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形式
《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節目嘉賓
《朗讀者》 邀請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傾情演繹來自朗讀者文學顧問團的國家頂級文學家、出版人、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經典美文,最終節目將會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讀者》是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電視經驗的一次全情綻放,她不僅擔綱節目的主持工作,還首次以製作人的身份轉型大型電視節目的幕後製作,呈現出不同於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董卿表示《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觀眾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於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日晚八點檔黃金時間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聯合播出。
節目列表
第一季
請查閱詞條:《朗讀者第一季》節目列表目錄。
第二季
請查閱詞條:《朗讀者第二季》節目列表目錄。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備註 | |
2017-06-16 | 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 最佳季播電視節目 | 《朗讀者》 | 獲獎 |
2017-12-08 | 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 | 年度匠心製片人 | 董卿 | 獲獎 |
盛典作品 | 《朗讀者》 |
紀念活動
201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百度APP與《朗讀者》節目聯合推出了“汶川十年美麗涅槃”朗讀紀念活動。《朗讀者》第二季由董卿擔任節目主持人、製作人、總導演,在央視黃金檔播出。
活動邀請朗讀者主持人董卿、表演藝術家濮存昕、青年演員江一燕以及地震親歷者中學教師李成秀等,以朗讀形式向地震災區的十年重生致敬感懷。
節目評價
《朗讀者》、《見字如面》等一系列節目正是填補上了這處空白。這也許是無心之舉,但結果卻相當有意義。你可能無法想像自己的父母會自行上網搜尋《奇葩大會》,並且對其中選手的造型和言語毫無芥蒂。個性張揚的追求對於年輕人們而言是一種宣洩,然而對大多數的父母輩們而言,這其中的價值觀是有衝擊性的。但《朗讀者》不同,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因此,你可能會發現父母乃至爺爺奶奶,對這檔節目讚不絕口。
這使人看到了文化綜藝節目的新希望。一個節目若核心浮泛,即使當下再紅火也很快會被厭倦與遺棄。與別的流行綜藝形式不同,文化綜藝節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傳承和改變的希望,也是區分此類節目優劣的重要指標。
《朗讀者》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朗讀本身,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作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學獎得主,曾經叛逆的麥家,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暢談他與兒子之間的矛盾、分歧、隔閡乃至衝突,與觀眾分享他對兒子的教育心得以及與兒子之間的相處之道,令人感慨。濮存昕,在節目中便自曝小時候曾患過小兒麻痹症,被同學起外號叫“濮瘸子”,以及誰也不願意和他在一個組參加體育比賽的往事。
《朗讀者》中嘉賓分享的故事,並非簡單的過往經歷,而都有深刻的內涵或動人的情感在裡面。無論是演員徐靜蕾講她奶奶疼她愛她的平凡故事,還是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沖講他年輕時為了追求女孩,翻譯過才女林徽因的詩《別丟掉》的“獨家趣聞”,還是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講她在阿富汗槍林彈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摯的情感征服了觀眾,也帶給了觀眾無限的思考。
不少人把《朗讀者》喻為是傳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該節目的創辦意義。而節目中朗讀嘉賓分享各自的動人故事,帶給觀眾文學、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則讓這股“清流”更加透徹、明亮。正是這一環節的呈現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讀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