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特徵
南高北窪,略呈正方形。東豬龍河縱貫鎮境西部,勝利河、烏河西分洪河橫穿鎮境中北部。屬半島內陸平原,地處錦秋湖區,南部地勢平坦,多為井灌區。土壤分褐土、砂姜黑土和潮土,褐土占20.91%,砂姜黑土占65.9%,潮土占13.18%。全鎮有耕地26086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5.1%。鎮內交通便利,耿橋至焦橋路橫貫鎮境東西,電廠路和唐山至華溝路縱穿鎮域東西兩側。
農業發展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1988年全鎮小麥播種面積2.0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1.25萬畝。小麥耕畝單產443.4公斤,總產909.15萬公斤;玉米耕畝單產358公斤,總產448.35萬公斤,糧食總產1357.5萬公斤。1990年小麥、玉米畝單產分別為490公斤、560公斤,整建制實現噸糧鎮。1997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小麥、玉米播種面積減少,耕畝單產穩中有升,糧食總產保持在1865萬公斤以上。2002年,小麥播種面積1.8萬畝,耕畝單產491公斤,總產883.8萬公斤;玉米播種面積9800畝,耕畝單產566公斤,總產554.68萬公斤,糧食總產1438.48萬公斤。
經濟作物以棉花、藥材為主,全縣棉花主產區之一。1988年全鎮棉田面積3000畝,單產150公斤,總產45萬公斤,耕畝產值750元,總產值225萬元。1991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到1997年棉田面積上升到3500畝,單產301公斤,總產105.35萬公斤,耕畝產值1204元,總產值421.4萬元。2002年植棉5300畝,單產308公斤,總產163.24萬公斤,耕畝產值1540元,總產值816.4萬元。1996年試種藥材,主要品種有丹參、黃芩、黃芪、大青葉等。1998年種植藥材2150畝,總產值196萬元。1999年2230畝,總產值178.4萬元。

產業發展

1988年開始層層簽訂綠化護林契約。1989年實現農田林網一步到位,補植、新植林網98個,植樹10萬棵。綠化河溝15公里,道路20公里,林網面積從1988年的9500畝增加到2.3萬畝。森林覆蓋面積達到13.8%。1997年全鎮新植林木8.1萬棵,其中農田林網植樹5.6萬棵,面積2.38萬畝,森林覆蓋率16.3%。2002年發展速生林1600畝,林網面積2.5萬畝,森林覆蓋率20%。果樹種類有蘋果、桃、梨、葡萄、杏等,果園面積200餘畝。
畜牧業
主要飼養種類有牛、羊、豬、雞、鴨、珍禽、鴿子等。1988年全鎮牛存欄量2530頭,生豬3100頭,羊2900隻,家禽38萬隻,產值254.3萬元。2002年建立綜合養殖、奶牛養殖、肉雞養殖、美蛙養殖等場區17處,牛存欄量2750頭,生豬2900頭,羊3000隻,家禽20萬隻總產值294.5萬元。珍禽養殖從2001年開始,主要分布在波扎店村,品種有錦雞、珍珠雞、富貴雞等。
漁業
主要放養種類有草魚、鰱魚、鯉魚、鯽魚、泥鰍、黃鱔等,昌魚、羅非魚、觀賞魚較少。1988年全鎮養魚水面250畝,產值61萬元;1997年養魚水面103畝;2002年養魚水面90畝,產值125萬元。

1988年,全鎮有建築安裝隊50支,註冊建安公司5個,從業人數5942人,年承攬工程46項,產值6816萬元,創優良工程率23.7%。1993年建安施工隊伍發展到92支,註冊建安公司9個,從業人數8072人,18個自然村均有自己的建築施工隊,市場分布5省市自治區,年內完成工程97項,產值1.5億元,優良工程率82.11%,創省優工程9項,“十佳”4項。鎮建築公司躍入全省建築業“五十強”,淄博市“二十強”,桓台縣建安綜合考核第二位。1997年完成施工總面積23萬平方米,產值1.7億元,創省優工程3個,十佳5個,合格率100%。2002年以齊泰集團和縣安裝公司為龍頭支柱企業,集建築安裝施工、房地產開發、工業生產、商業服務於一體,年內完成施工面積50萬平方米,新承攬工程13萬平方米,產值5.2億元,創省優工程十項,“十佳”8項,從業人數7100人。山東齊泰集團晉升為國家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
第三產業
1988年,鎮域內商業網點主要是供銷社和下設的3處基層供銷合作門市部,其他個體工商戶204個。飯店僅有供銷社1家。農村集貿市場3處,萬人以上大集2處,3000人以下集市1處,集市總攤位2500個,上市商品總值20萬元,集日總成交額18萬元。2002年商店、飯菜館、名吃店、麵食加工點增加到357個,比1993年增加33%;從業人員520人,增加220人。農村集貿市場6處,新增1處;上市總攤位4000餘個,增長33%;集市日總成交額25萬元,增長20%。集日人數平均6000人次以上,高峰時15000人次。上市商品總值30萬元以上。
工業發展

科教文衛

1988年全鎮有9個電影放映隊,月放映60餘場次,以後電影市場逐年蕭條。1992年建有容納800人的影劇院,至2002年先後接納中國京劇院、山東京劇院、呂劇院等大型文藝團體前來演出。1993年東營村影劇院建成,並接待山東呂劇院、濱州京劇、呂劇團和部分市縣級文化團體。民間藝術種類:樂器演奏有京胡、二胡、墜琴、嗩吶等,快書、剪紙、裱糊等。黃家村老藝人董聿德嗩吶吹奏技藝在全縣最好,所演奏傳統流傳嗩吶曲子,被市、縣文化藝術部門所收藏。全鎮有圖書室閱覽室6處,2002年藏書6萬餘冊,訂閱各類報刊雜誌40餘種。有線電視入戶率40%。
1988年邢家鎮撰寫的“外出黨員管理”被淄博市電視台錄製成黨建經驗之談的電視專題片,在全市組織部門推廣;1990年創作的呂劇《一張娃娃證》被改編錄製成呂劇電視劇《山楂紅了》,獲省市優秀創作獎。以黃家村為主組成的莊戶業餘劇團,參加全縣春節文藝匯演多次獲獎。

1988年全鎮15處幼稚園,38個班,3-5周歲兒童入園率85%,1995年達到93%。1997年合併為12處,35個班,入園率96.5%,2002年達到99%。1988年,全鎮國小15處,73個班,在校生1420人,1990年增加到1958人,1996年減少到1500人。2002年合併為2處,教學班35個,在校生10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100%。
1988全鎮4處初級中學,25個班,在校生1430人。1995年設中學一處,在校生1124人。2002年國中在校生1101人,國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100%。
1990年建立成人學校,舉辦建築中專培訓班4期,學員200餘人。1994-1998年培訓兩屆幼師中專畢業生50餘人,並舉辦多期縫紉班。1995年後轉入對國中畢業生實用技術培訓,實行雙證離校。
1988年全鎮教職員工197人,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15%,國小教師達標率61.3%,中學一級教師4人,國小高級教師9人;1995年教職工總數167人,學歷達標率分別為78%、93.5%,中學高級教師1人,中學一級教師8人,國小高級教師11人;2002年教職工總數為170人,教師學曆本科10人,大專83人,中專75人,中國小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2%、100%,中學高級2人,中學一級19人,國小高級26人。

全鎮衛生院1處,東營、宋家兩村設有分院。全鎮除白辛、張茂、於家三村設保健員外,其餘15個村設衛生所,鎮衛生院對村衛生所實行一體化管理。1998年開始在演馬、宋家、東營、白辛4村試行合作醫療。
鎮衛生院始建於1968年。1992年改建門診大樓,1998年建起擁有40個床位的病房大樓。到2002年先後增置救護車、微循環檢測儀、呼吸機、麻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ct機、b超機、綜合治療儀、內窺鏡和分光治療儀等。設有內、外科,婦、兒科,五官科、放射科、心電圖室、ct室、b超室、化驗室等。2002年醫護人員54人,其中本科2人,大專12人。中級職稱醫師4人。能夠承接外科、婦科手術,被縣衛生局指定為心腦血管專科醫院。
體育
全鎮有老年門球活動場2個、籃球場13個、排球場2個、桌球場室內6個室外8個。學校體育每年各舉辦一次春季體育運動會和冬季越野賽,參加全縣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和冬季田徑對抗賽及籃球、排球、桌球比賽。社會體育每年“五四”前夕,全鎮組織各單位開展籃球或桌球比賽。逢年過節或農閒季節,各村青年經常自發組織籃球比賽,宋家、後許村尤為突出。

一年4次為育齡婦女查體,掌握孕情。計畫生育獎勵措施,男女雙方晚婚增兩周婚假,晚育增產假兩個月。生育一胎節育,男女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每月發給獨生子女費10元,國家職工退休後加發5%退休金,獨生子女優先入學、就醫、招工。城鎮分配住房,農村劃撥宅基地優先照顧。全鎮歷年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1988年7.9‰,1992年2.8‰,1997年7.8‰,2002年6.5‰。
宗教信仰
縣天主教愛國會在邢家村天主教堂掛牌。邢家村是淄博市著名的天主教村,全村400口人,95%以上信奉天主教。全鎮天主信徒500多人。有田孟、後諸和前諸村3處規定的集中聚會點。
社會新風
1988年,邢家派出所幹警胥濤,在烈火中奮不顧身搶救出郇家村遇難兒童,榮立省公安系統二等功。1990年波扎店、田孟兩村捐款2300元、小麥良種3噸支援臨沂洪澇災民。1991年機關幹部、教職工及部分民眾為一教師親屬治病捐款6000多元。2001年郭店村村民劉茂生,在泰山旅遊時,挺身而出,搶救山東三聯公司逝世直升機受傷飛行員,被評為淄博市第三屆百名文明市民、桓台縣首屆十佳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