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散文筆法書寫中國古代書法家心靈史的書稿。中國書法史上的這些大家,無論是浪漫的詩仙,狂放的文人,落魄的名士,還是失意的皇帝,漂泊的隱者,得道的高僧……他們留在宣紙上的墨跡,或筆力遒勁,或灑脫奔放,或纖巧細膩,或行雲流水,無不昭示出他們內心世界的高遠和幽深,構成了中國文化史上一頁獨特的瑰麗篇章。從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沿著歷史的脈絡,本書將中國書法史上這幾十位書法家,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生際遇、命運流變,他們各自書法風格的形成,以及在歷史上他們曾經有過的作為等等,娓娓道來,從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更能感同身受中國歷史的某些側面折影。
該書文字流暢渾成,文才斐然,在美韻交融的氛圍中,縱鑒史實,探幽發微,猶如在與古人靈魂的對話中,完成了一次和這些書法大家同游的審美旅程。120餘幅書法作品,使該書圖文並茂,相得益彰,更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編輯推薦
這是在宣紙上展開的風雲畫卷。談的是與中國書法有關的話題,是一個一個歷史上的人物,那些浪漫的詩人,那些狂放的文人,還有那些失敗的皇帝、落魄的官吏,名士和僧人,隱者和醉客……那些曾經在宣紙上通過黑的線條和白的空間,縱橫交錯地、濃濃淡淡地、深深淺淺地“彈奏”出世界文化史上最獨特、最神奇、也最瑰麗的無聲的(卻往往撞擊著人的心靈的)交響樂——中國書法——的人們。
——謝冕(北京大學教授)
作者於“大散文”開闢新領地,縱鑒史實,上下求索,探幽發微,獨步文壇。我有個感覺,劉長春頗得“太史公”精神,讀大作猶如讀“列傳”,這不就是中夏藝文《史記》中的“書家列傳”嗎?
——閻綱(著名文學評論家)
作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用散文筆法書寫中國古代的書法心靈史,從大處講,是對民族國家命運之關切;從小處講,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張揚;從具體講,是對藝術之自由精神的禮讚。
——陳曉明(北京大學教授)
作者俯察天下,評點古今,涉足於史學、哲學、美學、文學、書法學、社會學、宗教之間,大開大闔、縱橫馳騁,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若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蘊的基礎,則勢難提煉出照世警人、新穎獨到的深邃審美旨意。
——顧驤(著名學者)
正由於劉長春先生在書法藝術方面深厚的修養,以及駕馭文字的運用自如的藝術,就使得他筆下的那些篇章流暢渾成,文采斐然,有時給讀著波瀾壯闊的感覺,有時又給大家水平如鏡的印象,真是在此種壯美與優美相交融的氛圍里,完成了一次審美的旅程。
——林非(著名學者)
作者從魏晉時代、從“二王”寫到康梁,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看書法家,不僅站得高,而且深入到每個書法家的靈魂裡面去並與之對話,這就很難。這就需要一種功力了,需要一種廣博的知識,需要一種很深厚的修養。我覺得從散文的角度來講,他在這萬面的成就會長遠地流傳下去。
作者簡介
劉長春:
·1951年11月生於浙江台州市。
·1968年學習寫詩,後遷於散文,已發表文學作品200萬字,出版散文集10部。
·《天台山筆記》2000年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提名;1995-2000年第三屆“人民文學獎”提名獎;1997-2000年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2002年首屆冰心散文獎。
·《墨海筆記》獲2001-2004年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
·《大地筆記》2005年獲第三屆中華寶石文學獎;2O05年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提名。
·散文作品入選《1911-2000中國現當代散文》、《20世紀名家經典海外遊記》、《百年中國性靈散文》、《中國現當代散文三百篇》、《中國散文排行榜》等50餘種選本。《白鶴翔集的記憶》入選200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現代文賞析。
·現為中國作家物全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家物會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圖書目錄
序一:讀劉長春的散文賈平凹
序二:三重緣熊召政
宣紙上的話題
說不盡的上羲之
酒神的舞蹈
法度與顏筋柳骨
消遣中的抒情
禪意的追求
康有為的苦心
書非其人和書如其人
想起了陸機
小者最勝王獻之
智永的禪思
“另類”賀知章
尋找李白
遠望顏真卿
醉僧懷素
杜牧自書張好好詩
大美無言楊鳳子
走近林和靖
蘇東坡書初無意於佳乃佳
黃庭堅的定力
米癲非癲
放翁自放
趙孟頰失敗的復古者
鐵笛道人楊維楨
矮子解縉
白沙先生
關於祝允明
小記文徵明
奇者徐渭
董其昌現象
“學禪定以求心安”的張瑞圖
擔當,擔當人生
悲歌人物黃道周
倪元璐造像
讀王鐸
傅山的世界
八大山人
金農與漆書
說板橋
歸於淡的鄧石如
濃書宰相和淡墨探花
南北書派論者阮元
猿臂翁——何紹基
林則徐:一筆擎
趙之謙無意插柳
翁同穌衰年變法
楊守敬——日本現代書法之父
啟超,啟逾時代
吳昌碩有心寫“氣”
宣紙上的歲月風雲謝冕
後記劉長春
值得一看的好書(六)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