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

四特

四特酒是以整粒大米為原料,優質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的“三進四出”繼渣混蒸的生產工藝,分層蒸餾,按級摘酒,經理化、色譜檢驗、品評、分級、貯存和勾兌等道工序,精心釀造而成,具有發酵期適中、技術性強、出酒率高、質量穩定等特點,在白酒行業自成體系。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52年,坐落在中華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江西省樟樹市。公司現占地面積2742畝,擁有員工近5000人,是“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企業”、“江西優強企業”。

行業地位

2012年度蟬聯江西省第一名,位於全國白酒行業第十五(2011年為第二十位)。2012年9月26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華樽杯”第四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成果發布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揭曉,經“華樽杯”第四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組委會評測, 四特酒 有限責任公司的品牌價值為88.5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64.17%,位於全國白酒行業第十五名,全省第一名

發展概述

據清江縣《縣誌》記載,四特酒已有1700百餘年的釀造歷史。早在明.清時代,四特酒已暢銷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

四特酒廠位於贛江與袁水會流處的樟樹鎮。

該地釀酒歷史悠久,在樟樹鎮附近的多處古文化遺址中,有商代早期的酒器,如青銅器的觚、原始瓷釉的樽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在元、明兩代,樟樹鎮以藥業和酒業著稱於世,為當時全國33個著名的大工商城鎮之一,鎮中的望津樓是有名的酒肆茶樓,為酒翁騷客必登之處。不但酒家釀酒,連民間亦有佳釀,稱之“谷酒”。

在《清江縣誌》中載有:“稻,種類不一……有早糯、晚糯,並堪釀酒。”明清時,四特酒原名高梁酒,因按酒質分級,以四個特字標民為最優之品,暢銷於湖、廣、浙、閩等地。

1933年,酒產量達到40餘萬斤,較有聲望的酒坊有集義、萬成棧、婁源隆、吳萬成等10餘家,尤以集義、婁源隆兩家酒質最佳、產量最大,遠銷省內外各地,並在長沙、漢口等地設有分店。但解放前夕,酒業蕭條,瀕於停產。1952年成立樟樹酒廠,請回了散失的釀酒技師,於1958年正式恢復四特酒生產。1959年周恩來總理品嘗四特酒後稱讚道:“清香醇純,回味無窮。”1983年易為現廠名。

樟樹鎮東南隅有闔皂山,素以“泉雜兩則,香聞四處”聞名天下,以九龍泉、漱玉泉、玉華泉等泉水最佳,清洌甘爽,終年不涸,歷來為酒家釀酒用水,現四特酒廠所用之水系來自闔皂山泉之水脈。

四特酒四特酒

四特酒的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唐時就有“四特土燒”工藝,明時江西的大科學家宋應星還將四特土燒的工藝寫進《天工開物》。一篇《麴櫱》,影響了後來中國白酒的規範化釀造和規模化釀造。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藝,以整粒大米、優質大曲為原料,汲取與閣皂山九龍泉同脈的地下礦泉釀造,精心勾兌久貯而成,以風味獨特著稱於世,被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先生親自領導的專家組定義為“特香型”。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印證了中國酒文明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在新時代面前,創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態屹立在中國名酒之林。

目前,四特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融科研、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大型釀酒企業。主要產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陳釀、商務四特、10年陳釀、5年陳釀、四特老窖等100多個品種,形成了復蓋高中低檔、高中低度的產品結構。

名稱由來

四特酒四特酒

早在5000年前,這裡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樟樹市內築衛城遺址(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至今還默默地印證著遠古時期這裡酒文明的輝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隨著商的青銅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明清之際,樟樹為江西四大名鎮之一,酒肆藥行遍布城中。清代光緒年間,樟樹滿州街一家名叫“婁源隆”的酒店,在繼承本地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取眾家之長,經多年實踐,釀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勾兌出售後,大受歡迎。為了仿止假冒,婁源酒店在裝酒的酒缸和酒罈上貼上四個“特”字,作為標誌,以便與其他酒店的酒相區別,表示特別優質,因酒好受到人們讚賞,爭相購買,聲名遠播。“四特”品牌由此誕生。

工藝特點

四特酒四特酒

四特酒的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唐時就有“四特土燒”工藝,明時江西的大科學家宋應星還將四特土燒的工藝寫進《天工開物》。一篇《麴櫱》,影響了後來中國白酒的規範化釀造和規模化釀造。四特酒擇取小曲甜酒和大貢高梁酒二者的優點,選用肥碩大米為原料,優質麥制大曲,採用傳統工藝,大貢作糖化發酵劑,汲取深井泉水,固態地窯發酵,久貯陳釀,精心勾兌而成。

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藝,以肥碩大米或糯米、高粱為原料,以優質小麥製成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伏曲,汲取與閣皂山九龍泉同脈的地下礦泉釀造,經地窖發酵,醅香蒸酒,摘取酒身,貯存陳釀,老酒為底,精心勾兌、調味裝瓶等工序久貯而成,以風味獨特著稱於世,被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先生親自領導的專家組定義為“特香型”。

產品簡介

四特酒擇取小曲甜酒和大曲高粱酒二者的優點,選用肥碩大米為原料,優質小麥制大曲,採用傳統工藝,大曲作糖化發酵劑,汲取深井泉水,固態地窯發酵,久貯陳釀,精心勾兌而成。

主要產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陳釀、商務四特、10年陳釀、5年陳釀、四特老窖等100多個品種,形成了復蓋高中低檔、高中低度的產品結構。

金裝四特酒:酒精度:32度——50度
經典四特酒:酒精度:45度
1898四特酒(紀念版):酒精度:52度
15年陳釀四特酒:酒精度:45度

品質特點

四特酒四特酒

四特酒其香聞之清雅,飲後濃郁,回香獨特,其味入口醇甜綿軟,味感綿長,酒體香味物質協調,飲之不乾口、不上頭,且香氣噴發,溢滿於室,回味恰到好處,嗝香愉快,有心曠神怡之快感。

四特首先找到了中國白酒界的泰斗、時任中國白酒協會副會長的沈怡芳。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嘗了四特酒。經望、聞、品之後,沈怡芳認為四特酒確是好酒,但對四特酒到底應該屬於什麼香型也頗感迷惘。

雖然沈老先生一時也難下結論,但由此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四特酒的香型問題不僅為四特人所關注,也成為沈怡芳關注的一個問題。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親自來到四特酒廠進行了考察。通過察看四特酒生產車間和與技術人員的交流,沈怡芳對四特酒獨特的釀造工藝有了深刻了解了。對這次考察,嚴謹的沈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四特酒既不像濃香型,也不像醬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個“四不像”的酒。所以,應該考慮其他香型。但該定什麼香型,現在還定不下來。”

四特酒四特酒

1988年3月8日,四特北京召開了四特酒質量匯報會。沈怡芳在會上首先系統介紹了自己在四特酒廠實地考察的情況。然後,到會專家對四特酒從色、香、味、型各個方面進行了品評。對四特酒的香型,專家們爭議頗多。有的認為:四特酒清香、優雅,可以名之為優雅型;有的認為:應該叫清雅型;還有的認為:四特酒產於江西,乾脆就叫贛型。最後,中國首席白酒專家周恆剛先生提議道:“叫特型最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恆剛的提議,獲得了到場大多數專家的初步認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恆剛、沈怡芳、曹述舜、於樹民、金鳳蘭、金佩璋、陶家馳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對四特酒的香型進行確認。經過3天的實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開的“四特酒風格研討會”上,專家們最終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結論: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時,專家們還總結了這種香型的風格:“整粒大米為原料,大粬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香俱備猶不靠。”

原國家輕工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在對四特酒香味組份進行一年多的剖析研究後,確認四特酒的香味組份含量及量比關係與其它各類白酒明顯不同,具有獨立構成香型的特點。

1997年3月,經國家輕工總會審查並推薦,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審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為全國白酒五大香型之中“其他香型”之一。

產品評價

四特酒四特酒

自西周之後,四特和和文人墨客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贛中大地上飲酒賦詩,留下傳世之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邀請劉十九的請柬“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以及宋朝陸游的直接讚譽“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廬山品嘗四特酒後,讚譽它“清香醇純,回味無窮”;1972年鄧小平同志在樟樹考察時,讚揚它“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四特酒(優級)是江西省樟樹四特酒廠的產品。1963年、1980年、1986年均被命名為江西省名酒,

1980年、1986年又被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銀杯獎,1988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

2001年6月2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南昌品賞四特酒後,滿意的贊之“名不虛傳。上等好酒”。

在2004年,四特品牌還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歐美、東南業、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中國名酒”。

2008年01月10日,林官旺(中國煙花協會會長、滿天飛(中國)煙花集團董事長)來到樟樹品嘗四特酒後,讚譽“人間極品,酒之香妃”。

溫馨提示

四特酒鑑別方法

真品特徵:

四特酒四特酒

1、包裝材料圖案印刷清楚。

2、酒體符合四特酒口感。

3、用雙頻電話撥打“本地區號+16843315”聽到語音後,輸入電話防偽標油墨下的數字,最後按“#“字鍵,便知四特酒真假。

4、根據產品出廠批號判定。

假品特徵:

1、包裝材料製作粗糙,圖案模糊。

2、酒體口感粗糙,與四特酒明顯不符。

3、電話電碼防偽標油墨下的數字均為同一組數碼。

4、產品出廠批號與本廠產品批號不同(字型、位數)。

中國白酒品牌

中國白酒品牌以川酒、貴酒、汾酒、皖酒等為特徵分布,十個品牌也是比較明顯的界限,因此中國有十大名酒、八大名酒之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