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毒

佛教三毒,指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道教受佛教義理影響,認為世間眾生之所以淪入苦海。受諸煩惱,不得解脫,皆因後天習染三毒所致。

典籍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佛光大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指貪慾、嗔恚、愚痴(又稱貪嗔痴、淫怒痴、欲嗔無明)三種煩惱。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煩惱本通稱為毒,然此三種煩惱通攝三界,系毒害眾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長劫受苦而不得出離,故特稱三毒。此三毒又為身、口、意等三惡行之根源,故亦稱三不善根,為根本煩惱之首。大智度論卷三十四分三毒為正三毒(貪慾、嗔恚、愚痴)與邪三毒(邪貪慾、邪嗔恚、邪見愚痴),以邪三毒者難度,正三毒者易度,故諸佛淨土有正三毒,而無邪三毒。摩訶止觀卷六上以思惑上之貪、嗔、痴為正三毒,見惑上之貪、嗔、痴為邪三毒。又依大藏法數卷十五,二乘及菩薩皆有三毒。二乘之人欣求涅槃為貪慾,厭離生死為嗔恚,迷於中道為愚痴。菩薩欲廣求佛法為貪慾,呵惡二乘為嗔恚,未了佛性為愚痴。[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下、大乘義章卷五本、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上]

佛學大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
(術語)又曰三根:一、貪毒,引取之心,名為貪。以迷心對於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者。二、嗔毒,恚忿之心名為嗔。以迷心對於一切違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亦名無明。此有二種,痴毒獨起,名為獨頭無明。與貪毒共起,名為相應無明。貪毒等,必與痴毒相應而起也。智度論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貪慾,違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故是名為痴,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大乘義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攝三界一切煩惱,一切煩惱能害眾生,其猶毒蛇,亦如毒龍,是故喻龍名為毒。”止觀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論十九曰:“一切三界無常,為三衰三毒火所燒。”涅槃經曰:“毒中之毒無過三毒。”

三藏法數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謂貪嗔痴皆能破壞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貪毒],引取之心,名之為貪。若以迷心對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是名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為嗔。若以迷心對一切違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為痴。若於一切事理之法無所明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是名痴毒。

祖庭事苑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
謂貪、嗔、痴。《四解脫經》云:“三毒感三塗,嗔忿火塗;慳貪刀塗;愚痴血塗。

佛學次第統編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
對於種種之境,所感受者,於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貪 對於順境,所感樂受,而起貪慾之想,是謂之貪,貪者染著為性。
二、嗔 對於違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謂之嗔,嗔者憎恚為性。
三、痴 對於違順諸境,苦樂諸受,而起與道理相違愚痴之想,是謂之痴,痴者迷暗為性。
此三謂之毒者,毒以沉毒為義,從喻得名。如毒蛇毒藥,觸必傷人,服必傷命。此三亦爾,能害眾生,壞其善心,故名為毒也。

佛學常用辭彙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
貪、嗔、痴。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痴是愚痴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這也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三毒詳解

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間上,不是想要擁有新式的洋房汽車,就是想要擁有漂亮美麗的妻女;不是在名利富貴上打主意,就是設法如何得到珍饈美味。這些希求妄想的念頭,就是我們人生的貪病。
本來這個貪不一定完全是壞的,比如我們貪求知識的廣博,學問的淵深,或是貪求了生脫死,證得無上果,把貪用在這一方面,不能完全說它不對,不過,像學問、知識,希求了脫生死,證無上佛果的心,不是損人利己的,不是自私的,反而是人生無價之寶,我們所說的貪是損人利己、自私貪婪的欲望。
人為了貪求眼前的一點暫時福樂,或是一點私利,往往父子之間爭得面紅耳赤,朋友之間的情誼也一腳踢開。為了想滿足貪的欲望,什麼義理人情,什麼道德公道,一概都可不顧。我們這個社會,一旦黃金、美色、名位當前,就會打劫、強姦、鬥爭、訴訟,什麼花樣都會搬演出來,這種貪慾,豈不是人生的大病?
英皇愛德華為了愛一個外國的美人,國家和人民他都可以不要;埃及遜王法魯克為了貪愛財寶,貪求享受,結果被全國人民迫其遜位;日本軍閥為了貪圖我國的土地,發動侵略,所以才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落得個無條件投降;共產赤俄貪想侵占韓國,蘇俄忙運飛機坦克,中共軍隊趕組‘志願軍’入韓,最後喪師數百萬,一無所獲,帶給他們的是‘不光榮的和平’;由此觀之,貪求的野心大病危害人生是多么重大!
說到嗔心的大病也是人人俱有的,不分男女老少,大都患有這個大病。
一個小孩子,希望母親把奶給他吃,稍一不如他的意,他馬上就會拍手舞腳,大哭起來,這個嗔心不是與生俱來就有了嗎?
有的人口蜜腹劍,這是隱藏的嗔心;有的人怒目猙獰,這是外現的嗔心;破口相罵,舉拳相打,這都是由於內在的嗔心所發動!
當一個人嗔心生起的時候,再好的東西都可以把它毀壞。我們常見到一個家庭里夫妻起了爭執,某一方面為了發泄他的嗔心,什麼心愛的物品打破了也在所不惜,等到事後花錢再買,雖然懊悔,但已經遲了。人們往往為了一時感情衝動,壓制不住嗔怒之火的時候,再恩愛的夫妻可以因此而離婚,再好的朋友可以因此而反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嗔厭蘇俄投降的俘虜,下令凡是紅軍一律格殺,逼得俄軍只有拚命而不敢再豎起白旗,希特勒優勝的戰局因此而劣轉;張獻忠嗔怒四川人,下令屠殺,數百萬人的生命在這一嗔之下而犧牲。
嗔心一起只望人家痛苦加深,只望人家越不幸越好,不管什麼刻毒的言詞,不論什麼狠惡的手段,都會從萬惡的嗔心中搬演出來。經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嗔恚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嗔心的確是人生最大的毛病。
其次說到愚痴也是人生的大病,我們在生死的大海之中翻滾,在六道眾生之內輪迴,天災人禍,有著無量的苦惱侵害我們的身心,我們為什麼不能脫離這些痛苦而得安樂?因為我們沒有智慧而天天在愚痴里打滾啊!

佛教三毒之間的關係

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痴是愚痴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痴毒獨起,稱為獨頭無明。與貪毒共起,稱為相應無明。貪毒等,必與痴毒相應而起也。三毒中,痴毒為最重。

舉例解說

舉出幾件愚痴的例子來談談:
世間上大多數的人,以為我們這個四大(地水火風)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的色身,是真實的、是常住的,所以,大家都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糊塗生活,‘誰人肯向死前休?’這是很少有人來研究的問題。人生在世,數十寒暑,大家不懂人身難得,不求解脫,這豈不是最大的愚痴嗎?
有些人,生在世間上,以為人死了以後還是做人,但另一種人卻以為人死如燈滅,死了就沒有了。前者的思想覺得人生做惡事也沒有關係,因為死了還是做人,當然沒有什麼因果報應;而後者的思想是覺得人不必作善,就是作惡也不要懼怕,因為死了以後一切都沒有,所以最好及時行樂。持有這種愚痴的見解,對於人生實在是很危險的!
還有一種人,雖然也想解脫痛苦,求得安樂,因此信仰了宗教,但他們並不能走上正信的大道。古時的印度,有人以為走到深山中餵虎,或走到懸崖上捨身,或者以為投入火中焚死,就可以得到解脫;今日的台灣,殺生拜拜,造無量罪,以為如此就能獲得鬼神賜福的也大有人在,這不是愚痴嗎?
更有一種人,明明知道貪嗔痴不好,明明曉得殺盜淫罪惡,但他還是離不了貪嗔痴,去不了殺盜淫,這不是別的,這就是愚痴的大病在作祟呀!
上面說的是人生大病的名稱,當一個醫生替人治病的時候,一定要把脈、驗血、測量溫度,來探求病源,然後才能應病與藥。我們已經知道了人生大病的名稱,現在進一步來研究人生的大病究竟是什麼原因?
貪,貪是由於‘愛’生起的。人因愛美色,愛錢財,愛名位,愛享受,為了滿足‘愛’,雖然美色如虎狼,錢財如蛇蠍,名位如陷坑,享受如利刃,但還是要貪求這些。
從前有一個仙人,收了兩個徒弟,這兩個徒弟從小就跟隨仙人到深山裡去,仙人為了讓他倆容易證得仙道,所以把他們兩個完全與女色隔絕,等到倆人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仙人就想試一試這兩個徒弟的道心。有一天,把他倆人帶到一個熱鬧的都市上去走了一遭:
“仙師!那個是什麼呀?”小徒弟用手指著一個婀娜窈窕的年輕女郎。因為他們一生還沒有見過女人。
“吃人的老虎!”仙師說時,看也不看。
他們回到深山裡,仙人問道:
“徒兒!你們在都市裡玩了一天,覺得什麼是最可愛的呀?”仙人考問他的兩個徒弟。
“吃人的老虎最好看!”師兄弟都這樣回答。
“沒有出息的東西!”仙師氣得就把他們師兄弟倆逐出了深山。
人為了這一念貪愛,給虎狼似的美色吞食了,給蛇蠍似的金錢毒害了,給陷坑似的名位束縛了,給利刃似的享受殺害了的,處處皆是,說來真是可驚可畏!
嗔怒的大病由於什麼而來的呢?是由於‘不愛’而生起的;不愛就是憎惡。
人因為不愛怨家仇人,不愛別人做事有不如自己的意思,不愛別人勝過自己,不愛自己所愛的為別人奪去,嗔怒就因此而生。
過去有一個家長,他家中的兒女子孫、奴婢童僕,無論做什麼事,稍有一點不如他的意,他就怒火中燒,不能自已。因為他性情暴躁,家中財產雖多,可是人口總是不旺,他自己也知道嗔怒不好,一心想改,就在一塊小木牌上寫‘戒嗔怒’三字,並且掛在胸前,以示警誡自己。有一天晚上,他聽到家裡的僕人集合在一個地方批評他說:“我們的主人,雖然很有德性,就是嗔心太大,一點都不如隔壁劉先生的仁愛慈和,所以我們時時都想離此他去。”
“你們的膽子真大!”這位主人說時,就拿下掛在胸前‘戒嗔怒’的木牌,打那個批評他的僕人:“我現在已經很有修養,把嗔心都已改去,你們還要說我不如人!”
這個主人口上雖然說得好聽,但他不愛別人說他的過失,不愛聽說別人比他好,終於嗔恚的心又給引起來了。
唐朝魚朝恩問藥山禪師:“什麼是上的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
“你這呆子!你問此何為?”藥山禪師反問他。
魚朝恩聽了,不由嗔心大生,怒形於色。
“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藥山禪師笑呵呵的說。
我們因為不愛別人對我有嘲笑譏罵的口吻,嗔心馬上就生起來了。這都是嗔心受不住境界考驗的證明。其次再講到痴,痴的大病是由迷而起的。迷就是不明白道理。人因為不明白道理,所以起惑造業,由業感苦,因此人在這個世間上就不會安寧自在了。 春蠶為什麼會自縛?飛蛾為什麼會投火?人們行事明明也知道前面是懸崖的頂端,或是黑暗的深淵,但他還是愚痴的向毀滅的路上走去。
偷盜的人知道會被捉去坐牢,殺人的人懂得非要抵命不可,但他們還是要盜取別人的東西,還是要傷害他人的生命,這不是愚痴是什麼呢?
到妓女院中去的人,明明也曉得會染上花柳病;走進賭場時,也料到可能會把錢輸去,但他終於還是去做了,這也是愚而不能覺啊!
一個人不知道世間是苦空無常,不懂得煩惱重重難以解脫,終日沉湎於短暫的享樂中,或是陷落於痛苦的泥淖里,不來研究道理,不來信仰佛教,這種愚痴大病的人生,真好比是一場迷糊的大夢!
過去有一位大富翁,住的是高樓大廈,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的心,每日在名利上打主意,生活過得極其煩躁不安,不是胡思亂想,就是愁容滿面。可是離他樓下不遠的地方,有一間茅屋,裡面住了一個貧窮的人,這個人雖然貧窮,收入也僅能餬口,而他閒暇無事時便看經念佛拜佛,精神非常愉快,終日面露笑容。富人見了他既妒又疑。一天,他將此事告訴法師,法師對他說:“你過的生活,雖然有名有利,但這只是物質的生活,物質是有限的,而你的欲望是無窮的,有限的物質當然不能滿足無盡的欲望,所以你就苦惱了。你不了解人生的真義,好像在迷途彷徨,尋不到歸宿,當然就不安了。那位窮人,雖然貧困,但他看淡了物質束縛,他信仰佛教,學道明理,認識了人生的意義。所以一個人在物質生活以外,一定要有宗教信仰,精神才有寄託,心境才能安寧!”
這位富人聽了,也連連點頭稱是。當他回家後,賬簿子一翻,算盤一打,又忘記好話,終日還是恍恍惚惚,愁眉不展,真是一個迷而不覺、極其愚痴的人!
我們現在對於人生大病的名稱,以及人生大病的來源,都已經懂得了,進一步就要求醫治療這人生的大病。一般人都曉得,身體上感到不舒服,馬上請醫生打針吃藥,但人們卻把這心理上貪嗔痴的大病,放在旁邊而不設法對治,那豈不是至為愚昧的事?
身體上的大病是有害我們色身的;心理上的大病不但有害我們的色身,而且有害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非要設法把它治好不可!
醫治我們人生的大病,一定非要我們自己努力不可。因為醫生為你開藥方子,但不能勉強你吃藥,你不吃藥,你的病不會好,當然不能怪醫生。佛法雖能醫治人生的大病,但佛法只能指示你如何做,你不依佛法的指示去做,你的大病就不會好,那就不能怪佛法,而應該怪自己不上進。
學佛,本來就是學自己,遵照佛陀的指導,依佛法所指示的人生大病的藥方子,不只是要完全相信,並且要我們努力去實踐。雖然信仰佛法,而並不依照佛法指示的方法去實踐,如同紙上談兵,說食數寶,也是沒有用的!
醫治貪病,要用‘舍’字。人生所以患了貪病,就是一切都是為自己著想,不肯利益別人。天下可愛的東西,恨不得完全歸諸自己一人,管什麼別人的幸福,談什麼別人的安樂,他人的死活存亡,都與自己沒有關係,因此貪病就纏繞到我們的身上來了。假若這時候懂得了‘舍’,見到別人精神或物質上有苦難的時候,總很歡喜地把自己的幸福、安樂、利益施捨給人,這樣,貪的大病當然就不會生起了。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會做到的,例如送禮物給人,幫別人解除一些痛苦,這樣還不能算做到真正的‘舍’。因為送禮物給人,幫別人解除痛苦,心中難免有一點希望報酬的觀念;‘希望報酬’,這還是叫做‘貪’,不叫做‘舍’。
真正的舍,要像蠟燭一樣,雖然自己犧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夠了;真正的舍,又要像朝露一樣,明知自己瞬將滅亡,但還是用微弱的力量滋潤萬物生長;真正的舍,更要像太陽的光熱一樣,太陽的光熱,照撫著大地,沒有條件,沒有代價,不希望萬物對他報酬,覺得這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佛經上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就是這個意思。
醫治嗔病的是一個‘忍’字。人生所以患了這個嗔病,就是沒有修養的工夫,一有不愛的逆境當前,嗔心一動,多年的朋友可以變為仇人,結髮的夫妻可能成為冤家聚頭。這時,身邊的事物,一切都好像是在嘲笑自己,一切都是可憎可厭,恨不得一拳要把世界粉碎!假若這時能懂得‘忍’,懂得世間上一切都是自他平等一如,沒有你我他的分別,沒有壞與好的不同,有了這種忍的修養,嗔的大病當然就不易生起了。
其實,世間上一切不愛的事情,一切難以解決的問題,難道生起了嗔心就能解決了嗎?那是不能的,嗔心唯有增加事態的嚴重性,所以,凡事都要仔細的想想,不要無謂的嗔怒,佛說:‘若以爭止爭,終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爭。’實在是至理名言!
不過,說到能忍,這確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可以從這一個‘忍’字的構造來看,‘忍’上面一把刀,刀上加一點,成為刃,刃是鋒利的刀口,刃字的下面寫個心,就是‘忍’,這就是說用一把極快的利刀,插在你的心上,你能不叫一聲,不動一下,這樣方能稱為能忍!
再說醫治痴病的是一個‘覺’字。人生所以患了這個痴病,完全是因為迷而不覺。前面講的貪嗔兩種大病,所以那么厲害,歸根還是由於愚痴。人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人生的死死生生,一切還是淵源於這個‘痴’字。這個‘痴’可以增長邪見,邪見可以造一切罪業,將來招致地獄畜生的苦果。假若有一點覺悟的心,明白自己有一個大智覺海,努力維持平靜的海面,不要讓愚痴的風,掀起了駭人的波浪。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茫茫的前程,沒有邊際,人生在這世間上,沒有一個覺悟回頭的心,而迷失了航程和路線,實在是很危險的!
貪病的對治是舍,在不能完全做到舍的時候,應該要常行知足,唯有知足才能常樂;嗔病的對治是忍,在行忍的時候,應當行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做到慈悲方名能忍,唯有能忍才能自安;痴病的對治是覺,在求覺的時候,不忘增長自己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覺今是而昨非。
普通的病有害身體上的生命,而貪嗔痴可以戕害我們心理上的慧命。心理上的大病和身體上的大病做一個比喻:心理上的貪病好比是身體上的胃病;心理上的嗔病好比是身體上的肺病;心理上的痴病好比是身體上的精神病。因為害胃病大多數是由於貪吃飲食太多的緣故;肺病能爛壞人身體的內部,和嗔心能壞事一樣;精神病是自己理智不能做主,言行失常,而痴病正是做錯事的一個根源,列一表如下:
病名 起因 對治 比喻
愛 愛 知足、舍、戒 如胃病
憎 憎 慈悲、忍、定 如肺病
痴 迷 學道、覺、慧 如精神病

佛教解三毒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卷上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眾生見者。皆得度脫。有聞名字。有見威儀。有聞說法。有見默然。而皆得度。”
“堅意!譬如大藥樹王,名為 憙見。有人見者病皆得愈。
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 - 眾生見者,貪恚痴病,皆得除愈。”
“如大藥王,名曰 滅除。若鬥戰時,用以塗鼓。諸被箭射,刀矛所傷,得聞鼓聲,箭出毒除。
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 - 有聞名者,貪恚痴箭,自然拔出。諸邪見毒,皆悉除滅。一切煩惱,不復動發。”
“堅意!譬如藥樹,名為 具足。有人用根,病得愈病。莖節心皮,枝葉花果,皆能愈病。若生、若干、若段段截,悉能除愈,眾生諸病。”
“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亦復如是,於諸眾生,無時不益。常能滅除一切眾患,謂以說法,兼行四攝,諸波羅蜜。令得度脫。若人供養、若不供養、有益、無益,而是菩薩皆以法利,令得安隱。乃至身死,有食肉者,若諸畜生二足四足,及諸鳥獸,人與非人。是諸眾生,皆以菩薩 戒願力故。死得生天,常無病痛,衰惱諸患。”
“堅意。住首楞嚴三昧菩薩。猶如藥樹。”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佛告迦葉:“汝今當以問難之桴擊大法鼓。如來法王。當為汝說天中之天。當決汝疑!”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有大比丘名信大方廣。若有四眾。聞其名者。貪恚痴箭悉皆拔出。所以者何?”
“迦葉。譬如波斯匿王。有耆婆子。名曰上藥。若波斯匿王。與敵國戰時。告上藥言:“汝今速持能為眾生拔箭藥來。爾時上藥,即持消毒藥。王以塗戰鼓,若塗、若熏、若打。若彼眾生,被毒箭者。聞其鼓聲。若一由旬、若二由旬。箭悉拔出。”
“如是迦葉!若有聞信方廣比丘名者。貪恚痴箭悉皆拔出。所以者何?彼因此經,增廣正法,以彼現法成就故,得此大果。”
“大迦葉。汝當觀彼無心凡鼓。以無心藥。若塗若熏若打。有如是力饒益眾生。況復聞彼菩薩摩訶薩信方廣比丘名。而不能除眾生三毒?!”
迦葉白佛言:“若聞菩薩名者。能除眾生三種毒箭。況稱世尊名號功德 - 言 南無釋迦牟尼。若稱嘆釋迦牟尼名號功德。能拔眾生三種毒箭。”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宋黃龍國沙門 曇無竭 譯 爾時世尊受彼請已,即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國土。於此世界草木土石,須彌山王、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斫迦羅山、大斫迦羅山,乃至世界中間幽冥之處,普皆金色,莫不大明。日月暈曜及大力威光,悉不復現。遍照西方億百千剎乃至安樂世界,悉皆金色。大光右繞彼佛七匝,於如來前廓然不現。
彼國眾生菩薩聲聞,悉見此土及釋迦文與諸眾圍繞說法,猶如掌中觀阿摩勒果,皆生愛樂歡喜之心。唱如是言:“南無釋迦如來應供正遍知。”
於此眾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 侯]羅伽、人非人等、釋梵四天王、菩薩、聲聞,皆見安樂菩薩阿彌陀佛,菩薩聲聞眷屬圍繞,晃若寶山高顯殊特,威光赫奕普照諸剎,如淨目人於一尋內睹面貌明了無礙。既見是已,歡喜踴躍,唱如是言:“南無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
時此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種善根,願生彼國。爾時安樂世界菩薩聲聞,見此剎已,怪未曾有,歡喜合掌,禮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能為菩薩聲聞說如是法!”
爾時安樂世界六種震動,動遍動等遍動,搖遍搖等遍搖,震動遍震等遍震。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白彼佛言:“甚奇世尊!釋迦如來現希有事,何以故?彼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少現名號,令無想大地六種震動。”
爾時阿彌陀佛,告彼菩薩:“釋迦牟尼不但此土現其名號,其餘無量諸佛世界,悉現名號。大光普照六種震動,亦復如是。彼諸世界無量阿僧祇眾生,聞釋迦牟尼稱譽名號,善根成就,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彼眾中四十億菩薩,聞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同聲發願,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即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四

劉宋涼州沙門智嚴譯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諸佛世尊聞不虛耶?”
佛告阿難:“汝不知耶?”
阿難白佛言:“世尊!實所未知。唯願說之。云何如來聞不虛耶?!”
佛告阿難:“一心善聽。吾今解說。”
阿難當知!若有眾生,已聞、今聞、當聞 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眾生,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無虛妄故。亦無貪慾,及以瞋恚。”
“阿難!何況今日現於我前,能以一華,散我上者。”
“若有眾生,我泥洹後形像舍利,能持一華,以供養者。如是眾生,亦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阿難白佛言:“若有畜生 聞 釋迦牟尼佛名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耶?”
佛告阿難:“若有畜生 聞 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畜生皆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因緣。所以者何? 諸佛如來,其有聞者,聞必不虛。是故諸佛如來言無有二。阿難!譬如尼拘陀樹枝葉茂盛,能蔭百人,至五百人。阿難於意云何。其樹種子為大小耶?”
阿難白佛言:“世尊!其子甚小。”
佛告阿難:“是尼拘陀樹種子雖小,得地水火風虛空眾緣故,而得生長,漸次廣大。”
“如是阿難!彼諸眾生,種菩提種子,漸次增長,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腐敗不可毀壞!所以者何?以不住一切法,作種子故,而不腐敗,亦無毀壞。”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為是諸佛本願之力。為是諸佛法應爾耶?!”
佛告阿難:“是我本願!若有聞我名者。必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是 諸佛法應如是。所以者何。一切 諸佛法皆等故。”
阿難白佛:“若 諸佛法等。以何緣故立誓願耶?!”
佛告阿難:“ 諸佛世尊,宣說法時,會中諸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即立誓願。使我將來,成 佛說法,見聞不虛,亦復如是。”
爾時阿難白佛言:“甚奇世尊。成就如此希有之法。復以此法利益眾生。”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為利益諸眾生故。遍 諸佛土,供養 諸佛,不惜身命。舍一切物,無有慳吝。勤修精進,積集難得。無所依倚,菩提之道。於一切法,而無所取,以攝眾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佛告文殊師利。彼有本業但少聞此經。無量阿僧祇罪皆悉除滅。所以者何?
如來無量阿僧祇劫,發大誓言 - 一切眾生 未度令度 未脫令脫!
以此誓願善根。如來慧日光明所照。無量阿僧祇罪皆悉除滅。
複次文殊師利。譬如一切雲霧覆過。日未出時皆悉障蔽一切世間。日光少出一切世間闇障悉滅。如是阿僧祇大罪積聚。乃至此經日未出時。一切眾生輪迴生死。此經日出。阿僧祇惡大闇廣聚,一彈指頃。於如來常恆不變如來之藏。若戲笑說,若隨順他。此及外道。若波羅夷無間惡業。阿僧祇罪須臾悉滅。所以者何?
若聞 釋迦牟尼如來名號。雖未發心已是菩薩。所以者何?
以如來勝願一切世間是我有故。諸未度者當令得度。化以正法悉令覺悟。
是故文殊師利。聞如來名者皆為菩薩。非但自能速除煩惱。亦復當得我所得身。
文殊師利。如我說偈。
我已稱說道 憂悲毒刺拔
汝等應當作 如來之所說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遇是世尊所放光明往照其身。而從住處出詣彼佛。頭面恭敬禮佛足已一所而坐。及與無量菩薩大眾觸是光明。各各從於住處出詣彼佛。頭面作禮恭敬已畢卻坐一處。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在蓮華台上。合掌向佛而前白言。世尊。何因何緣有此光明遍照。種種雜色不可思議。清淨無垢悅樂一切菩薩身心。
是時佛告菩薩言。善男子。去此西方過恆河沙數世界。彼有佛剎名娑訶世界。是中有佛。名 釋迦牟尼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若有眾生得聞釋迦牟尼佛名號。是諸眾生則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光明則是釋迦如來所放光明。清淨無垢微妙第一。悅樂一切菩薩身心。作是語已。
復白佛言。世尊。以何義故。有諸眾生得 聞 釋迦牟尼佛名。而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問已。
芙蓉眼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善男子。 釋迦如來於過去世行菩薩時已發誓願。我成佛時凡是眾生 聞我名者。皆悉令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彼世界中一切眾生 聞 佛名者盡不退轉耶。
佛言。不然。
世尊。彼土眾生不聞 釋迦牟尼佛名耶。
佛言。善男子。皆得聞也。
世尊。彼土眾生無退轉者云何不退轉耶。
佛言。善男子。是諸眾生種植不退轉因。藉聞彼佛名號而生。今者如來見是事已。說彼眾生無有退轉。非但聞名而不退轉。
善男子。我今為汝當說譬喻成是義故。
善男子。如樹種子若大若小。但無事礙具諸外緣。即生萌牙乃至增長。
善男子。云何說是為種子耶。
對曰。世尊。無事礙故說為種子。
佛言。如是。善男子。聞如來名則便得種不退轉種。是諸眾生即得名為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往彼娑訶世界。願樂欲得見釋迦佛應供正遍知親近恭敬禮拜供養。
爾時 芙蓉眼世尊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善哉佳矣。往時已到汝當知之。
復有無量諸大菩薩。悉皆往詣 芙蓉眼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皆亦願樂往彼娑訶世界。欲見 釋迦牟尼佛親近恭敬尊重供養。
爾時 芙蓉眼佛告菩薩眾。善男子。汝等隨意往之。今正是時。至彼世界謹慎收攝莫放逸住。何以故。彼土眾生貪慾甚多嗔恚甚多愚痴甚多。不持沙門清淨梵行深樂非法。惡賴奸詐。磣毒粗獷。讒刺言語。穢曲逆耳。惡口罵詈。放逸自恣。傲誕獨高。嘲調諂曲。形容醜陋。懈怠懶惰。破戒暗鈍。勤行惡業嫉妒慳貪。無量煩惱之所纏縛。如是彼土眾生眾中。 釋迦如來正為說法。
是等菩薩大眾對如來曰。世尊。甚難甚難。 釋迦如來為彼眾生而說法耶。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 釋迦如來為彼眾生演說法要。甚難甚難。
善男子。彼土眾生如是粗獷。運一念善甚為艱難。何以故。若於清淨世界眾生清淨。修行善法不足為難。
娑訶世界如是穢濁。設彼眾生能運善心一彈指頃甚為希有。
一彈指頃歸依於佛。歸依正法。歸依聖僧。甚為希有。
一彈指頃受持淨戒甚為希有。
一彈指頃發離欲心甚為希有。
一彈指頃運大悲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甚為希有。
是諸菩薩而白 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
爾時一切諸菩薩摩訶薩言。善哉世尊。如所教誨隨順正法如誨奉行。
從佛聞已。頂禮 佛足禮竟而出。
復為 釋迦如來。化作種種供養之具。有化寶樹華果莊嚴相好圓滿。有化毗琉璃樹。有化玻梨寶樹。有化金銀之樹。及如意樹華果之樹。又化衣雲及莊嚴雲香雲鬘雲蓋雲並伎樂雲。如是變化合成一雲。是諸菩薩與降伏一切障礙菩薩俱而往娑訶世界。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報諸菩薩言。仁者。此娑訶世界眾生。恆為眾苦之所逼惱
善哉仁者。我等應當為諸眾生作大神通。以神通力令彼眾生遠離眾苦而受快樂。
是諸菩薩答言。善哉善哉。仁者。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而作神通。即從身出種種光明。清涼微妙無有垢穢悅樂身心。以是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是中一切地獄及諸畜生餓鬼之類及閻羅王。遇此光明皆離眾苦受諸快樂。無復相殺害心。無忿恨心。無嗔恚心。互相恭敬作父母想。
三千大千世界中間無光明處。日月光明神通道力不能照處。是菩薩光悉皆照了。是中眾生互得相見。
又三千大千世界。諸鐵圍山。目真鄰山。大目真鄰山。及余無量黑山。皆是菩薩光明照了。上至一切諸梵天處乃至有頂。下去乃至地獄。所謂活活地獄。黑繩地獄。合破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煮地獄。大燒煮地獄。阿鼻地獄。一百三十六諸大地獄。及諸寒冰地獄無有方所。諸地獄等非日光明之所能照。遇此光明悉得快樂息諸苦痛。以是神通。有諸眾生。求食得食。求飲得飲。衣服車乘財帛。金銀珍寶應念而得。無眼得眼。聾者得聞。啞者能語。失心顛狂而得正念。苦者得樂。懷娠之女產生安隱無有痛惱
爾時一切大地菩薩摩訶薩眾。往詣伽耶頂山。是諸大士去山非遠。此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羅網遍覆其上。於虛空中雨大蓮華諸天華雲。果雲鬘雲。香雲衣雲。諸散香雲。種種繒彩幢幡蓋雲。一切自然空中而現。凡諸眾生觸此雲雨皆得快樂。伽耶頂山諸穢樹木悉不復現。是諸地界悉大清淨。唯有寶樹意樹華樹果樹檀樹沉香之樹遍滿其中。無量天女於虛空中作天伎樂而供養佛。以是音樂出此偈頌歌詠佛德。
托生林苑世奇特 清淨無污無等等
願禮虛空等相故 我等故來到此國
於道樹下成等覺 破碎一切眾魔怨
願禮無比具威神 我等故來到此國
眾中轉於妙法輪 說法如幻水中月
願禮微妙如意樹 我等故來到此國
了知世間如夢等 種種色像如火輪
願禮不動福慧聚 我等故來到此國
於無量劫修雙行 福慧成滿由大悲
願禮清淨滿月面 我等故來到此國
無量人天菩薩眾 恭敬供養稽首禮
願禮除暗逾日光 我等故來到此國
累劫苦行獲法珍 慈悲不吝施群品
願禮自利利他者 我等故來到此國
心淨寂滅慈悲熏 塵勞不污如蓮華
願禮無量功德聚 我等故來到此國
無為本性非生滅 神通道力現三相
願禮自在不思議 我等故來到此國
分明相好莊嚴身 救護世間所歸仰
願禮寶樹無量枝 我等並齎供養具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地藏菩薩本願經

唐 于闐國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 譯
如來讚嘆品第六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嘆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盤樂。”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嘆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複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複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嘆,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複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占察善惡業報經

隋 外國沙門 菩提登 譯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等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有十萬億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住堅信位;復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一切大眾各以天妙香華供養於佛,及地藏菩薩摩訶薩。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隨所住處,廣令流布。所以者何?如此法門,甚為難值,能大利益,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號,及信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疾至無上道。”
於是大眾皆同發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不敢令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唐 三藏法師 玄奘 奉詔 譯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語,或粗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瞋,或復邪見十惡業道;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煩惱,悉皆銷滅,遠離十惡,成就十善,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於一食頃,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眾苦,皆得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盤之道。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三藏 鳩摩羅什 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西域三藏 [彊-弓]良耶舍 譯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八十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頂上,毗楞伽摩尼妙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界。臂如紅蓮花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彌滿。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名第十觀。”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十一面神咒心經

大唐三藏法師 玄奘奉 詔譯
世尊我由此咒。名號尊貴難可得聞。
若有稱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佛名號。
復有暫時於我名號至心稱念。彼二功德平等平等
諸有稱念我名號者。一切皆得不退轉地。離一切病脫一切障一切怖畏。及能滅除身語意惡。
況能於我所說神咒。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人於無上菩提。則為領受如在掌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