程專業) 兵器類(裝甲車輛工程專業) 兵器類(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
理學院 工程力學專業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套用物理學專業 套用統計學專業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法學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 生物工程專業

師資力量

學校具有教授任職資格整體審定權,可自評增列博士生導師。截止2010年底,南京理工大學有教職工3083人,其中專任教學科研人員1512人,高級職稱教師1248人,博士生導師 214人,工程院院士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人,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9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人,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33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獲“江蘇省教學名師獎”6人。 2006年以來,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科技帶頭人二期培養工程”培養對象51人,入選江蘇省高等學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18人,入選江蘇省高等學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 專任教師年齡結構相對穩定,且呈現出年輕化特點。目前 35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占教師總數的36%,35至55歲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6.4%,56歲以上教師比例逐年下降,占總數的6.6%。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為主力、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師資隊伍。教師學歷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3.5%,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14人,占教師總數的52.6%。教師學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學校鼓勵引進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和高層次人才。通過以上措施,目前教師隊伍中具有校外學歷教育經歷的有1183人,占總數的68.3%。 
學校立足培養素質全面的高質量人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寬專業、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原則,以“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諧統一為目標,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教師中有800多人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等各類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教材獎、優秀課程獎等教學獎勵500餘項;在總共15次江蘇省舉辦的大學生數學、物理競賽中,獲獎人數10次名列第一;學校有3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多年來,研究生就業率達99%,本科畢業生年度就業率均超過95%。五十五年來,學校以嚴謹的學風和執著的科學創新精神共為國家培養輸送了10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7人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人成為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和中堅,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合作交流

(圖)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學校面向國內外積極開展教育、科技交流與合作,已與美、英、法、德、日、俄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十五”期間邀請來校講學、交流、合作研究的國外專家學者600多人,派出留學、合作研究和訪問的教師430多人次。學校與英國考文垂大學、中英格蘭大學開展了研究生、本科層次的聯合辦學,已有五屆共300餘名學生順利赴英深造。近年來,學校每年選派數十名學生赴法、德、日、韓等國攻讀學位或短期進修。1994年,學校成立了由多家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組成的南京理工大學董事會,董事單位在學校設立獎教金、獎學金40餘項。

新世紀,新征途,南京理工大學將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抓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知識傳授與人格塑造並重,科研創新與技術轉化兼行,以博大的胸襟,寬廣的視野,務實的作風,求是的精神,堅定不移地朝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戰略目標闊步前進。

學術科研

科教成果

(圖)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學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設有科學研究院和30餘個研究機構,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3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一批重點科研基地,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科技經費逐年上升,2008年達5.21億元。“十五”期間,完成科研總經費22.49億元,發表學術論文14284篇,其中SCI收錄1075篇,EI收錄1810篇,ISTP收錄1090篇,出版專著260部。 1978年以來,學校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031項,其中國家級獎78項,省部級以上獎勵783項。學校重視科技創新,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是“全國專利工作試點示範高校”,創辦了全國第一個依託大學和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為推進成果轉化、加強社會服務構建了一個新平台。

科研機構

國家級 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原國防科工委 近程高速目標探測技術國防學科重點實驗室
智慧型彈藥技術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功能納米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軟化學與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維信息智慧型感知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江蘇省化工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光譜成像與智慧型感知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公安廳社會公共安全重點實驗室

文化傳統

校訓
進德修業志道鼎新
“進德修業”出處《周易·乾》:“君子進德修業。”“德謂德行,業謂功業。九三所以終日乾乾者,欲進益道德,修營功業,故終日乾乾匪懈也。”
“志道”語出《論語·里仁》,謂“有志於道”者,守志不渝;“鼎新”語出《易·雜卦傳》,“鼎,去新也”,“鼎新”既是取新之意,同前半句“革,去故也”一同表達了創新的推動進步的源動力,也是學校孜孜以求的治學目標。
校徽
南理工校徽底色為紫色,校徽框線為同心圓,圖案中心由盾牌、橄欖葉、校門縮影構成;盾牌是學校常用的代表圖形,寓意守護正義、捍衛知識、勇於戰鬥,也與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工國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門更是學校的直接象徵,將校門納入盾牌之中,也提醒著學子們時刻需要捍衛母校、捍衛母校的尊嚴與榮光;盾形之外採用交織的橄欖枝,橄欖枝體現了學校樂於與各國各校合作的辦校心境,也體現了學校對於和平的期許。
校歌
《使命》
作曲:吳小平
作詞:馬千里等
薈萃北國
軍工學府聲名遠
揮師江南
龍騰鐘山薪火傳
參天杉林傲立風霜雨雪
二月蘭花唱響青春禮讚
徜徉知識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們肩負神聖使命
創造美好的明天
進德修業
赤子英才氣浩然

志道鼎新
春華秋實宏圖展
團結獻身鑄造國之利器
求是創新高揚復興風帆
徜徉知識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們肩負神聖使命
創造美好的明天

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任新民 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52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曾任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學前身)副主任
李鴻志 著名瞬態力學專家,中間彈道學創始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1年8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前身)。 1988年-2000年3月任南京理工大學校長。
王澤山 含能材料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潘德爐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遙感專家,1968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
劉怡昕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專家,全軍初級指揮院校第一位將軍教官,中國工程院院士
崔向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盧柯 2003年,37歲的盧柯成為改革開放以後當選的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王興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邢球痕 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畢業於“哈軍工”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學前身)固體火箭武器專業
陳志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少將
田禾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兼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
李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少將,空軍“飛機推進技術”高新技術中心主任
祝榆生 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
陳肇雄 78級學生,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
范曉光 中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火箭彈專業畢業  
阮文同 越南留學生,65級,越南政府駐昆明領事館總領事
段孟交 越南留學生,越南政府辦公廳主任,越中友好協會主席
沃爾夫岡·赫爾曼 Wolfgang A. Herrmann,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2003年獲南京理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溫剛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烈宏 86級系統工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劉樹海 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教授,炮兵指揮自動化工程專家
沈善普 1982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加拿大籍華人科學家,科技部海外專家
韓延林 2008年1月任總裝備部副部長,2007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張國清 2013年4月,張國清同志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曾在南京理工大學管理工程系對外經濟貿易專業學習
龔艷德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蔣定之 海南省委副書記,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獲南京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
何澤華 國家菸草專賣局副局長。在職攻讀南京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
羅一民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獲南京理工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學位
吳冬華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畢業於南京炮兵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工程化學系火藥專業
彭宏松 江西省委副書記
盧展工 河南省委書記。曾在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自動武器設計專業學習
楊衛澤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獲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閻立 常州市委書記。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劉國中 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炮彈系觸發引信設計與製造專業學生
羅群 南京市副市長。南京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畢業
李光輝 烏魯木齊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
張春福 常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任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等職務
徐郭平 江蘇省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郭廣銀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劉麗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曾任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潘成勝 大連大學校長。1987年獲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
俞安平 南京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姜建中 南京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引信專業畢業
張元 河南工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
戴躍偉 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原華東工學院自動控制系兵器系統工程專業碩士畢業
宋紀蓉 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鄭永剛 南京理工大學碩士。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杉杉集團董事長
孫為民 曾在南京理工大學執教,現任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邵占維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南京理工大學工學碩士。
賴振學中國電視劇文學家,福州億森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總工.南京理工大學工學碩士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兼黨委副書記 付夢印
黨委書記 尹群
黨委副書記 陳岩松
副校長兼黨委常委 劉剛,錢林方,王連軍,廖文和,付夢印
校長助理 席占穩,韋志輝, 陳錢

歷任領導

校名姓名職務軍銜或職稱任職時間
軍事工程學院 陳賡 院長兼政委 大將 1953.7-1961.3
謝有法 政委 中將 1958.5-1966.4
炮兵工程系 趙唯剛 系主任 大校 1953.1-1960.7
賀振新 系政委 少將 1955春-1960.7
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 賈克 校長 大校 1954-1959
廖成美 政委 少將 1953.8-1960.7
黃延卿 校長 大校 1960.1-1960.7
炮兵工程學院 孔從洲 院長 中將 1960.6-1964.7
廖成美 政委 少將 1961.5-1966.4
李仲麟 院長 少將 1964.7-1966.4
華東工程學院 李仲麟 院長 少將 1966.4-1968.10
齊陶 革委會主任 1968.10-1975.9
周伯藩 革委會主任 1975.9-1977.7
霍宗岳 革委會主任 1977.7-1979.7
明朗 院長 1979.7-1981.1
李仲麟 院長 1981.1-1983.4
馮纘剛 院長 教授 1983.4-1984.10
華東工學院 馮纘剛 院長 教授 1984.10-1988.1
李鴻志 院長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8.1-1993.2
南京理工大學 李鴻志 校長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3.2-2000.3
徐復銘 校長 教授 2000.3-2006.12
王曉鋒 校長 教授 2006.12-2015.7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江蘇高校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