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學名:Luehdorfia chinensis):翅展55-65mm,雌雄同型。體、翅黑色,斑紋黃色。胸背面和腹部、前翅基部及後翅內緣密生有黃色軟毛。前翅具有7條黃色橫斑帶,基部1條粗,從前緣達後緣,第2和第3條,第4、第5條同樣從前緣到中室後緣合二為一達後緣,第6條終止於M3脈,第7條從前緣達臀角,其中近翅尖第1個黃斑與後方7個黃斑排列整齊,無錯位。後翅外緣鋸齒不尖,在鋸齒凹處有4個黃色半月斑。亞外緣有5個發達的紅色斑連成帶狀,其內側的黑色斑細小,中室的黑帶與其下的黑帶分離。尾突較短,長度約為後翅長的15%。臀角有1個缺刻。前後翅反面與正面基本相似。寄主:在長江中下游的低海拔地區為杜衡,在高海拔地區為華細辛。中華虎鳳蝶是中國獨有的一種野生蝶,由於其獨特性和珍貴性,被昆蟲專家譽為“國寶”。其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其中,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最多的地區。中華虎鳳蝶是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的會徽圖案。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中華虎鳳蝶雄蝶體長15-17毫米,平均16.2毫米,翅展58-64毫米,平均60.8毫米;雌蝶體長17-20毫米,平均18.6毫米,翅展59-65毫米,平均62.2毫米。翅黃色,間有黑色橫條紋(黑帶),酷似虎斑,亦稱橫紋蝶。除翅外,整體黑色,密被黑色鱗片和細長的鱗毛。在各腹節的後緣側面,有一道細長的白色紋。

中華虎鳳蝶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的前翅基部及後翅內緣密生淡黃色鱗毛。前翅正面的基部,外緣及斜行於其間的3條橫帶呈黑色,另有2條短的黑帶相間其間,終止於中室的後緣。前翅外緣呈曲線狀,有一列外緣黃色斑,近翅尖的第一個黃色斑與後方7個黃色斑排列整齊,無錯位。後翅外緣呈波浪形,黑色,中間有4個小的青藍色斑點,具金屬光澤,在臀角處也有1個同樣顏色的臀眼斑。在青藍色斑外側還有4個黃色半月斑。亞外緣有5個發達的紅色斑連成帶狀,自內緣開始,終止於M1脈。亞外緣的黑色斑細小。中室的黑帶分離成二段。尾突較短,長度約為後翅的15%。臀角有1個缺刻。後翅緣毛除尾突處外均為黃色。

前、後翅背面斑紋與正面基本相似,但前翅外緣第1-5黃色斑顏色較深,呈橙色。其外側有1條橙色帶,終止於Cu1脈,內側還有1條淡黃色帶。後翅外緣的半月斑略大,呈橙色。在亞外緣紅色斑之前,近前緣處有1塊橙色斑。亞外緣紅色斑與外緣青藍色斑之間呈黃黑色混雜。

雌蝶與雄蝶相似,但是雌蝶的後翅前緣有一個眉毛形狀黑色橫條紋,而雄性的為圓形的斑點,可以以此辯雌雄。雌雄蝴蝶春夏季是不同的;夏季因為氣候溫暖,食物豐富,所以個體較大,而春季無論從氣候還是食物的營養都無法與夏季比較因而體形較小。

生活習性

中華虎鳳蝶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喜歡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也沒有其他鳳蝶所有的那種沿著山坡飛越山頂的習性,因此只在特定的狹小地域內活動。它屬於狹食性動物,經常尋訪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也飛入田間吸食油菜花或蠶豆花蜜。日落前後就棲息於低洼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體表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錯雜的枯草背景上難以被天敵所發現。

它們有群居的習性,孵出以後全部聚集在卵殼的附近,第二天便開始在杜蘅葉片背面的邊沿,齊頭並進地共同取食,到了夜晚就擁擠在葉下休息。在一齡脫皮之前,它們比較安靜,不活躍,也從不離開葉片。在陰雨天常回到空卵殼附近,而一受到透過葉面的光照,便又到葉緣去取食,秩序井然,從不混亂。幼蟲的第一胸節背面有一枚分叉的橙色臭角,受到驚擾時突然伸出,並發出臭氣,如果觸動它們,便迅速落地呈假死狀態,大約經過二十秒鐘以後,再慢慢地爬回原處。

寄主:幼蟲取食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的杜衡(Asarum forbesii)、華細辛(Asaru sidboldi)等植物。

生物學:一年發生1代,以蛹越夏、越冬,部位多在枝幹或樹皮上、枯枝敗葉下及石塊縫隙中。成蟲於3、4月出現,飛舞在潮濕的林間。卵初見於3月中旬,盛見於3月下旬、4月初。4月初至5月中旬為幼蟲活動期,5月上旬開始陸續化蛹。每一雌蝶的平均懷卵量為122粒,平均產卵量為23.5粒。本種己人工飼養繁殖成功。

分布範圍

中華虎鳳蝶是中國的特產動物,分化為2個亞種,其中指名亞種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等地;華山亞種分布於陝西的華山、太白山等地。

亞種分化

(1)中華虎鳳蝶指名亞種(學名:Luehdorfia chinensis chinensis):“前翅的黑色橫帶較直而略呈正方形,分布於山西、湖北、江蘇、浙江。”

(2)中華虎鳳蝶李氏亞種(學名:Luehdorfia chinensis leei ):前翅的黑色橫帶較彎而不規則”。該亞種是李傳隆教授1943年在陝西華山發現,當時他採到1♀2♂,是在高海拔處採集的。

形態特徵:翅展45-50毫米。體黑色具白色和棕色長毛,翅面黃色。前翅具8條黑色橫紋,後翅具有一紅色亞緣帶及一些黃色緣點;尾突短小。該亞種與指名亞種的主要區別為前翅黑色橫紋較曲折,不規則。《中國蝶類志》(1994)指出: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L.c.huashanensis Lee,1982,為未正式發表的無效名。分布於陝西秦嶺、河南。為了使其有效,改為中華虎鳳蝶李氏亞種。

繁殖方式

中華虎鳳蝶僅產卵於杜蘅等馬兜鈴科細辛屬的多年生敗花或無花瓣類草本植物上,這些植物散生於陰濕的林下或草叢中,有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的淡紫色細嫩莖,一莖一葉,葉片為腎形,4月開鍾狀的花,頂端三裂,內有暗紫色的脈紋,並不引人注意。但其葉片能發出芳香氣味,需要產卵的雌性可能就是憑藉嗅覺找到這些植物的。雌性中華虎鳳蝶在產卵時用6隻足緊緊抓住葉片的邊沿,四翅微微分開,將有生殖板片的腹部慢慢地、小心地彎到葉背面,使腹部鉤成“U”字形,葉片邊沿就夾在U字形的凹口裡。然後用腹端接觸葉的背面,將卵順序粘在上面,每產下一粒,雙翅便微微地抖動一下。它的卵近似圓球形,顏色青綠並微呈黃白色,直徑為0.92-0.96毫米。每行卵排成一條直線,產完一行後再粘第二行,總共約有4行,20餘枚卵,在大約半小時內產完。在葉面上休息一段時間後,便再選一片葉子,進行第二次產卵。卵全部產完大約需要一個星期,共產卵130餘粒。

中華虎鳳蝶與杜蘅等植物之間有著十分協調的關係,這也是蝴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適應。杜蘅的葉芽出土幾天以後,中華虎鳳蝶便羽化出現。杜蘅的綠葉開始揮發香氣時,中華虎鳳蝶便來產卵,它的卵與杜蘅葉背的色調一致,既隱蔽又可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等杜蘅長得油綠肥嫩的時候,以其葉片為食的中華虎鳳蝶幼蟲便孵出卵殼。

幼蟲約在4月下旬孵出,同一片葉上的卵幾乎在同一時間順利出殼。初生的幼蟲不足1毫米長,體色與蚯蚓相似,大大的頭上生著長長的剛毛。

長大後的幼蟲體長20毫米左右,頭黑褐色,滿被長短不一的黑色長剛毛,單眼深黑光亮。頭裂縫、額縫及蛻裂線臂淡褐色。身體為深紫黑色,前、中、後3胸節及第1-8各腹節上綴有深黑髮亮的長剛毛叢6行,並且稀疏地生著約四列白色長毛,每列10餘根。氣門長橢圓形,為深黑色。它們通常在食物即將耗盡或在寄主植物上覺得擁擠的時候,便紛紛離開,去尋找新的食物,這種行為叫做擴散。另外還有一種自然的擴散,這是為了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脫去舊皮。剛剛脫皮的縊蛹柔軟、豐滿、白嫩,只在突起的頭部和有翅翼印痕的胸部呈淡綠色。脫皮後3天,由白變黃,再變為棕色,一周以後成為棕灰色。長大後的蛹長15毫米左右,頭端具4枚前突,胸部遠較腹部為狹窄,腹部各節背部具5塊四邊呈咖啡色的矩形褐色內窪塊,第一腹節背面有1對乳白色斑,腹部末端向腹面強烈彎曲。

生命周期

中華虎鳳蝶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年生一代,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

交配

成蟲出現較早,每年3月上旬便從地點十分隱蔽的越冬蛹中羽化出來。這時蛹殼裂成兩大一小的三片,緊裹著翅的成蟲爬出蛹殼,胸部伸出6個足,觸角慢慢地伸展開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0多個小時。雄性的體型較小,羽化後即開始尋找雌性,進行交配。有趣的是交配後的雌性的尾端便生出一片直徑約有5毫米的棕色薄圓片,叫做交配衍生物,以防其再次交配,這種阻止再次交配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大約為1:4,由於雄性較少,雌性又有交配衍生物出現,所以雄性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雄性的壽命為17-20天,3月至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的壽命為22-25天,要到4月上、中旬產完卵後才死去。

產卵

立式卵,頂部圓滑,底部平,呈饅頭形。卵粒直徑0.969-1.00毫米,高0.721- 0.803毫米。初產時淡綠色,具珍珠光澤,孵化前變成黑褐色。卵集中成片產於寄主植物葉片的背面。

幼蟲

頭部堅硬,黑褐色,1-3齡時有光澤,老熟幼蟲無光澤,密被黑色剛毛。單眼6枚,深黑色而光亮,半環狀排列。頭蓋縫淡褐色。胸腹部深紫黑色,體表剛毛叢共6行,分別為:亞背線 - 氣門上線叢2行;氣門下線叢2行;基線叢2行。其中氣門下線叢著生在略呈半球形的大疣突上。各節的剛毛叢深黑髮亮,中間常夾有1-2根白色的長剛毛。氣門長橢圓形,深黑色。

體型粗短,粗糙不平,具金屬光澤。體長15-16.5毫米,寬7.5-8.3毫米。初化之蛹頭胸部外觀濕潤,除翅芽淺綠色外,其餘呈淺黃色,以後隨著蛹體乾燥,色澤逐漸變深,呈紅棕色,最後整體呈茶褐色,且質地堅硬。蛹背面:頭端有排列整齊的4個突起,其後方有2個突起。胸部遠比腹部窄,前胸背板有一倒丫形脊突;中胸寬大、鼓突;後胸較窄,有一細絲圍繞在後胸背面;胸部中央有蛻裂線。腹部可見10節,第1-3腹節由窄到寬,第4與第5腹節之間可以上下活動。每一腹節有矩形褐色內凹塊5塊,中央一塊最寬,第一腹節中央凹塊兩側有乳白色斑一對。蛹腹面:頭部呈長方形;複眼半圓形,位於前方兩側,近觸角基部;上唇圓弧形,中央凸出。腹末端強烈向腹面彎曲,與體中軸成直角。

種群現狀

該種分布局限中國東部平原及丘陵地區。該區人口稠密化與都市化以及大農業化,極大地破壞了本種的棲息與生存條件,加之多年來的貪婪採集與捕捉,已對該種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危機。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數據缺乏(DD)。

此物種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腹足綱

中國珍稀蝴蝶名錄(昆蟲綱—鱗翅目—蝶科)

蝶名 拉丁學名 分布地區
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reus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金帶喙鳳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四川廣西
雙尾褐鳳蝶Bhutanitis mansfieldi雲南
三尾褐鳳蝶B. thaidina陝西四川雲南西藏
多尾褐鳳蝶B. lidderdalii雲南
麗斑褐鳳蝶B. pulchristata四川
玉龍褐鳳蝶 B. yulongensis四川雲南
玄裳褐鳳蝶B. nigrilima四川
不丹褐鳳蝶Bhutanitis ludlowi雲南
長尾虎鳳蝶Luehdorfia longicaudata陝西
中華虎鳳蝶L. chinensis陝西河南江蘇浙江湖北
虎鳳蝶L. puziloi吉林
寬尾鳳蝶Agehana elwesi陝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
台灣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台灣
燕鳳蝶Lamproptera curia廣東廣西海南雲南
綠帶燕鳳蝶L. meges廣西海南雲南
金裳鳳蝶Troides aeacus陝西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西藏
黃翼鳳蝶Troides helena廣東海南雲南
珠光鳳蝶T. magellanus台灣
曙鳳蝶Atrophaneura horishana台灣
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湖南浙江台灣
黑紫蛺蝶S. funebris浙江福建四川雲南貴州
最美紫蛺蝶S. pulcherrima四川
線紋紫斑蝶Euploea mulciber華南西南部台灣西藏南部
阿波羅絹蝶Parnassius apollinaris 新疆
夏夢絹蝶Parnassius jacquemontii 甘肅西藏青海新疆
愛珂絹蝶Parnassius acco Gray 甘肅四川新疆雲南西藏
白絹蝶Parnassius stubbendorfii Ménétriès黑龍江遼寧四川西藏青海蘭州定西甘南天水隴南
冰清絹蝶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
珍珠絹蝶parnassius orleans Oberthur 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新疆青海西藏
依帕絹蝶Parnassius epaphus 新疆甘肅西藏青海四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