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代揚州評話小說《清風閘》具有市井小說性質,在中國小說史分類方面,這是一個不受重視、但很重要的類別。《清風閘》成書以後繼續演變,演變的力度很大,作品性質有所變化,這反映市井小說不斷發展。這部作品塑造了小說史上罕見的市井人物皮五辣子,表現出市井小說的思想深度和審美個性。此書還廣泛反映市井生活和民風民俗,有多方面珍貴价值。源流評考
揚州評話傳統曲目。作者浦琳,字天玉,揚州江都人。據清乾隆六十年 (1795)刊印的《揚州畫舫錄》卷9“小秦淮錄”一條記載,浦琳“右手短而捩,稱子。少孤,乞食城中,夜宿火房”。後來,他意外地娶了妻子,獲得一些妝奩,由於鑽營賭術,家道漸豐。“乃以己所歷之境,假名皮五,撰為《清風閘》故事。”可見,《清風閘》有自傳的成分。書中敘述北宋時代富戶皮宏之子皮五,少年時父母雙亡,因為嗜賭成性,家產敗盡。娶得貧女孝姑後,以訛詐商家富戶為生。後來包公夢見孝姑生父孫大理冤魂申訴,據稱系被養子小繼謀害而死。包公尋見孝姑,昭雪沉冤,皮五也時來運轉,驟成巨富。這部書雖然以宋代為歷史背景,但實際描繪了清代中葉揚州的市井風情,寫人狀物,妙趣橫生,深得市民階層的喜愛。浦琳演說《清風閘》,時人譽為“獨步一時”,“稱絕技者”。以後,名家輩出,爭說這部書而歷久不衰。清鹹豐時,龔午亭說這部書最馳名,被譽為“揚州三絕”。龔午亭傳授給兒子龔小亭,龔小亭授徒張捷三。張捷三曾在揚州教場書場創造了連說七遍盛況不衰的紀錄。此書近年仍有演員講述,並記錄整理了一些片斷。清嘉慶時,《清風閘》曾刻印成書,計4卷32回,署名“梅溪主人”。據葉德均考證“這不是浦琳的作品,是別人根據說書人所說筆錄而成”。
內容簡介
宋仁宗年間,安徽定遠縣書吏孫大理,年半百喪妻,有一女名孝姑。後娶妻強氏,並收留一子,取名孝繼。孝繼與強氏通姦,殺害大理,棄屍井中,填而砌灶,謊稱大理突發瘋病,投身清風閘下。縣官昏庸,未予深究。強氏與孝繼姘居,將孝姑嫁於市井無賴皮鳳山(皮五辣子)。自娶親後,由混窮、賭博到發財,最後以開封府尹包拯路過定遠,孫孝姑鳴冤報仇結束。評價
其內容與明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十三《三現身包龍圖斷案》中的故事大致相同,評話本據其衍化而來的痕跡亦很明顯,但其中也有作者浦琳的親身經歷。故事雖然假託發生在宋代時的安徽定遠縣,但實際上全書內容具體反映了清代揚州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是一部具有很高民俗價值的現代書。書中運用市井方言深入細微地描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記述當時揚州的風俗人情,以主人公皮五的活動歷程拉扯出各階層、各行業的各類人物,塑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眾生相,通過皮五的嬉笑怒罵、潑辣佯狂,戲耍群奸、抨擊權貴、揭露醜惡、嘲弄宵小,將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完全展現出來。而主人公皮五辣子,則是其他傳統評話中從未出現過的人物形象,屬於特定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書的結構也並非傳統的章回敘述體,而是一節說一事,有頭有尾,部部短篇皆可獨立成書,僅以主人公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流傳
《清風閘》一書世代相傳,至今仍大體保存著原著的基本脈絡,但具體內容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像孫大理被害的故事,本來有續弦、收養子、通姦、野飛雄相面、謀財害命等幾節書,但如今均已被壓縮為“引子”式的交代,後面告狀、斷案的書也簡化了許多。從龔午亭始,皮五辣子這一人物的性格更為複雜和鮮明,形象更為豐滿和生動。後世的藝人在說這部妙趣橫生的書目時,不斷即興發揮,充實笑料,增補噱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書的低級趣味,這一點已通過整理修改得到解決。但同樣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的整理在無形中去除了很多民俗化的東西,書中的本味愈來愈淡了。龔午亭擅講此書,其書藝分為兩支:一支在鎮江、揚州一帶演出,一支在里下河地區演出。鎮、揚分支的龔氏傳人多已作古,未能留下一部完整的記錄稿。而里下河分支的第四代傳人余又春口述的記錄稿,經有關人員整理,已出版成書——即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皮五辣子》,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分為五部分四十二回。後來又多次重印,累計印數在數十萬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