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語言與數學》內容豐富,講解深入淺出,文字流暢易讀,可供廣大語言學、教學工作者,以及對語言與數學感興趣的相關人士閱讀。
語言符號的隨機性與統計數學、語言符號的冗餘性與隨機過程、語言符號的離散性與集合論、語言符號的遞歸性與公理化方法、語言符號的層次性與圖論、語言符號的非單元性與複雜特徵的運算、語言符號的模糊性與模糊數學。
目錄
資訊時代語言學研究的基礎——讀《語言與數學》有感再版前言
緒言——語言學是數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橋樑
第一章語言符號的隨機性與統計數學
第1節語言符號的隨機性
第2節字頻和詞頻的統計
第3節語音統計研究
第4節方言研究中的統計方法
第5節計算風格學
第6節古代語言研究中的統計方法
第二章隨機過程與語言符號的冗餘性
第1節語言的使用與馬爾可夫鏈
第2節語言的熵和語言符號的冗餘性
第三章語言符號的離散性與集合論
第1節語言符號的離散性
第2節語言的集合論模型
第四章語言符號的遞歸性與公理化方法
第1節語言符號的遞歸性
第2節生成語法的公理化方法
第五章語言符號的層次性
第1節語言符號的層次性
第2節樹形圖
第六章語言符號的非單元性與複雜特徵的運算
第1節語言符號的非單元性
第2節複雜特徵的運算
第七章語言符號的模糊性與模糊數學
第1節語言符號的模糊性
第2節模糊數學在語言研究中的套用
附錄:胡耀邦同志鼓勵我研究數理語言學
前言
1989年,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教授決定出版一套《數學·我們·數學》的叢書,內容包括“數學與經濟”、“數學與軍事”、“數學與教育”、“數學與語言”等許多方面,丁石孫校長委託北京大學數學系馬希文教授找我,希望我寫一本《數學與語言》。我是一個語言學工作者,當時正從事機器翻譯和信息檢索等套用系統的開發研究,接觸到不少語言學中的數學方法問題,對於數學與語言之間關係的問題作過一些思考,因此,我欣然接受了丁石孫教授的這個任務,歷時兩年,寫成了這本《數學與語言》專著,於1991年出版。在這本專著中,我從數學的角度,對於自然語言的性質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確地指出,除了索緒爾過去提出的語言符號的任意性之外,語言符號還具有另外7個明顯的特性,它們是:語言符號的隨機性、語言符號的冗餘性、語言符號的離散性、語言符號的遞歸性、語言符號的層次性、語言符號的非單元性、語言符號的模糊性。我提出的語言符號的這7個新的特性,顯然補充了索緒爾關於語言符號任意性的思想,使我們對於語言符號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在本書中提出語言符號的這7個新的特性之後,引起了許多語言學家的關注,有的語言學家指出,語言符號的這7個特性,反映了“資訊時代的語言觀”。語言學家劉海濤在本書的書評中指出,語言符號的這7個特性應當成為“資訊時代語言學研究的基礎”,並指出,本書“值得每一位語言工作者研讀”。19年過去了,我提出的語言符號這7個特性的“語言觀”仍然顯得很有生命力,越來越多的事實將會繼續證明這種“語言觀”的正確性。
本書在1991年出版時只印了1400冊,早已銷售一空。不少讀者儘管聽說過此書,但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根本買不到此書。
值得一看的好書(六)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