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北京元大都部分城牆遺址]

土城[北京元大都部分城牆遺址]

元大都城牆遺址,又名土城,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境內,屬於元代古遺址,地理坐標:北緯39°58′26.70″ ,東經116°21′9.39″ 。 元大都城牆遺址占地面積50平方千米,由若干段東西走向的元大都的外郭城牆遺址組成,東起北京市土角樓西側服裝學院以東673米處,西至昌平路,土夯築而成,周長為28600米 。 1957年,元大都城牆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古蹟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元大都城牆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元大都城牆遺址 元大都城牆遺址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元大都始建 。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元大都建成。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達攻陷元大都,並將北城牆向南移2.8千米,用城磚將城牆外側包砌起來 。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於健安東路西端北側立有《元大都城垣遺址》碑一座。

2003年,元大都城牆遺址公園開工建設 。

結構特點

結構

結構特點 結構特點

元大都城牆遺址地處健安東路、健安西路北側,東西走向,東起土角樓西側服裝學院以東673米處,西至昌平路,平面呈長方形,大都城周長為28600米,東城牆長7590米,西城牆長7600米,北城牆長6730米,南城牆長6680米,城牆高低不等,東段最高6-7米,西段最低2米;基寬不一,約20-26米,占地面積50平方千米,設11座城門;東面的3座城門為光熙門(和平里東,俗稱“廣西門”)、崇仁門(東直門)、齊化門(朝陽門);南面的3座城門為文明門(東單南)、麗正門(安門南)、順承門(今西單南);西面的3座城門為平則門(阜成門)、和義門(西直門)、肅清門(學院南路西端,俗稱“小西門”);北面2座城門為健德門(德勝門小關)、安貞門(安定門小關) 。

特點

肅清門和健德門的瓮城土牆,部分殘存於地面之上,城門的地基夯築堅固,城門建築過梁式木構門洞,城的四角都建有角樓,城外部等距離地建有加強防禦的馬面(凸出於城牆外部的墩台,宋代稱為“馬面”,明清則稱為墩台),其外再繞護城河,城牆用夯土築成,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豎柱)和絍木(橫木),城牆基寬、高和頂寬的比例為3:2:1,11個城門建造了瓮城和吊橋 。

文物遺存

元大都城牆遺址北段、西段城牆遺蹟,以及護城河(小月河)保存完好,肅清門瓮城土牆南半部遺蹟也清晰可見 。1970年,在元大都城牆遺址舊鼓樓大街豁口東發現一窖元代瓷器,共有青花、影青瓷器16件,其中2件影青瓷碗的底部均墨書八思巴字姓氏標記 。

研究價值

元大都城牆遺址具有中國宋元時期工程特徵,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結構及風貌,提供了豐富資料,對研究元代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1957年,元大都城牆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古蹟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北土城,東至來廣營路規劃紅線。南至土城南路規劃紅線。西至學院路規劃紅線。北至土城溝北岸;西土城,東至學院路規劃紅線。南至學院南路規劃紅線。西至土城溝西岸。北至北土城溝北岸;肅清門瓮城,東、北至規劃紅線。西、南至距瓮城遺址20米 。

2006年5月25日,元大都城牆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文化

元大都城的建設,是蒙元政權取得決定性勝利後而建設的一座都城,是元代初年劉秉忠、趙秉溫等人,遵循《周禮·冬官考工記》關於“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的帝京規制的規劃思想,於元世祖至元年間規劃完成的 。

旅遊信息

門票

元大都城牆遺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元大都城牆遺址開放時間:6:00-22:00(冬季);5:30-22:30(夏季)。

交通線路

公交

遊客乘坐北京公交407路,安貞西里下車即到元大都城牆遺址;

遊客乘坐北京公交653路、409路、380路、849路、特2路、515路,在安貞醫院北站下車即到元大都城牆遺址;

捷運

捷運10號線,北土城站下車出站即到元大都城牆遺址;

自駕

北京北三環安華橋向北至土城東路右拐(向東)約100米路南即到元大都城牆遺址;

北京北四環安惠橋向南至土城東路右拐(向西)約500米路南即到元大都城牆遺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