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由羅苹·戴維森編著,於2007年5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次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夢想,一個女人淋漓盡致剖析自我的心靈之旅,演藝一段動人心魄的傳奇旅程,記錄一曲跌宕起伏的沙漠戀歌。

《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此書是作者自我發現和自我證明過程的記錄,將成為探險和旅遊的佳作之一。

這是一部紀實性旅行文學,在1980年曾獲得過托馬斯·庫克旅行文學獎。書本內容豐富,情節生動驚險,描述細緻傳神。這不僅是一部旅行遊記,更是對旅遊者心靈的精細剖析。

作者簡介

羅苹·戴維森1950年生於澳洲昆士蘭省的一個鄉下小鎮。移居悉尼前,曾在布里斯班多所教育機構工作五年。她從悉尼出發到艾麗斯斯普林斯,獨自一人展開一場橫越澳洲的千里沙漠之行,最後抵達澳洲西海岸,本書即記述這段旅程。她遍游世界,1990年9月,她的第一本小說(《祖先》(Ancestors)出版;1996年敘述她與印第安遊牧部落同游的故事《沙漠地》(DesertPlaces)出版。

圖書目錄

序言行萬里天涯路念天地之悠悠
——《旅行與探險經典文庫》序
第一部艾麗斯斯普林斯
第1章野生駱駝計畫
第2章從7解駱駝開始
第3章出師不利
第4章挫折連連
第5章正式上路
第二部擺脫負擔
第6章原住民社區
第7章遭受誤解
第8章野駱駝和乾旱
第三部旅途有點遠
第9章皮巴亞特雅拉
第10章失去好夥伴
第四部在那遙遠的地方
第11章媒體追逐戰
第12章印度洋岸
索引:中英文地名對照表

作品前言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求生是人類的本能。原始時代的人類生產能力極其有限,生存能力低下,只能經常性地、無目的地遷徙。在此過程中,應該有大量自覺與不自覺的探險經歷。可惜年代久遠,當時又沒有文字記載,所以即使是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國或擁有輝煌古代文明的民族,也沒有留下早期的探險記錄。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稱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黃帝的蹤跡東至山東半島,西至今甘肅,北至今內蒙古,南至湘江流域。如果將此記載看成一個以黃一帝或其部落為首領的部落聯盟的活動的話,其中應該有不少探險事跡,只是當事人未必有自覺的意識,或者雖有而未留下記載。

不過從《山海經》的內容可以看出,古人並非沒有探險,也不是完全沒有記錄。學者對《山海經》的成書年代的看法分歧很大,但最遲不會晚於西漢,其中包含的原始資料則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代。一般認為,《山海經》所記述的地理空間基本不超過今國界,但涉及的範圍卻相當廣闊,自然包括了不少境外的奇聞趣事,其中總該有得於記錄者直接的經歷。從這一意義上說,《山海經》是中國早期探險記錄的彙編。如果認為《山海經》的內容過於荒渺,那么在內地,甚至沿海發現的和田玉則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將產於崑崙山的玉石運到數千公里之外,其中肯定有不少探險故事。《穆天子傳》儘管未必是周穆王的經歷或當時的記載,但至少反映了先秦時代中原人對西方的嚮往。而其中記錄的內容,也或多或少顯示了當時人的地理知識和豐富想像。崑崙山、西王母被神化,固然與人們的願望有關,但不能完全脫離現實的基礎,說明當時的人還習慣於向外界尋求精神和物質財富。生活在戰國後期的屈原,儘管遊蹤有限,但從他的作品中卻不難看出他的探險精神。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一統大業的秦始皇。雖然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皇帝體制,卻是皇帝中為數不多的旅遊和探險愛好者,對自己統治範圍以外的地方也有濃厚的興趣。在滅六國後,他幾乎沒有停止過全國性的巡遊,最終死在途中。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一批方士揚帆遠航,雖然他們始終沒有為秦始里找到不死藥和神仙,卻由徐福完成了一次至少有數千人的大規模移民。

漢武帝時代的開疆拓土一度激活華夏諸族的外向意識,被譽為中國第一探險家的張騫,正是奉武帝的政治使命,嘗試聯絡已遷至中亞的月氏夾擊匈奴,才意外取得“鑿空”——通西域的偉大成果,將中原人的足跡遠推到大宛、烏孫、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地(今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所了解的地理知識範圍更大。而武帝本人也步秦始皇后塵,在國內廣泛巡遊,並且特別鍾情於邊境和海濱,顯示了他對外界的強烈嚮往。

但秦始皇、漢武帝式的帝王從此成為千古絕響,隨著中央帝國的鞏固和疆域的擴展,由皇帝到臣民,對境外的興趣越來越淡薄。從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各方面因素考察,這種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從漢朝至清朝中期,中國都是亞洲乃至世界最強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特別是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內,朝鮮、越南等政權都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也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直到明治維新時還無法望中國的項背。太平洋、青藏高原、橫斷山脈、歐亞大草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直到16世紀西方的遠洋船接近中國之前,還沒有外來勢力構成對中國的威脅。北方的遊牧民族雖然曾不止一次成為軍事上的征服者而入主中原,但最終無不成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雖然中國的人口在12世紀突破1億,17世紀突破2億,19世突破44億,但完全可由本國出產的糧食供養。除少數奢侈品外,中國的物產中心能滿足全國的需要,對外貿沒有依賴。所以當英國向乾隆皇帝提出在北京設立常駐貿易代表時,理所當然地被斷然拒絕,除了體制上從無先例外,一個重要的依據是“天朝無所不有,無需仰賴外人”。儒家的“夷夏之辯”和”五服”學說,更加深了這樣一種觀念:天下再也沒有比中國更文明富裕的地方,除了華夏諸族和中原王朝的疆域之外,其他都是蠻夷之邦和要荒之地。

長期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國人自然失去了向外尋求財富和文明的動力,更不會想到要到境外去旅遊或探險。就是在漢唐盛世,號稱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代,也只是敞開大門讓境外的人進來,而不是同時允許甚至鼓勵自己的臣民走出去。在外貿發達的唐宋時代,外貿商人也主要來自外國。當西方商人已經敲響中國的大門時,明朝的反應是“片板不許下海”的禁令,以致福建沿海的商人只能採取武裝走私的手段而成為“海盜”,甚至僱傭日本武士形成”倭寇”。儘管600年前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遠達西亞、東非,卻連完整的檔案都沒有保存下來,更沒有像哥倫布那樣導致新大陸的“發現”。

與中國悠久的歷史,強大的國力,眾多的人口,發達的文化極不相稱的一個現象,是直到進入現代社會以前,中國始終沒有出現職業旅行家和探險家,現存的有關境外的記錄都是非職業旅行家和探險家的副產品。例如,張騫、《中天竺國行記》作者王玄策、《真臘風土記》作者周達觀、《西域行程記》作者陳誠、《異域錄》作者圖理琛是外交官;《佛國記》(《法顯傳》)作者法顯、宋雲,《大唐西域記》作者玄奘是往西域取經的虔誠佛教徒;《經行記》的作者杜環是恆羅斯之戰的俘虜,《長春真人西遊記》的作者李志常是奉召謁見成吉思汗的道士丘處機的隨員。他們的記載往往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或唯一的,如《大唐西域記》中有關今阿富汗境內巴米揚大佛的描述,不僅證實了大佛建造於公元7世紀,而且還給今人提供了附近另有一尊臥佛的重要信息。要是沒有《真臘風土記》對吳哥城的記載,這座古城也許會繼續掩埋在熱帶叢林中。這些記載的產生和保存也有偶然性,如玄奘返國後就要翻譯佛經,要不是唐太宗專門下令,就不會撰寫《大唐西域記》。《島夷志略》作者汪大淵或許是例外,他是因“好游”才多次出國的,不過他有幸搭乘外國商船,否則就只能夢遊或臥遊了。

真正的異數是徐霞客。他是唯一稱得上職業旅行家和探險家的人物,並且留下了具有非常高地理學成就的著作《徐霞客遊記》。但他的成就得益於一系列特殊因素:科場失意使他不得不絕意功名,富裕的家境使他能有充足的旅費,能幹的母親使他無家累之憂,對知識分子的優待使他能在旅途享受不少公費或私人接待,友人中的名流使他的著作能在身後流傳,現代地學家丁文江的發現和表彰使他的地理學成就得到肯定和發揚。只要缺少一點,或許就沒有今天大家了解的徐霞客了。不過徐霞客的足跡沒有超出當時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的範圍,連西藏也沒有到,更不可能出國探險,這也是歷史的局限所致。

這並不是說中國古代不具備實施探險的能力。至元十七年(1280),元世祖忽必烈想查清黃河的源頭,在那裡建一座供吐蕃商人與內地貿易的城市,並設立轉動站,下令都實與闊闊出兩人率隊考察。他們於當年4月從河州(今甘肅臨夏市東北)啟程,四個月後到達河源,冬天返回。此後潘昂霄根據闊闊出的口述寫成《河源記》,將黃河的正源確定在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對黃河最上游的水文、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觀的記錄已相當具體準確。乾隆四十七年(1781),阿彌達受命探尋河源,以便就地祭祀河神。這次的探險將黃河正源定在星宿海西南的阿勒坦郭勒,即卡日曲,與1978年青海省政府組織的考察結果完全一致。這證明中國長期缺乏探險傳統、中國人不能去境外探險的根本原因,還是缺乏現實的需要。

反觀世界上一些航海、探險發達的國家,探險的範圍廣、產生探險家多的民族,無不有其深遠的傳統和迫切的需要。例如,古代地中海沿岸國家無不以對外貿易為致富手段,以對外殖民和擴張為立國之本,其前提是這些國家的本土一般幅員不廣、資源匱乏、耕地有限,甚至連水源都不足。而穿越地中海的航行並不困難,海外的土地、資源和人口自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後,阿拉伯、西歐、北歐一些國家致力於航海和外貿,大批航海家、探險家不顧艱險尋找環球航路,發現新大陸,也無一不是出於國內的生存壓力和擴張需求,無不以奪取土地、奴隸、黃金、木材、礦產、市場、要塞、殖民地為目的。連早期的南極考察也是如此,甚至是為了獵殺企鵝獲取制皂的油脂,出售海豹的皮肉牟利。但是正是這樣卑鄙邪惡的目的,促成了新大陸和南極的真正“發現”,造就了不少傑出的航海家和探險家,也在一些國家和民族中形成了探險的傳統。在這樣的條件下,職業探險家,包括一些純粹出於人文和科學目的的真正的探險家應運而生,有的不惜為之獻身,成為人類的驕傲,他們的記錄和著作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擁有優勢或長處,也不可能始終先進,所以都必須向其他國家或民族學習。應該承認,直到今天,中國的探險事業還比較落後,中國人在世界範圍的探險還很有限。

200O年我參加中國第十七次南極考察隊去長城站期間,就受到很大的震動。當然,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在地球的兩極,全球所有的高峰、五大洲、七大洋都已留下了當代中國人的足跡,在中國出現世界一流的探險家指日可待。但歷史無法重複,了解人類以往的探險經歷和經驗不可或缺。而且由於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變遷,以往探險家記錄的現象有的已永久消失,只能從他們的書中領略了。重慶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旅行與探險經典文庫》,其著眼點顯然正在於此。該文庫融探險、考古、文學、文化人類學於一體,既勾勒探險家們多姿多彩的極限生涯,也凸現積極向上的個人英雄主義,更重繪人類文明不為人所知的曲折發展圖景。該文庫預計推出兩輯,首輯推出的十本新書中,有20世紀最為激動人心的搶險經典海爾達的《孤筏重洋》《太陽號草船遠征記》《復活節島的秘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貝克冷戰時期的涉除名作《俄羅斯紀行》,有勘探成吉思汗古老帝國秘密的冒險旅行。《尋找成吉思汗——騎馬橫越蒙古大草原》,有復原名著《白鯨記》驚險氛圍的《尋找白鯨記》,有追溯著名探險家維迪亞生平足跡的讎迪亞爵士的影子》等等。稍後即將推出的第二輯,在繼續關注名家名著的基礎上,更注重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探險方式的獨特性,在提煉個人探險經驗的前提下,將世界各地文化的豐富多彩與人類生存方式的多種多樣,更真切全面地描繪出來。

這些探險作品涉及範圍之廣泛,記載內容之豐富,情節之生動驚險,描述之細緻傳神,只有讀過的人才有體會。無論是為了科學研究,積累知識,還是為了陶冶性情,欣賞休閒,都會開卷有益。與一般讀者相比,我的遊蹤或許較廣,但我自知對這套書中涉及的地方,大多是這輩子都到不了的。2001年從南極返回途經智利時曾想去復活節島,因多種原因未去成,不知今後是否再有機會,好在第一輯中就有《復活節島的秘密》一書,多少能夠彌補我的遺憾。
2005年6月5日

值得一看的好書(六)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手把手教你打造漂亮媽咪》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備考指南中國文學史》
《2012公務員考試—申論秒殺—申論熱點精度》
《健康備忘錄我的健康我做主》
《美國白宮千年晚會演講選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一百三十八》
《當黑夜不再降臨》
《空間-我的第一本啟蒙書》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行為的理論與實踐》
《青島靜康腎病醫院》
《每個孩子都想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丁丁的夢中王國-我會讀》
《中國史話:吶喊聲中的圖強變革》
《科學實驗王電流與磁力》
《科學育兒:知識百科》
《工程保險:工程風險評估理論與實踐》
《經典名著早認讀—綠野仙蹤》
《千古小品》
《宋代散文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文書範本》
《Toine et autres contes normands》
《談談不定方程》
《城鎮燃氣報警控制系統技術規程》
《前世與來生》
《水生植物與水體生態修復》
《宋代明州與高麗》
《經典公主故事珍藏聰明機智的公主故事》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讀本》
《七色魘》
《調查與分析》
《穩態與環境》
《複合地基樁處理技術》
《危險百科》
《笑語盈盈暗香來:紅妝篇》
《金屬鹽和有機金屬試劑》
《成長也可以沒有煩惱》
《九年級物理提分教練》
《抗日小英雄虎子送信》
《中國語文人》
《股權轉讓論》
《不可不知的大科學家》
《英語世紀金榜小博士》
《口語教程》
《微波異向介質》
《山居存稿》
《全數字控制直流驅動器及通用變頻器》
《企業人力資本經營研究》
《李貴夫另闢蹊徑》
《法院執行辦案實用手冊》
《西方文論史綱》
《楷行草硬筆書法:唐詩絕句百首》
《小學生古詩詞誦讀硬筆書法》
《春聯對聯大觀》
《李歐梵論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實踐與性別構型》
《世界經典:晚安故事》
《世界文學名著典藏:論人生》
《生命法學論要:2007年生命科技發展與法制建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沙漠駝影:一個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跬步集:深圳大學印度學研究文選》
《泛函分析習題集》
《語言與數學》
《語言與認知的空間:認知多樣性探索》
《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
《解釋語言的演變:進化的理論》
《世界經濟展望:保持復甦》
《英語語言學導讀與應試指南》
《世界主要國家語言推廣政策概覽》
《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
《世界語言類高校縱覽》
《千古功名浮雲事:官吏篇》
《世界經濟與金融概覽:世界經濟展望》
《語言教學中的語用學》
《探索與學習:世界地圖集》
《類型學導論:語言的共性和差異》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控制系統性風險和恢復金融穩健》
《走向世界的漢語教學探索》
《歷史語言學與語言演變》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市場發展與問題》
《第二語言習得的語言學視角:西方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視野》
《紐南套用語言學自選集》
《第二語言對第一語言的效應》
《計算機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套用》
《第二語言習得論著選讀:西方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視野》
《嬰兒眼裡的世界:語言前的兒童心理探索》
《從輸入到輸出:第二語言習得教師手冊》
《語言教育中的套用語言學》
《書面與口語交際中的功能句子觀》
《心理空間:自然語言意義建構面面觀》
《自然句法:像似性與磨損》
《20世紀法國小說詩學比較文學和詩學文選》
《萬川一月:中國古代散文史》
《中國古代散文史》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散文卷》
《中國古代散文史論稿》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文論卷》
《中國古代散文史稿》
《中國古代散文研究》
《國語文學史》
《千古碑銘》
《寫意古代先賢》
《中國分體文學史:散文卷》
《解讀歷代帝王》
《宣紙上的記憶:中國古代書法人物小影》
《感受歷史名城》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市場發展與問題》
《民主與獨裁:國家權力的性質和限度》
《非常動物:雨林中的神秘動物》
《克利與他的教學筆記》
《刀鋒上的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