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

蒙陰縣

蒙陰縣是山東省臨沂市下轄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脈腹地、蒙山之陰 ,地跨東經117°45′—118°15′,北緯35 °27′—36°02′,南北最大長距65.4公里,東西最大寬距45.8公里,總面積1601.6平方公里,占臨沂市總面積的9.3%。 蒙陰縣自西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截至2012年,蒙陰縣轄8鎮、1鄉、1街道,總人口55.10萬人 ,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17個(回族、苗族、傣族、滿族、蒙古族等)。 截至2012年,蒙陰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47.58億元 ,是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果品生產十強縣、全國果品生產龍頭縣。 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蒙陰 孟良崮 蒙陰 孟良崮

蒙陰縣,古為有窮國。

西漢初建縣,因在蒙山之陰而得名,隸屬兗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後,曾改稱蒙恩縣。

東漢初,地屬蓋、牟二城。

三國魏復置蒙陰縣,屬徐州琅邪郡。

西晉末因戰亂廢。

南北朝時,北魏於蒙陰地置新泰縣,屬南青州東安郡。

東魏時,東安郡之新泰縣改稱蒙陰縣,仍屬東安郡。

北齊將蒙陰縣併入東泰山郡之新泰縣。

自此經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屬新泰縣。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陰地又由新泰縣劃入沂水縣,稱新泰鎮(舊蒙陰縣誌叫新寨鎮)。

元皇慶二年(1313年),重建蒙陰縣,屬益都路莒州。另據《重建蒙陰縣碑》載,重建蒙陰縣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屬沂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蒙陰縣屬濟寧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琅琊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於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蒙陰縣風光 蒙陰縣風光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將原蒙陰縣的大部分地區劃為新蒙縣、泰寧縣、博萊縣。蒙陰縣屬魯中區二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陰縣撤銷,同年9月恢復,仍屬二專區。

1947年,蒙陰縣更名為靈甫縣。  

1949年,恢復原名。

1949年7月,屬沂蒙專區。

1950年6月,改屬沂水專區。

1953年8月,屬臨沂地區。

1994年12月,臨沂撤地設市,仍屬臨沂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蒙陰縣轄8鎮(常路鎮、岱崮鎮、坦埠鎮、垛莊鎮、高都鎮、野店鎮、桃墟鎮、聯城鎮)、1鄉(舊寨鄉)、1個街道(蒙陰街道)   ,共46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蒙陰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脈腹地,蒙山之陰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45′—118°15′,北緯35°27′—36°02′,南北最大長距65.4公里,東西最大寬距45.8公里,總面積1601.6 平方公 里,占臨沂市總面積的9.3%。  

地形地貌

蒙陰岱崮地貌 蒙陰岱崮地貌

蒙陰縣位於泰沂山脈腹地,是純山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4%   ,座落著較大山峰520餘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2座   。蒙山綿延百餘里,是山東省第二高山,雲蒙峰海拔1108米,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沂蒙七十二崮,其中三十六崮在蒙陰,中科院將其命名為“岱崮地貌”,成為中國第五大造型地貌。  

氣候

蒙陰縣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1.1℃,年平均無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  

水文

蒙陰縣境內河流長度5公里以上的有44條(含3條幹流),東汶河境內長56公里,梓河境內長66公里, 蒙河境內長22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蒙陰縣土地面積240.2萬畝,其中山地63.1萬畝,丘陵138萬畝,平原23.99萬畝,其他15.14萬畝。有耕地面積45.33萬畝。全縣林地面積達91萬畝。  

水資源

截至2011年,蒙陰縣水資源總量6.7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98億立方米,地下水0.76億立方米,全縣水利工程總庫容9.22億立方米,其中縣內水利庫容0.88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貯藏量年平均3.44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0.76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蒙陰縣已發現礦產38種,有煤、瓷土、磷、河沙、金、 銅等,以煤和河沙儲量較大。各類礦床、礦點、礦化點203處,其中能源礦產(如煤)1種5處;黑色金屬礦產(如鐵)2種30處,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等)4種10處,貴金屬礦產(如金)1種11處,各種非金屬礦產(如花崗岩、石灰岩等)27種137處,礦泉水礦4處。已探明礦產12種。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蒙陰縣有喬木(如銀杏、山楂、核桃)43科129種、灌木(如花椒)16科59 種、草本植物(如大蒜)20科200種、藥材(如金銀花)150科559種、野生動物(如刺蝟)10科15種、鳥類(灰喜鵲、黃雀、麻雀等     )28科78種   。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地瓜、大豆、花生、黃煙為主。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末,蒙陰縣總戶數17.76 萬戶,總人口55.10萬人。男女性別比104.7:100。出生人口6760人,死亡人口39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4‰。  

截至2012年末,蒙陰縣漢族人口占99.86%,有17個少數民族,共674人,占0.14%。少數民族中,農村占58%,城市占42%;回族578人,占85.8%。其他少數民族是:苗族、傣族、滿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瑤族、土族、壯族、布依族、藏族、鄂倫春族、哈尼族、景頗族、怒族、佤族。  

交通

蒙陰縣境內,205國道、兗石公路橫貫東西,沂蒙公路縱穿南北,縣鄉公路四通八達,且全部硬化,村村通汽車,京滬高速公路穿越蒙陰境內43公里,在境內留有蒙陰、孟良崮2個出口。  

經濟

綜述

2012年,蒙陰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47.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以下增長基礎均為2011年)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59.8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62.38億元,增長14.6%。三次產業比例為17.21:40.52:42.27,與2011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降低1.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33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數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6785元。  

第一產業

2012年,蒙陰縣農業增加值實現19.30億元,比2011年增長4.35%;林業增加值實現0.89億元,增長6.03%;牧業增加值實現3.16億元,增長3.27%。其它行業中,漁業增加值實現1.1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實現0.90億元。  

2012年,蒙陰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6.94萬畝,比2011年下降0.22%。其中:糧食作物41.30萬畝,下降2.2%,經濟作物25.64萬畝,增長3.18%。糧食作物總產量18.97萬噸,比2011年下降1.7%;其中,夏糧5.89萬噸,下降1.8%,秋糧13.08萬噸,下降1.7%;糧食單產459.4公斤,增長0.5%。全年油料產量4.02萬噸、棉花產量0.18萬噸,分別下降2.4%、3.3%。  

2012年,蒙陰縣新增造林面積2.83萬畝,新育苗0.29萬畝,零星植樹220.41萬株,新增活立木蓄積量9.76萬立方米,累計達到168.5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5%。  

2012年,蒙陰縣全年生豬出欄17.05萬頭,增長0.1%;牛出欄1.06萬頭,下降29.7%;羊出欄27.92萬隻,下降0.9%;家禽出欄542.69萬隻,增長23.1%。肉類總產量25496.06噸,增長5.3%;禽蛋產量8135.94噸,增長5.5%。2012年末生豬存欄8.79萬頭,增長4.1%;牛存欄1.01萬頭,下降5.2%;家禽存欄275.51萬隻,增長57.6%。  

2012年,蒙陰縣水產品總產量1.87萬噸,比2011年增長2.37%。其中:優質水產品增長較快,鰱魚、鱅魚產量分別為0.32萬噸、0.41萬噸,分別增長19.37%和14.60%。  

2012年,蒙陰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81.09萬千瓦時,增長4.05%。大中型拖拉機2696台,增長1.97%。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到59.8萬畝。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到4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達125種。  

第二產業

2012年,蒙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達175家。按收入法計算,實現增加值63.16億元,增長19.3%。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34.91億元,增長21.3%;重工業實現增加值28.25億元,增長16.8%。在納入統計的主要產品中,產量增長占70.0%。  

2012年,蒙陰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7.80億元,增長19.1%;實現利潤、利稅分別為13.79億元、20.12億元,分別增長18.2%和20.1%。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達97.9%。  

2012年,蒙陰縣製造業實現增加值60.51億元,比2011年增長19.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95.6%提高到95.8%;實現利潤13.42億元,增長18.5%,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比重由96.9%提高到97.3%。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持續上升,實現產值51.1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1.0%,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  

2012年,蒙陰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17家(不含勞務分包企業),實現總產值6.55億元。全年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4.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1.37萬平方米。  

2012年,蒙陰縣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78億元,增長24.1%。其中,城鎮投資完成66.20億元,增長26.7%;農村投資完成17.30億元,增長14.7%。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87個,完成投資額57.63億元,占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4.2%;億元及以上項目44個,完成投資額41.34億元,占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的46.0%。 
2012年,蒙陰縣500萬元及以上投資項目中,一產投資完成2.01億元,增長1.2%;二產投資完成58.41億元,增長43.1%;三產投資完成29.36億元,增長0.7%。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2011年2.7:56.7:40.6調整為2.2:65.1:32.7。 

2012年,蒙陰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27億元,同比增長25.6%,房屋施工面積88.56萬平方米,增長10.0%;銷售商品房34.12萬平方米,增長3.8%。  

第三產業

2012年,蒙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3億元,增長15.66%。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5.43億元,同比增長15.67%,占全縣消費品市場的78.9%;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80億元,同比增長15.23%,占全縣消費品市場的21.1%。  

2012年,蒙陰縣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18億元,同比增長30.05%,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5%。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4.25億元,同比增長29.1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7.17億元,同比增長30.55%;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43億元,同比增長24.19%;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3億元,同比增長32.02%。  

2012年,蒙陰縣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0.59億元,同比增長15.67%,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6.3%。其中,批發業實現20.72億元,零售業實現39.87億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5.25%和15.83%。住宿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9.64億元,同比增長15.78%。其中,住宿業實現2.46億元,餐飲業實現7.18億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5.46%和15.89%。  

2012年,蒙陰縣實現進出口總額4950萬美元,增長2%;其中,出口4210萬美元,增長0.1%;進口740萬美元,增長57%。契約利用境外資金1000萬美元,增長50%;實際利用303萬美元,增長116%。出口企業達98家。  

2012年,蒙陰縣全年招商引資項目達到9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30個,契約利用外資175.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7.8億元,同比增長31%。  

2012年,蒙陰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378公里,增長3.3%;年末營運汽車擁有量0.92萬輛。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量4315.9萬噸,增長17.2%;客運量1469.4萬人次,增長27.3%;公路貨運周轉量87.2億噸公里,增長23.55%;公路客運周轉量9.6億人公里,增長23.6%。  

2012年,蒙陰縣旅遊景點總數達到17個,其中4A級旅遊區2個。全年接待遊客580萬人次。其中,接待海外遊客3.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4億元。(註:以上數據含蒙山雲蒙景區)  

2012年,蒙陰縣國、地稅系統實現稅收10.9億元,增長24.86%;其中,國稅系統實現稅收6.33億元,增長15.58%;地稅系統實現稅收4.57億元,增長40.45%。全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42億元,增長30.1%;其中工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2.6%。全縣財政總支出16.51億元,增長20.0%。  

2012年末,蒙陰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04.99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18.51億元,增長21.4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82.06億元,比年初增加15.04億元,增長22.44%。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61.04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8.64億元,增長16.48%。2012年末短期貸款餘額42.29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3.76億元;2012年末中長期貸款餘額16.68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3.21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蒙陰縣各類學校187所,專任教師4370人。在校學生76294人。其中,普通中學學校20所,專任教師2520人,在校學生28839人。在普通中學當中,國中學校17所,專任教師1817人,在校學生18512人;高中學校3所,專任教師646人,在校學生10327人。職業中學學校1所,專任教師143人,在校學生1315人。國小學校104所,專任教師1846人,在校學生30783人。幼稚園學校61所,專任教師51人,在校幼兒1519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22人,在校學生166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2年,蒙陰縣科技活動機構247個,籌集科技經費1100萬元。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1項,受市級以上獎勵成果9項。專利申請92件,授權專利80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蒙陰縣文藝表演團體為民眾演出6612場次,觀眾人數170萬人次。文化館(站)、圖書館共舉辦展覽105場次,組織文藝活動163次。博物館藏品0.20萬件。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17.5萬冊,借閱圖書11.8萬冊。檔案館1個,檔案室110個,檔案館藏總量6.66萬卷,其中,2012年進館檔案420件。2012年末電視人口覆蓋率95%。全年廣播節目製作1890小時,電視台節目製作2190小時。  

體育事業

截至2012年,蒙陰縣體育場地238處,增加40處。等級運動員17人,等級裁判員24人。全年舉辦縣級以上體育運動會12次,參加運動員5214人。在市級體育比賽中獲得獎牌29.5枚,其中金牌20.5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2年,蒙陰縣各類衛生機構531處。其中醫院、衛生院14處,專科防治所(站)3處,社區服務中心1處,診所、醫務室42處,農村衛生室471處。衛生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071人,其中醫生647人,註冊護士643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781人;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782張。各級醫院、衛生院共完成診療人數124.35萬人次,健康檢查人數14.38萬人次。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達43.96萬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2年,蒙陰縣收養類福利事業單位14個,床位1852張,年末收養人員1446人。社會福利企業5個,安置職工202人。全年社會福利救濟費支出11599.9萬元,有4.5萬名城鄉困難民眾和五保戶得到經濟救助。  

截至2012年,蒙陰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3.6萬人,增加0.19萬人;支付離退休費16323萬元,增長33%。機關事業單位參保職工1.20萬人,支付離退休費10020萬元。失業保險參保職工2.6萬人,支付失業保險金1975萬元。企業工傷保險參保職工5.1萬人,增長3.0%。企業生育保險參保職工2.3萬人,增長4.0%。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8萬人,征繳醫療保險基金5730萬元,增長15.0%。  

名勝古蹟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蒙山雲蒙景區)地處蒙陰縣南部, 蒙山山脈北側,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5.5萬畝,包括蒙山瀑布、雨王廟、雲蒙峰、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6個景區,最有名的有蒙山疊翠、疊瀑、雲海、日出、林海花潮、賞濤觀瀑、蒙山秋色、雪山玉谷8大景觀。1993年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被評為“山東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和國家級地質公園。  

杏山溶洞

杏山溶洞位於蒙陰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桃墟鎮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採石時發現的,並已於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孟良崮

孟良崮旅遊區,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垛莊鎮駐地,距縣城28公里,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傳統教育基地。孟良崮旅遊區是集國防教育、軍事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區。主要有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山上軍事公園、孟良崮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景點。  

雲蒙湖

雲蒙湖,位於蒙陰縣城東15公里,它占地4200公項,蓄水7.82億立方米,壩高29.8米,壩長1665米,流域面積160公頃,灌溉面積10.7萬公頃,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億立方米,為山東省第二大人工湖   ,中國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  

中山寺

中山寺,位於蒙陰縣城東部的坦埠鎮駐地西北2.5公里處,距縣城30公里。建於唐朝,因座落在中山之陽的林蔭之中,故名。該寺規模宏大,鼎盛時期有僧人500餘人,年年有盛會,鄉鄉有客來。“中山晚照”是蒙陰古八景之一。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宋朝文學家蘇軾曾到此遊覽,並留有詩句。主要有大雄寶殿、文昌殿、古槐、古柏和銀杏樹群等景點。  

地下銀河

地下銀河,位於蒙陰縣城西北6公里(蒙陰縣完莊)處,是一處溶洞景觀。溶洞全長1000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是山東省發現的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地下自然景觀。溶洞形成於始新紀時期地殼運動,距今約一億兩千萬年左右,是中國鍾乳發育最豐富的溶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觀。  

著名人物

劉洪,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   ,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中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曆》。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曆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蒙恬,蒙陰人   。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李柰,字時珍,蒙陰李家保德村人,生於書香之家,善書法,工詩詞。1427年中進士,初任行人。後任南京監察御史、陝西布政司左參議。景泰年間(1450—1456),辭官故里,著有《春秋管窺》一書行世。  

公勉仁(1450~1516),字尚德,號西埠,官至大同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躋奎,原名志厚,號中山,是公鼐的曾祖父,公勉仁之侄,公景仁之子,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進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後升任湖廣按察副使,後調廣西,討平反叛,累立戰功。著有《中岩詩草》行世。  

公一揚,號亦山,公躋奎之三子,九歲能文,十二歲入邑庠,二十一領嘉靖戌午鄉薦,巳未成進士,官至工部郎中。著有《閒音集》,其《秋夜彈琴》《卜築》二首及《蒙陰八景》等詩尚能找到。

公家臣,字共甫,號東塘,公一揚之侄,公一載(公躋奎長子)長子於1571年(隆慶五年)中進士,初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後任會典纂修官,負責校閱《世宗實錄》,1577年(萬曆五年),降為澤州判官,移官至廣平司理、南京戶部主事,1583年(萬曆十一年)卒於滁州,終年五十一歲。  

公鼐(1558~1626)字孝與,號周庭,今山東蒙陰縣人。明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明朝萬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官至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詹事、兩朝實錄副總裁、贈禮部尚書,謚“文介”。  

公浮來(1569-1619),又名公鼒,字敬與,號浮來,明朝後期山左詩壇的主盟人物。公浮來出生於明朝後期著名的江北文學世家公鼐家族,公浮來(公鼒)是明朝山左詩壇後期主盟,與王象春、馮琦並稱,其兄公鼐更是明朝萬曆前期山左詩壇的旗幟和領袖人物。

沂蒙六姐妹 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湧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群體,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  

劉曉浦,亦名劉太和、劉昱厚、劉小浦。蒙陰縣垛莊鎮垛莊村人。早年在濟南求學,後考入江蘇南通實業紡織學校。多次走向街頭、集市,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殘暴行徑,1931年4月5日,劉曉浦在濟南英勇就義。  

秦士文(?~1628)字彬予,明天啟年間兵部尚書,軍事家,蒙陰縣常路鎮北樓村人。其出身進士,戎馬倥傯之餘,必秉燭著文,一生著有《撫宣奏議》九卷,詩、文各一卷。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