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縣誌》

《寧化縣誌》

《寧化縣誌》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黎景曾(民國)、黃宗憲(民國)修纂,福建省地方志編纂會整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寧化縣誌》寧化縣誌

福建存世最早的地方志,當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撰《三山志》,因系名家手筆,且存全帙,故世人視同拱璧。南宋所修尚有《仙溪志》、《臨汀志》,皆以時代甚早受人珍視;但文有散佚,自難與梁志比肩。雖然,亦可見福建修志傳統歷朝不墜,誠為文壇盛事,史界福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自古及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編纂有省、府(州)、縣三級志書637種,現存287種(其中省志8種,府州志42種,縣誌237種),蔚為大觀,成績卓著。

民國《寧化縣誌》,1917年修。計20卷,分述建置沿革、山川水利、城市名勝、戶口賦稅、土產禮俗、度支職官、學校選舉、實業交通、惠政祠祀、藝文金石、列傳雜錄等,即保存康熙舊志的優點,又廣徵博採,增加了新事物、新內容。

圖書後記

從2001年開始,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從歷代各級所修地方志中選擇部分省、府、州、縣誌點校組成福建舊方誌叢書出版,羅健、張劍珍、劉學沛、江榮全、方清、盧美松、蘇炎灶、陳建新、呂秋心、劉祖陛負責福建舊方誌叢書整理與出版的組織協調、編輯與審校工作。民國《寧化縣誌》列入福建舊方誌叢書。
民國《寧化縣誌》,由黎景曾黃宗憲、巫翹楚、張鑒唐等四人常駐修纂,張守先、伊玉彬、阮堉、劉映藜、伊象岷等五人名譽修纂。起修於民國六年(1917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刊行。是已知寧化縣歷史上的第五次修志。

寧化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具體組織民國《寧化縣誌》的點校工作,由伊世恆、張族進、曾景星、丁明煌、王宇飛等點校。點校過程中得到寧化縣委、寧化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以及寧化縣檔案局、寧化縣第一中學等單位和有關人士的大力協作。限於水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圖書文摘

崇禎元年戊辰三月,蘇賊等攻掠武平屬地,徐守備、劉指揮戰死,千百戶死者亦數員,郡邑大震。是歲米價大踴,斗米二錢。十一月,賊抵上杭城下,分巡道曾櫻招三塗兵,乘懈擊之,殺賊五百餘人,花腰蜂、竹篙溜皆就擒,余賊復歸洞。十二月,巡道曾櫻洗賊巢,凡岩前、象洞及米坑、箬菜諸鄉,無少長悉戮之。據竹篙溜口供,彼處無一非賊,故曾公抄之。蘇阿婆有眾五百人,平遠金知縣佯撫之,計戮無孑遺。謝志良就撫於惠潮道,官以把總。己巳、庚午間,寇稍息。

四年辛未,平遠賊鍾凌秀與弟復秀聚千眾於連子山銅鼓嶂,邑報警。考《輿圖》,惠、潮之間,有銅鼓嶂、九連山,其中延袤數百里,小徑窄插數十條,可以透汀之上杭、武平,可以透江之贛州、南安,可以達吉安及湖廣之郴、衡,若南雄、惠州則其附近出沒之處,而潮州則其巢窟也。官兵每不得其要領,故終不能大創之。虔撫之設,兼轄四省,上杭兵道,敕賜旗牌,乃偷安養寇,糜爛其民。如戊辰,虔撫洪瞻祖提兵親蒞吾汀,未嘗見一賊,而取各邑出征路費以班師。辛未之陸問禮,受朝廷面諭,來督南贛,而庸庸莫展半籌。巡道顧元鏡至以令箭取酒,尤可笑也。

二月,賊掠永年寨,殺官軍二百有奇,守備、千百戶、把總皆死。旋扎黃蜂隘,知府林聯綬調兵御之,指揮嚴明等被執,千戶劉堯、百戶張機不屈死。嚴頗得軍心,衛軍願扣月糧四百兩,林守又貸庫金三百兩贖嚴以歸。旋奉旨,嚴遣戍,林罷職。二月二十六日,賊突出瑞金縣,扎南門岡,為鄉豪江振熙、僧守貞所敗,盡棄輜重,徒手趨還楊家巷。林守懲前敗,不發兵堵截,賊復收殘孽,整隊而掠高吳。官兵御之,指揮王應官、張大倫,把總王國佐、賴思養、賴君遷、曹緝鹹敗死。

圖書目錄

卷首 序 舊序 舊志凡例 職員姓名 凡例卷一 疆界沿革表附圖 緯候表卷二 大事志卷三 山川志 水利志卷四 城市志 名勝志卷五 戶口志 賦稅志卷六 土產志卷七 度支志 職官志卷八 學校志 選舉志卷九 警察志 武備志卷十 實業志 交通志 刑法志卷十一 外交志 禮俗志 惠政志卷十二祠祀志卷十三 藝文志 金石志卷十四 列傳附附傳卷十五 儒林傳 文苑傳卷十六 獨行傳 附高士傳 孝友傳 方技傳卷十七 忠義傳 循吏傳卷十八 列女傳卷十九 流寓傳 方外傳卷二十 雜錄跋後記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二)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說唐全傳》
《國史大綱》
《白話本國史》
《門巴族簡史》
《維吾爾族簡史》
《苗族通史》
《寧化縣誌》
《中亞東乾學研究》
《籌蒙芻議》
《雪妃娘娘和包魯嘎汗》
《清代蒙古志》
《來安縣誌》
《紅都保全:志丹縣》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遼、宋、西夏、金卷》
《爾蘇藏族研究》
《瀘沽湖畔的普米人》
《族際認知:文獻中的他者》
《滇池東岸古彝村:昆明子君人歷史與文化》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弓場神韻》
《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
《藏史新考》
《汪寧生藏西南民族老照片》
《土家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
《清朝治理侗族地區政策研究》
《納西學論集:習煜華》
《東北亞時代的朝鮮族社會》
《裕固族東鄉族保全族社會歷史調查》
《白語與白族歷史文化研究》
《民族研究文存》
《西南民族研究書系:納西族歷史文化研究》
《閔台移民系譜與民系文化研究》
《藏彝走廊民族歷史文化》
《雲南回族歷史與文化研究》
《新疆世居民族》
《儀式:崇拜與有序的神聖》
《中國民族地區市場化問題研究》
《資治通鑑故事》
《一本書讀懂大唐史》
《猶太秘史》
《千古大變局:影響近代中國的是一個關鍵人物》
《台灣民眾抗日史》
《晉朝那些事兒》
《隋亡唐興七十年:家國天下的父子兩代》
《跟大師學國學:三國史話》
《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
《重返五四現場:1919,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
《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
《歷史不忍細讀》
《名家講壇:漢唐精神》
《衛拉特蒙古史綱》
《中國民族史兩種》
《中國近代史八種》
《中國歷代帝王世系年表》
《歷史謎團》
《紫禁城的黃昏》
《歷史大脈絡》
《賈志剛說春秋之5:吳越興亡》
《2008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報告》
《百苗圖疏證》
《桂北瑤歌的文化闡釋》
《北極民族學考察筆記》
《柯爾克孜族社會歷史調查》
《民族大遷徒》
《山東通史:先秦卷》
《李克郁土族歷史與語言文字研究文集》
《三代人與三個時代的對話:近現代陝甘寧青回族家族社會研究》
《明朝經營百夷研究》
《台灣先住民史》
《中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清末民初壯族土司社會研究:以廣西大新縣境為例》
《蒙古史經典著作:蒙古黃金史綱》
《裕固族民族過程研究》
《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社會歷史調查》
《世界視野中的回族》
《北方民族史十論》
《民族史視角下的近代中國論稿》
《鄂西民族地區發展史》
《中國古代和親通史》
《羌族簡史》
《南疆農村社會》
《蒙曼說唐:武則天》
《佤族簡史》
《內蒙古歷史文獻叢書之五和林格爾廳志略》
《革命年代》
《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彙編:畢摩經卷》
《中國歷史年表》
《閔台民族史辨》
《仫佬族簡史》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蒙古源流:新譯校注》
《侗族社會歷史調查》
《雲南山地民族文化生態的變遷》
《國語集解》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大全集》
《木基元納西學論集》
《春秋戰國的那些CEO們》
《紅牆見證錄》
《中國南方回族古籍資料選編補遺》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係與民族文化變》
《西部地域文化心態與民族審美精神》
《安多藏族牧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保全族簡史》
《中國人盜墓史》
《雲南方誌民族民俗資料鎖瑣編》
《史林遺痕》
《最後的長房·基諾族:父系大家庭與文化變遷》
《內蒙古歷史文獻叢書之二西盟會議始末記》
《多維民族文化邊界地帶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以丹噶爾臧人為視點》
《人類未解之謎》
《哈薩克跨國民族社會主義比較研究》
《馬壽千回族史志論集》
《漢村與苗鄉:從20世紀前期滇東漢村與川南苗鄉看傳統中國》
《青海湖畔的人與神》
《西川羌族特殊載體史料研究》
《民國江蘇省會鎮江研究》
《跨越時空》
《藏彝走廊:文化多樣性、族際互動與發展》
《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
《當代雲南景頗族簡史》
《帝王世紀·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年》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滿洲民族共國體形成歷程》
《中國民族史研究60年》
《尤中文集》
《滇桂地區與越南北部上古青銅文化及其族群研究》
《兩晉南北朝史》
《羌族》
《中國朝鮮族移民史》
《中國歷史風雲錄》
《漢朝宮廷秘史》
《大廠回族自治縣誌》
《湖北回族古籍資料輯要》
《西夏學》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大家庭:中華民族巡禮》
《清初遺民社會》
《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謎》
《簡明西夏史》
《體制政策與蒙古族鄉村社會變遷》
《天公不語對枯棋》
《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
《多元融通的回族文化》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西晉十六國卷》
《文化傳承與民族教育田野調查:三十三位涼山彝人訪談錄》
《西域往事:新疆最後一個王公200年的家族記憶》
《台灣平埔族群文化變遷之研究》
《女真:滿族建國研究》
《騰飛的鄂溫克》
《侗族簡史》
《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江西》
《守望故土:長治回族六百年》
《安木多東部藏族歷史文化研究》
《黔南苗蠻圖說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