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可(may、can、-able、possibly)字原形在甲骨文中可見(見於“河”字中),為人徒肩挑之形,與服勞役擔土挑石有關。可字族(坷、哥、歌等)的基本含義都與服勞役有關,如“哥”是指服過勞役的人(一般是父親、長子等),“歌”是服勞役者傳唱的民謠。

基本信息

釋義

可

(1)“可”字寓於甲骨文“河”字,其形為人肩挑荷擔之形(人徒擔土以鞏固堤岸)。象形。

①本義:荷擔、肩挑。②引申義:(在體能測試中,因能挑起重擔,被)準許(服勞役)。
(2)許可;同意;準許

可,許可也。——《廣韻》

去不我可。——《詩·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註:“不可,猶不堪也。”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陳壽隆中對

(3)又如:不可;可許(準許);可傳(可以傳後;可以傳授;可以流傳);可則(可作準則);可風(可為風範)

(4)能夠;可以

可使以其技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可與俱。——《史記·魏公子列傳

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可治。——漢· 賈誼論積貯疏

可得聞與?——《孟子·梁惠王下》(與通“歟”。)

(5)又如:可剛可柔(可以強硬可以溫和。指剛柔並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勝(豈能忍受)

(6)值得,堪

可愛者甚藩。——宋·周敦頤《愛蓮說》

(7)又如:可歌可泣;可觀(值得觀覽,有觀覽的價值);可矜(值得憐憫);可堪(那堪,怎堪);可憐相(值得憐憫的樣子)

(8)相稱;適合
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莊子·天運

(9)又如:可體(合身);可手(合手,稱手);可式(正合適);可願(符合願望的事;符合願望);可意種(如意的人)

(10)適合於…(如人意、人心)。如:可人意(使人滿意、喜愛);可疑(令人懷疑);可兒(趁人心意的人兒);可傷(使人悲傷);可憐見(使人生愛憐之情;可憐);可噩(亦作“可愕”。使人驚訝)

(11)應當,應該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可與者。——《史記·陳丞相世家》

(12)又如:可要(應該,須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須知)

(13)病痊癒
只見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滸傳》

〈形〉
(1)善,好。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2)合意,認為正確,是;對
然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韓非子

(3)適當[appropriate;due;fit]
[驢]至則無可用。——柳宗元《黔之驢

(4)又如:可式(安放得當);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適);可道(可真是,正是)

(5)滿的[full]
他還是把一肚子話可桶兒的都倒出來。——《兒女英雄傳

〈副〉

(1)可是;卻[but]
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壞人和好人跖,傳說是春秋末年奴隸起義的首領,過去被誣稱為“盜跖”。顏淵,孔子弟子,被推崇為“賢人”。盜跖、顏淵,這裡泛指壞人和好人。)——元·關漢卿《竇娥冤》

(2)又如:勞動艱苦,可大家幹勁十足

(3)大約、近似[about]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可值千萬餘。——《樂府詩集·陌上桑

(4)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餘人

(5)就,便[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用在問句里,加強語氣[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聽過他殺過人?

(7)豈,難道[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豈不;豈不是);可不道(豈不知,豈不聞);可不的(豈不是)

(8)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漢·賈誼《論積貯疏》

(9)又如:可動人了;人可多了

(10)表示久望而獲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們等了你好久,你可回來了

(11)無義。語助詞
我孩兒安心,省可煩惱!——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12)表被動的助動詞
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3)另見kè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丁口
漢字部件分解:丁口
筆順讀寫:橫,豎,橫折,橫,豎

演變過程

可字,字型的演變過程圖。
可演變過程圖可演變過程圖

各地方言

◎粵語:hak1ho2
◎客家話:[梅縣腔]ko3、[陸豐腔]ko3、[客語拼音字彙]ko3、[東莞腔]ko3[客英字典]ko3[台灣四縣腔]ko3[沙頭角腔]ko3ho3[寶安腔]ko3[海陸豐腔]ko3。
◎潮州話:ko2(khó)kiog4(khiok)
湘桂贛結合部方言:去的意思。

常用組詞

可藝術字可藝術字

可愛kě'ài
可憐kělián
可恨kěhèn
可觀kěguān
可悲kěbēi
可鼻kěbí
可鄙kěbǐ
可變kěbiàn
可不kěbu
可不是kěbushì
可怖kěbù
可乘之機kěchéngzhījī
可恥kěchǐ
可待因kědàiyīn
可怕kěpà
可欺kěqī
可氣kěqì
可親kěqīn
可取kěqǔ
可人kěrén
可是kěshì
可愍可敬可愕可不
可哀可目可寳可鑑
可虞可什可著可搭
可取可但可宗可乘
可體可以可望可恥
可愛可閔可而可愧
可鄙可戲可罕可叉
可心 可鼻可否可勝
可能可喜可疑可離
可巧可聽可待可怪
可則可謂可懷可薩
忍可豈可然可馬可
可蚤可殺癩可寧可
能可耐可猛可裁可
少可尚可省可賢可
未可書可通可無可
小可行可幸可印可
獻可易可議可也可
乍可悅可自可奏可
纔可不可但可差可
常可可式可慮肯可
詎可際可較可可煞
可兒可佳可磣可樂
可矜可厭可憐可據
可痛可生可氣可敦
可中可異可感可答
可慘可笑可事可恨
可悲可惜可嘆可手
可早可惡可要可靠
可行可堪可怖可必
可是可身可傷可掬
可汗可意可口可親
可者可新可憎可好
可勁可擦可知可欲
可怕可嗤認可任可
寧可且可輕可容可
痊可乃可兩可可觀
可見可耐可奈可汗
可噩可可可傳可許
可惱可曾可索開可
可人可欺可說可道
可蠢可便庸可贊可
爭可意可猶可許可
欣可閒可順可報可
適可可願堪可可來
可畏可駭可風可哂
可甚可念可嘉可貴
可嗔可作可地可頻
可憚可憫畫可概可
島可多可不小可慘可可
可喜娘可讀性古柯鹼省可里
無可奈小可可秀可餐小可如
竺可楨可喜種可可豆可蘭經
可憐相可不道可不是可聽聲
落可也可憐許可毒夫可憐生
可擦擦可朱渾可搭撲可憐蟲
可耕地可塑性可情人可憎才
可靠性可兀的可賀敦可憐宵
儘可能磣可可不可分不可當
不可諱阿可綽阿可赤小可的
無一可無可那許可證天可汗
史可法生可擦不可逆不可耐
不可言落可便猛可里落可的
沒可得那可兒李可及可丕丕
可見度可剌答可知道可人憎
可地延可足渾可知論可待因
可撲撲可不的可知是可意種
可憐見可見光可又來可控矽
可的松可想而知可泣可歌可比價格
可驚可愕可見一斑可乘之隙可人風味
可可兒的可變資本可塔撲支巧不可階
錢可通神前轍可鑑錢可使鬼巧不可接
企踵可待清洌可鑑人言可畏缺一不可
可喜可愕牢不可破來者可追歷歷可考
瞭然可見力所可及了不可見歷歷可見
樂不可極歷歷可數凜不可犯寥寥可數
南山可移密不可分摸稜兩可莫可究詰
沒可奈何妙不可言門可羅雀敖不可長
班班可考倉箱可期不可捉摸不可終日
不可知論不可造次不可逾越不可移易
不可一世不可言狀不可言喻不可言宣
不可言傳不可奈何不可磨滅不可摸捉
不可名狀不可名貌不可枚舉銳不可當
不可嚮邇不可鄉邇不可限量深不可測
十命可受不可思議不可收拾不可勝言
不可勝算不可勝數不可勝書不可勝舉
不可勝紀不可勝記不可勝計不可勝道
不可缺少不可輕視不可侵犯不可企及
不可偏廢時不可失勢不可擋時不可逢
勢不可遏是事可可勢不可為勢焰可畏
伸手可得俗不可耐天可憐見無可言狀
無可如何無利可圖泰山可倚未為不可
無言可對無機可乘無計可奈無所可否
無所不可無可爭辯無可柰何獻替可否
秀色可餐無可救藥無施不可無計可施
無跡可尋無可奉告無可不可無可諱言
猙獰可畏指日可下指日可待鑿鑿可據
知心可腹指揮可定指麾可定罪不可逭
藹然可親指掌可取也里可溫一蹴可幾
杳不可聞一葦可航有利可圖有隙可乘
幼稚可笑有機可乘笑容可掬霄光可學
有案可稽有蠙可乘不可多得不置可否
不可抗力不可動搖不可理喻不可估量
不可告人不可揆度不可避免不可分割
不知所可不可辯駁不可開交不可教訓
粲然可觀不可救藥不可抗拒不可究詰
不可救療不可端倪不可方物楚楚可憐
楚楚可愛尺寸可取乘虛可驚觸手可及
乘疑可間冬日可愛大有可為高不可攀
富可敵國法無可貸非通小可斷乎不可
多可少怪高不可登岌岌可危急不可待
計日可期進退可度見可而進漸不可長
計日可待堅不可摧九原可作舉手可采
進可替不可有可無金石可開可操左券
可燒而走可逆反應可心如意門可張羅
難能可貴明滅可見樂不可言老物可憎
牢不可拔龍斷可登了了可見兩言可決
力可拔山兩可之言歷歷可辨樂不可支
目可瞻馬莫可奈何莫可名狀怒蛙可式
模稜兩可面目可憎棄之可惜翹足可待
情有可原泣不可仰奇貨可居迫不可待
可發一噱苦不可言可視電話可憐巴巴
廉可寄財可乘之機孺子可教熱可炙手
情不可卻屈指可數銳未可當前車可鑑
怒不可遏強而後可期期不可闕一不可

可字姓氏

可姓可[可,讀音作kè(ㄎㄜˋ),不可讀作kě(ㄎㄜˇ)]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公族慶父之後慶克,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齊公族慶父之後慶克生慶封,以罪奔吳,漢末徙會稽山陰。後漢慶儀為汝陰令,曾孫純避安帝父諱,始改賀氏。”在史籍《氏族略·四》中有記載:“齊桓公之子公子無虧生慶克,亦謂之慶父。”

姜慶克,亦稱公孫慶可,其子獲罪於齊昭公姜潘,先逃亡晉國,為晉文公姬重耳所厭,遂又赴吳國。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齊昭公與晉文公聯師與楚國戰於城濮(今山東鄄城),晉文公會齊,,蔡、鄭、衛,莒八國之君盟於踐土(今河南原陽、武陵一帶)結為同盟。其時公孫慶可的後裔子孫中有改姓氏為可氏者,以避齊國預伐之難。

第二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十六國時期古鮮卑族氏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阿伏乾氏、可地乾氏、可地延氏,並改為可氏。”

①鮮卑族慕容部可足渾氏,亦稱可朱渾氏、渴燭渾氏、渴燭氏,後多改漢姓為朱氏,亦有取“可”為姓氏者,稱可氏。
②鮮卑族禿髮部可沓氏,亦稱可達氏,後多改漢姓為可氏、達氏。
③鮮卑族拓跋部可地延氏,可單氏,後多改漢姓為延氏、單氏,亦有取“可”為姓氏者,稱可氏。
④鮮卑族外帳姓氏可那氏、可頻氏,後多改漢姓為那氏、平氏,亦有取“可”為姓氏者,稱可氏。外帳姓氏,屬於“黑號之姓”中的分衍姓氏,地位卑微,為官者幾乎沒有,因此在《魏書·官氏志》中不予記載,但在北魏時期的其它官札中有記錄。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拿可氏部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金史·百官志》記載:“拿可氏部封隴西郡,後改漢姓可氏。”

拿可氏部落金國時期與其他九十八姓氏並稱“白號之姓”,雖非王族姓氏一族,但仍屬於貴胄姓氏之一,多為上層領兵將領,在金國時期屬於高俸階級。拿可氏部族在金末元初時期,有改漢姓可氏者。

第四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古蒙古巴克西納爾氏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巴克西納爾氏,亦稱巴可西納爾氏,屬於成吉思汗的庶支後裔,分居於東蒙地區的喀喇沁旗札薩克一帶地區(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在元朝的初期,巴可西納爾氏曾全族男壯隨忽必烈征伐大理國,之後重兵圍攻恭州(今重慶)長達十餘年,其後裔子孫有落籍於巴蜀地區者,改漢姓為可氏。

留居東蒙地區的喀喇沁旗札薩克一帶地區的巴可西納爾氏,其漢姓則多稱師氏、烏氏。通過黨的民族政策,可姓享受著各種特殊優惠待遇:宗教局扶持款,無息貸款、貼息貸款、學生上學免費、考學照顧20分,計生多生一胎、做生意免稅

遷徙分布

可氏族人大多分布在河南省的滑縣、新鄉市、獲嘉縣,河北省的衡水市安平縣可胡林村,湖北省浠水縣山西省保德縣,雲南省的玉溪市可官村,通海縣海東村四川省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的寶坻區等地區。

拼音是ke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