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冠螺別名唐冠螺,屬於腹足綱中腹足目冠螺科,拉丁學名Cassis cornuta Linnaeus。冠螺是一種暖水性的名貴貝類,被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它的體形較大,最大的長約30厘米。冠螺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並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在接近殼口的邊緣處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它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南部和南海諸島附近的水域。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 唐冠螺
中文別名 冠螺
拉丁學名 Cassis cornuta
動物特徵
大型海螺。貝殼大而厚重,長和高都可以達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黃色,具金屬光澤。螺鏇部低矮。肩部有5~7個角狀突起。內、外唇擴張,呈桔黃色的盾面。外唇內緣有5~7個齒。
冠螺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並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在接近殼口的邊緣處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口面為肉色,具有耀目的光澤。貝殼大而堅厚,殼的頂端較尖,稱為殼頂。自殼頂垂直向下有一縱軸在殼的中央,是為殼柱。圍繞殼柱由殼頂一層層向腹面鏇轉,每鏇轉一層即為一螺層,各層間的界線稱為縫合線,許多與縫合線相垂直的平行細線,稱為生長線。最底的一個螺層特別發達,頭部及足部主要藏在其中,叫做體螺層。生長線和螺鏇形的肋紋交叉形成網狀,每一層的肩部,都具結節的突起。體螺層的結節突起特別發達,呈圓錐狀,螺鏇部的結節突起在其下一層生長時全部或局部埋沒,外唇翻向外上方,內唇則向內卷折。體螺層的開口,稱為殼口。由於殼口狹長,內、外層都擴張為帽緣狀,使整個螺體的外形就像《西遊記》里唐僧所戴的帽子,所以又被稱為“唐冠螺”。腹足類
冠螺屬於軟體動物中的腹足類。腹足類因足位於身體的腹面而得名,它們通常有一個螺鏇形的貝殼,所以也稱為單殼類或螺類。這是軟體動物中種數最多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發現的有80000多種,分布遍及全世界的海洋、淡水和陸地,形態變化也較大。典型的腹足類頭部比較發達,上面生有口、眼及一或二對觸角。足為塊狀,肌肉極為發達,有寬廣的面,適於在表面爬行。足的背後還具有一個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厴,當身體縮入殼內後,可用厴完全關閉殼口。外套膜像個口袋,能夠包括整個身體。神經系統也由腦、側、髒、足四對神經及其連結的神經組成,但結構比較複雜,有些種類神經中樞向頭部集中。腹足類中有很多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如常見的鮑魚、寶貝、釘螺、蝸牛等,都屬於這一類群。
左右對稱是軟體動物的特徵之一,但腹足類卻由於發育過程中發生扭轉而左右不對稱,有的自左而右,有的則相反,因而有左鏇和右鏇之分,這是在進化時經過一定的演變而形成的。其實腹足類的祖先也是左右對稱的,在其內臟囊的背面有一個簡單的碗形貝殼,鰓、腎及心耳等器官也都是成對的,肛門在身體的後面,以腹面貼地匍匐而行。
由於長期適應水底爬行的生活,腹面的足逐漸發達,身體也加大增高,碗形的貝殼已不能完全將其遮蔽,所以發展為圓錐形,但運動時又顯得極為不便,也難以保持平衡,為此貝殼和身體便倒向後方。這樣雖然減少了前進的阻力,卻又使原來位於體後的外套腔出口受壓,腔內的水流無法暢通,影響了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機能。於是,腹足類在進化中又發生了相應的演變,身體發生扭轉,把外套腔開口鏇轉180度,其結果不僅使外套腔開口從身體後端受壓的位置轉到內臟囊前方不再受壓,使水流可以暢通無阻,而且也使內臟囊的一些器官相應地前後左右變更了位置。左右鰓、腎易位,肛門由身體後方扭向身體的前方,位於心耳後方的鰓轉到心耳的前方,原來左右並行的側髒神經連索也隨扭轉過程變為8字形。經過扭轉之後,外套腔內水流的問題得已解決,同時貝殼也發生了捲曲,捲成螺鏇狀,這樣既保持了原有的容積,又大大減少了貝殼的長度,增加了行動的靈活性,形成了腹足類常見的螺鏇形貝殼。
分布習性
這種貝類動物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和西沙群島。國外分布在東非沿岸、加羅林群島、薩摩阿群島、夏威夷群島、日本南部等。暖海產種類、生活在低潮線以下的珊瑚礁內、活動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為食,春、夏季節為繁殖盛期。通常棲息在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質的淺海,一般在黃昏以後至夜間活動,主要以棘皮動物等為食,消化能力很強。白天則埋入砂礫中,僅露出背部。
經濟價值
貝類家族的“四大天王”之一,它沒有大法螺美麗的花紋,沒有鸚鵡螺悠久的歷史,但有強健的體魄,這也是美的體現,何況它還長得像唐長老的僧帽,所以“四大名螺”之首它是當之無愧的。
唐冠螺可分女王唐冠螺、火焰唐冠螺、侏儒唐冠螺、薄唐冠螺等主要品種。由於唐冠螺體大、莊重、大氣,常被收藏者陳列在廳室,展示一種海洋文化。最大的女王唐冠螺,口徑達26厘米,為目前世界上女王唐冠螺中最大者。外唇特有的黑色斑紋,顯得分外典雅、神韻,故稱“女王”,為唐冠螺中罕見的珍品。
肉可食用,殼供觀賞,還可作為雕刻工藝材料。屬於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生長規律
腹足類與雙殼類相同,受精卵在初期體積不增長,至幼蟲開始攝食增長,但速度緩慢,在變態時生長停止,幼年時生長迅速,到老年生長緩漫或停止。
整個生活史的生長規律:緩慢——快速——緩慢或停止的公式來代表多數腹足類的貝殼生長是持久地緩慢地在殼口,特別是外唇部漸增加貝殼物質,並擴展其面積,具有這種生長類型的種類其在常有許多細緻的生長紋,而有些腹足類則不然,它們的生長常局限於很短的時間內,這種生長方式在貝殼具有重厚外套的種類中容易觀察到。易螺、嵌線螺科,冠螺科等的成貝,在螺鏇部上有數樣粗魘縱肋,很容易看出是原先幼貝外唇部分,肋的位置說明貝殼在這個時期生長是處於休止狀態,而助間的位置代表貝殼還在生長的時期,在許多標本中往往很難找到一個貝殼,其殼口的外唇並不加厚,而處於生長時期,這是因為在它們的生活史中,90%以上的時期處於貝殼生長休止期,而且殼生長期所需的時間,常很短,甚至不到2-3天時間。同雙殼類一樣,其軟體部增長與貝殼生長往往不同步,因此在測量生長量時,不但要測殼長、殼高,而且套用全體重。此外,腹足類的生長常伴隨著貝殼的變形,各組織器官之間大比例的變化,通常在幼小的個體中螺層數往往較少,生長期間螺層數逐漸加多,到達成貝時具有一定的螺層數。
生長環境
生長不僅是由內在的條件決定,而且與周圍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有利的生活環境使生長加速,不利的生活環境不僅生長的速度緩慢,甚至有完全停止生長的可能。環境對於生長的影響以決於溫度、鹽度和餌料等幾個方面。
相關報導
2006年4月7日,海口中級法院對海口海關緝私局破獲的中國首宗走私珍貴貝殼製品案件作出一審判決,以走私珍貴動物製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邱孟義等人有期徒刑5年至1年零4個月不等,並共處罰金12.5萬元。
2004年6月,海口海關緝私局接到線索舉報稱,瓊海潭門鎮藝發貝殼工藝廠老闆邱孟義近來從菲律賓等地走私進口受國際公約保護的海產品,加工成工藝品後銷往全國各地。接此線索後,該局立即對該線索展開調查。
經調查得知,邱孟義委託廈門一家進出口公司於2004年9月中旬從廈門代理報關進口一個貨櫃貨櫃,並將轉運至海南。當貨櫃貨櫃轉運至瓊海交付邱孟義時被早以布控守侯的緝私警察查獲,從貨櫃內繳獲屬二級保護動物冠螺446箱,總計6241個。冠螺別名唐冠螺,一隻直徑80厘米以上的冠螺製品,售價可達萬元。
據走私分子交待,為了能生產具有特色且有收藏價值的貝殼工藝品,以期獲得高額利潤,他們另闢溪徑,故意將這批珍貴動物製品冠螺委託廈門一家公司將貨物品名偽報成普通螺殼從廈門報關進口。貨物報關時,採取偽裝、夾藏的方式,故意將冠螺解釋為價值較低的普通的紅螺鼠殼,使貨物矇混過關。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