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北京市旅遊景區]

什剎海[北京市旅遊景區]

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

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後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隨著遊客的增多,這裡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基本信息

建設沿革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時,命軍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開車箱渠、導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剎海一帶。  

歷史上的什剎海 歷史上的什剎海

13世紀,蒙古滅金在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 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元朝曾依託這一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什剎海始成為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   元代名海子,為一寬而長的水面,明初縮小,後逐漸形成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明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同時向西北,過銀錠橋倒流入後海,形成“銀錠觀山水倒流”的景觀。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內城由各旗分別管轄,今什剎海地區屬正黃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剎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政府對什剎海進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桿。

什剎海 什剎海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歷史文化風景區。

景區特色

什 剎海景區範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位於北京城區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胡同、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鍾、鼓樓。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占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餘座,現仍尚存10幾處。什剎海34公頃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區之中,依託水體,還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為什剎海頻具特色自然景觀。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在景區中具有典型意義。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後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  

景點分布

恭王府

什剎海美景 什剎海美景

恭王府位於什剎海西北角,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 對稱手法。 始建於十八世紀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曾屬乾隆後期大學士和珅的宅邸,後改賜為恭親王奕忻的王府。府後有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名萃錦園,占地約三萬平方米。花園東、南、西三面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園中景物別致精巧,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部的府宅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的工作場所,單位遷出後經重修現已對遊客開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現作為郭沫若故居也對遊人開放。  

慶王府

慶王府是北京現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慶王永璘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的同母胞弟。老慶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慶王永璘的後人奕劻襲輔國將軍。鹹豐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遷至定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規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始稱王府。這時的奕劻又在府內大興土木,修建了萬字樓和戲樓等處,府內建築宏偉,面積廣闊,分為五個大院,大小樓房近千間,朱紅大門,高大的宮殿,只是屋頂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為當時京城最華麗的王府之一。民國後為部隊機關所徵用。  

鐘鼓樓

鐘鼓樓每到定更的時候是“先擊鼓,後敲鐘”;二更到五更的時候則“只撞鐘不擊鼓”;到了亮更時是“先擊鼓後敲鐘”。擊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也是一樣。

關岳廟

關岳廟在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這裡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廟。醇賢親王廟於光緒十七年修建,至光緒二十五年建成。廟坐北朝南,分三進院落,其中中院又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牆,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台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後寢祠5間。建築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民國3年北洋政府在後寢祠塑關羽、岳飛像,並祀關岳,稱關岳廟。

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胡同31號,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廣化寺始建於元代,傳說是一高僧托缽化緣、籌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後海與前海之間,菸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天氣好的時候,站在銀錠橋上可以觀賞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衛在此謀刺攝政王載灃。這是北京最早的橋。  

匯通祠

匯通祠位於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明永樂年間由姚廣孝建,名法華寺,又名鎮水觀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賜名匯通祠。祠建在什剎海西海的一個小土山上,四面環水,北為水關。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門一間,前殿三間及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樓三間前抱廈一間及左右耳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匾曰“潮音普覺”和“功兼利濟”。祠內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製詩碑。  

棍貝子府

棍貝子府位於新街口東街北側,又稱誠親王(允祉)新府。《嘯亭雜錄》載:“誠親王新府在蔣家房。”誠親王舊府位於官園,因改賜慎郡王,故於蔣家房(新街口東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後,其第七子弘暻繼為府主。弘暻於雍正八年被封貝子,故此府又稱固山貝子弘暻府(《宸垣識略》),清末至民國年間,此府被稱棍貝子府。此府民國時期猶存。20世紀50年代改建北京積水潭醫院,原有建築絕大部分拆除,僅存三間卷棚歇山筒瓦頂的花廳,二幢硬山過壟脊的重樓,以及湖與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貝子府花園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在西城區柳蔭街27號,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裡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賜貝勒載瀅,後載瀅獲罪,遷出此府光緒二十八年,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1929年6月輔仁大學及附中設于濤貝勒府,原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位於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為成親王,並將明珠府賜永理。隨即按王府規制改建。此府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里(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於此府,成為潛邸,故光緒繼位後醇王必須遷出。為區別,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為王府花園,1949年後,進行了整治,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見宋慶齡故居)。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1910年汪精衛等在此附近策劃炸攝政王,一時轟動全國。醇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宋慶齡故居。  

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菸袋斜街。這條街東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長。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旱菸或水煙的嗜好,於是城裡的菸葉行業就發展起來了。  

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故居位於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的梅蘭芳故居,原為慶親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於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原是恭王府的馬號,郭沫若於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這裡居住了15年。這裡是一處環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慶齡故居外,是比較好的一處四合院。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原是清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位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這是一處典型的中國式庭院,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原計畫為宋慶齡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後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於1963年遷居於此,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典故軼事

歷代在什剎海畔居住過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米萬鍾及詩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等。納蘭性德居住的大學士明珠府(後為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有一“淥水亭”,納蘭性德經常和文友朱彝尊、陳維崧、曹寅、嚴繩蓀、姜宸英等在亭內飲酒賦詩填詞。

納蘭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盤·淨業寺觀蓮懷蓀友》:“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此時畫閣,垂楊岸,睡起梳頭。舊遊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優。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浪跡,臥看桃葉送蘭舟。午風吹斷江南夢,夢裡菱謳。”詞中不僅寫出了什剎海的秀美,也表達了對被撤官而南歸的好友嚴繩蓀的懷念。

什剎海和文學家曹雪芹有關。有紅學家認為,恭王府花園就是大觀園。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這裡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當時的房屋院落較小。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尚待紅學家們考證。恭王府的北邊有大翔鳳胡同。胡同內6號是一名叫“水井坊”的院落,院內現有一口水井,傳為曹家用過,這裡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這兩處是否為曹家房屋,但多種資料中都有曹家在內城有房屋兩處和南城鮮魚口有房一處的記述。  

文化活動

什剎海風光 什剎海風光

依託胡同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動,如放荷燈、泛舟游湖、宴飲賞荷、冰床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划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胡同游”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中。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界舉行盂蘭盆會,晚清時在什剎海附近的廣化寺等寺廟,凡有條件的均舉行規模不等的盂蘭盆會。盂蘭盆會還有一項重要活動是放河燈。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來,什剎海寺廟辦盂蘭盆會、燒法船、放河燈等活動逐漸衰落。1988年是北京國際旅遊年,在8月下旬曾在什剎後海舉行了連續三晚的放河燈活動,謂之“什剎海河燈遊園晚會”,吸收了很多人參加。1998年後,什剎海前海、後海增加了“水上游”的旅遊項目,可以乘櫓船河燈。而放河燈的時間不限於中元節,春、夏、秋泛舟時均可以放。  

什剎海首航儀式

2011年4月20日,西城區首屆“運河文化·重現盛景”什剎海首航儀式暨“夏之靚”西城旅遊活動在什剎海火神廟廣場舉行首航儀式。  

歷史文化展

歷史文化展為長期展出活動,地點在什剎海菸袋斜街廣福觀內,《京華勝地—什剎海歷史文化展》的展覽分為歷史沿革、建築文化,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商業文化、傳承文明6個部分,展品包括從民間蒐集而來的200餘件老照片、老物件。

文化旅遊節

從2002年起至2010年共舉辦了九屆不同主題的“什剎海旅遊文化節”,2012年4月20日,以“皇城山水,北京人家”為主題舉辦了第十一屆什剎海文化旅遊節。  

特色飲食

茶棚

什剎海小吃 什剎海小吃

茶棚都設在柳岸荷叢之間,用蘆席架起一座座高於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堅木支架 ,插在河泥中,上鋪木板,頂蓋蘆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邊緣,伸向水面,俯視荷塘,均在眼底。這就是什剎海茶棚納涼“勝境”。蘆棚雖設備簡陋,內部布置也還舒適。考究一點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鋪白布。這種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餘處,座客常滿。  

蘇造肉

蘇造肉來自清宮,是清宮裡一味家常菜。清亡後,由原來廚師將此法傳到民間,從此北京有了蘇造肉。蘇造肉是什剎海集市上的一樣名菜。什剎海集市賣蘇造肉的也是設在席棚內。有酒有菜,還兼做一種“肉餅”。這些小飯館的席棚,多設在人行道之西,席棚背後就是直射的西曬太陽。  

蓮子粥

蓮子粥,粥用糯米燒得濃淡得宜,粥內的蓮子粒粒可數都浮在粥面上,再點綴上各種蜜餞。加糖,香滑甜糯,燦然可觀。所以稱為八寶蓮子粥。因為是暑天,不用熱粥,大多溫涼適口,吃下不會出汗,所以很出名。開始是個挑擔的,後來發達,也搭棚設座,兼營外送了。在茶棚中吃茶,可以叫來吃。  

交通信息

乘坐捷運6號線到北海北站下車或乘坐5、60、107、124路等公車到鼓樓站下車。乘坐13、107、111、118、609、623路在北海北門下車,沿著前海向北步行可到達。  

旅遊護照

2014年5月5日,什剎海街道簽發首批600本“旅遊護照”。遊客持什剎海旅遊護照,在指定的時間內遊覽什剎海9個景點:荷花市場、恭王府、柳蔭街、野鴨島、什剎海寺、攝政王府馬號、銀錠橋、廣福觀、火德真君廟,集滿9個景點紀念戳者,可在指定景點領取相應的旅遊獎品。

本次活動系首屆什剎風箏文化節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讓更多遊客走近什剎海,了解什剎海,品味什剎海千年歷史韻味。通過“旅遊護照”讓遊客認識胡同,了解什剎海的歷史,感受什剎海的胡同文化。  

北京十條特色風情街

傳統的名街名巷是構成城市格局的基本單元,是城市肌理的原生細胞,是城市生活的基層組織。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地域特色的風情街。2009年由《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等媒體及百萬網友,選出了北京十條特色風情街。 

北京城八區旅遊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點名
東城區

                

故宮 | 天安門廣場 | 雍和宮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安門城樓 | 毛澤東故居 |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 隆福寺 | 國子監 | 中山公園 | 鐘鼓樓 | 文天祥祠 | 東堂 | 北京大學紅樓 | 勞動人民文化宮 | 淳親王府 |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 社稷壇 | 皇史宬 | 老舍紀念館 | 于謙祠 | 柳蔭公園 | 茅盾故居 | 肅親王府 | 青年湖公園 | 僧格林沁祠堂 | 孚郡王府 | 聖米厄爾教堂 | 宣仁廟 | 明城牆遺址 | 城東南角樓 | 柏林寺 | 凝和廟 | 東四清真寺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 | 太廟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革命博物館 | 中國美術館 | 毛主席紀念堂 | 文天祥祠 | 孔廟 | 正陽門 | 地壇 | 古觀象台 | 孫中山行館 | 國子監 | 金水橋 | 柏林寺 | 智化寺 | 普渡寺 | 鼓樓 | 鐘樓
西城區北海公園 | 北京動物園 | 恭王府花園 | 景山公園 | 什剎海 | 白塔寺 | 北京胡同游 | 北京天文館 | 明城牆遺址公園 | 白雲觀 | 廣化寺 | 宋慶齡故居 | 歷代帝王廟 | 梅蘭芳紀念館 | 郭沫若故居 | 月壇公園 | 廣濟寺 | 德勝門箭樓 | 阜景文化旅遊街 | 會賢堂 | 徐悲鴻紀念館 | 匯通祠 | 首都博物館 | 民族文化宮 | 魯迅故居
宣武區大觀園 | 法源寺 | 萬壽公園 | 陶然亭公園 | 北京古城建築博物館 | 報國寺 | 天寧寺 | 湖廣會館 | 宣武藝園 | 白雲觀 | 牛街清真寺 | 先農壇 | 松筠庵 | 法源寺 | 南堂 | 琉璃廠 | 梨園劇場 | 老舍茶館
崇文區天壇 | 北京自然博物館 |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 北京遊樂園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 永定門城樓 | 天壇體育場 | 百工博物館 | 珠市口教堂 | 龍潭湖公園 | 北京市琺瑯廠 | 龍潭西湖公園 | 金魚池社區 | 袁崇煥祠 | 南崗子天主教堂 | 正陽門箭樓 |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 燕墩 | 花市清真寺 | 陽平會館戲樓 | 天橋樂茶園
朝陽區北京歡樂谷 | 蟹島 | 朝陽公園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 | 中國紫檀博物館 | 北京民俗博物館 | 中國科學技術館 | 中國電影博物館 | 摩銳水世界 | 團結湖公園 | 北京中華民族園 | 興隆公園 | 金盞鬱金香花園 | 朝來森林公園 | 日壇 | 四得公園 | 北京朝來農藝園 | 平房天主教堂 | 紅領巾公園 | 東都樂園 | 麗都花鳥園 | 北旭野生動物樂園 | 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 萬子營清真寺 | 北京市卡通藝術博物館 | 東壩觀光果園 | 個園 | 中國現代文學館 | 紅軍公園 | 小紅門清真寺 | 南下坡清真寺 | 常營清真寺 | 康營清真寺 | 八里莊清真寺 | 通勝卉芳農業科技園 | 鎮海寺公園 | 西會清真寺 | 西黃寺 | 中國農業展覽館
海淀區香山公園 | 頤和園 | 中華世紀壇 | 圓明園遺址公園 | 北京植物園 |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 北京海洋館 | 玉淵潭公園 | 中國電影資料館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太平洋海底世界 | 北京藝術博物館 | 百望山森林公園陽台山自然風景區 | 北京電影旅遊城 | 中央廣播電視塔 | 大覺寺 | 紫竹院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 翠湖水鄉旅遊區 | 北京航空館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錦繡大地農業觀光 | 團城演武廳 | 中國郵電博物館 |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 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 | 李大釗烈士陵園 | 臥佛寺 | 七王墳 | 三一八烈士墓 | 大慧寺 |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 | 松堂 | 首都體育館 | 真覺寺 | 高梁橋埃德加·斯諾墓 | 紫竹院 | 景泰陵 | 黑龍潭 | 薊門煙樹碑 | 慈壽寺塔 | 碧雲寺 | 櫻桃溝 | 摩訶庵 | 魏太和造像
豐臺區世界花卉大觀園 | 北京世界公園 | 北宮森林公園 | 盧溝橋 | 北京青龍湖公園 | 蓮花池公園 | 鷹山森林公園 | 北京南宮溫泉垂釣中心 | 南宮旅遊景區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中華航天博物館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 | 遼金城垣博物館 |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 萬芳亭公園 | 南宮溫泉 | 北京萬龍八億滑雪場 | 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 | 宛平城 | 金土城遺址 | 鎮崗塔
石景山區石景山遊樂園 | 西山八大處公園 | 北京射擊場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 | 北京亞洲電視城 | 北京古城公園 | 承恩寺 | 八角公園 | 皇姑寺 |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 法海寺 | 四海公園 | 希望公園 | 慈善寺 |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