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史大脈絡(許倬雲作品)》的前半段乃以潑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類歷史與中國文化發展有關的大方向。後半段是從16世紀開始,即大洋航運開通,新大陸進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個整體的局面下,中國與世界各處的發展。在前半段,歐亞大陸間的種種大事,都以大陸為舞台,海洋為邊外之地。在後半段,海洋卻成為門戶!台灣也是在如此際遇下,成為東方與西方的交接之處,也成為中國東出、日本南下的較量之點。《歷史大脈絡(許倬雲作品)》的安排是把中國納入世界:為了今日,理解過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立足中國,關心世界。
作者簡介
許倬雲,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茨堡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從歷史看管理》、《西周史》、《求古篇》等。
編輯推薦
一部氣勢宏偉的大歷史著作——《歷史大脈絡》。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以中國史為經線,將中外歷史采合為一體,為補充一般歷史教科書而撰寫了這樣一本類似教科書的讀物。《歷史大脈絡(許倬雲作品)》是關乎人類歷史諸多方面的論述,比如文明、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小書一冊盡顯歷史大脈絡,以全球的視角,縱橫交錯,顛覆你對歷史常識的刻板印象。歷史與可以重建和覆核的自然科學不同,過去是過去,即使有相似的個案出現,終究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不能真的重現過去。因此,歷史的陳述,只能是旁觀者的觀察,從許多線索中尋找因與緣:“因”是直接的演變,“緣”是不斷牽涉的因素,無數的因與緣於是湊成無數可能之中的“果”。歷史學能做到的,也不過是截斷眾流,挹起一瓢而已。
圖書內容簡介
一本歷史性質的書,總反映一些撰寫者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通史,其實他在撰寫他身處的當代史。歷史學家克羅齊也曾指陳:“所有的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我的這一本小書,何嘗不是嘗試從現代人的角度組織過去的事跡,選擇與後來發展有關的部分陳述其發展的大勢?本書的前半段,乃以潑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類歷史與中國文化發展有關的大方向。後半段是從16世紀開始,即大洋航運開通,新大陸進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個整體的局面下,中國與世界各處的發展。在前半段,歐亞大陸間的種種大事,都以大陸為舞台,海洋為邊外之地。在後半段,海洋卻成為門戶!台灣也是在如此際遇下,與澳門、長崎、呂宋、巴達維亞同時成為東方與西方的交接之處,也成為中國東出、日本南下的較量之點。本書的安排,是把中國納入世界:為了今日,理解過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立足中國,關心世界!歷史與可以重建和覆核的自然科學不同,過去是過去,即使有相似的個案出現,終究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不能真的重現過去。因此,歷史的陳述,只能是旁觀者的觀察,從許多線索中尋找因與緣:“因”是直接的演變,“緣”是不斷牽涉的因素,無數的因與緣於是湊成無數可能之中的“果”。歷史學能做到的,也不過是截斷眾流,起一瓢而已。許倬雲序於台北盛暑。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二)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