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則剛
(拼音:wú yù zé gāng),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比較有名的是林則徐的對聯:“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有容乃大,出自《尚書》。無欲則剛,出自《論語》。
剛:指公道原則,是順其天道自然的一種正義,亦是順其自然的一種堅持。
出處
《尚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相關
林則徐的對聯
這是林則徐的對聯:“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象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鑑。
我將這幅對聯的內容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則欣賞其宣揚的寬容和大氣,二則也是激勵自己能排除私慾,一心為公。在21世紀來臨之際,我們即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要努力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因此有明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是極其重要的。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見義勇為”、“殺身成仁”。即要有為了堅持正義敢於犧牲個人一切的精神。而剛直不阿的品德,則是這種精神的體現,也是古今賢人在道德修養方面所追求的目標。林則徐曾手書一副自勉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上聯告誡自己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下聯砥礪自己杜絕私慾,做剛直不阿的好官。“無欲則剛”,它揭示了一個道理:去除私慾,就能無所畏懼;無所畏懼,就能一身正氣,剛直不阿。
人要生活下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人有七情六慾,也是自然之理。“無欲則剛”,並非不允許人們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慾。克制私慾,就能寡慾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慾就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今天,面對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面對來自各方的種種誘惑,我們如何處之?“無欲則剛”這一警語可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無欲品自高。就是說,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社會上還存在著假、惡、醜現象,純潔社會、淨化風氣則是我們要擔負起來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無欲則剛”的操守,將使我們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將使我們在與邪惡的鬥爭中伸張正義,克敵制勝“無欲則剛”,使人如同蒼松翠柏,不怕烏雲翻卷,不怕雨暴風狂,挺立世間,永不摧折。
何為剛
一天,孔子在和學生們講道理時,忍不住感嘆道:“我還沒有見過真正剛強不屈的人啊!”
那些年輕的弟子都覺的很奇怪,他們認為像子路、還有年輕的申棖等,都是很剛強的人。尤其是申棖,他雖然年紀很輕,可是每次在和別人辯論時,卻總是不肯輕易讓步。即使在面對長輩或師兄時,申棖也毫不隱藏,總是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大家都對他退讓三分。
所以,當學生們聽到孔子感嘆說還沒有見過剛強的人時,他們不約而同的說:“如果要論剛強,申棖應該是可以當之無愧的吧!”
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慾望多,怎么可以稱的上是剛強呢?”
一個學生問:“申棖並不像是個貪愛錢財的人,老師怎么會說他欲望多呢?”
孔子回答說:“其實所謂的欲望,並不見得就是指貪愛錢財。簡單的說,凡是沒有明辨是非就一味和別人爭、想勝過別人的私心就算是‘欲’。申棖雖然性格正直,但他卻逞強爭勝,往往流於感情用事,這就是一種‘欲’啊!像他這樣的人,怎么可以稱的上是剛強不屈呢?”
孔子又說:“所謂的‘剛’,並不是指逞強好勝,而是一種克制自己的工夫。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違背天理,而且始終如一,不輕易改變,這才算是真正的‘剛’啊!”
(出自《論語》)
無欲則剛
人剛出生來到世間時,本來身無一物。世上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然而,人生路上多誘惑,社會中有很多慾念很強的人,都把欲望視為人的本能,或把欲望視為人生中的動力,至於縱慾過度之後的危害卻很少有人去反思。人有七情六慾,欲望是多方面的,可以分為食慾,物慾,名欲,色慾,權欲等。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適可而止,他的一生中也只能是一個私慾不斷產生和滿足的過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長樂。
中國古代的道德水準比較高,對與節慾,中國的古人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於滔天”,“患生於多欲”(劉安)。“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而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亂生”(韓非子)。“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枉用,敗身喪家”(司馬光)。“養身莫善於寡慾”(孟子)。“人若不知足,貪慾浩無窮”(陸游)。這些名言都是勸誡人們不貪慾,不縱慾,不嗜欲,時刻保持欲望的道德底線,逐步做到少欲,寡慾,慎欲,制欲,節慾,最終達到“無欲則剛”的精神境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清朝兩廣總督林則徐在查禁鴉片時期,親筆手書的自勉堂聯。每當讀到他這兩句擲地有聲的至理名言,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他遠逝的背影,偉岸鐵骨,寬厚胸懷,剛正不阿,浩然正氣。人一旦能夠做到虛懷若谷,便能夠匯集百河而成為汪洋;人如果能夠做到無欲無爭,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雲霄。人生中少一點欲望,就會多一點輕鬆,少一點奢求,就能多一份剛強!人之大凡不“剛”,細究根源背後一個“欲”字在從中作梗。故人云:“心為形所累”,欲望越大,壓力越大,欲望越強枷鎖千鈞。人一旦墜入“欲”的深淵,無法自拔,就會腐蝕心靈,墮落良知,以致成為欲望的奴隸。現實生活中為欲傷身,敗名,喪節的比比皆是,利慾薰心的人永遠無法做出品德高尚的行為,更無剛強所言。
在這個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裡,要想真正做到沒有一絲欲望和水一般平平淡淡毫無牽掛的確很難。要想真正做到“無欲”,首先要有一顆靜如止水的心。這自然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精神境界,心淡如水是生命褪去了浮華之後對生活的那些細微處的感動,只有用感恩的心去生活,才能在人生感悟中找尋生命的意義所在。只有洞悉了宇宙的真理與人生真諦的修煉人,才能做到不為“欲”所牽連,不為“欲”所迷惑,在物慾橫流,權欲泛濫,錢欲盛行,色慾蔓延的濁世之中仍能保持心中的一方淨土。
人若無欲品自高,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無欲使人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明方向,也能使人在誘惑面前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人若無欲,品格就如蒼松翠柏,任憑烏雲翻卷,雨暴風狂,也能挺立世間,永不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