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西嶽]

華山[西嶽]

華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嶽之首,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縣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華山1982年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建設部、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4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來源

華山華山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
西峰翠雲宮前又有倒扣蓮花花瓣石,稱花山又因近臨黃河是華夏發源地,人們口音等,故稱華山。

開發建設

1982年,華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

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建設部、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04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境內,處於北緯34°25′—34°00′,東經109°57′—110°05′之間。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0公里,景域面積約148平方公里。西距陝西省會西安120公里。

地質地貌

華山華山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它的頂都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岩及片麻狀花崗岩。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公里深處冷卻,凝結成岩。

從新生代燕山期約7000萬年以前,華山山脈的地殼繼續上升,而渭河地帶相反向下凹陷。這種內動力地殼作用,時快時慢,時斷時續,顯現出東西一線上並列著許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嶺北麓的大斷層。這些大致平行的東西向斷層,將山地割切成若干長條形斷塊。斷塊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動中,多呈北翹、南俯的嶺谷相間的地形。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與東西向斜交的斷層,使原長條形斷塊被切成多段。各段地發生前後錯動,形成複雜運動。加之雨水、陽光、冰凍、流水等各種外力作用的相互影響,花崗岩才直接露出空間。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其他的還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東向的、北50度東向的。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將完整的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塊,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東、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為華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輔,周圍各小峰環衛而立。

氣候特徵

華山遠離海洋,又處於西風帶北緯30°—60°之間,大陸度為53°7′,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山體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頂峰的垂直溫度梯度(或稱溫度直減率):北麓從縣城到峰頂,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減少0.44℃,南麓以洛南計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減少0.5℃。

低山區(海拔1000米以下)為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9—14℃,最熱月均溫24—28℃,無霜期180—240天,日均溫≥5℃,210—270天≥10℃,150—220天年積溫32000—4500℃,年降水為600毫米。

高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氣溫小於8℃,最冷月均氣溫-2.5—-10℃,絕對最低月均-40℃,最熱月均溫21—24℃,無霜期120—150天;日均溫≥5℃,150—180天≥10℃,120—150天年積溫1600—3200℃,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北麓(華陰站)降水量為600毫米,南麓(洛南)為725毫米,頂峰(華山站)為925毫米。1000—1400米間,為多雨帶或最大降水帶。

華山雲量有明顯的規律性。夏季白天雲量最多,雲層通常隨高度而增厚,上升氣流。中午最盛,最少雲量發生在早晨,冬季則相反,雲量最少出現在正午前後。夏季雲量最多,冬季最少。

風速、方向 結構均隨高度和地形而變化。離地表30—50米一層的風速增勢最快,250—300米高度開始風速增勢變慢。空氣紊流隨高度減少。山谷風速通常為2—4米/秒。風向一般為白晝上山風,夜間下山風。秋季山谷風持續時間較短,冬季環流幾乎靜止。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華山松華山松

華山山脈的植被面積約130萬畝,其植被特性是“針葉林、落葉闊葉疏林區”。華山地區植物,近80科、100多屬、200多種。其中種子植物30多科,40多屬,60多種。蕨類植物20多科屬,近50種,苔蘚地衣植物20多科,40多屬,近70種。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是松櫟林,海拔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其樹種以油松、華山松、白皮松、栓皮櫟、銳齒槲櫟、遼東櫟、山楊等為主。松櫟林帶的下部是以栓皮櫟為主的闊葉林,小量有板栗、化香、槲樹等。華山松林油松林、栓皮櫟林、白皮松林、人工林、馬尾松林是華山地區的主要植被類型。

此外,在海拔800米以下多是農業墾植帶,天然植被很少,多數裁培植物散生於河流兩側或村莊附近,如楊樹、柳樹、榆樹、槐樹、臭椿、香椿等。山麓地區有成片或散性的側柏林。

華山的用材林主要有華山松、油松、栓皮櫟、遼東櫟、銳齒槲櫟、槲櫟、椴樹、山楊等。經濟林木有箭竹苦竹淡竹、杏、柿、蘋果、核桃、桑等。

動物資源

華山的脊椎動物多達204種,昆蟲1500種。金雕、豹、黑鸛是華山的3種一級保護動物,二級保護動物則達20種。

藥材資源

藥材有蒼朮、菖蒲遠志、五味子、沙參、細辛、山藥、連翹、柴胡茵陳、天麻、管仲、豬苓血靈子、生地、金銀花、黨參、桔梗、黃精等300餘種。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華山細辛,極細而直,嚼之習習如椒。”華山菖蒲等藥材曾列入《本草綱目》之中。《華山藥物志》對此有詳實記述。

主要山峰

北峰

華山北峰華山北峰
北峰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唐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台,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峰之東壁。

峰上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長春石室是唐貞觀年間道士杜懷謙隱居之處。傳說杜懷謙苦心修煉斷谷絕粒,喜好吹奏長笛,經常叫徒弟買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於崖下,投完後再買,往而復始,從未間斷。因他能棲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號長春先生。

真武殿為供奉鎮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築。焦公石室、仙油貢、神土崖皆因焦道廣的傳說得名。相傳北周武帝時,道士焦曠,字道廣,獨居雲台峰,餐霞飲露,絕粒避谷,身邊常有三青鳥,向他報告未來之事。武帝宇文邕聞知他的大名,便親臨山庭問道,並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宮供他居住。築宮時,峰上無土,缺乏燈油,焦道廣默禱,便有土自崖下湧出,源源不絕。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滿,用之不竭。後來人們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貢。

千尺幢

千尺幢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華山第一險境“千尺幢”。這裡,山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鐵鏈垂直下垂,狀如刀刻鋸截。坡度為70°。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台階,皆不滿足寬。登時上視,一線天開,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比上時更險,如臨深井,心驚目眩。故而常有人下來時倒退而行,從胯下窺視路面。“千尺幢”頂端,有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為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的說明了這裡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峽”為咽喉上段,峽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頭。“天井”以下的千尺幢,為咽喉下部。此處整個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長。“天井”口為“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國民黨殘匪韓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塊鐵蓋,企圖固守華山,人民解放軍八勇士卻飛越天險,消滅了據守在這裡的一個班的兵力,為增援部隊打開了通道。

“千尺幢”通天道的打開是在漢代。原來的登山路不在這裡,而在華山東側的黃甫峪。秦昭王令工施鉤登華山就是從那裡走的。至今在東峰博台下還留有兩處石刻。據《七修類編》載,蓮峰之路本無路可通,因有人從北斗坪望見猿猴上下於崖隙間,探奇者循猴徑而登,才發現了此條登山路。“此載雖無年可考,但卻有“站北斗,望華岳”的記述。自漢武帝從黃甫峪遷西嶽廟至官道北今西嶽廟址,人們便開始從華山峪道入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千尺幢”和“百尺峽”處,既沒有鐵鏈,也沒有石階,人們只能“穴空迂迴,傾曲而上。”我們從唐代李白寫的《黃神谷晏臨汝裴昆陵十四明府序》上看出,他是從黃神谷舊路登華山的。杜甫詩中對“千尺幢”也只是簡單的提到過:“車廂入谷無歸路,箭括通天有一門。”說明此時兩條路皆可通行。到了明代,描寫“千尺幢”的詩、記等就極多。閻爾梅在《箭括》千尺幢詩中寫道:“險光一線開,窄峽夾青天。躡登先妨膝,扳崖側用肩。木梯撞外補,鐵繩井中懸。怪石橫如竇,陰風直上穿。”楊嗣昌也曾這樣記述過“千尺幢”:“形如槽櫪,持金繩、探石竇以上。”“金繩”即是指鐵鏈,“竇”是指石窩、腳窩。說明,在明時千尺幢已經安裝鐵鏈,鑿有石窩了。解放後遊人逐年增多,每年陰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這裡經常發生“繡幢”事件。這裡的道路曾作過兩次大的修整。後在千尺幢、百尺峽處,又各開闢了一條復道,分別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峽

百尺峽百尺峽

“幢去峽復來,天險不可瞬。雖雲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仍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此石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此處卡著的兩塊石頭,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無恙,所以這顆石頭也被稱之為“平心石”。故韓愈詩中有“俄然神功就,殺氣見稜角”的描寫。

老君犁溝

從群仙觀上行,便是“老君犁溝”。據傳這裡原來沒有路,是老子李耳駕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被稱為“老君犁溝”。其實,那是山水長期沖蝕而形成的。

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當地流傳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可“老君犁溝”同千尺幢、百尺峽一樣,是登華山的必經險道之一。已在犁溝的右上方,鑿成271個石級,兩旁鐵鏈下垂,行走較為安全。

老君犁溝”原為“老君離垢”。用道教的話說,這就是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傳說道教祖師李耳曾到過這裡,所以是“老君離開塵世的地方。”因“離垢”同“犁溝”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溝,再加上華山又有臥牛石、岳廟青牛樹以及北峰老君掛犁處的傳說,所以人們便認為這裡是“老君犁溝”無異了。

在犁溝上端的石崖上,既有“老君犁溝”又有“離垢”石刻。這是因為郭雄藩看到有人誤把“離垢”當“犁溝”之後,為恢復原名的真實性,於是又題寫了“離垢”二字。其實,是先有“離垢”後有“犁溝”的。王履寫的《始入華山至西峰記》中寫道:於明洪武十六年即1383年秋遊華山,當他行到此時“問仆,仆曰:老君離垢也。”這說明到此時為止還叫離垢。在明代後期的一些記載中,才出現“犁溝”的字樣。

西峰

華山西峰華山西峰

西峰海拔2082.6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游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雲作台”句,也當指此石。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名隱士陳摶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其中尤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最廣。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南峰

南峰海拔2154.9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嶽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

峰南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松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象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宏道在他的《華山記》一書中記述南峰形象說:“如人危坐而引雙膝。”

華山棧道華山棧道
落雁峰名稱的來由,傳說是因為回歸大雁常在這裡落下歇息。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在這裡豪情大發,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後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宋代名相寇準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還有許多景觀,最高處有仰天池、黑龍潭,西南懸崖上有安育真人龕、迎客松等。

松檜峰稍低於落雁峰,而面積大於落雁峰。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松檜峰。華陰名儒王宏撰稱松檜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有稱其鐵瓦殿的。松檜峰周圍許多景觀,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岩、避詔岩、鷹翅石、楊公亭等。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長空棧道

在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棧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為上段,折而下,崖隙橫貫鐵棍,形如凌空懸梯,遊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為中段,西折為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長空棧道是華山險道中險中之險。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記述傳世。明代“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太華山記》記述:“出南天門向西就是棧道,棧雖有銅柱鐵索攔護,然闊不盈尺。行二十餘丈方至盡頭。下折為井,高約三丈,旁出復為棧。

東峰

東峰東峰
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台,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東峰由一主三仆四個峰頭組成,朝陽台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台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存在。

古時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闢並拓寬幾條登峰台階路,遊人可安全到達。

東峰有景觀數十餘處,位於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象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於此;朝陽台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萬象森羅”四字。此外,東峰還有青龍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遺憾的是有些景觀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廢,現僅存遺址。八十年代後,東峰部分景觀逐步得以修復。險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1953年毀於火患的八景宮舊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棟兩層木石樓閣一座,是為東峰賓館。

人文歷史

道教文化

西嶽廟西嶽廟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出現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建設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雲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蹟猶存。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很多了,香火很盛。由於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廟舍沖毀極多,故清代以後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

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西嶽廟。該廟在華山下十里之處,華陰東五里。舊址在黃神谷。它始建於漢武帝時,即前面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嶽華山廟碑》,言東漢統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里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歷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建。

另外還有雲台觀和玉泉院。雲台觀在華山下,去谷口二里,華陰南八里,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復修。《華陰縣誌》載:“雲台觀以雲台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陳摶初居華山,曾開闢荊榛,在觀內居住。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念陳摶的希夷祠。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繞,故名。院內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後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睡功之處,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規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沖毀,後修復。解故後,人民政府於1958年撥款重修並擴建。另外還有鎮岳宮、玉女祠、全真觀、聖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構精巧。

華山石刻

華山石刻華山石刻
華山金石題詠最早見於周劍漢鼎,《古今刀劍錄》曾有著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對宋以前的華山題刻進行研究和整理,寫出《華岳題名跋》專著10卷,考察研究了自唐開元二十二年(734)至後唐清泰二年(935)200年間532人對華山的題名。清代顧炎武、王宏撰又將華山石刻收編成冊,並辨析真偽。乾隆年間畢沅將華山的一石一字,均收於《關中金石記》中。華山石刻以摩崖石刻為主,是一個書法藝術寶庫,被譽為鐫刻在崖石上的書法博物館。石上書法,行、草、隸、篆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跡經多年風剝雨蝕,山洪沖刷,多有被埋沒或字跡不可辨認者。經縣文物局1980年、1986年、1988年3次普查,僅登主峰道路側傍及主要景點計有摩崖石刻330多條。按由下而上順序,擷英輯要列表於後。凡表中“不詳”或“口”者,多因字跡無法辨認或題字本無落款和年代模糊,有待後來之有識者考證。

華山小上方景點一處“陪睡”題刻,其落款為“後學李光漢”,被網友驚呼為神題刻。據收集華山崖刻的荊勤學表示,該題刻或為清代李光漢向睡仙陳摶(tuán)老祖表達謙恭。

華山詩歌

捉搦歌》古樂府
《游西嶽詩》西晉·潘尼
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南北朝·沈約
《行經太華》隋·孔德紹
西嶽雲台歌送丹邱子》唐·李白
《登華山》唐·李白
《華山歌》唐·劉禹錫
華岳》唐·王維
《望岳》唐·杜甫
《華岳廟》唐·張籍
《途經華山》唐·李隆基
《水簾詩》唐·柳宗元
《觀華山瀑布》唐·呂履恆

神話傳說

公主修道隱蔽塵亂

漢元帝劉爽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王鹹為妻,時外戚王莽執掌朝政大權,公主見國危勢亂,勸王鹹獨善其身,遠離塵囂,以避離亂之苦,王鹹執意不肯,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一年後修煉成真,便駕鶴乘雲而去。王鹹在明爭暗鬥的朝廷里吃盡苦頭,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來華山尋找公主,在樵夫的指點下,於白雲峰北嶺頭上找到公主繡花鞋,俯身去撿,鞋已化為石,於是人們就把公主遺鞋的地方叫駕鶴嶺,把白雲峰稱公主峰。

白龍潭白龍瀑

入方山峪內10里處,危崖對峙,澗水下奔而成瀑,名“白龍瀑”,流水積而成潭,名“白龍潭”。潭廣20平方米,潭側崖上留有古代棧道石窩,當地人謂之“石梯子”。
沿石梯而上,可見崖上有白色石紋,蜿蜒著龍騰之象,意態生動。崖側有小廟一座,門額鑿刻“白龍廟”三字。據蒲松齡《聊齋志異》附錄記述,華山池中有小龍五百條,且有竊逃之事。此白龍遠離華山主峰,相傳為竊逃者之一。

無根樹

在中峰玉女祠南,龜石上有石砌洞龕一座,其頂雖無土無水,然獨生一松,樹幹扭曲多姿,遊人覓其周遭,均不見根生何處,故謂之“無根樹”。昔視作神物,為其焚香者頗眾,以求獲福。唐顧況有詩云:“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此樹枯死善男信女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今僅存枯樹,然其態猶可一賞。

雷神洞

在大上方桃石之下,為西元門裡一洞狀石隙,形如豎井,洞壁有時刻以志其位置。昔時井口置有鐵蓋,覆之,則大上方路絕。其狀類華山著名險道千尺幢,而險狀又過之。上出洞口需手挽葛藤,足登木梯。出洞頓感豁然,即達大上方天地。

神林

華山之樹木,自古禁止採伐,為警戒世人,故稱之“神林”。王處一《西嶽華山志》稱:“犯者立禍於身。”傳說山之西南隅有一林,全為侵天松檜,為華山神遊宴之處,名黑山林,凡進林竊采者,火燒虎食,莫不喪生。

華山又有神姑林,在黃甫峪內東側,林內有姑姑廟,傳說是華岳神母親居住之地。廟周林木合圍,松檜數萬根,禁人樵採。

紫柏

在華山主峰,史多有載。王處一《西嶽華山志》記述:“岳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華山經》載:“其東北有柏.葉紫而枝衢,含露如滴,可以醫瞢。”《續齊諧記》記述,弘農有名鄧紹者,每年八月初一人華山採藥,遇見一童子手持五彩錦囊接盛柏葉上露珠,而那露珠竟像珍珠一樣,被裝在彩囊里。鄧紹問童子采此何為,童子回答說,赤松子先生用以明目,說罷便失所在。據說華陰古時有八月做眼明袋送親友的風俗。即緣於此傳說:《化源記》亦記述:“田鸞人華山求仙,見黃冠,指柏葉曰:‘此長生藥也。’”今樹已不存。

五龍潭

五龍潭在今華山門北五龍橋下。由谷中澗水沖積而成。潭深約2米,水面面積約20餘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涼。民間傳說潭中潛居著五條五色巨龍,五龍常化為五位老人到武當山聽陳摶講解易學。因為陳摶才華橫溢,氣度不凡,五龍便有意指點迷津,言武當山不是陳摶的棲居之地,陳摶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華山。陳摶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點,收拾行裝,準備隨五位老人到華山來,其中一位老人讓陳摶閉上眼睛,負在自己背上,陳摶便有了騰雲駕霧的感覺,待睜開眼睛,已到了華山,民間傳說陳摶一覺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於五龍真傳。

原潭側岩石上建有廟宇叫五龍宮,宮內供有五位龍君,文化革命前殘垣還在,“文革”後徹底毀廢。由於山洪原因,潭逐漸被碎石填塞,今已不復存在。唯潭上的五龍橋及橋頭上的大型五龍彩色壁畫依然向遊人訴說著五龍潭美麗的傳說。橋欄鐫刻的“五龍橋”三字是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同志所書。

觀棋爛柯

相傳,華陰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來到“空靈峰”,見幾個人圍在一起下棋說天道地,聽起來怪有意思,他又是一個棋迷,便一旁觀戰,竟忘記了砍柴,但見周圍樹葉一會兒落了,一會兒又綠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等他想起回家時去拿挑擔,找不見了。去尋斧子,只剩下一個生了厚銹的斧頭,根本無法再用了。回到村里,他一個人也不認識,連自己的孩子,也無人知曉。枉到村內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華山修道,後來,人們就將此村叫“枉到樹”,現稱“王道村”。

華山之謎

謎碑 即五嶽真形圖碑。儘管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立於華山峪口,由鄧霖題記的五嶽真形圖碑,每幅圖下刻有其地理位置及傳說,並已載明:“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七月七日夜,西王母親降,見王母巾器中有書卷,紫錦囊盛之,即是斯圖。太初(前104—前101)中,李克稱馮翊人,三百歲荷果蓽留,負五嶽圖,帝封為負圖先生。此圖如人,出入做客,過江渡海,或入山谷,又恐宿於凶房,若此圖隨身,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等,盡隱跡逃遁矣。所居之處花香供養,處心扶侍,必降禎祥之佑,以感聖力護持。憶予總角時,獲見此圖,心竊感其異,然所見皆朱墨圖寫,恐不無傳述之誤。”但仍有人覺得碑刻如謎,因此得名。

釋圖者各執一詞,“①形體:泰山坐、華山立、恆山行、衡山飛、嵩山臥。②形態:泰山如龍,華山如虎,恆山如鳥,衡山如龜,嵩山如奧。③方位:古人用木金水火土,代表東南西北中,泰山系東嶽為木,華山系西嶽為金,恆山系北嶽為水,衡山為南嶽為火,嵩山系中嶽為土。④神尊:青龍系東方之神,主泰山;白虎為西方神,主華山;朱雀為南方之神,主衡山;玄武為北方之神,主恆山;土神為中方之神,主嵩山。⑤文字:分別表示泰、華、衡、恆、嵩5個象形字。⑥標高:系五嶽的等高線圖。⑦道符:即道家鎮山的石刻。⑧繪畫:即古代5幅龍、虎、烏、龜和大地寫意畫。⑨法旨:《中國道教宮觀文化。河南嵩山文化》對《五嶽真形圖》則另有說詞:”據《漢武帝內傳》記載:漢末方士魯汝生採藥於蒿山遇一神女,自稱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嶽真形圖》授之,並告以施用節度。據稱其圖可以威制五嶽,役使眾靈。“⑩路標:此圖系方士考察山嶽的鳥瞰圖,為入山之指南。⑩護符:後經配以老君符文而被神話,認為具有護符保身之功能。《抱朴子》云: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總之,五嶽真形圖含義深邃,屬傳世神品。

“模糊”石刻 繞九天宮,履清心橋,南側崖壁上鐫有一大片文字,模糊不清,難以辨認,因此得名。來歷有三種,一是記述趙匡胤與陳摶老祖賭棋輸華山,道士們刻完後,覺得有損大宋天子的尊顏,便將刻字砸毀,使其變得模糊; 二是記述“回心石”的由來,因風雨剝蝕造成模糊。三是丹經殘文,丹經是道家煉丹的經文。三種說法相提並論,更加增加了模糊石刻的模糊程度。

“二月二”石刻 蒼龍嶺如一條橫臥在兩山之間的巨龍,在四周山色的映襯下,嶺下平台酷似曲卷的龍尾,嶺盡處是懸石,如同回首怒吼的龍口。在龍口“雲海”石刻下,肖四個圓,其中左側豎排的兩個只有圓周,而無圓心;但右側兩個既有圓周,又有圓心,為華山字謎之首,為“華山第一難題”。若細心悟之,象形文字中,圓表示“月”,圓中有點,表示“日”。據此石刻謎底為“二月二”日。俗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在龍口雲海下刻此字謎,寓意希望蒼龍永遠行雲布雨,真是恰如其分,匠心獨有,精紗絕倫。
“蟲二”石刻 位於西峰,意為風月無邊。

雨霧弧光 多在日月崖夏秋雨後清晨出現。此時,日月崖四周雲渡霧飛,忽有幾縷弧光穿過雲縫霧隙,自崖畔划過,刺目耀眼,使朦朦朧朧的日月岩上,石紋清晰可辨。弧光過後並無驚雷,被稱華山第二謎。傳說,白帝居於崖上的金天洞中,因雲霧障眼,遊人雨後攀涉險道,行走十分艱難,故大發慈悲,令日月發光,照亮路徑。

飛燕銜表 被列為華山第三難題。時逢暮春,以至仲夏,常有香客站於聚仙坪上,求神祈福,向西南山谷拋撒黃表。黃表飛飛揚揚,久久不落,便有飛燕而來,銜之而去。更有妙者,黃表拋出不落反升於坪台,飄忽遠去,時有春燕追逐奇觀。燕為春天使者,乃祥瑞之鳥,加之傳說聚仙坪是黃帝會群仙之所。故香客認為禎祥已至,心舒意爽。眼觀黃表飄飄,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耳聽紫燕嘰嘰喳喳,飛舞追逐,使人難免心旌飄搖。

現代科學認為,聚仙坪西北為華山南峰東壁,南為三公、三鳳兩山,東為紫氣台,形成東北有紫氣台、聚仙坪、南峰頂三級台地。西南又為峭壁如削的萬丈深淵,黃甫、仙峪兩峪盡頭,氣流在此交匯牴觸而上涌。因此,拋下的黃表、紙屑,時落時起,引來飛燕銜之。可稱難題實已破解。

但神秘的學派則認為,燕又稱玄鳥,且在古漢語中通宴,用酒飯招待客人,又通安逸、安閒。聯繫黃帝會群仙和華山為少昊之都,少昊氏族以玄鳥為圖騰等事,提出飛燕銜表,決非偶然巧合,仍是天意神賜。

仰天池 在南峰絕頂,因站在池畔,仰望青天若在咫尺而得名。池為岩石上一天然石凹,呈不規則形,深約1米,水面約2平方米。池水清澈澄泓,澇不盈溢,旱不耗竭,遊人常嘆奇異。相傳老子常汲此水煉製金丹,又稱太上池,太乙池。站池畔遠眺,三公山、三鳳山近在咫尺,藍天白雲如懸頭頂,詩人李白來到這裡不由仰天驚嘆:“此處最高,呼吸之氣可通帝座,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

黑龍潭 在仰天池南崖下,潭深尺余,面積一平方米,常年積水,大旱不涸,而且水色多有變化。史志記載,天旱時,百姓常來此祈雨,多獲靈驗。因此,宋微宗崇寧二年(1102),朝廷封潭為顯潤侯。《說鈴》一書記載,潭中有黑龍居住,龍在則水黑,龍去則水清,當地人稱為華山的頂門水。乾隆四十二年九月,陝西大旱,莊稼種不下去,陝西巡撫畢沅便登山到南峰金天宮和黑龍潭祈雨,果獲甘霖,旱象解除。乾隆皇帝賜字“岳蓮靈澍”,立石刻碑,四字鑲以純金,置西嶽廟御書房內,為陝西最大的臥碑。

洞裡瓮 在老君犁溝下方北側的石崖上,遊人足蹬石窩手攬鐵索攀上石頂,過獨木橋才能到達洞口,見洞中有黑色釉瓮一口,且瓮中還套有一瓮,兩瓮一體,無從分開。人稱瓮里瓮。遊人多奇異其洞口小,瓮體大,如何將瓮裝入洞內,因此成為華山十大謎之一。民間傳有繞口令說:“洞裡有個瓮,瓮里有個洞,洞裡的瓮里有個瓮里洞,瓮里的洞裡有個洞裡瓮,不知道是先有洞還是先有瓮。”小中寓大,大中寓小,奇趣橫生。

全真岩 是華山著名的人文景觀,屬華山三大謎之一,為松檜峰頂向南懸空傾伸出的一面巨大岩石,出長空棧道可到達岩下,岩腹間有賀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賀志真開闢的修身之地。岩高數十丈,上書“全真岩”三字,每字大約七八尺高,並塗以紅色。鐫刻於此,上不可上,下不可下,難道刻字的人是站在空中所為嗎?多么神奇的壯舉。  

民風民俗

華山剪紙

華山剪紙華山剪紙

剪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寄託情感,抒發胸臆的一種藝術形式,多見於窗欞、門帘、頂棚、炕圍等民間住宅,也用於陶瓷、刺繡、印染等藝術品,風格明快簡潔、手法誇張樸拙。華山剪紙因地域的不同而風格各異,有的秀麗明淨,有的概括凝鍊,有的柔健相濟,有的粗獷古拙,表現出了豐富的藝術形象。

華山皮影

華山皮影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戲曲造型藝術形式,它選用上乘牛皮作原料,通過制皮、畫稿、雕鏤、彩繪、熨平、合成等工序,創造出一個個鮮活生動、形象逼真、色彩絢麗的藝術形象,其題材多以傳統戲曲人物和華山神話傳說為主。

華山刺繡

華山刺繡華山刺繡

刺繡是一種融實用與審美為一體的藝術形式,通過線條與色彩的搭配在窗簾、門帘、鞋墊、馬鞍等日常生活用品上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戲曲人物等,寄託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品風格以粗獷恣意、色彩艷麗而見長。

特色活動

(圖)華山華山

華山廟會自古名山都有朝山廟會。每年農曆三月的西嶽華山舉辦盛大的祭山廟會。起於望,論晦而止。三月十五日是朝華山的盛會日。華山廟會於陽春三月,萬物皆生時節舉辦,取意於華山之神拯救萬物,普降甘露之意。

華山古已有名,早在以前,就有"皇帝巡遊"、"堯四巡華山"、"堯三巡華山",周武王、成王、恆王等都曾巡狩華山的記載。自秦始皇開始祭封華山以來,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清乾隆等歷代帝王均對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並禪封華山之神"少昊"為"金天大利順聖帝"。漢武帝元光年間於黃埔峪,建"集靈宮"並親自主持祭祀舉行封禪之禮。東漢桓帝時將"集靈宮"遷於今西嶽廟址,並更名為西嶽廟。從此西嶽廟成為歷朝歷代封建帝王祭祀華山的神廟,所以其建築制極高。他形似北京故宮,宏偉壯麗,莊嚴肅穆。在漢以後的隋、唐、宋等朝代,又在山下修有"拜岳壇"作為祭山場所,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乾隆皇帝,從乾隆六年之五十八年(1741--1793年)間曾先後是一次祭祀華山。其中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用內幣12萬兩,修西嶽廟和玉泉院,歷時三年,西嶽廟方大功告成。歷代帝王把祭祀華山,作為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來辦,帝王或親自與西嶽廟舉行盛大拜岳大典,或派使臣和當地命官代替朝廷在規定日期內祭祀西嶽。由於帝王如此敬崇華山,所以華山上下到處都有觀、院、宮、祠的建築,華山道教徒及四方香客更是信奉至極。每年農曆三月一日起,華山廟會開始後,就不斷有大量信徒、香客來到西嶽廟、玉泉院、雲台觀等上香磕頭,添油還原。三月十五日是華山廟會的正日,這一天西嶽廟舉行盛大拜岳大典,玉泉院等道觀、院亦有誦經參拜山神的活動;華山腳下從早到晚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最為熱鬧。這一天也是人們登山朝拜之期,從西嶽廟、雲台觀、玉泉院至南峰之巔,往來交錯於峻岭邃古之間,人流不息,喧鬧之聲響徹數十里之外。朝拜之人所施香資,足夠廟、院一年之費用。華山廟會一年勝似一年。

如今每年的華山廟會,除仍有部分香客外,大部分為登山攬勝的遊客,廟會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國際登山節、中國象棋比賽和書畫、攝影展覽等,還有民間社火、秦腔演唱、素鼓表演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另外,商賈雲集物資交流十分活躍,同時外地文藝演出團體、馬戲、雜耍藝人都趕來助興表演。98年4月9日華陰市政府首次在西嶽廟舉行了規模盛大的仿唐祭山大典活動。吸引了幾萬人觀看。祭山大典共分起駕欞星門、金水橋盥洗、儺舞、進香。初獻、宣祝文,亞獻、終獻、燔燎、送神、素鼓、禮成,同樂、還宮等九個場次。陝西省歌劇院和長安何家營仿古樂隊表演了精彩的唐樂舞,地方民間社團表演了芯子、素鼓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華陰素鼓。素鼓表演時,隊伍整齊雄壯,鑼鼓驚天動地。近期隨鑼鼓聲起舞,如千軍萬馬鏖戰,震撼人心。華山廟會,以發展成為頗有影響的綜合性旅遊文化廟會。

旅遊提示

(圖)華山華山

旅客如徒步遍游五峰一般要24小時,乘纜車登頂遊覽需5~6小時。東峰設有賓館,可供山上過夜的旅客留宿。

傳統登山路線(適合體力佳者)為:第一日晚9點從華山門上山,沿千尺幢、百尺峽爬山。大約在第二日早5點左右到東峰觀日台看日出,看完日出大約在早7點左右,然後去東峰(從雲梯上),在東峰下到鷂子翻身、下棋亭。下東峰到東峰的另一側,前往南峰也就是華山極頂。上頂,路過南天門,進去後見長空棧道。長空棧道回來就上頂峰(南峰)了。一路順著走下去下南峰到西峰。西峰後有一處人跡罕至的桃花林。從西峰繞中峰,下山。下山路上可去老君犁溝。下山路上一路有很多的景點,所以可以拍到晚上上山拍不到的照片。約第二日下午4點左右可下山到華山山門。

簡易登山路線(適合體力不佳者):纜車上到北峰,徒步上東峰,轉南峰,西峰,中峰,下山。

特殊登山路線(適合多次登山者):從“智取華山”的小道上北峰,其餘按傳統登山路線。

交通狀況

(圖)華山華山

航空:華山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138千米,高速公路約1個半小時車程到達華山。

火車:由全國各站可乘火車到華山站下車,然後乘坐計程車(15-20元)或者公交(3元)抵達華山景區,特別要注意不可輕易答應華山火車站的司機,我剛去了一次,華山火車站門口圍著一大群非計程車司機,他們勢力範圍太大,交警根本無法阻擋,強行拉著你做他們的車,所以一定不要允諾什麼話,自己計畫好了再說。還有打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是到華山玉泉院那邊的售票廳,否則會被宰的!從華山下來如果是東門的話,做盤山公路的車需10元錢,然後坐計程車回火車站(華山東站)不要去遊客中心坐車,抬價太厲害了,要50元呢。其實可以直接從玉泉院哪兒坐車,那兒也有火車站(華山西站)。比較近,步行可以到達。

汽車:從西安乘汽車,可以到城東客運站(輕工市場,30元,30分鐘一班)乘坐大巴;或者在火車站廣場乘坐旅遊公交(22元);或者火車站廣場汽車站乘大巴(費用約30元左右)。由西安到華山約120公里,大約需要2小時。

索道:在玉泉院以東2公里的黃甫峪,有一條長7.6公里的水泥進山公路,乘景區專線車抵達瓦廟溝,從瓦廟溝可以乘索道直接上北峰,只需七八分鐘。專線車費用單程10元,往返20元;索道單程60元,往返110元。

徒步:從玉泉院出發,經“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和“老君犁溝”到北峰,從北峰南上,經“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從這裡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三峰。如徒步遍游五峰一般要24小時,乘纜車登頂遊覽需5~6小時。如遊客想在東峰觀日台看日出,需夜間出發,步行4~6小時,至山頂正好趕上日出。

到西嶽廟可由華山玉泉院下的310國道路口乘坐公交(2元)或者出租(10元)前往。

旅遊旺季

(圖)華山華山

華山的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的4月10月,這也是華山的旅遊旺季。農曆三月十五日是朝山日,會有盛大的廟會和慶祝活動。

華山四季景色神奇多變,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

春季雨足霧稀,萬物初醒,山花爛漫,是踏青訪春的好去處;夏季能見度高,氣候涼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間瀑布,時常伴有雲海出現,嘆“但聞人語聲,不見有來人”之幽境;秋季溫度適中,紅葉滿山,山崖為底松檜為墨,一抹絢爛令人心顫,是登山的最佳季節;冬季白雪皚皚,雪淞峭壁遠山相望,給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則是華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華山日出日落參考時間:春季: 5:00-6:00 ;夏季: 4:30-5:20 ,秋季 : 5:00-5:20 ;冬季: 5:30-6:00

華山從山麓到山頂,氣溫成直線遞減。一年中七月份遞減較大,一般為0.5°C左右;一月份較小,在0.3°-0.4°C。華山年平均氣溫較低,只有6.8°C,年溫差也偏小,僅為18.8°C。

華山春季乾燥,風多過隙;夏季雨量漸長,但山上轉瞬即晴;秋季晴多雨少;冬季寒風刺骨。每年降雨天較少,多集中於六至八月,年降雨量達成1030毫米。華山晴天多,山頂雲霧天多,日照時間相對減少。年平均日照1710.4小時。山上七至八月份,相對濕度最大;十二月至次年一月份,相對濕度最小,兩者相差20%。因群峰高聳,使高原氣流受到阻擋。天氣多風且風向頻率(百分率),山上山下,山北山南,均不同。一年中西北風的頻率比較大,其次是西南風。其頻率各占11%。

春秋兩季為最佳旅遊季節。

注意事項

華山山上多風,而且夏季濕氣較重。在登山前,最好備幾件禦寒衣物(即使在夏季也是如此),還可隨身攜帶一件輕便塑膠雨衣。 華山景區全年開放。一般大雨(雷雨天氣)會有小型土石流,華山旅遊管理部門及時通知山上遊客避雨並停止賣票。

山上多風,夏季濕氣較重。登山前,最好備幾件禦寒衣物,還可隨身攜帶一件輕便塑膠雨衣。華山景區全年開放。一般大雨(雷雨天氣)會有小型土石流,華山旅遊管理部門及時通知山上遊客避雨並停止賣票。一定要帶夠水,山上的東西一般都是挑夫挑上去的,所以價錢都比較貴些。目前華山正在大力宣傳與發展,當地政府也比較重視華山的旅遊,所以治安問題還是很好的。

1、登華山一定要著軟底運動鞋,因為山路台階較多,登山不但是對意志的考驗,也是體力的比拼。另外,手套、襪子、拐杖等則依個人而定;

2、登山前最好食用一些高熱量的食品,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體力;

3、登華山十分容易口渴,但是途中切勿豪口大飲,小飲一下潤潤口最宜;

4、登山途中注意環保,請勿亂扔垃圾,建議自己帶回山下。另外,華山嚴禁菸火,請吸菸的朋友們注意;

5、攀爬長空棧道以及鷂子翻身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記。

6、山頂溫差比較大,注意帶好衣物。

7、到青柯坪後,最好買雙手套戴上,以免爬山時被鐵索上的同心鎖劃傷。

8、山上物價較高,所有東西都是挑夫從山腳下辛辛苦苦挑上去的。礦泉水10元/瓶,冰棍5元/棍,速食麵25元/桶,小米稀飯熱乎乎的挺不錯,解渴又充飢,山腰1元/碗,山頂2元,再來盤醬菜,對於勞頓的旅行者來說真是幸福啊。

9、山上有很多當地人沿途設點擺攤,出售一些草秸編織品和民間剪紙等具有濃郁陝西風情的特色商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購買時最好不要因價格而發生爭執。在華山腳下還有不少的小店,除上述物品外,還有登山手杖、手電筒等可供租售。

10、從玉泉院出發,經“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和“老君犁溝”到北峰,從北峰南上,經“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從這裡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三峰。

11、一般看日出都去東峰,那裡風大溫度低,能帶棉襖最好,不過山頂有軍大衣出租,租一件80元(含押金50元)。

12、不要從火車站搭乘私車,也不要搭乘私車去火車站,私車幾乎都是沒有牌照的,而且運營很不規範,容易給乘客造成困擾,沒有牌照的話連最基本的保障也沒有,並且私車還是比較貴的。

13.如果坐索道下山的話,回程交通都不是很方便,到東山門坐游1需要等,在遊客中心下的話就必須打車到華山接待站坐車,3公里路要10元。

門票政策

學生:全日制大中專學校學生,持學生證門票半價優惠,索道九折優惠。

65周歲以上的老人,持敬老優待證,門票免費,索道八折優惠。

70周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門票免費,索道八折優惠。

65周歲—69周歲老人,持身份證,門票半價優惠,索道八折優惠。

6周歲以下且身高1.2米以下兒童,門票免費,索道免費(1.2米以下兒童)。

1.2米—1.5米的兒童,門票半價,索道半價,進山車半價優惠。

軍人持相關證件,門票、索道均有優惠。

殘疾人持殘疾證,門票免費,索道八折優惠,進山車半價優惠。
記者、導遊,門票免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